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529部分在线阅读
“长官。”一个传令兵飞马赶来,在马上施礼道:“曹大人有令,马上整队返回。”
“不追了?”高迎祥还有些不甘地问道:“歇歇马力,再追他百八十里,定有斩获。”
传令兵无奈地摇了摇头,兜马返回交令。
“老高,不用心急立功。”一个姓张的总旗走过来,安慰着高迎祥,“右翼蒙古打败就得了,等虎墩兔过来,那才要大打出手呢!”
高迎祥嘿然一笑,说道:“那酒就得少喝点啦,家里的婆娘又要钱呢!”
“要是手头紧,言语一声。”张总旗说道:“大手大脚的毛病也得改一改,动不动就请客,还好几十号人,好象有多少钱似的。”
高迎祥苦笑着点了点头,又辩解道:“都是袍泽,上阵之后说不定就——”
用力一摆手,高迎祥似乎把这不好的念头甩开,说道:“其实家里挺好的,婆娘就是想多攒钱,备着将来有个急用啥的。”
“是个过日子的想法。”张总旗翻身上马,说道:“回去再聊,某请客。”
高迎祥呵呵一笑,向张总旗挥了挥手,也上马召集部属,集合回军。
对于军队,皇帝是一如既往地厚待。其实,也就是粮饷充足,赏银不拖不欠。
说白了,也就是本分,将士们的所得都是应该得到的。可就这,在几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
而且,对于想要建功立业的军人来说,皇帝也给他们画好了蓝图。东胜卫只是开始,以后还有宁夏卫,还要与虎墩兔决一胜负。
再往后,还要进军青海,进军西域,重复汉唐之威。
皇帝的计划并不是很避讳,而宁夏、青海,乃至西域的部分地区,在大明全盛时也是属于大明的疆域。
连太祖的功业都没超过,又何谈汉唐威仪?当今的皇帝野心勃勃,在陆地,在海外,开疆拓土就一直没停过。
这是军人最好的年代,从三边总督,到一镇之帅,再到普通军官和士兵,都有着这样的感觉。
即便是从养家糊口来考虑,当兵也是很好的选择。一人当兵,军饷基本上能够养家。再有朝廷对军属的优待政策,甚至都不需要当兵的贴补家用。
“升到总旗是没问题,再打两仗,差不多就是试百户。”高迎祥整队完毕,带着自己的手下行进在归程,心里做着盘算。
转眼又想起了外甥李鸿基,高迎祥咧了咧嘴,心中暗道:这个瓜怂,非要干别的营生,哪里当兵吃粮拿饷这么自在。
第686章
无题
从辽东战区逐步恢复奴儿干都司和大宁都司开始,很多人就已经看得清楚,皇帝要重复太祖或成祖时的强盛之态。
象东胜卫、宁夏卫等等,所有曾经设卫并又放弃的地盘,将是首要恢复的地区。
但这也并不能让皇帝满足,湄公省、东番,以及占领的缅地,都显示出皇帝开疆拓土的勃勃野心。
也就在西北战区驱逐蒙古人,重复东胜卫的同时,在辽东军区,也开始了动员和准备。
现通辽地区,是明军所推进占领的距离察哈尔部最近的阵地。经过几年的经营,移民而来的汉人、满人、朝鲜人,已经安家落户,已把这里建设成了稳固的基地。
虎墩兔西征的情报早已获悉,明军的动员和准备,便是要抄其老巢,占领察哈尔部故地,彻底解除虎墩兔对于辽东的威胁。
说威胁,都是抬举虎墩兔了。别看察哈尔部在兵力上还有数万,但在真正的战力上,明军飞骑加枪骑,只要一万就足以横扫。
虎墩兔想必也看到了差距,不敢轻易招惹击败建虏、士气正盛的辽东强军。
但明军对于察哈尔部的忍耐,显然也让虎墩兔产生了错觉,认为明廷并不想进行战争。毕竟,草原广阔,明廷就是抢到手,也不好驻军治理。
看右翼蒙古诸部,武力不如察哈尔部,明廷也未下手,还是照常有着市赏。
有着这样的判断,虎墩兔才决定西征,击败右翼蒙古诸部,既实现统一蒙古的宏伟理想,又能从明朝抢到市赏。
他当然不知道,明廷就是压迫并诱引他进攻右翼蒙古诸部,从而坐收渔人之利。
而针对察哈尔部的军事进攻,明军已经准备了数年,可谓是兵精粮足、蓄谋已久。
孔有德接过信使手中的书信,展开观瞧,脸上慢慢露出了笑意,转手递给副将,说道:“终于等到这一天,要打仗了。”
副将看过书信,笑道:“大帅也过于谨慎了些,还要调动杨将军所部,征召归化的蒙古诸部。”
孔有德摇了摇头,说道:“出动如此兵力,恐怕不只是夺取察哈尔部驻地,还要西去打垮虎墩兔。”
“一劳永逸解决漠南蒙古?”副将沉吟了一下,说道:“倒是有这种可能。”
孔有德轻摇着马鞭,说道:“飞骑加枪骑,已是六千之众,还有蒙古联军一万。或许,还要再加上右翼蒙古诸部的人马。嗯,就是西北军区不出动,也有击败虎墩兔的把握。”
“听说虎墩兔手中有传国玉玺?”副将眯了下眼睛,说道:“若是能夺获,可是奇功一件。”
孔有德嘿然一笑,说道:“先不用想那么多,把眼前的仗打得漂亮,也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虽然说以后仗还有得打,漠西、漠北的蒙古诸部也待收服,可时间上,估计要拖得很久。”
虎墩兔要统一蒙古诸部,显然已经是妄想,甚至可以说成是笑话。可皇帝的野心,却是大得出奇,且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孔有德所部,以及杨国柱所部,在这里已经等待了好几年,就为了压住虎墩兔东进的可能。
而同样是辽东战区的张盘等将领,在东面的不断推进,已经将数百里的地盘纳入大明疆域,官职已经升到副将。
相比较而言,孔有德等人自然很是迫切地想建功,想晋升。而要达到目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打仗。
远处,战马奔腾,尘烟滚滚,上千明军骑兵正在纵横驰骋,紧张地进行着训练。
这些飞骑中既有老兵,又有新兵;既有汉人,也有蒙古人,甚至是满人。
平辽已有数年,战争形成的仇恨也逐渐减弱。科尔沁、内喀尔喀诸部归化,满人归化,在居住、生活、商贸交往中的频繁,也使民族间的隔阂也日渐淡薄。
关键是服饰上的日趋同化,满人自然不愿被人歧视,归化的蒙古人、朝鲜人与汉人杂居或相邻而居的,为了更加方便,也多改为汉人服装。
这样的情形再过几年,恐怕不说出来的话,也没人能辨认出各个民族的区分。
而过了考察期,真正入了大明籍的,自然更不愿被视为外人,以融入明人的生活、习惯为荣。
就是这样的融合,才是皇帝希望的。
汉民族的悠久文明,汉民族的人口数量,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必然是主体。散发出灿烂的光芒,吸引着其他民族的加入融合,这才是正确的姿势。
骑兵训练完毕,返营歇马休息,几个军官按照规矩赶来报到,评测训练的成果和不足。
“冲锋时的速度,还要多加熟练,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要视战场上的情况灵活改变。”
孔有德伸手指了指一个军官,说道:“你的部队速度过快,还是没改掉原来的毛病。我军的骑兵战术,讲究的是集体作战,而不是逞个人的武勇。”
“是,末将努力改正。”这个军官却是满人,个人武技是没说的,但要领兵打仗,哪怕是与战友配合,也不是随便发挥的。
孔有德点了点头,说道:“不用担心马速不及对手,冲撞时吃亏。咱们用的是刀砍杀敌,不是撞击硬碰。”
“大人,甲胄是不是可以减少些,这样骑兵的砍杀动作更流畅。”有军官抹着脸上汗,提出了建议。
孔有德摇了摇头,说道:“我军的优势便在于甲坚兵利,蒙古人的弓箭对于轻甲的杀伤力,还是不可忽视。身上沉一些,伤亡少一些。打仗难免死伤,可让士兵尽量安全回家,也是咱们作为长官的责任。”
“察哈尔部主要是轻骑,虽然速度快,但正面作战,却难抵我军火枪的犀利和骑兵的冲杀。”副将开口说道:“在草原上,咱们也不比速度,那是他们所长。”
孔有德笑了笑,说道:“此次出兵作战,还有蒙古诸部的骑兵助战。若是游骑的较量,就交给他们好了。”
明军只管大队厮杀,游骑就让蒙古人和蒙古人拼斗。察哈尔部留守的人马不多,且人心涣散,战斗力上不用高估。
所以,进攻并占领察哈尔部故地,事实上并不困难。但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便将是与西征的虎墩兔展开真正的较量。
皇帝是铁了心要趁虎墩兔西征,彻底消灭这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大患,并使漠南蒙古诸部臣服归化。
第687章
解决虎墩兔
大灾害对于明帝国来说,最大的祸患便是产生大量流民,造成社会的动荡,也可以称之为国内矛盾。
转嫁国内矛盾的主要方法便是对外战争,皇帝当然知道,也在不断地实施践行。
但对外战争的收益是必要的,否则,反倒会加剧社会矛盾,更加严重。
而对虎墩兔的开战,皇帝迟迟未进行,一方面是要借机收服右翼蒙古诸部,另一方面则是不想太早地背上负担。
没错,如果游牧民族在大灾害期间能够靠吃牛羊来生存,也就不会在历史上崇祯断市赏后,饿死那么多人了。
也就是说,收服蒙古诸部后,对于这些大明子民,朝廷就要负起责任,象赈灾之类的,粮食物资的供应不在少数。
但选择这个时机收服蒙古诸部,却又是最容易,花费成本最少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皇帝在估算了朝廷财政之后,还是决定展开行动,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漠南蒙古。
与北方崛起的毛子国碰撞,是早晚的事情。皇帝估计将在自己半百之年,如果明军能继续向北方不断推进的话。
所以,收服漠南蒙古,还有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光是北方的战争,都要打上个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