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36

  ……
  皮岛位于鸭绿江口,处辽东、朝鲜、登莱中间地带。
  《明史》载,皮岛又名东江,临登莱大海,长八十里,不生草木,北岸与后金界隔八十里海面,东北海就是朝鲜。
  此时的皮岛,已经沉寂已久,却迎来了最为热闹的一天。
  天启元年,都司毛文龙奉巡抚王化贞之命,率千总张盘等四人、兵两百人、海舟四艘,携五百石军粮到辽东募兵。
  随后,趁着镇江后金军守卫空虚,毛文龙以城中反正明军和辽民为内应,一举奇袭成功,占领镇江,史称“镇江大捷”。
  接着,后金军反扑镇江城,毛文龙不敌,退出镇江,一度退入朝鲜。
  在千总李景先的建议下,毛文龙率领残军及数万逃难辽民,登上皮岛、宽甸岛,暂时休整喘息。
  就这么两个岛,几万难民,成军不久的数千疲敝之兵,毛文龙却是做梦也想不到竟会有钦使前来,随行的竟然还有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微臣领旨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毛文龙叩首抬手,激动不已地接过了圣旨。
  没有给毛文龙加官晋爵,但却拔内帑十万两犒军,并暂时将登镇的两千水师划归其统领。
  另外,粮草物资也给了一批,可以使两个岛上的辽东难民暂时渡过难关,并武装起四五千人的部队。
  同时,朱由校命令毛文龙相机而动,从沿海对后金进行骚扰袭击,以策应广宁战事。
  毛文龙收拢难民数万,从中挑选精壮,拉起四五千人并不算难,难的是武器装备。
  有了登镇支援的甲仗器械、刀盾长枪,毛文龙底气大增。骚扰袭击嘛,咱在行儿啊!
  只不过,毛文龙接旨起立,又暗自偷看了一眼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就这么一道圣旨,怎么会劳动这位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头子、二品大员?
  骆思恭并没有盯着毛文龙打量个没完,但却一直在观察他的行动举止,以及言语表现。
  
第41章
新制从东江开始
  东江镇是肯定要建立的,也就在今年,最晚也不过两三个月后。
  但圣上显然对东江镇由谁统率还有疑虑,毛文龙是现成的人选,骆思恭便是来考察的。可不只是东江,还有登莱,都在他考察之列。
  几十年的锦衣卫生涯,骆思恭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更擅长对别人脾气禀性的分析和判断。
  历史记载不是那么可靠,历史人物不是那么简单,这是朱由校逐渐清晰的认识。
  毛文龙毁誉参半,赞之者称其为海上长城,抗清英雄,后金的心腹大患。毁之者骂他违法乱纪、通虏谋叛、罪在当诛。
  朱由校相信人是复杂的,也不是恒久如一的。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人的改变也不足为奇。
  毛文龙在东江镇初建后,如同大多数新上任的官儿,自然是比较迫切地要表现自己,干出成绩。
  但在缺乏制约,以及明末混乱的朝局中,毛文龙逐渐变得跋扈骄恣,也相当正常。
  与其等到出现问题再改,何如提前预防,将不确定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
  为什么要让毛文龙没有制约,为什么东江镇的情况各人说的不一,为什么非要等他羽翼丰满后再安插人员,徒招他的不满和抵触?
  毛文龙领旨完毕,命令副手陈继盛及将领们下去加紧准备,他热情款待骆思恭一行。
  骆思恭表情谈笑自若,却慢慢将圣上的交代布置下去。
  “这几人原是某的属下。”骆思恭叫来几名锦衣卫,给毛文龙介绍着,“为首者杨杰、方定邦,皆擅长谍报侦察,日后便在毛将军帐下听令。”
  骆思恭一挥手,几个锦衣卫向毛文龙躬身施礼,口称:“卑职参见将军。”
  毛文龙有点发蒙,赶忙抬手虚扶,嘴上说着:“诸位免礼。”脸上神情却复杂,不知道这几个锦衣卫留在自己身边到底是什么意思,监视?协助?
  骆思恭淡淡一笑,向着几个锦衣卫问道:“与毛将军说说,你们的职责为何?”
  几个锦衣卫中唯有杨杰的形象比较特殊,中年微胖,脸上似乎总带着几分笑容。如果换身衣服,你绝对会把他当成客栈饭庄的殷勤老板。
  杨杰一拱手,脸上笑意更显,说道:“卑职等对外负责刺探军情,对内负责肃清奸细,所需人员还请毛将军派遣,对毛将军的军事指挥,卑职等既为属下,又岂敢干涉?”
  骆思恭点了点头,对毛文龙笑道:“他们是毛将军的属下,毛将军该如何差遣,便如何差遣。”
  话是这么说,可毛文龙也知道不能派这些人去上阵打仗。人家搞谍报的,已经说得清楚了。
  “末将明白。”毛文龙向着骆思恭拱了拱手,笑着说道:“这几位兄弟精明强悍,末将能得此臂助,求之不得。”
  骆思恭微微颌首,又接着说道:“本官还送来几位京城俊杰,圣上见他们骑术精湛,便让他们来毛将军这里驰骋杀敌……”说完,他露出几分坏笑。
  毛文龙听完也是神情怪异,没想到皇上竟这么整治京城纨绔。可知道这几个纨绔的家世背景,不由得咧嘴苦笑。
  寿宁侯张家的张宗宝,武靖侯赵家的赵辉祖,寿宁侯张家的张军能……
  骆思恭看出毛文龙的为难,笑道:“圣上小惩大诫,让他们吃些苦头也就是了。这些混账小子,吃上几顿粗食陋菜,见识下战场惨烈,还能不改脾性?毛将军不必为难,本官已派了人,会好生看顾他们的。”
  “骆大人想得周到。”毛文龙松了口气。
  骆思恭的人对这几个二世祖是好是坏,毛文龙管不着,也不想管。可要让他来,轻不得重不得,还真够头痛的。
  直到现在,毛文龙还是搞不明白骆思恭的来意,难道只是派几个谍报官,抑或是送这几个二世祖来吃苦头?
  这些肯定都不是,毛文龙不用想也知道。
  而能指派骆思恭这尊大神驾临小小的皮岛,关心下东江的叫化子士兵和辽东难民,除了皇城的那位,恐怕再没有别人了。
  圣上对东江有意思啊!
  毛文龙暂时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已经肯定,只要这次的差事办得好,东江的情况或许将有惊人的改变。
  这边在谈话商量,皮岛上的气氛已是热烈起来。无论是难民,还是兵将,都面露喜色,奔走相告。
  大锅煮着饭,米香四溢;宰杀的猪羊剁成带骨肉块,和白菜、萝卜胡乱炖在一起,肉香诱人。
  饭菜虽然不丰,也没有精工细做。但对在寒风冰雪中仓惶奔走,在荒岛上仓促而居的东江军民来说,却是最为难得的美味。
  在以能吃饱为幸福标准的东江,能吃上肉,喝上肉汤,那绝对是最幸福的事情。
  一队队的东江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排队上前领取武器装备。
  盔甲不多,只能分配给军官等少部分人使用;士兵呢,或是刀盾,或是长枪,但至少每人能再得一件鸳鸯战袄和一顶毡帽(范阳笠)。
  鸳鸯战袄为红色,衣长到膝盖,袖口窄,里面是棉花,又称“红胖袄”。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马。
  即便是最低的配置标准,也让由难民组成的东江兵感到兴奋和激动。穿衣戴帽,再擎枪握刀,至少不再是乱七八糟的叫化子军队了。
  更何况——
  “皇恩浩荡,万岁,万岁,万万岁!”紧紧握着手里的三两银子,冯大铁随着前后左右的同伴跪拜谢恩。
  三两银子多嘛,其实按正常来算,只是明军士兵一个多月的军饷。
  但作为辽东军的老兵,混了两年多的冯大铁却从来没拿到过这么多的银子。
  在他的记忆中,每年能给足四个月折色、八个月本色的标准,就已经很令人感恩戴德了。
  所谓的折色,就是发银子,本色就是直接发粮食。但发的粮食是什么呢,好一点的“掺和沙土糠秕”,差的则“浥料如粪”。
  而折色的银钱不但少,且大多被军官克扣,平均下来,明军普通士兵只有军饷四钱左右,少的只有二钱五分。
  
第42章
发赏赐书
  现在,每个东江的士兵都拿到了三两银子,还不是军饷,叫“安家费”。
  同时,东江士兵的家庭会免掉赋税和徭役。尽管他们现在连田地都没有,也谈不上缴纳赋税,但到底是优惠,将来能够享受到也不错。
  每月军饷五钱银,月粮一石米,二斤盐,一年发布三匹,另有年赏二两银。
  万历年间,一两银能买优质稻米两石;天启年初期,物价稍有上涨,但还算温和。一两银买一石多稻米还是绰绰有余,换成小米之类的,应该更多。
  所以,东江兵的军饷核算起来,每年应该在十五六两上下。这样不仅自己够吃,还能养活一家三四口。锦衣玉食谈不上,温饱却是能保证。
  这已经是朱由校精心计算的标准,不算少了。要知道,就连戚家军的军饷标准,也只在每年十八两白银左右呢!
  至于什么历史上辽东军的军饷是二十两,甚至达到二十四两,朱由校只能是嗤之以鼻。
  他相信随便揪个辽东军的小兵出来,问他一年拿到多少饷银,得到的数字绝对会让人惊掉下巴。
  一半,三分之一?估计最多也就是这个数。其余的哪去了,水过地皮湿,经手的文官武将谁不克扣,谁不往兜里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