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36

  思之再三,文震孟落笔打草稿,准备从权贵官吏侵吞贪渎入手,陈述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建议。
  “汰老弱,惩贪将,抑豪强,严训练,足饷粮……”在另一间号舍内,大力举子卢象升也下笔成文,在草稿纸上写下了自己所要论述的重点。
  ……
  党争是个敏感的话题,而朝堂上的走马灯,也多隐藏着黑幕,有着不可告人的交易和阴谋。
  比如明宫三大案,背后却是党派的利益争夺。
  东林党通过“移宫案”,得到了天启帝的好感和重用,风头整体压过浙、齐、楚、宣、昆五党。
  然后是制造并深究“红丸案”,迫使首辅方从哲辞职,方内阁瓦解,东林党遂得以独揽乾坤。
  这些蝇蝇苟苟的阴谋和黑幕,不是会试的那些举子们能知晓的。
  而东林党的清除异己,都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华丽的词藻和“清流”的外衣,更迷惑了很多世人,对其多有追捧和誉美之词。
  显然,东林党对于国家的危害,很多人是认识不足,甚至是没认识到。
  这样的政治风气,让朱由校感到很郁闷,很孤独,也很愤怒。
  午朝上,少年皇帝阴沉着脸,听着下面的臣子在讨论辽东战事。讨论得很热烈,但没什么卵用。
  要是等你们廷议出结果,再调动军队展开行动,广宁早就凉凉了。
  嗯,用不了太久了,朕就送一首凉凉给诸君。
  朱由校在御座上调整了下姿势,单手拄下巴,饶有兴致地看着下面这帮家伙,好象在看一场精彩的大戏。
  辽东的急报今天早上终于到了,着实引起了轰动和震惊。
  西平堡沦陷,三千守军战死;数万援军沙岭惨败;熊廷弼收拢周边堡寨守军,死守广宁;王化贞的亲信孙得功叛变,意图夺城时被擒拿;王化贞被囚禁看押,等待朝廷定罪。
  朱由校接到急报,立刻召集京中四品以上文武大臣,于乾清宫午朝。
  “王化贞纵有失察,熊廷弼何来权力囚禁封疆大臣?”
  “即便有罪,也应让王化贞戴罪立功。熊廷弼夺兵据城,是为谮越,当切责之。”
  “广宁城已被贼围困,内外声息不同,如何切责?”
  “经抚功罪一体,王化贞失察,熊廷弼也难辞其咎。”
  “熊廷弼虽为经略,却无兵无将,奉命屯驻山海;广宁战事,责任全在王化贞,应重重惩处。”
  “兵部对王化贞有求必应,对熊廷弼连连打压,广宁兵败,疆事大坏,难道没有责任?”
  ……
  这帮家伙在讨论什么,跑偏了不知道嘛?朱由校愈发失望,却不发一言。
  反正这也是一场表演,辽西和天津、登莱、东江都安排妥当,蓟辽总督王象乾亦已移镇山海,就看这帮家伙跳上蹿下,更能分清好坏人了。
  王化贞若获罪,挺他的东林诸臣也会牵连,为其辩解,也在情理之中。
  倒王派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被东林党排挤得喘不过气来的五党残余,借机发难,出一口恶气而已。
  难道就没人关心战事,没人关心广宁安危,以及所余明军和几十万辽民的生死?
  “万岁,臣弹劾熊廷弼越权行事……”
  “臣弹劾熊廷弼罪在负君,身为辽东经略,籍口节制……”
  “臣弹劾王化贞轻视大敌,谩语欺君。”
  “臣弹劾王化贞騃而愎,素不习兵,独信叛将孙得功,致有沙岭之败,应下狱论罪。”
  ……
  面对着一个个正气凛然的文官,朱由校稍微坐正了身子,摆手道:“王化贞暂停职待勘,熊廷弼暂让他坚守广宁。卿等有弹劾便上奏疏,今日是廷议军事,拿出应对之策,以救广宁,救辽西。”
  皇帝定下调子,众臣才纷纷闭嘴,可对如何行动,却又争论起来。
  “沙岭一败,广宁军损失惨重,辽西空虚,或危及山海。当务之急是确保关门,勿使建奴惊扰京师。”
  “广宁城高池阔,建奴攻之不易。可调登镇官兵跨海出征,袭扰其后,迫敌退兵。”
  “登镇初建,战力不足,只是袭扰,未必会使建奴退兵。应派登镇浮海前往觉华,加强宁远城防,以阻建奴叩关。”
  “臣请调蓟辽总督王象乾移镇山海,确保关门无虞。”
  ……
  没人提到毛文龙,都以为镇江之败、铁山之败后,毛文龙就算有点残兵败将,也不堪用。
  朱由校把目光投向兵部尚书张鹤鸣,等着这位曾全力为王化贞站台的家伙出班奏事。
  王化贞把牛吹上天时,你是怎么支持的?现在王化贞坏事了,看你如何说,如何布置?
  张鹤鸣也是心中懊悔不迭,暗骂王化贞害己。但见皇帝的目光盯视,也只好出班启奏。
  “臣惶恐,错信化贞大言。”张鹤鸣先告罪,又接着说道:“臣自请行边,以稳辽西残局,固山海关门。”
  
第57章
臭不要脸张鹤鸣
  恋栈权位,连脸都不要了,朱由校真是愈发瞧不起张鹤鸣。
  你个臭不要脸的,错信王化贞,只是一个惶恐便轻轻带过?还自请行边,收拾残局,你有那个本事儿吗?
  沉吟了一下,朱由校淡淡地说道:“张尚书有此心,朕岂能不准。战事紧急,张尚书即刻出京,赶赴山海关吧!”
  张鹤鸣躬身等了一会儿,见皇帝再无言语,只好口称“微臣遵旨。”
  按照惯例,象兵部尚书这种级别的官员行边,朝廷是要加赏的。比如什么加太保,赐蟒玉,赐尚方宝剑啥的,以示是代表朝廷钦派。
  但皇帝不发话,张鹤鸣也不好索要。但他也没太多想,以为是皇帝不懂这个,便瞅了首辅叶向高一眼,希望他能上前建言。
  但叶向高微皱眉头,不言不语,好象根本没看到,或是心思翻飞,根本不在这朝堂之上。
  “众卿所言,颇有道理。”朱由校受够了一群鸭子在耳边嘎嘎嘎地乱叫,抬手止住了噪音,沉声说道:“下旨调蓟辽总督王象乾移镇山海,调登镇渡海袭扰,调天津水师进驻觉华,沿海策应广宁战事。”
  “臣遵旨。”朱由校话音刚落,一直没吭声的叶向高便躬身领旨。
  朱由校稍感意外,若有所思地看着叶向高。
  有叶向高带头,圣旨也没大毛病,众臣也都躬身施礼,“臣等遵旨。”
  朱由校收回目光,起身离座,向殿外走去,身后传来内官尖尖的嗓音,“退朝!”
  ……
  在亁清宫上朝很好嘛,朱由校很快就回到了书房,几步路而已,这更坚定了他更改上朝仪制的决心。
  早晨八点上早朝,大家都不用起得比鸡还早,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餐,神清气爽地来打卡上班,多好。
  而且,在奉先殿前的奉天门临朝听政,朱由校得从后宫走很远的路。这多浪费时间,多耽误事儿。
  当然,不用他走路,有宫人抬着呢!可刮风下雨天冷啥的,也挺麻烦的。
  不过换个上班时间,换个办公地点,俺可是大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这点主还做不了?
  说改就改,朱由校还是个急性子,让人拟了旨意,直接送去内阁。
  作息和生活习惯已经基本养成,朱由校照例听奏疏,特别是关于军事、经济的,最为上心。
  “好,朱燮元干得很好,下旨褒赏。”朱由校听到四川战报,不禁心喜,“着内阁商议,该如何封赏以酬其功。”
  天启元年,永宁土司奢崇明起兵反叛,连破四十一州县,水陆并进,包围成都。
  时任四川左布政使的朱燮元急调石柱宣慰司、龙安府等地官军入援,后朝廷升朱燮元为四川巡抚,调派杨愈茂为四川总兵官,入川平叛。
  从十月至十二月,大小百余战,明军消灭叛军万余,先后收复遵义、绥阳、湄潭、桐梓、乌江等地。
  天启年二月,朱燮元以叛军将领罗乾象为内应,又遣部将设伏诈降。奢崇明上当,亲至城下,被明军包围。罗乾象投降,奢崇明突围逃走,退往永宁。
  “成都之围解了,该是收复重庆了。”朱由校摸着下巴,看着墙上挂着的地图,有些惋惜地说道:“可惜调白杆兵北上,又要耽误了。”
  白杆兵,乃是石柱宣慰使秦良玉所率领的军队,以凶悍敢战闻名。平定奢安之乱,白杆兵乃主力之一,功绩卓著,朱由校知道不能轻易调动。
  “下旨,奖赏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着内阁酌定。”朱由校看了一会儿地图,再口述谕旨。
  呲牙咧嘴想了想,朱由校又说道:“着户部拔银十万,以助秦良玉扩编白杆兵。”
  他妈的,户部那帮王八蛋要是不拔,还得花朕的私房钱啊!想到越花越少的内帑,朱由校就觉得肉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