丰臣遗梦(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第125章
安城之局
听到惠琼这番言语,秀保倒也不甚惊讶,毕竟这老和尚分析得有理有据,就连秀保自己都不得不钦佩,
不过秀保钦佩的不仅仅是这段分析,还有惠琼暗中撒下的那张无形的大网。由秀保派遣家臣前去议和听上去顺理成章,可细想一下,却能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众所周知,导致秀忠被俘的原因有两条,第一,很明显,就是秀忠贪功冒进,误入埋伏;第二,秀忠没有提前知会秀元,加之西路军进攻缓慢,未能拿下平泽,导致双方配合不力,秀忠孤军深入,兵败被俘。
以上两条原因,第一条很明显错在秀忠,第二条,虽说双方都有错,但秀元屯兵天安,犹豫不战,间接导致秀忠被俘,从这一点看来,秀元自然是脱不了关系。
好了,现在很清楚了,稷山之败秀忠和秀元皆有过错,即便是将秀忠平安救出,也难免受到秀吉的责罚。可反观秀保,先是乘虚攻占了朝鲜水军大营闲山岛,消除日军肘腋之患,后又剿灭了朝鲜水军残部,俘虏官兵三百余人,最重要的是,在漆川梁生擒权憟,一举摧毁了朝鲜守军的士气(当然不包括明军),如此大功,可是让中西两路军看在眼里,妒忌在心里啊。
古代义结金兰总会缀上一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以表明今后和衷共济的决心,可惠琼知道,秀元虽是秀保的妹夫,但两人的关系还没到达那种地步,因此,“有福同享”是盼不到了,秀吉奖励秀保的八万知行只能眼睁睁看着,想分一杯羹那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只好“有难同当”了,即我过不上好日子你也别想安稳。
说白了,惠琼就是想拉秀保下水,让他也来掺合这个烂摊子。正所谓法不责众,一旦三个军团的总大将都牵涉其中,那么即便秀吉有再大的气,也不会做出太过严厉的惩罚。
“我就是那根救命稻草啊。”秀保既想生气却又想笑,他气的是惠琼太过见外了,秀保承认,自己与秀元的关系没有和秀行那般亲密,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作为秀元的姐夫,不论是为淇淇考虑还是为与毛利家的关系考虑,但凡惠琼提出来让自己派遣使者,秀保绝不会说半个不字,何必要耍这种小手段呢?
秀保之所以想笑,也是因为惠琼,他太小看自己了,怎能如此肯定凭借这次议和便能将自己拉下水呢?这未免太过自信了,又或者是身为天下第一外交僧的自负吧。
不过既然众人皆有意让秀保出人,那他也自然不能拒绝,以免伤了和气,思前想后,他道出了心目中的合适人选:“我立即休书一封,命令藤堂佐渡守火速赶往天安,商讨议和事宜。”
“哦,是高虎殿下么?”惠琼略一思考,微微颔首道:“佐渡守乃是侍中麾下第一重臣,其能力贫僧也早有耳闻,相信有他出马,一定能把中纳言安全地接回来。”
“希望如此吧,”秀保眉头微皱,望着秀元问道:“明军是打算在平泽交换俘虏么?”
秀元点了点头,回答道:正是,按照他们的说法,那里离天安很近,方便中纳言回军。”
“笑话,那里少说有三千明军精锐,如果我方带权憟前去,而他们出尔反尔,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况且平泽以北、稷山以西的明军动向完全不清楚,要是他们趁此机会展开反攻,杀我们个措手不及,那可就为时已晚了。”秀保知道,平泽是座平城,易攻难守,即便如此,这座三千明军驻守的城池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攻克的,况且明军吸取了南原之战的教训,绝不会让日军故技重施的。到那时,即便包围了平泽,也很难救出秀忠和高虎,反而会让明军主力有足够的时间前来支援,到那时,南北夹击,溃败就在所难免了。
听秀保这么一说,在座诸将皆深以为是,纷纷起身询问道:“那按侍中的意思,议和地点应当安排在那里呢?”
“安城。”秀保不假思索地说道,“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安城处在平泽以东,竹山以西,对两军皆是公平,假设明军主力屯兵稷山,我军亦可北移到成欢里,在南北形成对峙,以保安城议和顺利进行。”
“可安城现在不是中路军的辖区么,明军岂能答应?”人群中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却也是给众人提了个醒。
“那都是三天前的事情了,”忠邻回顾身后,又面向秀保解释道:“稷山战败后,为避敌锋芒,大军尽数东撤,除了竹山作为桥头阵地保留下来外,包括安城在内的大片区域皆被放弃了,不过还请诸位放心,据我所知,目前那里就是空城一座,并没有被明军乘胜攻占。”
“那这就好办了,相信明军也不会拒绝吧。”秀元松了口气,紧接着开始了部署:“请治部大人率中路军主力屯驻竹山,我也率西路军主力移防成欢里,一东一南,定能牢牢钳住安城。”
“既然如此,我立即给泗川写信,命高虎率两千精锐前来助阵,不论是声势还是实力上都要压过明军,量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秀保说完,见诸将没有意见,便转身离开大殿,休书一封交给那须资吉,并且小声吩咐道:“明军绝不会轻易就范,如果大战真的避免不了,其他人我不管,可为了本家的利益,这次一定要从各军中挑选最优秀的军士前来,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他此行的安全,同时也好展现我军军威,让这帮大名刮目相看。”
元月十一日,资吉抵达泗川新城,元月十五日,在藤堂高虎的率领下,由岛清兴、福岛高吉、那须资吉、青木一矩、桑山一直、小笠原隆清等重臣及麾下马廻众组成的精锐部队,浩浩荡荡地度过洛东江,向着朝成欢里倍道而进。
第126章
大和八名臣
元月十八日,也就是秀忠被俘两周后,秀保所部两千精锐,在七名直属大将的率领下抵达了成欢里,当天下午便在成欢县衙召开军议,有了这七名大将的参与,场面顿时宏大了许多。
大殿之中,秀保和秀元同居于首席,德川和西路军诸将坐于右手侧,秀保麾下的诸将则坐于左手侧,从前往后依次是藤堂高虎、岛清兴、福岛高吉、那须资吉、青木俊矩、桑山一晴以及小笠原隆清,由此可对这七人在大和丰臣家的地位略知一二。
这七人中,最为有名的当属藤堂高虎,不论是资历还是能力,皆排在众人之首,坐于首座也是当之无愧的。
至于岛清兴,虽说曾在筒井供职,出仕较早,但在当时,其实力并未获得认可(主家暗弱的关系吧),好在长吉关之战中他一箭射瞎本多忠政的左眼,协助福岛高吉生擒本多父子,凭此功绩开始为众人所熟知;此后更是夜袭岛田城,跟随秀保平定了东海道一揆,至此总算是获得了大名和武将的认可,认他作为秀保麾下的第二重臣,也算是众望所归了。
接下来便是福岛高吉了,身为多闻山城城主、伊贺三郡总代官,居于第三的位置也算是理所应当的,当年长吉关一战成名后,他便被秀保提拔为北大和总大将,虽说有人不服,以一战而授予如此高的职位,不说是裙带关系都没人信吧?
确实,作为秀长、高虎曾经的养子,福岛正则的侄子,秀保多加关照也是理所应当的,但这却不是高吉成为本家第三重臣的决定因素,秀保之所以对他如此青睐,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他是秀保亲手提拔起来的,而不是秀长时代的老臣。因此,高吉对秀保的服从和忠心也是无人能比的,这一点从他在长吉关之战中宁死不退的表现便能窥知一二。
和高虎、岛清兴不同,秀保对高吉更多的是器重而非敬重,正因为如此,当初擒拿增田长盛的重任才会交给他而非高虎和清兴。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清雍正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关系,内阁就相当于七位家老组成的家老团,而军机处,则是由高吉等少数秀保起手提拔起来的家臣组成,重视程度以及地位可见一斑。
当然,那须资吉能排名第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初只不过是高吉手下的一员武将,长吉关之战后才被秀保所发掘,可见将长吉关比喻成龙门一点也不为过,难怪若干年后这三人皆愿以十万知行换取此福地,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那须家虽说是“关东八屋形”之一,所谓的百年名门,可毕竟是沦为了五千石的豪族,早已不复往日的风采,作为庶子的资吉,更是连继承家业的资格都没有,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在这种情况下,秀保的提拔无异于雪中送炭,让资吉重获新生,如此大恩大德,资吉怎能不舍身忘记,誓死效忠呢?出于培养自己势力的考虑,让他稳坐第四把交椅也就无可厚非了。
对于之后的两位,青木俊矩和桑山一晴,不论是才能还是对秀保的忠诚,都要划上一个不小的问号。如果说高虎和清兴是钦命老臣,高吉和资吉是白手起家,那上面这二位可就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了”,青木俊矩的父亲青木一矩乃是秀长的内弟,是秀长时代的三重臣之一(其余两位是桑山重晴和藤堂高虎),影响力仅次于高虎。秀保继位后,一矩察觉到秀保准备启用新人,于是识时务地退居二线,让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努力保持着青木家的地位,能做到这一点,也算是给足了秀保面子,投桃报李,秀保自然要给予青木家一些回报,因此,便将第五重臣的位子留给了俊矩。
桑山家和青木家大同小异,都是自秀长时代延续至今的谱代家臣,但却有一个不同点:青木家自一矩之父,也就是久矩的曾祖父青木重矩时起便侍奉丰臣(羽柴)家,至今已有四代;而桑山家则是从重晴开始出仕秀长,至今不过三代人。
可别小看这一代人的差距,当年武田胜赖之所以舍弃真田昌幸而投奔小山田信茂,除去真田昌幸的“表里比兴”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小山田信茂自其祖父信有时起便臣从武田家,而真田家仅仅从幸隆时方才开始出仕,一个是三代重臣,一个只是两代,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小山田是甲斐众,而真田是信浓众,这可能也有些引导作用)
因此,虽然俊矩和一晴的战功、能力皆是平平,但考虑到这层关系,秀保还是将一晴安排在了俊矩之后。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舜姬和一直。
作为牧荑乳母和乳父,足以让桑山家的地位上升一个档次,但若真是这样,就会打破他和青木家间的平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秀保当然要适时地拉俊矩一把,是两家再次回到相同的起点。
接下来就是小笠原隆清了,当然还有那没能与会的小宫山晴胜。作为虽说小笠原和武田家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但他们现在的处境却大致相同:家族没落,复兴无路。而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秀保的麾下,不能说是心有灵犀,也算是极富戏剧性了吧。
作为新进家臣,他们和高吉、资吉确实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他们的背景很是复杂,这就意味着将来很有可能会节外生枝,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又或者说为秀保创造一些机遇;
其次,他们在出仕秀保之前便是小有名气,这使得秀保丧失了一个给予他们“知遇之恩”的机会,也使得他们少欠秀保一份人情,这样一来,他们的忠诚度就很值得考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和其他家臣相处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麻烦。
虽然这些人背景、能力各有差异,但他们却有一个相同点:都是
秀保的家臣,而且不是一般的家臣,是重点照顾的重臣,在这个前提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更进一步,辅佐秀保向着心中的理想不断迈进、不断攀登。
(前文有误,桑山重晴的长子是桑山一重,一重有两个儿子,其中桑山一晴是嫡长子,桑山一直是次子,第一卷
提到的舜姬是嫁给了次子一直,这次随军前来的则是一晴,上一章写混了,还请大家谅解。)
第127章
东路溃灭
由于此前方案便已商量妥当,故而这次军议进行得很顺利,唯一存在异议的,便是随行人员的安排。高虎作为此次议和的使节,携带自家武士出行自是无可厚非,可一听说秀保准备让福岛高吉以及那须资吉随同前往,德川家就是一百个不愿意了。
最先提出反对的是本多忠朝,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两人资历尚浅,且和本家有所过节,让他们护卫秀忠回营,怎么想都不让人舒服。大久保忠邻虽然没这么开门见山,但以一句“此事应安排老臣前去接洽”道出了内心的想法,说白了就是不放心高吉和资吉,更不想让他们立此大功,以免让本多家难堪。
秀保之所以派遣此二人随行,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借此机会化解二人和德川家的矛盾,毕竟长吉关之役给德川家,特别是本多父子带来的耻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平息下去的。
既然当事人不同意,秀保也只好作罢,改派小笠原隆清和青木俊矩前往,以隆清和俊矩之父重矩的名气,终于使得在场众人达成了一致意见。
按照此前和明军商议好的,这次议和在安城举行,除少部分守军外,明军皆退往稷山、平泽以北,日军皆退往竹山、成欢里以南,双方使节仅可携带八百兵士前往安城议和,且不准携带重型火器以及火铳(铁炮)。
议和安排在元月二十八,此前一天,高虎就率领八百军势度过汉江支流,来到了安城南郊的承恩馆一带驻扎休息。与此同时,明朝派遣的使节也抵达了安城以北五里处的月山,可能是怕日军起疑,竟也就地驻扎,与高虎相约第二天一同进入安城,由此可见明军的使节还是很有一套的。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明军此番出奇地礼让,确实让秀保有些惊讶,不过话又说回来,能用一个好大喜功、默默无名的公子哥,换取一位经验丰富、深具威望的八道兵马都元帅,这个只赚不赔的买卖摆在眼前,明军这番态度也算是合情合理吧。
元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双方抵达安城的第三天,秀保收到了高虎的密信,信中说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再过两日便可携秀忠南归,同时告知秀保,成欢里毕竟是座小城,如今议和已成,应当率军撤回天安,以防明军突袭。
随后秀保将密信当众宣读,一方面是让德川家臣安心,另一方面,也是给秀元提个醒,希望大军能尽快南撤,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大战做准备。
此后两天的时间里,西路军两万五千军势开始陆续往南撤退,其中除黑田长政驻留在天安外,其余大部皆是随秀元退往清州,准备以此作为大本营,伺机再行北上。与此同时,忠邻也回到了清州,指挥麾下一万五千人退出忠清道,于闻庆设防,配合西路军巩卫庆尚道。
秀保也明白,这次议和只是一段插曲,战争仍是双方主要的交流方式,历史上,南原之战后邢阶又招募了四万大军出征朝鲜,乘着稷山之战的士气展开总反击,接连发动了蔚山之战、泗川之战以及顺天之战,尽管没取得一场胜利,但还是将日军压制在了朝鲜沿海,使其彻底失去了反扑的机会。
以目前战局的发展来看,虽然在海上取得了胜利,但陆战仍没有太大改观,依旧是发生了稷山这样的惨败,鉴于明朝大军即将抵达汉城,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抓紧构建防线,遏制明军的反扑,即便有所损失,也要保有全罗、庆尚两道,给己方争取到足够的战略腹地。
然而,事情似乎正朝着偏离历史的方向发展,就在西路军撤回清州,忠邻启程前往闻庆时,秀保再次接到高虎的来信,说是秀忠担心兵败受辱,决意直接前往忠州与忠邻汇合,就不取道成欢里南下与秀保会面了。
对于这则消息,秀保倒也不是太在意,秀忠年轻气盛,受此大挫心中定是难受,此时若是南下与秀元和秀保相见,即便别人不说什么,他自己也绝不会好受,与其这样,倒不如先与忠邻汇合,待心情平复了再行相见。
不过考虑到忠邻此时可能已撤出忠州和竹山,秀保回信叮嘱高虎,让他走鸟岭关隘直奔闻庆,避免在忠州扑了个空,也防止在半路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可就在密信送出去不久,久矩急匆匆地来到秀保的书房,随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名满脸是血、盔甲散裂的武士,从其身后的“剣片喰”旗指物可以判断,宇喜多秀家的东路军定是遭遇大难了。
“外臣中村次郎兵卫拜见侍中殿下!”年轻武士本想下拜,可秀保见其伤势严重,便示意其免礼,并招近侍搬来座椅让其坐下。
青木久矩走到秀保身旁,指着中村低声介绍道:“这位中村刑部殿下乃是备前宰相的家臣,伤重昏倒在路边,好在被巡逻足轻及时发现,这才保住了性命,臣本想带其去医馆救治,可他说什么都不愿意,非得要见您,没办法,只好带他过来了。”
“既然如此,想必是十万火急的军务。”秀保朝中村点了点头,对他这种做法表示了赞赏,之后颇为关心地询问道:“吾观刑部殿下如此狼狈,定是经历了一场大战,还请您据实相告。”
中村貌似仍没从先前的经历中缓过神来,心神未定地四下张望一番后,上气不接下气地哭咽道:“启禀侍中,在下那是受我家主公所托,冒死突围至此,将堤川的战况向您汇报,望您能率军前去支援,若是再晚一步,主公和摄津守可就性命难保啦!”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东路军被击败了?那可是近四万大军啊!”秀保不敢相信,由于中路军和西路军的牵制,明军主力根本不会出现在江原道一带,即便这样秀家和行长竟也会身陷险境,难不成是朝鲜义军所为?
中村见秀保一脸凝重,本不敢打扰,可顾及到秀家的安危,还是继续说了起来:“何止是击败啊,明军凿开了平昌江的河堤,大水将整座城都淹没了,两万人,至少两万人淹死在了堤川,主公和摄津守率我等拼死向忠州突围,一路上死的死伤的伤,走了不到一半路程就都走不动了,最终是在凤阳被两万明军包围,现在,整个东路军就还剩不到五千人了啊!”
“两万明军!”秀保霍然站起,全身不自觉地颤抖着,攥紧双拳狠狠地言语道:“完了,看来邢阶已经到啦。”
第128章
重重包围
听秀保提及邢阶,中村摇了摇头:“据外臣所知,明军总大将并非叫邢阶,而是一员名为李如梅的中年武将。”
“李如梅?!”秀保心中一怔,慢慢坐了回去,自言自语道:“看来邢阶是准备一战而毕全功了。”
“敢问殿下,您所说的邢阶是何人,那李如梅又有什么来头么?”中村和久矩都是第一次入朝作战,根本不知道谁是邢阶,更不认识什么李如梅了,自然是要追问一二。
秀保将折扇杵在桌子上,一边敲打桌面一边反问道:“你们知道碧蹄馆之战么?”
久矩摇了摇头,中村却表示有所耳闻:“外臣听摄津守说过,当年我军两大军团四万余军势对战九千明军,竟未能取胜,不仅如此,就连龙山粮仓也被一把火烧毁了,逼得我军撤出汉城,被迫与明军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