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两部)(校对)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621

  
  第201章
战争的结局
  
  英法以三国的协议本就是互相利用,各怀鬼胎。当初以色列不过是美国打入中东的一个楔子,而中东当时可是英国的殖民地,第一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的背后便是英国的默许和支持。虽然在法国的极力周旋下,一个自诩为“阿拉伯人的保护者”和一个“阿拉伯的敌人”勉强走到了一起,达成了这个龌龊的协议,但猜疑却是无法全部弥合。
  当战争无法再进行下去的时候,英以的矛盾终于爆发了。英国埋怨以色列没有按照原定计划行动,没有大举进攻而吸引运河西区的埃军主力,使联军的进攻受挫;以色列则怨恨英法没有尽职尽责,保护以色列的国土防空,使以色列的空军遭到沉重打击,地面部队陷入被动。而且在这个时候还擅自宣布了停火,分明是置以色列于不顾。所以,他们强烈要求英法空军对西奈半岛的埃军进行空袭,为以色列地面部队解脱围困。同时,以色列向美国求援,以便使其入侵西奈半岛的军队能够安全撤回。
  但时间对于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队来说已经不够了,埃军第四装甲师和两个国民警卫旅向北路以军发动了总攻击,而两千多巴勒斯坦自由解放组织的战士则拼死扼守住法赫姆高地,使以军撤退的归路彻底断绝。
  “曾有一个伟大的东方统帅对我说过: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即便是被利用,也要体现出有被利用的价值。”曾在南洋联邦特种部队受训,现在担任巴勒斯坦自由解放组织武装部副部长的拉赫曼向自己的士兵吼叫着,“以色列已经建国八年,而巴勒斯坦人要想建国,只能用自己的血肉和生命来证明,向我们的阿拉伯兄弟,向我们的敌人,证明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血性,有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这里就是我们的死地,真主保佑,让巴勒斯坦国从这一战中诞生。”
  宗教狂热,被压抑的愤怒和理想,使这两千多巴勒斯坦战士爆发出的战斗力令世人震惊。那是一场巴勒斯坦人用十几门迫击炮、二十多具火箭筒、近百挺机枪、上千支冲锋枪和刺刀,以及上千条生命,同以色列军队的上百辆坦克、装甲车、几百门大炮、上万军队展开的决战。
  归师勿遏,急于撤出西奈半岛的以军几乎也同样凶狠疯狂,身后是攻击而来埃军的装甲师和国民警备旅,打不开这条归路,就是死路一条。而法赫姆的另一侧,便是赶来接应的以军一个机械化旅,希望可以说就在眼前。
  炮弹带不回去了,全部打出去还可以减轻辎重以军一个炮兵营二十分钟便发射两千七百零六发炮弹炸,炸,疯狂的轰炸!
  但以色列人震惊人,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地狱火海般的高地上看似不可能再有人类生存,但当步兵要去占领似乎已空无一人的高地时,从泥土中,从硝烟火焰中,巴勒斯坦人又跳出来开始了疯狂的射击、刺杀。
  世人只看到了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人的接连失败,却没有发现一旦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的精神被激发,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直到九一一之后,才让全世界认识了伊斯兰极端分子的可怕。
  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死亡,在他们眼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任何顾虑,没有任何杂念,没有任何恐慌,平静如水,安然入睡,静待黎明,与“敌人”一起粉身碎骨,化身为飘扬的粉末。
  当然,不能把现在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巴勒斯坦战士与恐怖分子相提并论,但他们在某些本质上却有着相似的地方。他们心中都有着一盏亮灯,指引着他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此,他们可以抛下一切红尘琐事,抛下一切杂念乱想,抛下一切情义责任,慷慨赴死,无怨无悔。
  巴勒斯坦人似乎根本就不会受到炮火的伤害,以色列士兵对于能在那种情景下生存下来的巴勒斯坦士兵突然怀有一种本能的敬畏的宗教情绪。
  法赫姆高地及其旁边的公路,遍布着弹坑,遍布着双方人员的尸体,遍布着燃烧的坦克和装甲车。以色列人使出了所有招数,甚至在坦克掩护下,展开了人海冲锋战术,但依然无法冲破这道阻击线。在最危急的时候,巴勒斯坦人甚至身背炸药和手榴弹与以军坦克同归于尽,堵塞以军步兵的冲锋路线。五个小时,以军未能前进一步,最近的时候被困以军已经能看到前来救援的友军的旗帜,但却无法与近在咫尺的援军会合。
  巴勒斯坦人不是打不死的神,他们同样能够被炸弹、炮弹烧得浑身焦黑,炸得四分五裂,被子弹打得浑身是洞。只不过他们为了自己民族的崛起,为了自己国家的建立,已经不再畏惧死亡。
  埃及空军的飞机从叙利亚和约旦机场飞来助战,在空中与残存的以色列飞机展开了厮杀,轰炸机则将炸弹扔在以色列人的头上。
  以军的后卫再也抵挡不住埃军的猛烈攻势,防线崩溃了。这迫使以军放弃了从法赫姆高地突围的打算,绕过公路,从沙丘和荆棘密布的沙漠地带向国境逃跑。但显然,这条沙质过于松软的路是无法通行大部队的,沉重的失败已不可避免。首先是轮式车辆被抛弃,然后坦克、装甲车等履带式车辆也接连陷入沙坑内而被丢弃。即便如此,一万五六千的北路以军还是被歼灭近半,只有一万多人徒步返回了国内。而南路的空降旅在沙龙的指挥下,放弃了援救米特拉山口空降营的企图,在埃军合围之前匆忙撤了回来,还算基本保持了完整。
  战争算是结束了,虽然还只是宣布停火,但再度爆发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了。这是一场严格意义上没有真正赢家的战争,埃及空军损失飞机两百八十多架,现在已经不足百架飞机,几大城市均遭受巨大破坏,一万多幢房屋被毁,主要军事设施已无法使用,阵亡两千六百余人,受伤者达到两万;英法联军损失飞机两百余架,阵亡八百余人,受伤者一千四百多人,却未达到战争的目的;以色列损失飞机一百多架,多数是在地面被摧毁,死亡一千多人,受伤两千多,被俘两千多人,大量的车辆、装甲车、坦克被丢弃;巴勒斯坦在大大小小的骚扰战以及最后的法赫姆阻击战中共阵亡一千八百余人,受伤者一千余人。
  如果硬要从这场战争中找到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话,埃及和巴勒斯坦应该可以算是前者。军事上的失败,道义和宣传上的胜利,经此一战,纳赛尔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领袖。领导埃及军民独抗英法殖民者的侵略,并击败了阿拉伯人的宿敌——以色列,可谓是声名鹊起,一时无两;巴勒斯坦人以血肉和生命谱写了民族的骄傲,赢得了纳赛尔的高度赞誉,并将其视之为一个有潜力的盟友,一个隔开与以色列直接冲突的缓冲,开始借助自己刚刚在阿拉伯世界建立起来的威望和声誉,积极推动巴勒斯坦建国事宜。
  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纳赛尔主动让出了埃及占领下的加沙地带的二百五十八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多次与约旦国王商谈,使约旦让出了其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四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的近半土地,叙利亚也接受了纳赛尔的建议,将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所占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使巴勒斯坦人终于有了建国的土地。
  而失败者则当然非英法和以色列莫属,英法殖民者的面目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国际地位相当孤立,而且其自以为傲的空军遭到了重大损失,对其心理打击是相当巨大的;而以色列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在道义上受到指责,更遭到了军事上的挫败,其在中东的形势更是岌岌可危,随时有被埃及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进行秋后算账的可能。
  当然,作为隐形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南洋联邦可谓是名利双收。其制造的武器从飞机、雷神,再到火箭筒、机关枪、突击步枪,在战场上都表现不俗。在埃及的影响下,立刻成为中东各阿拉伯国家争相购买的产品。相对于靠近苏联的危险性来说,南洋联邦的武器与之相比并不逊色,而且购买增洋联邦的武器装备,不会引起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的仇视和打击。
  埃及与南洋联邦的关系已经不是普通的亲密,战争刚刚结束,南洋联邦便派出了大批医护及工程建设人员,并运来了大批救助物资,帮助埃及政府开起战后重建的工作。战前输送大量新式武器;战争中顾问团精心筹划,还有技术人员与埃及人并肩作战;战后又雪中送炭,马上展开援助。这种“无私”的帮助,使南洋联邦在中东,特别是在埃及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202章
祝苏加诺长命百岁
  
  中东硝烟刚刚散去,南洋联邦生产的武器装备便成了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抢手货。一艘艘大型运输船载着阿拉伯国家所需的军火开出港口,又给南洋联邦拉回一船船的石油,不断充实着南洋联邦的战略储备。而文莱至南洋联邦的输油管建成竣工,使得南洋联邦的油田可以开始限制产量,尽量将宝贵的石油封存于地下。
  军火交易不仅使南洋联邦获得了一个巨大的获利渠道,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南洋联邦综合国力的飞跃式提高。“枭Ⅰ”式和“鹞Ⅰ”式飞机,跻身于国际一流喷气飞机行列,再加上威力惊人的“雷神”式火箭炮,已经向世人毫无疑问地提供了证明。
  南洋联邦在东亚国家联盟的老大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而且愈加自信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这只限于经济和技术援助,对联盟内各国的内政事务,南洋联邦很少指手划脚,只是以提建议为主。因为,仗着国家强大,横加干涉别国内政,是最令人诟病、最能引起别人反感的事情。
  相比于南洋联邦在东亚国家联盟中的宽和大度,南洋联邦对领土的扩张也基本采取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策略。但随着国力的飞跃提升,以及不声不响的移民控制,有些问题已经开始迎刃而解。在西新几内亚岛,从马来亚迁移而来的华裔,以及前期从越南移民过来的越南人,再加上南洋联邦的驻军,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随着南洋联邦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已经在当地居民中扶持起一股亲南洋联邦的力量,并将筹备成立巴布亚议会。
  不管荷兰人愿不愿意,面对印尼共和国的叫嚣和军事准备,以及南洋联邦在西新几内亚岛势力的增强,他们必须做出明智的选择。十一月十五日,荷兰与南洋联邦达成协议,将西新几内亚岛正式委托南洋联邦管理,而南洋联邦则答应在西新几内亚岛给予荷兰人相当多的优惠和照顾,保障荷兰人在西新几亚岛的现有经济利益,同时增派部队,镇压印尼共和国在岛内制造的骚乱,保护该岛秩序的稳定。
  将这块地广人稀的地区纳入南洋联邦版图,是黄历早就筹谋并且一直在实施的计划,哼哼,历史上的一九六一年,这块地方才被印尼强行出兵占领,但现在,印尼也只能暴跳如雷,气炸肺腑了。
  西新几内亚岛目前只有一百多万土著居民,而且巴布亚人的种族结构复杂,光各族使用的语言就有七百多种。这使得西新几内亚岛难以形成一个主体民族,也使南洋联邦的进入不会引起太大的骚乱。
  而且西新几内亚岛矿藏丰富,有世界最大的精矿铜产地,其他重要的矿藏还有金、镍、铬、铝矾土、石油和天然气等。由于经济落后,交通运输困难,西新几内亚岛绝大部分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南洋联邦不仅增加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还平添了一个充足的矿产供应地,综合国力再上一个台阶,放眼亚洲,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与其在经济、科技、军事上一争长短。
  而印尼共和国总统苏加诺一直对伊利安,也就是西新几内亚岛耿耿于怀,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荷兰与南洋联邦的交易再一次使他愤怒异常,并使他对西新几内亚岛一直提出的领土要求再一次破灭。荷兰势力在东印度群岛的退潮,并没有给印尼共和国提供任何扩张的机会,反倒给印尼共和国提供了一个比荷兰更强大的对手——南洋联邦。
  苏加诺把政府当作在政治上和肉体上炫耀男子气概的场所,而在他执政以来,便一直以毫无约束的私生活以及向新几内亚进行大叫大嚷的威胁来显示他的这种气概。荷兰殖民者曾使他个人蒙羞受辱,而南洋联邦一再对他的蔑视和冒犯更是对他男子气概的一种挑战。
  而就在他对伊利安问题大叫大嚷、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印尼共产党人却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国内的贫穷和动乱、印尼与大陆中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及苏加诺愿意接纳共产党人进入其政府的态度,都使共产党人大受鼓舞。
  而这些都使英美等国深为恐惧,中央情报局向国务委员会提供了《东南亚是下一个十年的麻烦地区》的报告,称“印尼社会已不能抵挡共产主义的激烈竞争。”“对印尼共产主义最好的抗衡力量,从内部力量来说,是印尼陆军军官集团的成员,从外部力量来说,是与印尼共和国积怨甚深的南洋联邦的强大军队”。
  显然,美英等西方阵营国家对印尼共和国的态度影响了印尼共和国的重建,也使南洋联邦与荷兰的交易变得顺利,除了印尼在叫嚣抗议外,国际上应者寥寥。
  因为印尼是一个极端多样性的国家,在荷兰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尼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而单一的政治实体正是形成荷兰殖民者统治时期。虽然室利佛逝和满者伯夷王国的存在对“大印度尼西亚”作为一个实体的观念有推动作用,但并没有使东印度群岛的所有地区和民众继承共同的身份与认同。
  换句话说,苏加诺等人极力鼓吹的包括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大印度尼西亚”既缺乏法理基础,又不能给所有人民以认同感。作为新生的后殖民国家,苏加诺住在豪华的宫殿里,任意挥霍着国家的财富,在群众集会上挥发着他的激情和狂热,却没有想到,印尼共和国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发展出一种人民共享的社会文化属性,更没有意识到国家多样性所隐藏的危险。
  激情、狂热和愤怒正在吞噬苏加诺的理智,他认为所有的失败都是他的权力还不够大,使他的意志无法通过政府得到完美的体现。于是,他迅速地向独裁的深渊滑去。在南洋联邦的军队开进新几内亚岛,并迅速稳定地方局势后,苏加诺也展开了行动,他解散了国会,提出制定“指导下民主”和“指导下经济”的政策。他煽动印尼群众,称他为“伟大的革命领袖、终身总统”,并且开始扩军备战。
  在殖民主义结束之时,新兴国家中那么多新的领导人基本上都是蛊惑民心的政客,这可能不是偶然的巧合。摆脱殖民统治是一种单打一的运动。它为蛊惑民心的宣传提供了合适的场所;蛊惑民心的宣传,又特别适用于这种运动。它要求相当大的、激起人们感情的力量。实际上,苏加诺正在故伎重施,把一个国家变成了全民皆兵的国度,至少是造成一种可能出现全民皆兵局面的威胁。
  黄历冷冷地注视着印尼共和国的变化,对苏加诺叫嚣的要用“几百万印尼士兵踏平新殖民主义者、新帝国主义——南洋联邦”的口号不屑一顾。
  打仗,你拿什么和我打,丫的脑袋进水了吧就凭印尼共和国那几十架螺旋桨飞机,就凭印尼共和国那可怜的海军,就算你那几百万印尼士兵都是游泳健将,也不可能够武装泅渡辽阔的大海吧?论经济,印尼共和国的通货膨胀指数倒是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生活费指数1953年为100,1956年已经上升为1800,令人十分吃惊的数字。
  从苏加诺身上,黄历发现了一条关于领导问题的可叹的真理:那些最善于在感情上接近人民的人,其纲领往往却是最糟糕的。尽管苏加诺蛊惑人心的行为还是起作用的,因为象他这种人缺少责任感,所以可以信口开河,选择那些最具有感染力的词语,以便触动听众的感官最基本的机能。但抛给民众虚假的希望,诱骗那些非常愿意相信这种希望的人们,使他们把对于未来的希望寄托在空想之上的做法早晚会失败,就象一个骗子总有失手被抓的时候。
  说实话,黄历虽然命令海空军提高警惕,命令情报部门加紧搜集情报,但却不认为印尼共和国能对南洋联邦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他不想去占领印尼共和国盘踞的爪哇岛,也就没有必要害怕由苏加诺煽动起来的全民皆兵的局面。
  说实话,苏加诺在某种方面来讲,对于黄历甚至不是威胁,而是助力。是他使印尼共和国的民众陷入了贫困,是他使印尼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步履艰难,是他使英美等西方国家更加倚重南洋联邦的镇压之力,是他使印尼外岛对并归于印尼共和国感到害怕和担忧,这一切都是有利于南洋联邦,有利于黄历的。这样的“好朋友”实在是很难得,黄历衷心希望苏加诺能长命百岁,对印尼共和国的统治能日久天长。
  嗯,嗯,这绝对是黄历发自内心的最真诚的愿望,没有苏加诺,哪能衬托我的睿智领导,哪能突出我的丰功伟绩。
  
  第203章
史上第一次维和行动
  
  印尼共和国在短期内已经不构成威胁,除非从苏联购买到先进的战机和军舰,否则动员再多的陆军也无济于事。
  中东已经不是打开了一扇窗,而是敞开了一道门,南洋联邦提供的先进武器不仅使埃及在战争中大显神威,新的作战思想和理论也逐渐渗透到埃及军官和士兵的头脑。
  在南洋联邦的大力援助下,埃及军队的实力终于超过了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掌握的原来阿拉伯国家唯一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阿拉伯军团。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就是因为阿卜杜拉心怀鬼胎,只想占领划给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抢先占领耶路撒冷,不与其他阿拉伯国家配合作战,使得当时还非常弱小的阿拉伯国家丧失了完全胜利的机会。
  现在,埃及的纳赛尔已经俨然成为了阿拉伯国家的新领袖,并开始宣传他的泛阿拉伯主义。战争结束了,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每年增加收入一亿美元,足以支撑阿斯旺大坝的修建。阿斯旺大坝是纳赛尔一生的梦想,也是当时埃及人民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希望所在。对于英美等国当年的毁约撤资,以及南洋联邦的贷款援助,纳赛尔是极其感激的。在他宣布进行企业国有化改革的时候,除了继续履行十年的供油协议,向南洋联邦供应石油外,他还破例允许南洋联邦的联合石油公司在埃及的西部沙漠地区拥有十五年的油气勘探开发权,对于新发现的油气田,南洋联邦联合石油公司将拥有其50的股份。
  如果论价值,这可是一笔非常丰厚的回报,可能会远远超过南洋联邦所有的付出和援助。但若论感情,纳赛尔可能还觉得远远不够。
  南洋联邦在此战中的收获还不仅于此,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都向南洋联邦发来了武器订单,对于向外售卖军火的对象,南洋联邦不是来者不拒,在一些重要武器方面也有自己的限制标准。而要想获得比如“雷神”、“枭Ⅰ”式和“鹞Ⅰ”式飞机,这些阿拉伯国家就要在石油领域给予南洋联邦以优惠,这是很明显的事实。
  而随着战争的结束,以色列愈发感到惶恐不安。埃及的纳赛尔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新领袖,岂能不报这一箭之仇。周围的阿拉伯国家象一群恶狼,也不介意配合埃及,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他们只得向最可靠的后台——美国提出了要求提供保护的请求。
  美国政府感到很为难,单独出兵将遭到阿拉伯世界的愤慨和抵制,而且帝国主义色彩太浓。但不予理睬,在中东打入的这个楔子说不定又会被阿拉伯人连根拔起。
  绞尽脑汁之下,美国人又搬出了联合国这杆大旗,通过了有关决议,要建立起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并声称将应以色列的要求,进驻中东,防止阿以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阿以冲突创造条件。
  理由倒是冠冕堂皇,但阿拉伯国家却并不买账,认为即便有联合国决议,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组成必须要与可能冲突的双方皆无利害关系,或者由冲突双方各自指定的国家出兵组成,以免在维和行动中有所偏袒,造成更大的麻烦。
  由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联合国维和行动,相关的规章制度还未全部完善,各个国家对此多处于观望和观察阶段,苏联倒是想积极参与,但在美国牵制之下,很难如愿。英法刚与埃及结怨,也不适合进行这样的行动。美国呢,谁都知道是以色列的后台,身份敏感,帝国主义色彩太浓,很难得到阿拉伯国家的认同。于是,维和行动还未展开,争吵已经变得不可开交。
  此时,作为第一次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南洋联邦提出了相对完善的维和部队组成和维和行动进行的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几条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首先,维和部队应该具有鲜明的中立性,其成员必须来自与冲突双方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其次,维和部队队不同于一支真正的军队,在执行任务时,除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内政;最后,维和部队的组成应该本着发达国家多出钱,发展中国家多出人的原则,以便将政治反感和风险减少到最低。
  有理有据,切实可行。在南洋联邦提出的框架内,历史上第一支维和部队组成了,出兵国家选定为巴基斯坦、南非、尼泊尔、意大利、波兰五国,每国出兵二百人,共一千人。
  对于此次联合国维和行动,黄历并不是太热心,所提建议只不过是出于提高南洋联邦的国家声誉。他现在已经把目光集中在南越,正和美国紧密磋商,展开外交行动,力争将战争的危险化为无形。
  南越在潘光诞政府的领导,以及美国和南洋联邦的援助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比如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受益;吸引外资,增加就业,弱化社会矛盾;打击腐败,增强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整肃军警,使其初步摆脱腐败无能的形象;展开社会救济,使贫困者对政府的怨恨大为减少……
  但在这一切形势不错的表象下,危机依然存在。根据南洋联邦和美国的联合情报机构所估计,日内瓦会议结束后,越南南方的抗战骨干大都随人民军部队北撤,却仍有近万人留下,在越共南方区委的领导下,仍旧有能力在南方进行游击战,仍有能力壮大武装力量和政治组织。
  对此,南洋联邦和美国一边命令联合情报机构加紧对越共南方区委各支部的渗透刺探,一边展开外交活动,力争使越南南北分治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最有效的办法则是使南北越成为两个独立国家,为联合国所承认并接纳。
  
  第204章
南北越分治的计划
  
  黄历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过要消灭北越,因为那将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艰难任务。不要说北越能够制造一个全民皆兵的战争泥潭,单单考虑到其背后的红色中国,就足以令他感到万分棘手。
  但如果南北越都成为独立国家,而且南洋联邦和美国承诺不对北越展开军事行动,那么中国还会支持北越进行统一战争吗?
  以北越的贫穷落后,加上二十多年的抗法战争使国民经经济残破不堪,可以想象,没有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后勤、人员等方面的全力支持,北越即便发动了战争,也很难长期支持下去,更谈不上胜利了。
  而且,南越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为联合国所承认,也就意味着黄历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其纳入东亚国家联盟,从而使军事介入变得有法可依。有了独立国家的名义,即便与北越的战争失利,联合国也会插手,停火啦,维和啦,总之将使南越具有了比较安全的保障。
  况且,现在推动这项计划的时机是相当合适的。
  根据越共中央的指示,南越解放阵线中的大多数目前只能从事“和平的政治斗争”——公开的或秘密的宣传工作、群众团体工作和对敌方机构的渗透工作,目标是争取1956年全越选举的胜利。与此同时,若干小规模的武装队伍被保留下来,但奉命尽可能避免与西贡军队冲突,并将活动区域限制在偏远的金瓯半岛和越柬边界沼泽地区——同塔梅平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6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