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2/1505

  新贵集团得到重用,山南旧贵族们却只能沉默着。
  新贵中以娘氏、韦氏等为代表的苏毗、森波新贵们,甚至还跟琼保邦色为代表的后藏新贵们争功夺利,搞的鸡飞狗跳,而朗日论赞的处置却是进一步重赏重用新贵,并任命了娘氏的娘·芒布支·尚囊为大论。
  当时是父系臣民生怨,然后母系臣民叛乱,姻戚象雄、犏牛产地孙波、涅尼、达布等全面叛乱,朗日论赞也被吐蕃旧贵族出身的侍卫给毒死。
  当时的松赞干布才十三岁。
  那时的局面十分危急,好在得到了母亲、叔父以及王室的全力支持,在叔父论科耳等的建议下,松赞干布当时招来娘·尚囊和琼邦·波色好言安抚,得到了后藏和苏毗之地新贵们的支持,当时这些新贵们也知道吐蕃山南旧贵族们容不得他们。
  所以在平叛一事上倒是保持了一致,最后在娘尚囊、琼邦波色、论科耳等的辅佐下,松赞干布平息了叛乱,他将吐蕃基本盘的山南旧贵族中的那些叛乱者,全部灭族,将他们的封地、属民、奴隶、财产全都收归国有,彻底的瓦解了吐蕃三大势力中的山南雅垄集团。
  本来是吐蕃基本盘的山南贵族集团,经此一乱后,被杀的七零八落,在吐蕃以前历代中,赞普也只是联盟之首,说到底还是贵族氏族的联盟时代。但经此后,吐蕃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赞普的权威无比的高涨,甚至从部落联盟开始过渡为封建王国。
  这些年,松赞干布对娘尚囊和琼邦波色等平乱功臣还是很优厚的,而这两人这些年在朝中分任大相、二相,也是忠心耿耿。
  娘尚囊不仅辅佐松赞干布设立吐蕃的新制度,也对平稳苏毗局势有不可替代之功,而琼保邦色不仅出色的稳定了后藏地区,还不止一次的挫败了针对赞普的叛乱阴谋,尤其是蒙·温布叛逆时,更是救了赞普兄弟俩的命。
  不过松赞干布对这两位极有能力的相,也还是暗暗提防的,毕竟他爹就是被臣下毒死的,而娘尚囊与琼邦波色不仅是朝中顶级的相,还都是握着万户封邑的大贵族,实力太过强大。
  松赞干布一直小心翼翼的处理着,比如重用噶尔家族,用前大相之子芒相松囊整军备武,统领吐蕃兵马等。
  他其实也不止一次的希望这两个能力太强的相出点意外死了什么的,这也不用整天担忧的睡不着。
  可眼下毕竟是东征,面对的还是强悍的大唐,自然得一致对外。
  琼邦波色的兵败,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位二相可是立过无数功劳的,也展露出无比优秀的军事能力的,可现在领着几万人马,一样败在了甘松寨。
  这说明,唐军比他预料的还要强。
  “不太对劲,松州比我们预料的要强,秦琼死了,韩威不可能有这样的本事,也许我们都被骗了,唐人早有防备,这里肯定不止是松州兵马,甚至可能不止是剑南的兵马,我怀疑,有关陇精锐早就调到此处增防了,只是一直在骗着我们。”
  松赞干布担忧的道。
  噶尔东赞这些天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得出了跟赞普差不多的结论,此时也是点头附和。
  “僧果米钦还没消息吗?”
  “还没有,松州边境皆是大山,道路难行,想要寻找到一条可进攻的路线更难,僧果米钦部只有万人,但也不是飞鸟,可轻松飞越雪山。”
  “僧果米钦当年在我父亲时名不见经传,却在波塔叛乱时主动请战,当时琼邦波色先战失利,僧果米钦只领着一支轻军,却一举扫平了叛乱,十分了得。”松赞干布对这个僧果米钦还是寄予了许多厚望的。
  他统领的一万人马是奇兵,进攻方向不定。
  现在琼邦波色败于甘松寨,估计另一边尚囊攻宁远镇也不会有什么好消息,只能寄希望于僧果米钦了。
  “只要僧果米钦能有进展,可以绕过大雪山,穿插到唐军防线后的松州,我们仍然还有机会。”
  噶尔东赞沉默了会。
  最后劝说赞普,“臣以为机会不大,唐人防备太严了,就如赞普所说,他们可能早就有了准备,故意张网引诱我们,我们在这里停顿了一月有余,如今各处汇聚起来的伤亡数字,将近两万人了,十停已经折了一停,而且我还在担忧我们身后,先前我们来时多弥、白兰、党项诸羌都是闻风逃循,我们也没怎么扫荡追击,现在这么久了,也没见这些羌落,我担心若是这边唐人早有防备,故意设陷阱引诱我们,那他们没理由会放过我们身后的那些羌人不用,诸羌加起来,随时能聚起二三十万人马,一旦到时我们进退不停,唐人与羌部两面夹击,我们危矣!”
  松赞干布有些不甘心的道,“那难道我们就此撤退?不要忘记我们此次东征的目的,我们就是要向唐天子展示吐蕃的实力的,现在就这样撤退,岂不被嘲讽?更不用说还要被党项等诸羌轻视,如此撤兵,诸羌如何臣服?我们又如何从大唐手里夺吐谷浑之地?”
  吐蕃出动了二十多万众,如此声势浩大,可以说是侵国来战,没有半点战果就退,如何能行?
第1068章
红旗半卷出辕门
  松州西北。
  岷江上游,松、扶两州边境,宁远军镇。
  宁远军的军镇设立于此,此地虽不如雷关那是门户要隘,却也十分紧要,不仅是北上进入扶州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可西出前往陇右叠州。军镇筑在岷山与松山之间,这里也是分水岭。
  北山山谷里发源的水向北流,流入白龙江,南面诸山发源的水向南流入岷江。
  群山起伏,松扶之间有条不算宽阔的道路连接着,但通往西边虽有路,却更艰险难行,得在群山沟谷中不断变更路线,要过许多山涧翻越许多山岭,平时通往叠州的商人走这边的较少,主要是这边山区里的山货出山之路,山货也以滇地小马和骡驴运输或人力背运为主。
  娘尚囊在雷关下分兵,领五万兵马在群山之中绕来绕去,试图从雷关北面绕过关隘进入岷江河谷,直攻松州。
  可绕来绕去,最后都绕不过宁远军镇,军城矗立在必经的路上。
  当娘尚囊领着兵马翻越了皑皑雪山,踩着没过大腿的积雪几乎是爬着过来时,也不由的万分感慨,这鬼地方真的难行。
  要知道在这个季节,几处雪岭其实都还处于封山状态,就算是马帮也不会在这个季节翻山,长达半年的封山季,积雪厚厚,就算是耐力惊人的马骡翻越一趟,也有可能要死掉一半,在这样的山上,骡马一死伤,货物就只能丢弃了,甚至人有时在雪山上都是有危险的。
  遇到大风雪的天气,山岭隘口上的风能吹的人僵硬,翻越一趟可能得数天。
  从雷关绕到宁远镇城,看似相距不远,可这七弯八绕的,娘尚囊几乎绕了一个月,一路过来,队伍也在不断的减员。
  虽然吐蕃人耐寒,也不怕高山上的气候,但依然减员厉害,他们携带的牛羊帐篷等物资,一路上只能不断的抛弃,要不然根本越不过山岭。
  在过雪山岭前,他们只得把牛羊宰杀,割下肉放在马背上驮着,大量本来负责运输的扁牛和牦牛、骆驼也难以翻越封山时的雪山。
  娘尚囊还从没有打过这么艰难的仗,几度想要放弃。
  “不可能!”
  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翻越了茫茫雪山,在群山河谷之中七转八绕的终于到了岷江源头河谷,却遭遇了唐军的伏击。
  明明前锋已经探过路了,并没有发现唐军,可等前锋过去,中间大部队在渡过河流的时候,却突遭唐军的袭击。
  那条河不算宽,但水流较急,吐蕃人用随军携带的羊皮筏子渡河,速度不快,大量的兵马拥挤在河畔。
  结果被唐军杀了个措手不及。
  一下子折损了几千人马不说,连娘尚囊的儿子都被擒了。
  “是谁?”
  尚囊惊的手都颤抖了,毕竟虽然一路来道路难行,雪岭难越,可也只是路不好,却是从没想过这边还会有这么多唐军的。
  他预计的战事,是要等他们直扑宁远军城下的时候才开打的,而且到时守城的唐军估计也不会多,主力定是都增援雷关,到时兵力空虚,正好一举拿下。
  吐蕃虽不擅攻城,但以数万袭击一座空城,机会还是很大的,付出些伤亡也能接受,可现在还没到宁远军,反被唐军袭击了?
  “来袭兵马起码万人。”
  跑回来报信的吐蕃将领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哪来这么多唐军?整个宁远军才五千军!难道是羌部?那些狗奴!”
  “不是羌部,虽然来袭之兵中也有羌兵,但主力却都是唐军。”
  “不可能!”
  尚囊一口气说了好几个不可能,气的浑身发抖。
  因为雪山难越,所以尚囊虽领着五万人马分兵而来,但此时越过雪山的只有一万余精壮,更多的则留在山那边。
  这一万多人马,尚囊还觉得胜券在握,此时哪能接受败讯。
  “领兵的是谁,松州韩威?”
  “不见韩字旗,是刘字旗。”
  “刘?松州宁远军有个姓刘的大将吗?”
  “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左领军将军刘。”
  左领军将军刘,尚囊猜不出是哪个,若是松州的宁远军使韩威他还知道,可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大相,局势不利,宁远军城不能再攻了,唐人早有准备,而且兵多势众,十分精锐,我们再去就是羊入虎口了。”
  “不如且退!”
  尚囊被打了闷头一棒,是既惊又恼兼不甘心,哪愿意轻意就退,他现在连对面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个左领军将军刘是谁都不清楚,就这样退回去如何跟赞普交待?
  况且,自己的儿子都已经失陷敌手,岂能见死不救。
  “分兵三路渡河!”
  尚囊咬牙切龄的说道。
  ……
  “吐蕃大相尚囊之子,姓娘?”
  宁远军城中,左领军将军、平原郡公刘兰成听完手下汇报,不由的哈哈大笑,“这吐蕃人都姓的是些什么玩意?”
  一位松州宁远军的校尉赶紧道,“吐蕃本就是雪原之上的蛮子,据说雪原上好多小邦都是女人当家的,这吐蕃还算好,是男人当家,可姓氏也就乱七八糟了,这娘氏啊,其实以前不是吐蕃人,也就是近些年才归附的吐蕃,原本是苏毗十二小邦的领主之一,后来归附吐蕃,很是卖力为吐蕃征服苏毗,那娘尚囊故此得封大相,他们家归附吐蕃后还与王室联姻呢。”
  “娘尚囊是吐蕃大相,也叫大论,相当于我们大唐朝中的中书令了,赞普之下独掌朝堂,权力很大,这娘尚囊还是吐蕃征服苏毗后在苏毗的长官,此次吐蕃来犯,召集二十余万众,五如六十一东岱,这娘尚囊便领了其中五万众来寻我们宁远镇的晦气,不过刘公威武,一战歼其数千,还生擒了其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