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哦,原来是这样。
陈子龙点了点头,说道:“万岁圣明。辽东水陆交通若无滞碍,发展起来确实会顺畅许多。”
毛文龙也深以为然,说道:“水路最为便捷,沿浑河可直至抚顺、萨尔浒,正是我军北进剿奴的前出基地。”
“水路自是便捷,只是有数月封冻期。”陈子龙摸着下巴说道:“赶在封冻前多运多储,或许是个办法。”
说完,他有些疑惑地看着毛文龙,问道:“明天还要向北进兵吗?本官还以为要休整一年呢!”
毛文龙笑着摇了摇头,却没做详细的解释。他倒是想趁热打铁,稍加整顿后便继续出兵打击残余建奴。
可这还要朝廷决定,如陈子龙所担心,大批辽民返乡,重建辽东,导致粮草物资是个问题。
军队还要参加春耕生产,最早的发动时间也要在夏季,可气候又不利。所以,毛文龙估算着秋后的可能性最大。
当然,不大规模北上发动,并不意味着军队就毫无动作。向北推进防线,构筑堡寨、储备粮草,这是肯定要持续进行的。
吃吃喝喝,不觉已经夜深,众人才告辞而去,各去房间休息。
毛文龙终于看到了最近一期的《大明论坛》,陈子龙等人带着的,很大方地送给了他。
挑亮灯烛,毛文龙喝着茶水,翻阅起报纸,目光一凝,盯在了其中一篇文章上。
“亦失哈,奴儿干都司?!”毛文龙发出惊咦之声,苟真怀已走到门边,不由得转过头来。
只是稍想了想,苟真怀便开口说道:“亦失哈九次巡抚奴儿干都司,都是坐船去的吧?”
毛文龙不比苟真怀知道得多,急速在文章上扫过几眼,才点头说道:“正是坐船去的。这里写了,在阿什哈达的地方设造船厂,乘春风的季风,浮江而下,从松花江入黑龙江,直下奴儿干。”
苟真怀走了回来,坐在桌案对面,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此说来,若要北进剿灭建奴,或可水陆并进,或以水师载兵运粮,行动更加快捷。”
毛文龙微微颌首,飞快看完文章,把报纸往苟真怀面前一推,说道:“亦失哈造二十五艘巨船,费时一年,还要乘春天的季风。明年是肯定不行了,只能等到后年。”
苟真怀看过报纸,沉吟了半晌,猜测着说道:“圣上恐怕是这个想法。剿灭建奴只是其一,柔远安抚诸夷,重建奴儿干都司,应是更为重要。”
毛文龙表示赞同,说道:“建奴残余已不足惧,万岁要重复奴儿干都司,也不意外。只是不知是继续设立卫所,派驻护印军,还是直接占领,移民拓殖。”
所谓的护印军是明朝留在奴儿干都司的驻防军队,常备戍军的数量有二千或千余人,最多时达三千人,最少时也不低于五百人。
护印军通常是每两年轮换一次,戎期满回归辽东的官兵都给以厚赏,以资在苦寒之地驻防的奖励。
毛文龙和苟真怀又讨论了一会儿,才各自去休息。尽管他们有了些差不多的猜测,但对皇帝的雄心壮志还是太过低估了。
重建奴儿干都司?不,皇帝是要直接的治理,而不是什么羁索之地。
柔远安抚?不,皇帝是要把大明子民迁徙至海西之地,建城设县,成为稳固的占领地。
护印军,两三千,轮换卫戍?不,皇帝计划的驻军至少是上万,还要让驻军安家落户,将海西变成他们的家乡。
当然,这已经不是一两年的计划,而至少是三五年,甚至是十年的长远布置。
……
可惜,深入奴儿干都司,并且到达更远地方的水路只是单行线。
皇帝看着再次扩大的沙盘,视线依次从登莱-旅顺-开原老米湾-阿什哈达-松花江-黑龙江-鞑靼海峡-苦夷(库页岛)-倭国北海道上扫过。
尽管是单行线,但却是最为快捷的路线,有足够的船只,运量也极为可观,完全能够支撑上万大军的远征。
没错,就是远征,皇帝已经下了定义。
而通往海西的双向水陆路也是必须要开拓的,或者说是重建的。
亦失哈九下奴儿干都司,已经趟出了一条漫长的驿路。
这条驿路南起于双城市石家古城,走阿城,经宾县鸟河,沿松花江迤俪北上,于黑瞎子岛入黑龙江,直抵黑龙江入海口,共十城四十五站,两千余里。
保守的估计,每年向北推进百里,二十年也差不多达到目的了。
二十年嘛,朕还不到五十,完全来得及。
皇帝微抿嘴角,似笑非笑,目光停留在了沙盘上的一个位置——海参葳。
如果用水师的话,或许根本用不了二十年,十年就差不多了。
第534章
湄公省首开《国籍法》
北方已经严寒冬季,南方却是温暖如春,湄公省更是近乎夏季的温度。
西贡港口已经扩建完毕,几艘大海船缓缓靠上码头,桅杆上飘扬的旗帜清楚地表明了身份。
没错,湄公省最大的港口就是西贡港。这并不是皇帝的命名,而是郑和下西洋时,西来朝贡船只停泊的港口,西贡即“西方来贡”的意思。
跳板一搭,移民们携家带口,肩扛背驮,带着最紧要的家资踏上了这陌生的土地。
“这是俺们招来的,别乱抢啊!”
“看到牌子了,看你吓那熊样儿。”
“说得好听,看到牌子还往前凑,没安好心。”
吵吵嚷嚷中,移民都有些发蒙,来时说得好,可没想到这么抢手。
“乡亲们,这边,这边。”一个胖脸热情地招呼着,生怕人们听不出他的方言口音,脸上堆着笑容,把人们往旁边的登记处领。
官府的人在席棚内忙着登记入籍,官招和自发前来的由官府安排,别人招来的登记完自然由他们领走。
人口就是财富,就是权力,在湄公省就是如此。
海商总会财大气粗,招募来的人数已经给李国助捞了个七品县令;颜思齐下手稍晚,可也靠钱砸在福建招人,给侄子弄了个县太爷当。
还有闻风而动的西南土司,本着开枝散叶的想法,已在湄公省有了数个安抚使,十几个长官司。
这还只是开始,很多内地土司还不知道,有些土司还不相信,还在犹豫。
拉几十人当排长,拉一百人当连长……朝廷鼓励移民的政策,与后世的某个历史阶段比较类似。
但在实际操作中,湄公省还是有不少改进之处,不可能出现很多的土皇帝。
首先是军队,不管是安抚使,还是长官司,都要按照人口比例,提供一定数量的兵员。
这些兵员将集中训练编制成军,由明军将领统率,对外拓展疆域、多占地盘、抢掠资源。
然后,再给安抚使和长官司增加一定数量的土地,说白了,就是分赃。
这样既剥夺了土司对军队的直接指挥权,又有激励在内,不致引起太大的反对和抵触。
毕竟安抚使和长官司的人口数量不算太多,拉出的武装也难以与当地的蛮夷争夺抗衡。
只是出些精壮,不用管粮草军饷,不用管伤残抚恤,相当于派人去打工,给自己赚取利益,很不错的嘛!
至于因招募移民而委任的县令,你手下的官吏却是必须由吏部派遣,可不是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回县尊,这几艘船都是从广西钦州而来,没有从江浙来船。”仆人跑进一座酒楼,向着李国助禀报。
李国助略有些遗憾,微微点头,说道:“算起来也就这几天,你每天来码头盯着,我公务在身,不能因此误了工作。”
“大人放心,小的就守在码头,连睡觉也睁着一只眼睛。”仆人连忙躬身答应。
李国助站起身,在随从的陪同下出了酒楼,坐上马车,向远方驶去。
湄公河三角洲又称九龙江平原,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
这里河网密布,河渠纵横交错,一望无际的稻田,四季飘香的果园,建设得好,会成为极富庶的宝地。
没错,红河平原已经成为安南主要的经济区域,湄公河平原还远远没有得到开发。
起初,这里只是个叫普利安哥的小渔村,周围都是沼泽。后来,逐渐发展成真腊的港口贸易重镇。因水网密布,这一带被称为“水真腊”。
数年前,大明水师占领了这里,迫使真腊向西退缩。
真腊,也就是后来的柬埔寨王国。当时已经呈衰落之势,不仅无力抗衡明军,甚至连越族的难民也抵挡不了。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几十年后这里将成为越族难民的天下,直到阮朝送来一位贵族来此统治,才算正式纳入越南的版图。
现在,因为皇帝的插手,这里成为了大明的湄公省。
数年来,移民加上流放的,已经越过二十万人,稳稳地压过了因躲避越南南北朝内战而前来此地的越族难民。
同时,这里也成为了大明水师的一个重要基地,以及走南洋海商的中转港口。
尽管如此,湄公省依然处于初建阶段。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口填充开发,如此处置逐渐增多的越族难民,也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李国助坐车赶到巡抚衙门,入内拜见了巡抚董应举,才知道皇帝颁布了新旨意,要湄公省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