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477部分在线阅读
一方面减少了所占缅地的有可能的反抗力量,一方面这些战俘在婆罗洲人生地不熟,又得依靠当地华人生活,同化得会更快。
第605章
土地新政
大明人口虽多,分流出上千万也是世界第一。但从本土向海外移民,到底还有着很多的制约条件。
远海航行,总要不晕船吧,那就限制在了沿海地区;陆地上也是一样,从西北到西南,比如将要占领的缅地,水土不服就令人望而生畏。
依照当时的医疗水平,这些问题都不是很容易解决,只能从就近或相似环境的地区移民。
比如湄公省,接收的便多是南方沿海,以及云贵广西等省的人口。而将要占领的缅地,则计划给云南的土司分流,名为开枝散叶,实则分薄其力量。
所以,南下北上的扩张,是分别对应不同地区的百姓,让他们有充足的土地,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而对于土地兼并,皇帝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暂时停止了土地收归国有的计划。但藩王的封地,卫所的屯地,现在已经全部收回。
土地集中,有利也有弊,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便于集约化管理,便于机械耕种。规模化农场的效益,肯定比单家独户要高很多。
而从古至今所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总是有始无终,成为了理想化,或是蛊惑人心的口号。
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
皇帝知道,就算是朝廷收回全部土地,按照农民的数量平均分派,不出十年,秩序照样混乱。
就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吧,农民因病因灾无法生活,能出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或者是房屋,或者是耕地。
也有原来贫苦的农民,因为种地,或者其他方式致富,又会去买地扩大生产,变成小地主。
当然,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农民只有耕种权,没有买卖权,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这也是皇帝原来的思路。
可从目前看来,皇帝觉得土地全部国有化,也未必就是最合理的政策。况且,要实现这个目标,强行抢夺是下策,用钱收买则耗费过多。
国有化、私有化同时存在,或许更能促进土地的开发,特别是新开拓的疆域,比如肥沃广袤的北大荒。
京城,中华商会总部。
督察官杨润民居中而坐,在京的商会成员齐聚,会议还未开始,众人在窃窃私语。
“嘿嘿,二十倍罚金,你说这是何苦?”
“少交了两三百,被罚了四五千,这账算得!啧,啧。”
“年轻人就是眼皮子浅哪,隆兴的老掌柜怕是又要重新接手了。”
“隆兴商号在大同边市的份额,是给了四海,这后面应该有缘由。”商人甲晃了晃手中的文件通报,撇了撇嘴。
此时,杨润民干咳了一声,扫视人人,待会场安静下来,才沉声说道:“有关隆兴商号偷税漏税的处理,已经做出,也都分发给了诸位。希望各位引以为诫,勿贪小失大。”
商会的成立,都有规章制度,都要经过朝廷相关部门的批准。自察自纠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有督察官坐镇监督,也是必须的设置。
而督察官不仅监督商会成员的守法情况,还负责解决与地方官府的纠纷,或者说对地方官府的刁难敲诈勒索,为商贾主持公道。
正因为如此,商会成员享受到了极大的便利,即便商税提高,少了乱七八糟的打点,赚得依然比原来多,还少了很多的麻烦。
享受到了朝廷的照顾,又有人为他们保驾护航,再行偷税漏税的不法勾当,说是忘恩负义,一点都不过分。
隆兴商号之事,便是商会成员举报查处的。一方面是有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大家担心失去朝廷的照顾,享受不到给予的特殊待遇。
在众人猜想中,估计是四海商会举报的。要不,边市的份额怎么就给了他。很明显,有奖励的意思。
而隆兴商号痛快地交了罚金,只是为了保住商会会员的资格。
否则,被踢出商会,享受不到优惠和照顾,在其他商会成员的竞争下,很可能没落,甚至是倒闭。
不说别的,隆兴商号在辽东的几座大城里都有分号,那店铺可是官府免费给中华商会的。你不是商会会员,那就自己找地儿,自己掏钱吧!
偷税漏税是因小失大,不尽快地亡羊补牢,那也是因小失大。
杨润民通报告诫完,也不再啰嗦,从桌上又拿起一份文件,对众人说道:“朝廷新推出了政策,有关辽东土地的,还有土地赋税的。可能有人不感兴趣,但本官还是要通报一下,好叫各位知晓。”
原来不就有政策吗,永耕权,已经相当不错了。要是家族够大,弄来土地经营,也是很高的进项。
尽管商贾们不同于士绅和地主,对土地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但对杨润民的通报,还是凝神静听。
“辽东土地,吉林府及吉林府向北,可自由买卖。垦荒之地,交纳一半收成,三年归己……”
低低的议论声响了起来,这比永耕权的优惠力度更大。
土地所有权哪,不再是朝廷的,而是自己的。弃耕抛荒收回的限制也取消了,土地归了自己,想干啥干啥。
行商看似赚得多,可风险也大。土地在手,那就是长期而稳定的收入,最为保守一些的人所钟意。
“……所招佃户耕种,租税不得高于朝廷规定的上限……”
众人听到这条政策,不由得交换目光,纷纷露出了了然或疑惑的神情。
聪明人立刻想到了,对于租税的硬性规定,是放开土地买卖的前提。土地兼并就兼并吧,佃户的利益有国家法律的保护,不会有难以承受的剥削。
关键是国有、私有是并行的,辽东的土地现在基本上都是国家的。又有垦荒授地的政策,那里的百姓不缺土地耕种。
哦,这是未雨绸缪,为将来做的长远打算。同时,这也是对全国地主的限制,对所有佃户的一种保护。
土地会越来越少,除了大规模的战乱和灾害,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
但有了这个政策,即便土地兼并达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佃户依靠劳动也能够生活。
这是长治久安的国策啊!很多人发出慨叹,暗赞此政想得长远。如今帝国实力正强,皇帝威权正重,会有地主士绅反对反抗吗?
第606章
战争债券
朝廷之前将军屯、封地收归国有,抄家流放的罪犯所有的土地也同样处置,显示出了比较强的政策倾向,令地主士绅很是惶惶不安。
毕竟,土地是最稳定的资产,能够提供比行商更稳定的收入。很多商贾赚钱后,一样会置地买房,作为将来养老之用。
但现在,算是尘埃落定,地主士绅,乃至商贾们可以松口气了。要知道,虽然朝廷会硬性规定租税,可地主士绅们依然会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
嗯,这也符合皇帝的一贯原则。尽管手段强硬,却很少把人逼到绝路,总会给你选择的余地。
而国有、私有并行,同样给了佃户选择的权利。
随着四面扩张,土地会越来越多,无地的佃户会越来越少。
当然,生活不是一帆风顺,也总会有无地的佃户出现。但只要朝廷移民的政策不变,佃户就不会有大幅的增长。
如此一来,地主和佃户的主从关系就很有可能改变。就象后世,老板雇不到工人,就得提高待遇,甚至拉下面子亲自上阵招募工人。
况且,朝廷对于发展工商也是大力扶持。工作岗位的增加,使得无地者未必会去当佃户,有更多的谋生选择。
“令人心动啊!”
“弄它几百亩,给子孙后代留个基业。”
“是这个道理,把钱变成地,年年种,年年收,稳赚不赔。”
……
即便是商贾们,也对朝廷的土地新政有了热情。
银行虽然推出了,但还没有开始储蓄业务,即便开了,也不会有利息,还要收保管费。
还因为人们的传统习惯,钱放在家里是最保险的。现在好了,买地经营,可比藏在家里啥也不干强多了。
“有地还得有人哪,抛荒是不允许的。”
“只要不抛荒就行,种得好坏那得看老天不是。”有商人带着狡黠的笑意,捋着胡子,说出了自己的办法。
确实如此,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漏洞。地买了就是人家的,种啥,用多少人,种好种坏,都不违犯法律。
但皇帝并不在意这点小聪明,他的目的达到了,北大荒的开发又将新入新的阶段。还有东番府、湄公省,以及将要占领的缅地,都是这样的政策。
只要土地不荒,只要有人去管理,去耕种,就是开发,不过是速度快慢而已。
杨润民等众人议论了一会儿,抬手向下压了压,微笑着说道:“土地新政,乃是朝廷恩典,大家有意,自可会后商议确定。陈副会长还要宣布一件事情,请诸位细听。”
众人安静下来,凝神望着杨润民。
陈和义呵呵笑着,拱了拱手,开口说道:“万岁英明神武,平辽灭奴,剿平土酋。大明军力之强,有目共睹。今万岁欲开疆拓土,使大明威加四海,特发行战争债券……”
平辽债,兴辽债,朝廷相继发行了两个债券。平辽债是五年期,后年到期;兴辽债去年发行,三年期。
尽管债券还没有偿还,但没人担心朝廷还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