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1807

  吴争情急之下,慌忙道:“爹,现成就有一个,沈致远。”
  吴老爹道:“沈老爷的独子?”
  “对,他对妹妹那是一往情深……这小子如今也是从五品官了,加上知根知底的,儿子觉得还是挺合适。”
  吴老爹点点头道:“唔,沈老爷虽说……节俭了些,可对他儿子算是尽心尽力的……不错,选个时间,你去探探沈老爷口风。”
  吴小妹“噌”地起身,指着吴争骂道:“我算是看出来了,你是真认为我在吴家是多余的了……就这么急着将我嫁出去?”
  回身又指着吴老爹道:“爹爹,你也不要我对吗?”
  说着,两行眼泪簌簌地流下来。
  吴老爹急得起身,伸出手,这是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
  想了想,一甩手,坐下了,对吴争道:“你惹的事,你来劝。”
  吴争愕然,这不是实力坑儿子吗?
  吴争只好向吴小妹作揖道:“妹妹,哥错了,哥忘记你不想嫁沈致远那小子了。行,咱再挑挑、选选,不急。”
  吴小妹抽泣声渐渐缓和下来。
  这时,吴老爹是真开始坑儿子了,他轻哼道:“确实不急。哥哥正室还没过门呢,作妹妹的急什么?”
  吴小妹“噗嗤”一声,破涕为笑。
  吴争的脸色变得有些灰暗,“思敏被……我留在了京城。”
  吴伯昌慢慢放在手中的少年中国说,平静地道:“留下便留下呗,她本就是国戚。”
  吴争黯然道:“儿子不孝。她……肚子里的孩子没了。”
  “爹知道。”吴伯昌的脸色异常的平静,“谁干的,你就找谁去。”
  吴争有些愣,“儿子调查过了,此事事发突然,鲁王倒不是有意而为。所以,儿子将他软禁在杭州府,……只是,新皇登基,被他趁势逃回了京城。”
  吴争有些惊愕于父亲的平静,独子的孩子没了,急着抱孙子的阿爷,不该是这般神情吧?
  
第572章
大将军令
  在吴争心里认为,父亲的反应甚至应该远胜于自己“数祖忘典”的事。
  只听吴伯昌轻轻一叹,“天家无情,朱家历来如此。”
  说到此处,吴伯昌回头看了一眼吴小妹,“小妹不要多心,惠宗往上,不在此列。”
  吴争惊讶地呼了一声,“爹……”
  吴伯昌正容道:“我吴家祖训,子孙不得入朝为官……你可知道何意?”
  “请爹赐教。”
  “那是因为吴家忠于的朱家皇帝,在百多年前,就没了。惠宗之后,皇宫中再无吴家可效忠之人。这百多年来的朱家皇帝,与吴家何干?若不是先人有严令不复仇、不反叛,或许还轮不到建州人南下。”
  吴争大愕!
  宋安大愕!
  吴小妹大愕!
  看着三小目瞪口呆的表情,吴伯昌轻叹道:“百多年的恩仇,到小妹出生时便算是彻底化为烟云……可这不代表着我吴家子孙,要去为朱家后人效忠。争儿啊,爹没有任何想要强迫你去做什么的意思,可今日朱棣后人,杀吴家后人、爹的孙子,此乃新仇,不在祖训之内,此仇不可不报!”
  吴争的嘴唇有些干涩,他在知道周思敏小产之后,不是没想过报复,可最后没动朱以海,不是他忠于明室。
  唯一的原因,只是吴争知道,历史中,朱以海到死,都没有降清。
  这一点,足够让吴争对朱以海举不起屠刀。
  杀他,等于谋杀了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执着。
  吴争迟疑道:“爹的意思,是杀了……朱以海?”
  吴伯昌却摇摇头,诧异道:“你不是说调查之后,朱以海致使思敏小产非有意为之,那他就罪不当死,为何杀?”
  “那爹的意思是……?”
  “爹说过了,不强迫你,这事你自己做主。”吴伯昌斜一眼吴争,没好气地说道。
  吴争无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敏的孩子没了,你得给你爹一个交待吧?”
  吴争抬头应道:“儿子……会每月前往京城,定能给吴家延续香火。”
  吴伯昌大喝道:“胡闹!”
  吴争一愣,“爹是什么意思?”
  吴伯昌冷哼道:“思敏为质,也就罢了,难道你还要多送一个人质不成?”
  吴争恍然大悟,“可思敏总是儿子的妻子。”
  “侧室。”吴伯昌淡淡地纠正道,“别忘记了,她还有一个身份,国戚!”
  “那爹的意思是……?”
  “顺其自然吧。”吴伯昌转变语气道,“莫老之前来过几次,说是他的闺女也大了,是时候出阁了……你怎么想的?”
  吴争再次恍然,得,父亲兜了这么大一圈子,根在这呢。
  “爹怕是受了莫执念什么好处吧?”
  “放肆!你爹是那样的人吗,是那样的人吗?”吴伯昌喝道,“咳,莫老来访时,爹见过这女子,不错。”
  吴小妹突然道:“爹爹,哥的正妻尚未过门,再娶偏室怕是不妥吧?”
  吴伯昌皱眉、回头,轻斥道:“女孩子家,这事还轮不到你说话。”
  吴小妹冲吴争翻白眼。
  吴争故作不见,没理会,“既然爹觉得不错,那就听爹的吧。”
  吴伯昌满意地点点头道:“好,这事就这么定了。”
  吴小妹一跺脚,气冲冲地跑出门去。
  ……
  大将军府,下辖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主政,提刑按察使司主刑名,都指挥使司主军。
  按明制,三司以上衙门是总督府或巡抚衙门,但此时吴争以大将军府取代了巡抚衙门,将三府之地纳入了一手掌控之下,几与军政府无异。
  但这符合规制,大明对于羁糜之地、战争前沿,常以军府统辖一方。
  只是吴争的大将军府,还是有些微妙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大将军府直辖之下,有财政司。这还不是个纯粹的官府衙门,其中有着民间的血统,与其说是衙门,更象是官商合办的一个组织。但,它竟拥有独立的军队,称为税警,人数多达八百人,它的存在竟被官府默认。
  其次,大将军府下辖松江府正在筹建的讲武堂,这所军校也拥有三千人的独立武装,不在都指挥使司的统辖之内。
  最后,松江府一个拥有三百外籍工匠、近两千当地雇工的工坊,已经成形,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存在地位是超然的,直隶大将军府之下。
  三个超常的机构,已经让人隐隐觉察出杭州府与应天府的不同之处,已经初显出吴争原本掩藏得很好的獠牙。
  大将军府,议事堂。
  今日正式颁布大将军令。
  熊汝霖为左布政使,右布政使空置。
  张煌言为按察使。
  张国维为都指挥使。
  莫执念为财政司长。
  方国安为讲武堂督办。
  陈守节为军工坊督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