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734部分在线阅读
一般人根本使不顺手秦琅这裁决之杖,毕竟这玩意太重了。
他给义子们也每人设计了锏,由他们自己选择。
大义子李存孝选的是一对狼牙锏,此锏非铜非铁,却是由铁木精雕而成,不易变形开裂经久耐用,形状与四棱铁锏相同,每条棱上嵌入一排铁珠,每排五至六料,顶尾各一颗,铁珠三角形,如狼牙,有锋刃,故称为狼牙锏。
这锏份量不重,击中不死即伤,砸到脸上更得开花,对于此时还较年轻的存孝来说,倒是能够比较趁手,且威力不减。
存义则挑了一把锏中鞭,这锏形制越发罕见,此锏外部也是硬铁木雕刻成的锏,但锏身中空,内藏着一支棱锯齿鞭,锏身也是鞭鞘。鞭在鞘中时,鞭也就是锏,一样拥有很强的杀伤力。
而一旦敌人夺锏,锯齿鞭即出鞘,顺势给敌人致命一击。
锯齿鞭的锯齿锋利,可抽可刺可锯,杀伤力强大,敌人若是不小心来夺鞭,那就是自寻死路。
锏中鞭因是木锏鞘,故也使的锏虽粗大,但实则份量轻便许多,能适合还年少的存义使用。
侬存忠用的是八棱紫金锏,就是八条棱的一支铜锏,而裴行俭选用的是宝塔锏,秦琅还给取了一个拉风的称号亢龙有悔。
这锏也是四面四棱,但不是瓦面,而是形如宝塔一样。
罗通也得了秦琅设计的一对三棱锏,这锏修长如剑,却锋利毕露,那血槽设计,更显狰狞。
存孝和存义二人的锏,都是木加铁,两人定期给锏上油打磨,弄的锃光瓦亮的。
裴行俭放下报纸,抬头看了看天色,嗯,今天天气良好,这会还早着呢。
“我说,你们还是换个铜锏或铁锏的好,木头的锏再硬,也终究是木头,你们就不怕这锏在战阵上被人打断了?”
存孝手头没停,“哼,马槊杆也是木头的,长枪长矛也都是木杆的。”
存义也道,“就你那中空的塔锏,还亢龙有悔呢,我看真上了战场,估计得后悔死,你要用铜锏,怎么不弄把实心的?弄那么粗大,吓唬人吗?”
“你们懂啥,我这亢龙锏虽是中空,可锏身也不薄啊,何况我这锏里还有铜珠,甩动起来,能够更加凶猛呢,比你们的木锏可强多了。”
“别吹牛,有种咱们战他三百个回合!”存孝很不客气的喊道。
裴行俭抖了抖手里的报纸,“我可不跟你们打,我的亢龙锏刚保养过呢,真要打,也应当在战场上打才有意思,你们看报纸没,朝廷又要打仗了!”
他把刚刚在报纸上看到的战争蛛丝马迹讲给他们听,报纸上没明说要打仗了,可从种种迹像中推理,都能发现,西域现在很不安稳。
西域的肆叶护可汗阿史那咥力连灭掉了朝廷册封的两位西域可汗,西突厥莫贺咄可汗与铁勒契苾歌楞可汗,还开始威胁高昌、伊吾、焉耆、龟兹、疏勒诸国,又想要迫使欲谷设等归附,还向漠北的薛延陀乙男可汗发出了战争威胁。
这位肆叶护可汗现在有点目中无人,得意忘形,膨胀的过头了。
他想做整个东西草原的大可汗,甚至不把大唐放在眼中了。
也就在是这种情况下,大唐皇帝派兰州大都督府长史李道宗接纳安置了战败而东逃依附大唐的契苾歌愣余部六千帐人马。
接着又派出使者,前往西域册封曾经与皇帝结拜过兄弟的阿史那泥孰,这位是肆叶护可汗麾下最得力的大将,之前统叶护被杀后,曾有不少部落想拥立他为可汗,但泥孰劝说大家拥立了肆叶护。
现在大唐直接把原莫贺咄可汗的地盘,划封给泥孰,并册封他为可汗。同时册封泥孰的弟弟同俄为小可汗,并将已经归附大唐的始毕之子,突利之弟欲谷设也册封为小可汗。
大唐让同俄设游牧在天山以南的西部,而让欲谷设游牧于天山以南的东部,而让泥孰统领天山以北西部地区原莫贺咄麾下的五弩失毕部。
与此同时,薛延陀以为铁勒契苾部报仇为名,已经从漠北调兵向西,往金山一带集结。
“你们看这条消息,看似简单随意,但可是透露着很多关键信息,西海道宣抚使、陈国公侯君集抵达鄯善都督府蒲桃城宣抚吐谷浑诸部!”
“你们再看这一条,肆叶护可汗杀功臣乙利小可汗,称其暗中与薛延陀夷男相勾结,将其诛杀并诛灭其族。又欲杀泥孰,泥孰仓惶出逃,逃往焉耆……”
裴行俭捏着下巴,一副狗头军师模样,“西域战事一触即发啊!”
“我大唐这是要在西域围猎肆叶护了,怪不得卫公最近整天在政事堂忙碌,估计就是在筹划此战了,可惜我们还太年轻,否则也要骑马上战场,也挣个开国侯回来。”
秦存孝将锏收起,“你们说如果真开战,阿爷会再次领兵上阵吗?”
“若是阿爷再出战挂帅,我一定要随征军前。”存义道。
裴行俭摇了摇头,“平时让你们多读点兵书就是不肯听,没听到我刚才说的,陈国公侯君集已经到了鄯善了,鄯善城在哪?就在焉耆南面八百里而已,有路可跨越沙漠直抵焉耆,这还不明显了吗?”
“这回肯定是让侯君集挂帅,然后薛延陀夷男可汗,上谷郡王欲谷设,咄陆可汗泥孰,还有同俄设、高昌、吐谷浑等合击啊!”裴行俭拍着报纸,充满遗憾的叹惜着。“肆叶护哪用的着咱卫公出马啊,那不是杀鸡用宰牛刀吗?”
侬存忠听了,重新又拿起刀子削起了马蹄子,既然卫公不会挂帅出征,那他们自然也就更没机会跟着去了,还是继续修他的马蹄吧。
第708章
金光门
天微微亮时,长安六街街鼓开始响起。
九门把守的左金吾卫也迎来了换岗的同袍,熬了一夜,大家都有些疲惫,此时终于能打着哈欠收拾一下交接回营休息了。
城西,西三门的中门金光门。
左金吾卫交接过后,城门打开。
门外,无数的商民百姓在排队等候放行入城。而城外旁边,水门栅栏,也在绞盘的拉动下缓缓升起。
漕河上,无数船只也都开始排队过来,接受检查。
这条漕河跟广运潭一样,都是秦琅为转运使时主持修建的,贞观以前,长安城号称是八水绕长安,另有三漕,分别是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都是隋朝营建大兴城后先开营建的,这三条河渠引入里坊和池苑,最后注入沪水和渭河,既供应城市用水,也起到分洪的作用。
而秦琅上任转运使后,规划设计并开凿了黄渠和漕渠两渠,主要是加强长安城的水运能力,形成长安八水五渠,又疏通开挖许多支渠,使的长安城有水方便的同时,也有了方便的水运系统,并让曲江等诸多长安池苑也都水波潾潾,景色优美。
就如这金光门外的漕渠,承担起了重要的陆水转运的职责,每日清晨,从广运潭码头发船,经金光门水栅入城,直抵西市漕渠码头,仅生猪活羊就各有上万。
另外生鱼每天也是有上万担,至于鸡鸭鹅等就更不得了,而大量的新鲜蔬菜、干货等,也基本上是走的这个绿色通道,方便快捷,免于在城门处堵塞,还更快捷,直抵西市,并通过各条支渠和街道,分发往各个街坊市场。
而到了午后,漕渠又开始运送木材、薪炭、石炭等燃料入城,送入各个市场和仓库之中,下午,又漕运粮食。
金光门漕渠,成了长安八水五渠之中,极为重要的一条物流专线。
满载着生猪的船,一条接一条的通过检查,基本上,如今每天早上,第一批入城的都是生猪,起码一万头。
虽然猪肉在贵族眼里是贱肉,可对于长安城的百万百姓们来说,猪肉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
长安是一座消费性的都市,这里有着大唐最强大的消费人群,近十万南北禁军,五六万官吏,上万的宫廷人员,以及无数的贵族官僚和他们的家眷、仆役奴隶,还有数万的工匠、民夫,以及许多僧侣道士,更别提无数的商人、士子,以及外地来京的官员和外国的使节、商团等等。
每日流动的人群也十分巨大。
其消费能力更是极高。
在许多地方上,吃公家饭的都没几个,而长安城里拿俸禄的官吏都五六万,拿军饷的北衙禁军又数万,这些人在大唐都算是消费能力较高的。
这几年大唐对外屡点屡胜,数灭敌国,而国内也越发安稳,连年丰收,朝廷不但不用拖欠官吏们的俸禄,甚至还几次提高薪俸。
一个北衙禁军,最一年起码五十贯收入,军官们更不用说。
长安每日耗费钱粮无数,一切都靠从外供应,粮食主要从关外的中原江淮等地运来,但是副食品尤其是新鲜的蔬菜和鸡鸭生猪等,却主要还是靠关中京畿之地养殖供应。
武德年间,天下未定,边疆不宁,灾祸不断,关中粮食都经常供应不及,更别说禽肉副食品这些了,能有饭吃就不错了,就算是一般的官吏们,都经常是过的苦日子。
有尾活鱼都算不错了。
但近几年,这种情况正不断改变。
……
漕渠检查点,一群官吏正认真的检查着驶来的船只,对船上的猪、羊、鸡鸭等认真的清点检查,既要核对登记数量,也要检查这些禽兽身上有没有盖上印章。
广运潭起发时,那边就已经预检过,对所有要运入长安城屠宰的牲畜家禽都要先检查盖章,要确认无病健康,防瘟防疫。
“这是第几船了,今天的猪羊感觉特别多些?”一名检查站的吏员一早上忙的口干舌燥,水都没来的及喝上一口。
“这不是快要端午了,需求自然是多了许多。圣人要赏赐勋戚百官,赏赐羽林郎,朝廷也要赏赐百司官吏,犒赏南北军将士,甚至是各个作坊,都要准备端午节礼,再说了,百姓们也开始提前准备嘛。”
“平时一天也就万头左右生猪,今天起码得两万头,羊今天都运了三万多只过去了,还在运呢。”
“屠宰场忙的过来吗?”
“你瞎操这个心做什么,长安城三百六十行,这屠宰行近年可是人强马壮的,登记入会的屠夫可不少,据说屠宰行一年光收会费,都能吓死个人。”
有些官吏们甚至都有些羡慕起屠宰行的人来了,当然他们羡慕的不是普通的屠夫,而是屠宰行里那些理事们。
大唐对于工商业,管控很强,其中重要的一着就是行会。
规定各行各业,都要建立行会,长安城就有整整三百六十行,比起隋朝时的二百二十行,还新增了一百四十行。
整个长安城,所有从事工商贩卖交易的都必须得入行会。朝廷在各行会,都派有人负责监督管理,但各行也有自己的行会理事会,有一些行业内的大商家,担任理事,负责管理本行业,比如制订行业规则,协助朝廷采购相应货物,对本行会商家进行管理等等。
朝廷只盯着这些行业大商家,然后让这些大商家做代理人,代为管理下面的中小商家们。
就如这屠宰行,所有屠夫们都得入会,入会还得缴纳会费,入会之后才有行业从业资格,并且得接受行会的统一管理。
那些理事们负责审核,同时要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出了问题,朝廷先找他们。
屠夫们加入屠宰行会后,操刀执业,一般的小屠夫只能是受人雇佣,实力再强点的则是能够自己开个店铺屠宰加工。而实力更大点的,能既屠宰又加工、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