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36

  朱由校在宫人的陪侍下回了乾清宫,直接去了东暖阁。
  进到东暖阁的时候,在外间没看到张裕儿。朱由校也没在意,刚要迈步进里间,目光一闪,笑着停了下来。
  张裕儿的床下分明露出一双鞋底,这丫头钻里面干嘛呢,找猫?
  时间不大,两只脚慢慢往后蹭着,露出了裙裾,小白先钻了出来,看见朱由校,喵呜叫了一声。
  张裕儿吭哧吭哧地倒爬了出来,头发上还沾了蛛网灰尘,扶着床沿刚爬起来,转头便看见似笑非笑的朱由校。
  “皇爷,奴婢拜见皇爷。”张裕儿赶忙又跪倒施礼。
  “起来吧!”朱由校摸了摸下巴,好奇地问道:“你钻床底下干什么,难道有老鼠洞,你帮小白抓呢?”
  “不是的,皇爷。”张裕儿站起身,有点不好意思地微垂着头,“奴婢,奴婢在,在藏钱。”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明白过来。
  遣散宫人不是就让人就这么两手空空地离开,还理直气壮地说什么包食宿已经仁至义尽。
  朱由校给宫人定了工资,每年六两银子,每个月才五钱,真够抠搜的。
  但朱由校也没办法,内帑也是有数的,能省一点是一点。再说,升米恩、斗米仇,可不敢一下子就把工资定得太高。
  关键是以前根本没有啥工资的说法,现在每月给五钱,已经让宫人喜出望外,高呼“皇恩浩荡”了。
  况且,朱由校还给补发,从自己算起,等于是一下子发两年的薪水。
  于是,张裕儿有钱了,十二两银子啊,可把这丫头乐坏了,也愁坏了。
  银子在手里,可暂时没地方花呀!你不能天天把全部家当揣身上吧,那样也太不方便了。
  愁了两天,张裕儿终于想到了好办法,也找到了一个好地方,那就是把银子藏在床底下。
  想好就干,趁着皇爷没回来,趁着其他宫人不在,这丫头就开始行动了。
  朱由校摇了摇头,不过十二两银子,看把这丫头宝贝的。
  “满脑袋灰网,赶紧收拾收拾。”朱由校转身进了内间,拿了几份奏疏出来,又去了御书房。
  刚在御书房坐定,王体乾便捧着个匣子呈上,禀报道:“皇爷,这是今早镇抚司送来的。”
  朱由校点了点头,查看了一下匣子的封条,这才打开,拿出里面的密报看了起来。
  第一份是关于兵部尚书张鹤鸣的,自请行边却逗留缓行。据锦衣卫估测,没有十天半个月,张大尚书还到不了山海关。
  哼,朱由校冷笑一声,将密报收起。不用半个月,张鹤鸣就将被罢职,倒也不用答理这个怂货草包。
  第二份密报则是从东江军那边发过来的,乃是攻取黄骨堡后。主要介绍东江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杀伤敌人的数量。
  朱由校看过之后,思索了一会儿,再收起密报。
  从密报上看,东江军虽是初建,但士气甚高。战力嘛,随着训练加强,装备增加,应该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这让朱由校更坚定了东江开镇的决心,也对自己分析的“辽人可不可用”,更多了几分感悟。
  第三份密报是锦衣卫从顺天府通州传来的,对已经罢职的原漕运总督李三才基本调查完毕。
  朱由校看着密报上列出的大概数字,面无表情,眼睛微微眯了眯,最后也是收起了事。
  张裕儿收拾利整,抱着白娘娘进了御书房。
  朱由校抬头看了她一眼,伸手指了指,也没说话。
  张裕儿明白,乖巧地走到角落里自己的小书桌旁坐下,翻开《千字文》,老老实实地磨墨提笔,写起字来。
  “皇爷。”王体乾走进来恭谨提醒,“该上早朝了。”
  朱由校嗯了一声,拿着几份奏疏走出御书房,向乾清宫大殿走去。
  ……
  二月十八会试结束,殿试则在三月十五,中间间隔半个月的时间。
  而会试的结果在二月二十八已经张榜公布,共有四百一十名举子成为贡士,会员则被叫李一藻的举子夺得。
  虽然还没有殿试,这些贡士便已经是进士或同进士出身。
  因为殿试不黜落,只是分排名,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什么一甲进士,二甲进士,三甲同进士。
  所以,会试上榜的贡士们欢欣鼓舞,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剩下的便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争取得个好名次,更加光彩荣耀了。
  而那些落榜的举子在今年也多了两个机会,尽管很多举子对此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有辱门庭。
  “文举人变成武进士——”
  很多落榜者都撇嘴,这哪里是跃龙门,沾了个武字,身份都降了一等不止,谁稀罕。
  “二十岁以下举子,还可报名入科学院,习农艺、水利、格物等实学,一年后由朝廷依才授职。”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什么农艺、水利、格物,不是旁末之术,奇技淫巧吗?
  科学院,这名字好怪呀,还是信了红夷教的徐光启大人任院长,从那里毕业出来,能在官场里混好吗?
  咦,还有这个给《大明论坛》投稿,采用刊载的话还给稿费呢!
  这个呢,给朝廷投书提利国利国的建议,朝廷有奖赏,甚至可简拔为官,有点象汉唐时的自荐其才吧?
  
第86章
武进士——国难思良将
  鄙视、置疑、不屑、胡乱猜测……在赴京赶考的举子中,这几日便都在议论此事。
  “崇文抑武,竟是如此根深蒂固啊!”少年皇帝虽然有心理准备,可听着茶楼内几个举子的议论,还是忍不住发出了感慨。
  读吧,读吧,再读三年四书五经,你们就会发现想凭此当官入仕,就是做梦。
  朱由校透过窗户,看着兵部衙门前空荡荡的报名处,眯眼发狠。
  “老板,来份大明论坛报。”一个书生走进茶楼,便直奔柜台,掏出几文钱。
  “哎哟,不好意思,报纸卖光了。”店老板陪着笑脸,说道:“要不您去别处看看?”
  书生失望地摇头,说道:“走了好几个地方了,都买不到。”说着,转身欲走。
  “吴兄,吴兄。”呼唤声叫停了书生,他转头去看,却见一张茶桌旁站起个人,正伸手相招。
  吴姓书生赶忙走过去,拱手笑道:“原来是黄兄,真是巧啊!”
  黄举子哈哈一笑,伸手给吴书生介绍了桌上另两人,邀他同坐饮茶。
  吴书生本不想坐,可目光一瞟,桌上竟有一份大明论坛报,不由得眼前一亮,谦让了一下便坐了下来。
  对于已经通过会试的贡生来说,要想殿试获得好名次,皇家刊印的《大明论坛报》乃是不二之选。
  这就象是高考前发的时事资料,十有八九会从这里面出题。
  从会试的考卷来看,圣上对此次科举相当重视,亲出策论,这在历次科举考试中都是没有过的事情。
  所以,了解圣上的喜好,知道圣上所思所想,提前做些准备,在殿试上没准就能用上。
  “吴兄边喝边看。”黄举子不待吴书生开口,便把报纸递了过来,笑道:“洛阳纸贵呀,在下也是来得早,才得了这一份。”
  “多谢黄兄。”吴书生拱手致谢,接过来急忙观瞧。
  黄举子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对另两位同伴说道:“咱们接着说这科学院的事情,刚才讲到哪了?”
  一个白净脸举子说道:“从科学院刚说到实体达用,这是在下的猜测,觉得科学院乃圣上所重,日后超过国子监,也不足为奇。”
  吴举子目光一闪,依旧在看报纸,但耳朵却竖起来,认真倾听。
  胡子甚浓的举子点头赞同,说道:“在下听说徐大人极得圣眷,所奏必准,刚拜了东阁大学士,入阁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黄举子笑了笑,说道:“不是听说,而是真的。”
  停顿了一下,黄举子继续说道:“先不说徐大人的事情,这期报纸都看过了吧,广宁城、右屯卫被建奴围攻,辽东形势恶劣呀!”
  “国危思良将,圣上忧心,方有这文举转武进士之举。”黄举子叹了口气,说道:“可颇有些落榜举子不屑一顾,岂不令圣上失望?”
  “文武殊途,倒也不必过于苛责。”吴举子暂时放下报纸,加入了讨论,说道:“若只想为圣上分忧,却无那般本事,强去为之,亦是不妥。”
  大胡子笑了笑,说道:“本事是学的,文举晋武进士,除了要求身体健康外,可没设什么门槛。也就是说,成为武进士后,也要学习军事,才可能授职领兵。”
  白净脸连连颌首,说道:“所言极是。圣上定是看中了文举的学识,改学军事也事半功倍。想那史之儒将,风采亦不输万人敌的猛将。”
  吴举子想了想,呵呵笑着,说道:“有道理,有道理。听仁兄解释,在下茅塞顿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