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536

  张盘苦笑了一下,没再往下说,只是不易觉察地叹了口气。
  ……
  皮岛。
  张盘和孔有德的两个协展开了行动,东江军前协和后协则有着自己的作战计划。
  前协重新占领了满浦、昌城,隔江监视后金;后协则驻守皮岛和新义州,防备建奴可能的攻袭。
  鉴于军事行动的增加,毛文龙感觉到兵力的不足,与苟真怀等将领商议后,向袁可立禀报,并密奏圣上,请设中协。
  按照之前东江开镇的规范,全军四协,每协额兵六千,总兵力两万四千。如果袁可立应允,朝廷批准,东江军则将达到三万人的规模。
  事实上,增加一个协的兵力,就是为了固守旅顺,且不影响对后金袭扰的军队的数量。
  而且,根据皇帝密旨的指示,东江军还会扩充,以帮助朝鲜抵挡后金的攻击劫掠。
  不管是“三方布置”,还是“四方布置”,朝鲜都是较弱的那一环。封锁和牵制能否发挥最大的作用,也取决于这最弱一环的补强。
  况且,朝鲜虽弱,却还能在粮草物资方面供应东江军一部分,减轻了朝廷的很大负担。
  本来毛文龙觉得朝廷会很快准奏,但最快也要在明年,才能拔付盔甲兵器和相关花费。
  但出乎意料的是,皇帝很快就有了回复。已与袁可立、毕自严商议妥当,从津镇、登镇抽调兵马,再由东江招募新兵,组成中协,不日即将蹈海归建。
  同时,中协建制有变,四千步兵,两千枪骑兵,也就是步骑混合协,并指定由苟真怀统率。
  毛文龙稍感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他准备从各协抽调些兵员,这些老兵和新兵混编,能更快地使中协具备作战的能力。
  而以老带新,已经成为东江军扩充编制、进行训练,尽快参加战斗的主要方式。
  所以,只要登镇、津镇的人马到达,中协就很快完成编制,并具有作战的能力。
  至于枪骑兵,从东江军中挑出两千会骑兵的士兵,还是很容易的。
  “本帅以为更变建制不会只是一个中协。”毛文龙看了看苟真怀,比较笃定地做出判断,“随着朝廷财政状况的好转,东江镇其它协也将如此改变。”
  毛文龙还真猜对了,但还不是很完全。在朱由校的设想中,步、骑、炮、辎齐备的混成协,才是明军将来的样子。
  当然,这要一步一步地来。钱财不够充裕是主要原因,其他方面,比如火炮制造,炮兵培训,也是制约的因素。
  苟真怀点头赞同,却感慨道:“万岁又动用内帑了。今年算下来,不下两百万两吧?”
  “恐怕不止。”毛文龙赶忙附和道:“光咱们东江镇,武器装备、粮草物资、军饷赏银,算下来都令人咂舌。”
  苟真怀看着毛文龙,似笑非笑地问道:“万岁的计划,大帅应该知道吧?”
  毛文龙犹豫了一下,用力点了点头,没说话,而是伸出五根手指。
  五年平辽,或者说是争取五年平辽,圣上没对外宣布。但密奏的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
  难嘛?相对于之前王化贞吹的牛皮,以及速胜论者的估计,五年已经很长了好吧!
  而在毛文龙和苟真怀看来,只要朝廷保持对东江镇的支持力度,兴许不用五年,就能达成圣上的希望。
  苟真怀看着毛文龙的大巴掌,哈哈一笑,伸出四根手指,说道:“很快就应该是这个数儿啦!”
  毛文龙点头,有些唏嘘地说道:“一年时间过得真快,变化也是真大。想想年初的窘迫穷困,再看看现在的东江军,某还有恍如做梦的感觉。”
  苟真怀也深有同感,从京师选拔到圣上亲提面命,到广宁的血战厮杀,再回京奏捷,又被派到东江镇任职。
  回头想想,还真是经历奇特,令人顿生感慨,有种人生如梦的感觉。
  半晌的回味之后,苟真怀先收拾起心情,自失地一笑,说道:“中协将成,咱们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毛帅想是已有腹案了吧?”
  毛文龙轻轻拍了拍桌案上的地图,说道:“有了中协防御建奴,本帅觉得毛参将的设想应有行动的必要。”
  苟真怀眯了下眼睛,注目于地图,思索半晌,用力点头,说道:“甚好,让建奴知道处处漏风,让他们集兵出击也要提心吊胆。”
  毛承禄早就有带兵沿鸭绿江秘密北上,进入长白山区,对后金的大后方进行袭扰的想法。
  自后金迁都至沈阳后,原来的老巢建州卫守卫空虚。明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行动足够秘密的话,肯定会打建奴一个措手不及。
  对后金所谓的“龙兴之地”进行袭扰,战果已是小事,政治意义却是重大。
  而且,袭击成功后,必然迫使后金分兵加强防御,又能削弱其集兵出战的能力。
  “我军最好还是对毛参将的行动进行策应。”苟真怀看着地图,寻找着有机可趁的虚弱之处。
  毛文龙微微一笑,伸出手指点在岫岩以南的海滨地带(现庄河市),说道:“控海之滨,左右扼制海口,北可攻岫岩,西可策应左右两协,还能调动驻守凤城的建奴。”
  苟真怀仔细看了看,笑道:“此地甚熟,东江军曾袭扰过。重游旧地,轻车熟路啊!”
  毛文龙笑着点头,手捋胡须,露出甚是自得的神情。
  
第225章
经营东江
  皮岛港口。
  望着越来越近的几艘海船,东江通判王一宁露出了笑容,放下望远镜,长出了一口气。
  从吃水线的深浅,他已经能判断出船的载重量。不用等船靠岸,他已经知道是满载而回了。
  这个冬天,不管是东江军,还是各海岛上的辽民,应该不会有受冻之苦了。
  烧煤取暖在明朝已是相当普遍,但对于东江镇来说,却还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岛上的百姓,光砍伐树木、搜集杂草也不是长远之计。
  而有个目光长远、心思细密的万岁爷,就是东江镇军民的福份了。因为朱由校知道,朝鲜有煤,还有铁矿,离东江镇还近。
  不说朝鲜腹地的矿产资源,就在义州和铁山,这两样儿东西就不缺,还很好开采。
  而当时的朝鲜,不仅对大明恭顺,也对崛起的后金充满敌意。
  在历史上,如果没有朝鲜划闲田、助军饷、给粮食、补充武器的诸般支持。
  凭明廷所给的那点银子物资,东江镇没有可能扩充实力并长期坚持,且收留辽民几十万。
  朱由校更清楚要将东虏困死,朝鲜是重要一环。既不能让建奴从朝鲜劫掠到太多物资,更不能让建奴降服朝鲜。
  但凭朝鲜的实力,是肯定抵挡不住建奴的。东江镇的强大与否,就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所以,登莱巡抚袁老师的奏疏一到,朱由校就立刻命兵部行文,从不是处于一线的登镇津镇抽调人马,以最快的速度帮助东江军建立中协。
  而且,东江镇的额兵是暂时的,袭扰也是短期的战术打法。
  只有财力允许,朱由校还会不断地扩充东江镇的兵力,彻底破灭建奴征服朝鲜的希望。
  有这样的筹谋,朱由校就得多为辽民的生活考虑,他们可是现成的兵源。
  所以,朱由校派出了工部的官吏,招募了一些矿工,赶到义州和铁山,指导辽民开采矿产。
  同时,朱由校也与朝鲜保持好关系。尽管在很多官员看来,这有些丢天朝上国的面子。
  我去!要不是你们这帮家伙无能,把大明弄得那么穷,朕能不要脸嘛?
  朱由校觉得吧,这个脸和面子呢,完全可以灵活机变。有时候是真得要,有时候是想要也不能要,有时候更是一点也不能要。
  能继续省钱,让朝鲜继续支助东江镇,屈尊纡贵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王一宁可不知道圣上对要不要脸有了这么深的感悟,他只是为东江军民的生活操心。
  船只靠岸,王一宁迎上去,却发现当先下来的是沈太爷,也就是毛文龙的岳父。
  “哟,王大人。”沈世魁拱手施礼,本是粗豪的凶相,竟是笑得很亲切。
  王一宁还了一礼,笑道:“沈太爷这般高兴,在朝鲜定是收获不小吧?”
  “一般一般。”沈世魁的表情出卖了他,尽管嘴上在谦辞。
  海禁一开,连皮岛也经常有商船停靠,或是去朝鲜贸易,或是朝鲜商人去大明的。
  沈世魁的商人本性被唤醒,便脱了军籍,重操旧业。
  仗着和毛文龙的关系,他带着些人在朝鲜收购参茸毛皮山货,再卖给过路的海商,或是把朝廷管制的人参药材卖给官府。
  数月以来,沈太爷着实赚了不少钱。既是合法经营,王一宁也不管闲事。
  而沈太爷并不满足,他正计划着也弄艘海船,直接把收购的货物运到青岛去卖,不要中间商赚差价。
  另外,沈太爷还时不时地撺掇毛文龙打下宽甸等地,那里的人参更多,山货也不少。
  目送着沈太爷带着人又挑又抬地运走货物,王一宁摇了摇头,对这位搭顺风船的商人并不喜欢。
  “见过王老爷。”一个朝鲜官员走过来,礼数周全,言语谦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