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从风帆蒸汽两用到全部蒸汽动力,从木制船到铁制船,从蒸汽划桨到螺旋桨推进,正确的道路都在他的脑中,结束人力或风力行船的历史还是幻想吗?
不,在皇帝眼中,在他有生之年,这都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朕有时间会画几张图纸,让科学院少走些弯路。”皇帝带着欣慰的笑容说道:“蒸汽动力船是一定能成功的,也必将航行在我大明帝国的河流海洋。”
停顿了一下,皇帝又继续说道:“蒸汽机的改进也不能放松,这是应用于实践的关键。嗯,你就学好机械制造,钟表算是复杂的,学通了,其他也就简单了。”
赵大宝用力点头,恭谨地应承。
从忍饥挨饿的孤儿,到吃穿不愁的少英院,再到有品级有俸禄的科学院,他的经历使他更珍惜这样的境遇。
尽管他也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但对于机械制造却表现出了悟性。好木匠不一定有大学问,读书人却也做不好木匠。
皇帝并不因为他小学毕业都很困难便轻视他,术业有专攻,草根也能成为科学家。而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在大明,也是少数,也够用了。
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正在大明帝国逐渐地得到确证。
第603章
只要活得久,大明日不落
说实话,对于大明科技已经落后于世界的观点,皇帝在几年前就有清晰的认识。
铸造枪炮,航海大船,这还只是表面上的。在自然科学和基础理论上的,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没有牢固的地基,怎么能建起万丈高楼?没有理论基础,实践上的落后也是理所当然。
而几年的时间,皇帝也知道是在拔苗助长,基础不牢、虚浮不实,没有他的指点建议,日后的发展缺乏后劲。
但强行拔高的科技,到底是使明军具备了世界领先的武器装备,战力也提升到了足以与西夷抗衡的程度。
现在的各个基础学科已经在科学院设立起来,因为皇帝的介入,知识结构更合理,层次更高端。
最多再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两代人的努力,大明帝国的科技水平,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际应用,将毫无争议地屹立于世界之巅。
要知道,西方虽然在基础科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更多的还是在摸索尝试之中。
而皇帝审阅添加的科学理论,却是最正确的,走的道路也是坦直的。这节省了多少时间,少去了多少争论,让大明帝国实现弯道超车有了完全的可能。
希望在朕的有生之年,能看到大明的铁甲战舰喷吐着烟雾,堵在西夷的家门口,放上几炮,便让西夷跪下唱征服。
望着赵大宝远去的背影,皇帝眯了下眼睛,呼出一口长气。
希望是美好的,要实现也只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皇帝活得足够久。在古代,又是皇帝,只要多保养,多运动,活到五六十岁,也不是很难吧?
皇帝站起身,做了几个扩胸运动,觉得为了大明帝国的未来,他要努力锻炼,不能老是偷懒了。
……
“老李呀,得经常锻炼身体,别老窝着不动。”颜思齐红光满面,是海风吹的,太阳晒的,刚回到上海,便在商会里语重心长地教导李旦。
李旦翻了翻眼睛,哼了一声,说道:“你倒是老往外跑,可我得守铺啊。商会没有人坐镇,出了事情怎么办?”
颜思齐嘿嘿一笑,向李旦拱了拱手,“李兄辛苦,某以后多在商会,替李兄分担便是。”
“你还知道理亏呀?”李旦无奈地摆了摆手,说道:“跟你说过了,婆罗洲发展前景巨大,你怎么就盯着东番呢?”
颜思齐垂下眼帘,端起茶水慢慢喝着,好半晌才抬起头,开口说道:“因为福建离东番近,因为东番能得到大明海军的保护,因为东番已经有了数千精锐驻军。”
“还因为移民东番的有你的族人。”李旦又替颜思齐找到了一个理由,说道:“你要为他们考虑也无可厚菲,但我还是要说,目光要放长远。将来的发展替力,婆罗洲要远胜东番。”
停顿了一下,李旦又郑重地补充道:“最重要的是,婆罗洲若发展的好,对你我的好处是你不敢想象的。”
颜思齐觉得自己在东番已经发展得不错,不只是从福建移民,还有港口和庄园的建设,作为养老之地,他已经心满意足。
对于李旦的说辞,他并不以为意,但还礼貌性地询问道:“请李兄明言,婆罗洲那蛮夷之地,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好处?”
第604章
婆罗洲之重
对于婆罗洲,不仅是颜思齐不清楚其重要性,除了李旦之外,很多人也不明白。
毕竟皇帝并没有明说,说了估计也没人真的在意。当然,皇帝也是力求保密,只是以海商总会的名义在婆罗洲扎根立基。
但李旦是知道皇帝心思的,皇帝也给了他承诺,才让他如此卖力地投入并经营。而皇帝给海商总会的支持,也没有向外透露其真实目的。
所以,在颜思齐等人看来,皇帝是扶持海商总会扩大海贸,以及在婆罗洲开采金矿,获取利益。
显然,利益是肯定要获取的,但谁也没想到,皇帝的目标是那么远大、宏伟。
李旦审视着颜思齐,最终还是轻轻摇头,说道:“某也只是猜测,不宜说出。你总归记得,对婆罗洲的投入经营,万岁必有厚报。”
颜思齐眨巴眨巴眼睛,觉得李旦有可能从万岁那里得到了什么信息,但他不说,应是万岁交代,也是情有可原。
“过几日,万岁的圣旨便会到了。”李旦突然展颜一笑,说道:“某的民爵应能再晋一级。”
这就是厚报?颜思齐看着李旦,有些难以确定。
李旦好象看出了颜思齐的心思,摆了摆手,说道:“这只是万岁的一点赏赐,可算不得什么厚报。毕竟,这两年,从婆罗洲获得的利益很丰厚,向朝廷交纳的商税也是不少。”
交纳商税是一部分,开发婆罗洲的资金中,可是有皇帝入股的。分红嘛,自然是少不了。
而能够迅速在婆罗洲打开局面,除了当地土酋势弱,便是皇帝的支持,卖给海商总会武器,助其在当地组建武装。
先民间,后官方,这是皇帝的谋划。与历史上的所有皇帝不同,他的心胸宽广如海,并不担心什么海外割据。
既然是海外,也就谈不上割据。只要是大明人,甚至可以统称为华人,在海外占据地盘,这是皇帝所允许的。
在海外称王称霸也好,自立为王也罢,只要是华人,只要不和大明敌对,皇帝乐见其成。
当然,想要在海外称王,或者是自立,身后没有强大的国家的支持,不管是立足和发展,都是非常困难的。
历史上的兰芳共和国,千方百计寻求清朝的承认,就是想借威,使得包括西夷各国在内的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你在海外占多大地盘,相对于当地土人,也是异族,有多人可以信赖,又有多少人会为你拼命?
想要同族的人相助,少了不济事,多了难以招集。只有背靠强大的母国,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才能震慑虎视眈眈的敌人。
李旦对此看得清楚,想得明白,招募移民干得积极,还不时向皇帝请求人才的调拔分派。
人才包括退役官兵,包括武学教官,以及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其实,除了武学教官,李旦都可以招募,皇帝也没有对他作出什么限制。
但李旦就是要做出这种姿态,在婆罗洲立基发展,不是他个人的野心,而是为了大明,为了皇帝。
颜思齐挠了挠头,有些疑惑地说道:“朝廷也鼓励向东番移民,某也没办错差使。东番发展起来了,税赋也应该不少。”
同样的移民发展,却有轻重缓急。
湄公省是粮食基地,对于大明抗击灾害至关重要;婆罗洲是先占先得,除了钱财物资上的获利,还是将来对付荷兰人,夺取马六甲的稳固基地。
而东番,固然也要发展,却是在家门口,且已经牢牢控制,投入的少一些,发展得慢一点,也没有太大关系。
当然,皇帝没有硬性的规定,但侧重的地方还是有倾斜的政策支持。
对于颜思齐的疑惑,李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淡淡地说道:“朝廷出动水师与荷兰红毛夷开战,全歼其船队。”
颜思齐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我知道。荷兰鬼欺人太甚,屡次逼到家门口,狠揍他们一顿,不奇怪。大明海军自万岁命名成立,几年来花费了多少,有船有炮,还不得打两仗让万岁高兴高兴?”
李旦抿了下嘴角,说道:“万岁要收荷兰人的过路费,否则就切断其与倭国的贸易航线,扣押过往船只。”
颜思齐眼睛瞪大,眨巴了眨巴,嘿然一笑,说道:“凭水师的实力,再加上海商总会,红毛夷不是对手。嗯,这样来钱快,红毛夷捏着鼻子也得认了。”
“荷兰人,荷兰鬼,怎么叫都行,不要再用红毛夷来称呼。”李旦翻了下眼睛,竖起一根手指摇了摇,“不要显得自己没文化。”
“我——”颜思齐瞪了下眼睛,又无奈地耸了耸肩膀。
对于西夷,明国以前并没有正确的认知,什么红毛番,红毛,红毛夷,西夷,佛朗机等等。英国佬也和荷兰人一样,是红毛。
皇帝深感不科学,容易混淆,便按照真正的国家名来称呼。佛朗机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混称,现在都分开予以纠正;荷兰鬼和英国佬也不再统称为红毛。
除此之外,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也更多地出现在大明,让大明人知道整个世界的大概情况,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李旦见颜思齐吃瘪,心中畅快得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着说道:“婆罗洲是海外之地,东番却是大明疆土,你好好想想吧,在哪里大力发展,能让万岁龙颜大悦。”
开疆拓土?!这个名词确实比较厉害,皇帝要把这个当成最重要的功绩,载入史册?
颜思齐用力点了点头,尽管李旦有些事情没告诉他,但他知道,给万岁办差肯定有好处,李旦民爵加品就是明证。
“行,日后往婆罗洲多投些资源就是。”颜思齐沉吟了一下,开口问道:“现在的婆罗洲,咱们有多少人了?”
“八万六千人。”李旦想都没想就开口说道:“今年打算增到九万,明年就是十万。”
在婆罗洲的人,不仅有国内迁移的,还有南洋诸国的华人。为了加速增加人口数量,皇帝准备在伐缅之后,把一些战俘也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