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6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1505

  “我请问,你们居心何在?”
  “你们难道是想要毁掉几百年来,史上最贤良的太子吗?”
  “你们,是想阴谋诽谤太子,甚至是想颠覆大唐吗?”
  秦琅一句又一句发问,一声比一声大,一刀比一刀狠。
  满殿中刚才还气势十足的东宫官员们,尤其是于志宁等这些人,一个个都开始面色苍白起来。
  这就是秦琅的底气所在,他这些年帮承乾赚了许多钱,这些钱没让承乾放在地下发霉生锈,而是做了许多事情。
  这些年承乾就跟散财童子一样,不停的在撒钱。
  从最开始的扶贫计划开始,到处撒钱,又是救济孤寡,又是抚恤烈士遗孤,再到建立图书馆阅览室乡村小学堂等等,钱源源不断的抛出去,效果还是很明显。
  起码现在外面,承乾的名声确实是极好的。
  这就是秦琅的底气,不管承乾这两年在于志宁等人眼里有多不听话逆反,可承乾早已经有了一件他帮忙织造的护身铠甲。
  “于志宁,回答我!”
  “杜正伦,回答我!”
  “张玄素,回答我!”
  “孔颖达,回答我!”
  “褚遂良,回答我!”
  ……
  崇贤殿上,一群紫绯,却全都哑口无言了。
第638章
板子
  刚结束早朝的李世民眉头皱了起来,听着内侍低声且带着小心的奏报,皇帝很不高兴,他的眼睛都微眯起来,熟悉皇帝的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发怒的先兆。
  “秦琅大闹东宫?”
  李世民对这个奏报很不满意,“召殿前司汪林前来。”
  半个时辰后,李世民坐在甘露殿中,听完了殿前司统领宦官汪林的奏报,对于所谓的秦琅大闹东宫一事,也算了解了前因后果。
  “秦三郎一张嘴倒是伶俐,居然能够舌战群儒,朕之前倒没发现他有这本事。”
  宫女送上茶水点心,李世民坐了下来,拿起一块桂花糕吃了起来,表情倒是放松了许多,闹归闹,可既然知道经过后,皇帝倒不急了。
  “宅家要移驾东宫吗?奴婢让人准备。”汪林问。
  “用不着。”李世民又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嘴中,于志宁杜正伦张玄素孔颖达陆德明刘洎高季辅褚遂良李百药虞士南等这些人,全都是他精心精选入东宫。有数位还是他原先秦王府的十八学士,基本上都是出身名门大阀,学识渊博,极为才干。
  不过李世民也清楚这些人做为士族名门出身的文臣,都有一个臭毛病,就是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总喜欢鸡蛋里挑骨头,跟魏征王珪等人都是一个臭德性。可为了能够教导好太子,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出来,李世民还是选择了他们,并不止一次让他们严厉教导规劝太子。
  平时于志宁等人也没少跟他告状,说太子一人在长安监国两年,缺少了教导督促,倒是顽劣起来了。
  可今天东宫被秦琅这么一闹,让李世民也突然觉得,自己或许是对承乾过于苛刻了,不管怎么说,秦琅说的没错,承乾在天下士民心中,是贤太子,甚至蛮荒的蛮夷们都知道大唐皇帝圣明太子贤良。
  而东宫这几年也确实做了不少实事,盛名不虚。
  当然,若仅是撒钱买些名声,李世民也不会怎么看重,关键是承乾于政务国策上也还是很不错的,让他负责京兆府听讼判案,表现极佳。他还经常能上奏一些不错的政策建言。承乾甚至还习得不错的弓马本事。
  这样的一个太子,才十三岁不到,论理来说,确实足够优秀了,起码李世民现在回想自己这个年纪,不也是整天在长安结交朋友,幻想着做一个长安大侠嘛。
  秦琅说的过,于志宁等身为东宫之官,规劝太子是没错,可过了。按他们的说法,太子都已经是顽劣不堪,甚至都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了,这若是传出去,那太子的名声岂不要毁在他们手里?
  这些人基本上是门阀士族的代表,承乾岂不是要被这群人给唾弃?
  秦琅说的对,太子的名声要维护,劝谏规讽也得分场合,注重方式。
  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年幼的孩子了,连边荒之民都晓得了太子贤名,为何于志宁等士族门阀却还总说太子顽劣?
  这些人未必就敢如秦琅所说的要颠覆大唐,毁掉太子,可也未必就真的如他们所说的一心为了大唐。
  想起氏族志修了几年,几易其稿,都始终不能如他满意这事,他就明白,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李家夺了天下,成了皇族,结果氏族志修了几稿,堂堂皇族李氏,结果却还是氏族第一,反倒是黄门侍郎崔干家族被列为了第一等,凌驾于皇族之上。
  这李世民如何能忍?
  虽然崔干为避嫌把名字中的世字去掉了,可这家伙凭什么能做第一?他不过是朝中的黄门侍郎,虽说也是朝中重臣,但也不过是四品官。
  宰相都没当上,结果却还凌驾于皇族之上了。
  修氏族志的韦挺等人上奏,理由是崔干出身显赫,曾祖是北魏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崔孝芬。祖父是隋朝大将军、汲郡公崔宣猷,父亲崔叔重也封为固安县公、虞部侍郎。
  崔干家族正是五姓七家里的博陵崔氏,源出第二房,代代显赫,因此排第一。
  秦琼当初也正是联姻博陵崔氏,娶的崔干侄女。
  氏族志修了几版稿子,结果都还是用以往的老规矩,纯以郡姓做为门第之差,排列第级,在这种标准下,五姓七家这些几百上千年的大士族自然就排到了前面,甚至早已没落的江南王谢等家族,居然也能排到皇家前面。
  堂堂皇家,皇后家族,宰相家族等,反而榜上名次很低。
  这固然是采用了以往的标准,可却完全没有领悟到皇帝的意思,皇帝要刊行新的氏族志,可不是为了给那些人家捧臭脚的。
  皇帝的目的是要把魏晋以来强盛的士族门阀给打压下去,是要把中央朝廷以及皇帝的权威给立起来。
  正如皇帝用于志宁杜正伦等去东宫辅佐太子一样,目的是让他们辅佐太子,而不是让他们如现在这般今天说太子这不好明天说太子那不行。
  太子行不行,他们说了不算。
  长孙皇后赶来,“你听说了吗?东宫出事了。”
  李世民却笑了笑,“放心,出不了事,这个桂花糕不错,观音婢你尝尝。”
  “圣人怎么还有心思品尝糕点呢。”
  “放心吧。”
  李世民收起笑容,眼里闪过杀机。
  “召翰林学士马周来。”
  等马周赶到,李世民直接口述旨意,让马周草诏。
  “秦琅、于志宁、杜正伦、孔颖达、陆德明、张玄素皆为朝廷重臣,兼任东宫要职,然而言语失态,对太子不恭,于同僚不睦,有失体统,一并免去所有东宫兼职,并罚俸一年,令闭门思过。”
  “褚遂良、虞士南、刘洎、高季辅等东宫官属,一并罚俸一年,以示惩戒!”
  这两道旨意,让长孙皇后和马周都愣住了。
  两人本来都以为,今天东宫闹这么大,事情皆因秦琅而起,皇帝恼怒之下,估计要拿秦琅问罪,谁料却是各打二十大板,甚至还惩罚的这么重。
  “继续草诏。”
  “加陈叔达太子少师,萧瑀太子少傅、杨恭仁太子少保,宇文士及、戴胄、魏征、李绩四个加太子宾客。”
  长孙皇后忍不住问,“东宫要员一下子全都罢免,那东宫岂不无人主事,也无人教导承乾了?”
  “朕不是为承乾挑选了太子三少和四宾吗?暂时就由他们辛苦一下。”
  “可宇文士及、李绩、杨恭仁皆不在京。”
  “萧瑀暂时代行詹事之职,陈叔达摄左庶子,戴胄为右庶子,魏征代少詹事,此事就这么定了。”
  马周提着笔震惊,最后还是提笔把诏书写完。
  “汪林,你送马周去东宫传旨,顺便把承乾送回宫来。”
  等他们退下,长孙皇后问,“圣人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这个处置,可不似圣人行事之风?”
  “这一次,朕是站在秦琅这边的,只不过事情闹的有些厉害,也比较难看,所以朕先各打二十大板,顺便把他们都先罢免了。”
  “陛下真要罢免他们?臣妾觉得于杜等人虽然严苛了一些,可对承乾总是好的。”
  李世民却只是冷笑了两声,“用,朕肯定还是要用的,只是朕也得敲打敲打他们一下,让他们弄清楚主次,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
  殿前司总管汪林送马周到达东宫的时候,崇贤殿里还是火气十足,秦琅一人群战舌儒,跟于志宁等在那里辩论不休,虽然秦琅祭出了大杀器,可于志宁等也还是认为就算太子有贤名,可越发要劝谏规讽,甚至还拿出了杨广做为反例,说当年杨广为晋王时也很有贤名,甚至做了太子后也一样名声不错,但最后却成了昏君。
  不可开交之时,汪林一声尖细嗓子高喊圣旨到。
  赐紫袍玉带的马周进来,这位马翰林又称马承旨,人人皆知的皇帝心腹近臣,甚至有人阿谀为内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