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5/1505

  结果没跑多远,又被大唐册封的西突厥大汗咥利失可汗同俄设的部下胡禄屋率部伏击,原本依从欲谷设的各部纷纷反水,派使者向程咬金请降归附,欲谷设还想召集旧部,可无人肯从,最后只得带着亲随一路逃往吐火罗去了。
  欲谷设迅速败亡,也导致了高昌成了一支孤军。
  各种真真假假的消失传过来,高昌国中那些原本还因利益受损,想跟着鞠氏一起反抗大唐的豪强大族们慌了。
  他们本以为结盟欲谷设,是能对抗大唐的,可谁知道如今欲谷设这么快就败亡了,原本的盟友处月处密等部,转头就成了唐军攻高昌的先锋。
  而那位战神即将降临,更让人惶恐不安。
  有人主动的派人前来密会程咬金,想要投降。
  鞠文泰惶恐难安,却又大势已去。
  当他发现自己失去了高昌国的控制,只有王宫还在自己控制中时,终于惊惧之中吐血而死。
  鞠文泰被吓死了。
  当然,也有人说其实鞠文泰是被暗中降唐的高昌豪强买通侍卫暗里下毒毒杀了鞠文泰,只不过这事没人承认。
  鞠文泰一死,王子鞠智盛也彻底失去高昌的掌控,最后在一众已经暗里降唐的大臣、豪族的逼迫下,开城投降。
  程咬金围了高昌三个多月,打造了许多攻城器械,聚集了无数人马,最后不战而灭高昌国。
  李世民在长安接到捷报的时候,都十分感慨。
  “太尉可是一人胜过十万兵!”
  李靖都得惊叹。
  “这皆圣人天威,大唐雄势,与臣无关。”
  秦琅一边收拾着鱼一边道。
  “朕已经将高昌并入西州,将其地划设交河等五县,并增置高昌军……”
第1102章
催命符
  朝廷还将北面归附的处月处密等部所在的庭州,正式设为正州,置轮台、金满、蒲类三县,又设瀚海军,清海镇、神仙镇、咸泉镇、俱六城守捉、张堡守捉、独山守捉、叶河守捉、乌宰守捉等,一军三镇五守捉。
  这庭州原就是欲谷设所据之地,在后世的乌城一带,这处位置很重要,汉代时的轮台,曾是控制西域的核心。
  朝廷这次把庭州正州化,并设立了一军三镇五守捉,就是要全面的屯兵移民,要把庭州变成跟高昌一样的一个遍地汉人和城镇、屯庄的地方。
  庭州、西州、伊州,成为大唐在西域的桥头堡,三州连成一片,成为经营西域的大本营。
  另一边,朝廷也把原隶属于吐谷浑的且末、鄯善都划出来,划入了沙州。
  原本沙州也只有敦煌这一小块绿洲之地,如今朝廷把西面大漠相隔的且末河一带的且末、鄯善都划入沙州,一来也是加强沙州,二来也是因为在地理上,虽然这二地以前一直是吐谷浑控制。
  但在地理上,他其实应当是属于西域了,处于昆仑山,阿尔金山脉的西北,且末等虽有青海道可联通陇右,但还是太遥远了。
  与沙州敦煌倒是更近,而现在且末等归属大唐了,大唐自然可以开通沙州敦煌到且末的路线,而且从敦煌到且末后,还可以直接向北越过沙漠抵达焉耆,开辟一条不经高昌的丝路南线。
  同时从且末向南行,还可开辟出直通于阗的道路。
  对于大唐来说,要控制西域,当然是路线越多越好,且末划归沙州,更利于管辖控制,也有利于开发,同时通过且末加强对焉耆和于阗的控制。
  甚至是从且末反过来影响高原上的象雄国,对吐蕃实行战略包围堵截。
  “葱岭的大小勃律国,也派来使者向大唐归附称臣了。”
  这次用兵高昌,大唐再次威震了西域各国,对西域的影响威慑力更强了,西突厥对大唐也更听话了。
  就连于阗以西隔着昆仑山脉的大小勃律,都知晓了大唐天威,主动来归附。
  朝廷已经计划趁着这波势头,加大对西域天山以南地区的控制力,计划要在十年内,完成对焉耆、疏勒、于阗、龟兹这四国的改土归流,要在那边设军建镇,增筑守捉、戍堡烽墩,从中原大量移民过去屯驻殖民。
  朝廷已经不满足于阗等国王称臣纳贡了,而是要把改造伊吾、高昌一样,将他们彻底的变成大唐的直控正州,到时几国的国王们要去除王号,成为大唐的地方官员。
  虽然任重道远,但以如今的势头来说,这个计划也很实际,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不出意外,接下来大唐大规模的进军开拓西域,以如今大唐的实力还有人口规模,每年移个几万人口过去轻而易举,而这样的移民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西域这些小国,就将彻底的变成汉人殖民地,那些绿洲上会与河西走廊、陇右河谷等地方没什么区别了。
  想汉朝时,河西走廓以及陇右,那也都是胡地羌地,如今不也完全成了汉地吗?
  这个基本的国策是没错的,只要大唐能够保持着如今这种势头,那么大唐控制西域就没半点问题,当天山以南诸国成了汉地后,那么天山以北、葱岭以西的那些地方,早晚也会一步步的被纳入大唐实际控制中的。
  这就是大唐战略。
  积极主动的出击,代替被动的边疆防守,剑南如此,吐谷浑如此,西域也是如此。把隐患扼杀于摇篮之中,不让他有萌芽的机会。
  大唐控制了天山以南,实际上也就是进一步挤压了西突厥再次崛起的可能,不让西突厥今后再有威胁大唐的机会。
  中午。
  就在渭河的冰上,秦琅杀鱼做饭,招待皇帝和几位老臣。
  鲤鱼焙面,刀鳅钻豆腐,鱼羊鲜锅,蘑菇炖鸡,还有绿豆芽和青菜,秦琅的厨艺一如继往的好。
  饭菜做好,冰面上的帐篷里,烤着炉子吃着饭菜,倒是十分悠闲惬意。
  李世民吃的很满意,心情很高兴,当着几位元老大臣的面,他也忍不住夸张起洛阳的太子承乾来。
  说承乾这年来在洛阳监国表现的非常好,很沉稳。
  今年初虽然贤后长孙崩逝,战神秦琼病亡,可朝廷却打赢了三场国战,年初太子灭吐谷浑于青海,秦琅再于剑南大败吐蕃,全歼其二十五万众,阵斩二十万,打的本来是高原一霸的吐蕃如今是分崩离兮,被迫称臣纳贡,诸羌对大唐也就更加的忠心。
  而西域这一战,虽然可以称是兵不血刃不战而下,但却也把敢于不服朝廷的欲谷设和高昌灭掉,不安稳的势力清除了,西域的各国和西突厥各部,也是被震慑的明明白白的。
  此两战过后,大唐新增了青海道、西昌道和天山道三道,臣服归附的羌胡蛮夷百万不止,拓地数千里。
  而这一年,李世民一直在长安,并没怎么插手朝政,太子监国却还能取得如此成绩,李世民如何不感叹心慰呢。
  “青海、西域、西川、南中、岭南皆定,朝廷下一步,得收拾漠北薛延陀了,再下一个便是高句丽了。”
  皇帝喝了两杯烫的黄酒,不免意气风发,透露出了未来目标。
  薛延陀肯定是得收拾的,而高句丽更不用说。
  在座的几位老臣,却没有人劝谏反对,其实对大家来说,以大唐如今的实力和威势,不趁现在把这两威胁清除,难道还非要留给子孙后人?
  朝廷如果没那个实力,大家当然得劝,可既然有这实力,当然还是得打。
  国威是打出来的,疆土更是打出来的。
  “汉之西域,大唐今已收复,然汉之辽东,大唐还未收复矣,朕得开始着手准备了,不能把这事留待百年之后,让子孙后世为难也。”
  秦琅没搭话,他并不反对,也不积极。
  早晚要打,也肯定能赢,除非如杨广那样格外的作死,非要瞎指挥,他不积极是因为如今他立的功劳够大了,尤其是战功。
  他平过大唐最后一个割据反王梁师都,也招降了代北苑君璋,此外灭吐谷浑斩伏允可汗,平党项、败吐蕃,征南蛮,开流求,镇南中……
  战功赫赫,威名无双。
  打仗这种事情,他已经不想了,正常情况下,朝廷也不太会再给他机会。
  事实上,秦琅在河曲大捷后,便主动的辞去了剑南节度使等一连串的使职,又交出了兵权,把宰相等一众官职也全都辞了,理由是要继续为父守孝丁忧。
  实际也是他在开始谋划退路了。
  李世民是一个很优秀的帝王,也是难得的那种不杀功臣的帝王,但秦琅还是有股隐忧,特别是对如今的太子承乾,很担忧畏惧。
  承乾私下对他许诺封王,在秦琅看来这却好像是一剂毒药在等着他,这许诺比赐铁券十面还可怕。
  简直就是催命符。
  连李治这等看似小绵羊的皇帝,都能在掌控朝堂后对扶立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毫不犹豫的下死手,承乾这样已经有点心理扭曲的人,将来掌权后谁能保证不会下手更狠?
  反正秦琅觉得一个优秀的帝王,尤其是那些新皇帝,是很难真正容纳旧臣的。
  如汉宣帝这样的皇帝,虽然在权臣霍光当政时一直隐忍,可是霍光一死,不还是立即对霍氏家族展开了清洗吗?
  一朝天子一朝臣。
  也许别人可能觉得秦琅是太子的老师,是东宫心腹,觉得若是太子当了皇帝,那秦琅到时自然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秦琅是不会这么天真的。
  历史上李治继承皇位后,新旧权力接替过程中是十分残酷的,贞观那些老臣几乎都被清洗了一遍,秦琅现在觉得承乾表现出来的来看,将来他若是当上皇帝,只怕手段更狠。
  这就如杨广当年为夺嫡争储,拉拢了杨素这样的重臣,他当了皇帝后,虽然对杨素是加官晋爵,可实际上却根本容不下杨素了,只盼着杨素早点死。
  李世民却对太子很满意,甚至酒后透露出这次回洛阳主持正旦大朝会,待元宵过后,要再回长安来的意思,洛阳朝廷会仍然交给太子承乾主持。
  “朕已经下旨,复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主持尚书省,魏征以特进知门下省事,你也起复吧,承乾虽然表现不错,但终究年轻,还得需要你们这样有能力的宰相辅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