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536

  因为没人知道,历史不改变的后,十几年后,一直被大明帝国看不起,人口不足百万的建虏会入主中原。
  不知道建奴乃是大明帝国的心腹大患,也就没有皇帝这般的轻松之感。
  这就是穿越者的忧喜,超越了常人的原因所在。
  没发生过的事情,再怎么说也不会有人相信;等着事情发生,又没有了重新挽救的机会。
  知道得太多,要做的就多,心累、身累;什么也不知道,就那么一天天的过,倒少了很多烦恼。
  但皇帝也有自己的快乐,因为他是皇帝,更享受能稳坐龙椅,将这万众拥戴、唯我独尊的日子过得长久。
  端起酒杯,皇帝高高在上,目光所及,众臣恭敬万分地举杯相贺。
  饮下一口酒,皇帝的目光停留在信王朱由检身上,微微一笑,点头示意。
  朱由检端着酒杯,上前祝贺。作为有差使的亲王,又是皇帝的弟弟,他当然不知道因为皇兄的努力,他不必做一个凄惨的亡国之君,更不必自挂东南枝。
  “由检。”皇帝微笑着对身前的兄弟说道:“你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皇后跟朕说起,很是着急,也是朕太忙,竟忘了给你操持。”
  “多谢皇兄、皇嫂关心。”朱由检显出一丝腼腆,说道:“臣弟觉得也不必着急,再等上一两年也好。”
  皇帝沉吟了一下,笑着说道:“你既是这样想,那就等一等。朕和皇后帮你物色着,你自己若有喜欢的,也尽可向朕言明。”
  
第537章
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朱由检躬身谢道:“臣弟的亲事,全凭皇兄皇嫂作主。”
  皇帝笑着颌首,又与朱由检说了几句话,才让他退下。
  无论如何,皇帝不希望朱由检还象历史上那样,娶周氏为王妃。
  周氏固然贤淑,但其父的贪婪也不可改变,属于那种要钱不要命的。如果成了翁婿,周奎日后的贪渎纳贿,朱由检就不太可能狠心处置。
  皇帝虽然不会念什么情份,但因为这事而与朱由检生出嫌隙,依然不是他所愿意的事情。
  而且,皇帝不想再搞什么选秀女之类的仪式。主要是——比较费钱。
  当然,皇帝也没奢望朱由检能来场自由恋爱。选是要选的,只从小范围,比如臣僚中的适龄女子中选。
  况且,皇帝觉得朱由检的年龄也不算大,再过两年也不算晚。
  其实,除了兄弟的婚事,皇帝还在考虑一件大事,那就是就藩的事情。
  比信王朱由检年纪更大的,留在京城未就藩的,还有桂王等人。皇帝不想再劳民伤财,放他们去就藩,可总要有个合适的借口,合理的安排。
  宗藩、勋贵,一直是皇帝想要解决的难题。但他还不能操之过急,只能是逐渐地进行,十分令人头痛。
  “皇爷。”王体乾躬下身子,压低声音请示道:“是否开始歌舞?”
  皇帝轻轻点了点头,表示应允。
  时间不大,丝竹之声响起,开始了歌舞表演。
  ……
  寒风凛冽,如哭如嚎。
  木屋内,代善、多尔衮等后金高官却没有过年的喜庆,脸上都有愁容。
  在明军的追击堵截下,只有三十多万女真人逃到了海西。按当时的女真人口计算,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战略转移了。
  可代善、多尔衮等人,却并没有多少的激动和喜悦。从天到地,只能这样形容他们的心情。
  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甚至连粮食也很少。为了生存,这些女真人不得不重操旧业,以渔猎来维持,进入原始状态的生活也难以避免。
  “昔日的四大贝勒,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代善微垂着头,在桌下扳着指头,心中阵阵凄苦,“儿子也死得七七八八,且都是勇猛并身经百战的。”
  尽管心中凄苦,可代善却并不后悔,甚至是庆幸,更佩服父汗的决断。
  如果海城大败后不是马上布置大撤退,与装备精良犀利、战力不断提升的明军继续作战,恐怕现在已经是亡族灭种了。
  所以,没有了辽沈等大城市的豪奢舒服的住宅,跑到这苦寒荒僻之地搭帐篷建木屋,生活固然艰苦,但却保全了性命,保全了日后崛起的机会。
  “明军的强大,已经不是勇悍能够抵挡的。”代善早就有这样的感触和认识。
  犀利的炮火轰炸,密集的火枪攒射,还有那纵横驰奔的铁甲骑兵。每想到此,代善都觉得能把几十万族人安全转移,是一件非常明智且正确的事情。
  艰苦的生活,苦寒的环境,这都是死的环境,是能够千方百计克服的。而对上明军的攻击,凭女真人现在的武器装备和士兵,根本抵挡不了。
  
第538章
报应不爽
  代善是如此想的,觉得能当机立断,弃守辽东,撤出几十万族人已是幸运。
  但别人却是另外的心思,比如多尔衮、多铎。
  这哥俩年纪还不大,并没有吃过父兄曾经历的艰苦。一下子从优渥的生活享受,变成这苦寒的环境,当然是满腹怨气。
  要知道,建州女真也是从北面的苦寒之地迁徙而来的。努尔哈赤和几个大儿子,是经历过艰苦的。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多铎喝了口酒,既是雄心勃勃,又有积忿难平,“休养生息,不过数年,我大金又能振作而起,再次攻明。”
  多铎用力点头,同意兄长的说法。
  尽管他们对父汗临终遗命心怀不满,却也不敢太明显地表现出来。
  尽管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年长的兄长已死,多尔衮兄弟俩依然缺乏战功和资历,使八旗部众彻底臣服。
  只不过,多尔衮是努尔哈赤指定的继承人,不犯大错的话,暂时也没人发起挑战。
  作为最年长的大贝勒代善,本来是汗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但其子岳讬、硕托都战死,两红旗也损失惨重,似已心灰意冷,对多尔衮的威胁不大。
  听到多铎的口出狂言,代善暗自翻了下眼睛,并没有马上反驳顶撞。
  在他看来,多铎是喝多了,或者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根本就不切合实际。
  还不过数年就能振作,还要再次攻打明朝?要真那么简单,又何必大撤退转移呢,又何必损失那么多人马来阻击明军呢?
  数年就能把损失的人马补充上?代善微不可闻地抿了下嘴角,心内不以为然。
  现在别想什么振作攻明的美梦,怎么让数十万族人生存下去,还要防范明军的继续攻击,才是正事。
  光靠骑射,已经难以捍动明军的战阵。对于明军火枪火炮的犀利,代善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如果还占据着辽东,可能还有资源造枪造炮,提升自身的火力;退到这苦寒之地,找到可开发的矿产,并有足够的工匠,已经是难以达成的奢望。
  只是熬过这个冬天,就不知有多少族人要冻饿而死。何况有很多族人都象多尔衮这样,享受惯了,要适应艰苦的生活,不是那么容易的。
  尽管有这木屋,有温暖,不缺吃,多尔衮等人却不满足,不甘心。
  “汗王。”代善抬起头,缓缓说道:“我已经组织了数支精悍部队,雪停后便出动,向数个方向探寻,争取找到一些物资,缓解族人之困。”
  建奴一路北逃,直到松花江边才稍微停顿了脚步。随后,又有数万族人继续向北,直到黑龙江流域停止。
  几十万人,不可能安置得太过稠密。而沿途,已经少有人烟。要想抢掠到物资,代善只能派出人马继续搜寻。
  “另外,组织族人入山打猎,凿冰捕鱼,也已经安排妥当。”代善继续说道:“搜寻物资是一方面,找到可耕种之地,或是宜居之所,也是当务之急。”
  迁徙而来的不只是建奴,还有数万的汉人家奴,他们最擅长的,自然是耕种。而宜居之地找到,几十万人便可以分开以村屯为单位生存。
  多尔衮连连点头,对代善还是甚为尊重。代善不仅是年龄最大的兄长,还是父汗指定的辅政大臣,也是甚有威望的大贝勒。
  “大贝勒辛苦了。”多尔衮赞了一句,显示出超过其弟的见识,说道:“北撤时天寒地冻,路还好走些。开春后河流开化,道路遥远,泥泞难行,明军想继续来攻,恐怕也很困难。”
  代善对此倒也有些赞同,可还是谨慎地提醒道:“尽管如此,可也不能掉以轻心。”
  “那是自然。”多尔衮沉吟着说道:“我想派出一支人马,继续向北探寻,甚至是建立基地,以备万一。”
  “好,好。”代善用力点头,举杯敬道:“汗王思虑周详,此正为万全之策。”
  多尔衮举杯还敬,表现得甚是谦逊。
  木屋内现出和谐的气氛,老大哥和小老弟言谈甚欢,还做着隐忍发展再图大举的美梦。
  屋外雪花飘飘,已经没膝深。
  离此十数里的地方,是山林间的避风处,聚集着一群迁徙而来的女真人。
  范文程背着一捆柴,踩着没膝的雪,一步一步费力地向自家走去。
  他估摸着时间,倒是挺准确。不远处木屋的门一开,一个女真人走出来,似乎浑身舒爽,哼着什么歌调走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