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1807

  吴老爹颓然坐倒,他呐呐道:“吴家没有你这样的逆障……你滚。”
  “儿子不能滚。”吴争仰头道,“儿子在求爹爹,帮儿子教书育人,让学子们知道,何为真正的忠诚,希望再不会出现象吴家这般……悲凉之事。”
  吴老爹怔怔地看着自己的独子,问道:“你说,何为真正的忠诚?”
  吴争坚定地道:“士之才德盖一国,是为国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国士与匹夫,都没有说到要忠于一姓。故真正的忠诚,仅为国为民四字。”
  “皇帝为一国之君,代表国家、朝廷,按你的意思,国人不必忠诚于皇帝?”
  吴争道:“皇帝代表国、民利益时,忠于皇帝便是忠于国、民。皇帝无法代表国、民利益时,忠于皇帝便是背弃国、民。”
  吴老爹晃了晃头,他脑子里有点乱,问道:“可皇帝手中有天下军队,掌控生杀大权,就算皇帝已经无法代表你所说的国、民利益时,如何制约,难道要造反吗?一旦造反,生灵涂炭,岂不与你所说的为国为民相悖?此说法不通。”
  “就是造反!”吴争坚定地说,“无法代表国、民利益的皇帝,为何不反?”
  吴老爹指着吴争道:“妖孽……妖孽!”
  吴争昂首道:“国破家亡,若再不改变,如何与鞑子对抗?难道还要将士用圣贤仁义去面对鞑子锋利的屠刀吗?儿子只想让学子们明白,他们日后将为谁而学,为谁效力,为谁而死,为谁而战。待民智一开,区区百万建州人,何足道哉?”
  吴老爹是个有学问的人,他其实能听出吴争话中的矛盾之处,也能理解吴争话中想表达的意思。
  道理,同样在于变通。
  一个时候,讲一个时候的道理,这没有错。
  否则,就是认死理!
  可吴老爹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一下子又说不出来。
  他迟疑着道:“忠一人者,为忠,忠一国者,亦为忠,这并不相悖,你偏激了!”
  吴争道:“儿子承认,大多时候,这二者不相悖。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儿子与叔叔在嘉定城浴血奋战,叔叔为国捐躯,儿子回到绍兴府时,坊间依旧莺歌燕舞。世人麻木,非烈焰猛火惊雷骇浪不能惊醒。都道乱世得用重典,只有如此,方能振聋发馈。”
  吴争拜道:“恳请爹爹助儿子一臂之力。”
  吴老爹叹息道:“可否改成,忠一人者为忠,忠一国者亦为忠?如此,才不会激起士林的剧烈反弹。”
  “不。”吴争道,“若在太平盛世,儿子不反对。我吴家祖辈这番作为,当受世人敬重,儿子绝无诋毁先人的意思。可如今,当让百姓明白,他们不再为那个不把他们当人看的朝廷而战,而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战。”
  吴老爹终于明白哪里不对了,他沉声问道:“你可知道,若依照你的意思教授学子,有一天,你自己也将成为学子们反对的目标。”
  吴争一愣,他也醒悟到自己这种思想的矛盾之处,但吴争依旧坚定道:“儿子自认可以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若真有一天,儿子站在了最大多数人的对立面,儿子甘愿被世人反对。”
  “爹爹刚说,只要我可以坦然面对泉下列祖列宗,自觉问心无愧,任何事,皆可做。儿子想对爹爹说,我,此时,问心无愧!”
  吴老爹有些动容。
  他突然拿起酒杯,一饮而尽,道:“好吧。就为你的问心无愧,为父勉力一试。”
  吴争从胸口拿出一叠纸,双手奉上,道:“多谢爹爹成全。儿子这几年就忙着上阵打仗了,也没有做过学问,怕是荒废了……前些日子,想着要在松江府筹办军校,故硬着头皮写了篇文章,想以此激励军校学生。今日爹有心传道解惑育人,那就先请爹指教,若爹觉得还差强人意,不妨以此为纲,来教导日后学子。如此,两处学校学子思想也可一脉相承。”
  吴老爹伸手接过,轻轻读道,“少年中国说。”
  吴争无端脸一红,他实在有些汗颜。
  可那边吴老爹的神色渐渐凝重,他甚至不再出声,嘴唇急速地默读着,越来越快。
  吴小妹、宋安诧异地看向吴争,不知道吴争给了老爷什么。
  “好!好文章,好一篇少年中国说……此文倒真应了你振聋发馈四个字了……来,为此文章当浮一大白。”
  吴争大喜道:“爹……你这是答应了?”
  “答应了。”吴老爹举杯一饮而尽道,他激动地说道,“此文酣畅淋漓,读之令人心神澎湃,足以佐酒、佐好酒。”
  吴争趁热打铁,起身,长揖,“若办学能成,爹的功德将不再受朝代更替所累,当为世人尊为一派宗师,而青史留名。”
  
第571章
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的吴老爹
  开创一派新学,成为士林一鼎,这是何等荣耀?
  哪个读书人,不以此为最高的追求和梦想?
  年过不惑,未到半百的吴老爹,有些激动起来,他压抑了数十年的热血开始沸腾。
  少年中国说本不适合他,因为在当今平均寿命还过不了六十的时代,他自己就称得上“腐朽”的代表。
  但吴老爹有着一颗少年的心。
  他的前半生因一个不是他想要、想负担的承诺而活着、压抑着,他甚至没有出过远门,去看看书本上描绘的大好河山。
  他数十年所读的书,在他的胸腹间膨胀着,可以为国为民,可就生生堵在喉咙口,倒不出来。
  如鲠在喉!
  他心里同样认为,吴家十一代为了一家一姓一人做出的牺牲,不值得。
  只是从小所受的教育,让他无法去挣脱这层道德枷锁,而吴争如此激烈颠覆的“反言”,竟让他有了一种殉道的冲动。
  为自己的利益而死,为自己的利益而战……若真能做到这一点,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
  若皇帝真能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天下怎么可能不太平,盛世又怎会姗姗来迟?
  如国家真如同少年朝气蓬勃,又怎么不强大?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吴伯昌在重复着读少年中国说,读到妙处,吴伯昌开始手舞足蹈,一发不可收拾。
  吴小妹、宋安目瞪口呆,他们觉得不认识眼前这个老爷了,吴老爷那可是始宁镇首屈一指的学问人哪,端庄、睿智、气度不凡,重义、守礼、有口皆碑。
  可这是……二人不知道吴争给了吴老爹什么样的文章,竟让吴老爹如此失仪到不可控的地步?
  读着吴争凭借记忆默写出的少年中国说,吴伯昌明显感觉到其中的不足和矛盾之处,但,这重要吗?
  重要的是,吴伯昌找到了一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他可以找回他曾经以为再无法找回的前半生。
  他不再为了他刚刚说的“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表面自豪,可夜深人静之时……怅然喟叹、辗转反侧。
  人,不怕没有才能,因为那样反而可以安生过日子。
  怕得是,自负有才,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抱憾终生。
  吴伯昌,他愿意一试,不仅仅为了儿子那一跪,更为他已经荒废了的半辈子。
  “哥,吴家一切磨难,都是因为我……”
  看着抽泣的吴小妹,吴争有些手足无措。
  吴争这次真不是要针对吴小妹,可事实就是,伤害到吴小妹变得不可避免。
  “幺妹……哥真没有那意思。”吴争词穷,这事还真无法解释清楚。
  看着梨花带雨的吴小妹,吴争求助般地看向自己那不再手舞足蹈渐渐回复稳重的父亲,希望父亲来打圆场。
  可惜,吴老爹专注于吴争那篇残缺的、抄袭的、靠着回忆写出的少年中国说,根本没有兴趣来理会吴争的尴尬。
  吴争只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宋安。
  宋安躲避着吴争的目光,他将视线看向八仙桌,道,“咦,这酒壶没酒了,我去再舀一壶。”
  说着,提着酒壶一溜烟地跑了。
  吴小妹碎碎念念地抽泣着,“哥,我是不是不应该活在世上?”
  “噢……!”吴争发出一声低沉的吼声,学宋安,拔腿就溜。
  可刚转身,就听吴老爹头也没抬地道:“坐下!该你受的,就得受着。”
  开始冷静下来的吴伯昌,有些尴尬,尴尬于父威如山的自己,竟在儿女面前失了尊严。
  可不得找补回来一些?
  吴争这才恍然,爹这是故意的。
  吴老爹指着吴小妹,对吴争道:“你妹妹大了,是时候出嫁了,你做哥哥的,也该留心着。”
  吴争大喜,忙应道:“爹说得是,儿子留心着呢。”
  吴小妹大愕,这说着说着怎么扯出这事来了?
  心一急,哪还顾得上碎碎念,她跺着脚冲吴老爹道:“爹爹,女儿不嫁,陪您一辈子。”
  吴老爹呵呵笑道:“傻丫头,你就想陪爹,爹也陪不了你一辈子。”
  说着冲吴争一瞪,“留心到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