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0/1505

  以大山大河为界,也符合中原一直以来的划界传统的。
  当然,生活在丽水(伊洛瓦底江)、弥诺江(亲敦江)、怒江等一带的蛮夷们是不是知道大唐的这个宣示,这个就无所谓了,谁在意这群蛮子们的意见。
  强者为尊,规则和地盘那都是由强者来划分的,就好比当年汉武帝派兵南征昆明夷的时候,他问过西南诸夷吗?
  永昌都督府跟静边都督府和维州都督府一样,都大的没边,一个都督府就能比的上一个道的大小了,只不过这些边荒之地,朝廷还真没太在意,只是随手一划拉,为以后统治边疆行个方便而已。
  人又没几个,路没两条,要产出没产出的,要经济没经济的。
  张亮打仗不行,但对于行政这块还是很强的,要不然皇帝也不会派张亮来青海善后。
  党项、西山以及永昌那边他管不着,反正也不归青海道,虽然以前白兰、党项等都是吐谷浑的附庸,可他现在只是青海道的宣抚经略,又不是吐谷浑大汗,他才不在意那些呢。
  朝廷把赤岭以西几百里重新划入青海道,张亮都觉得没必要。
  总的来说,他做这个青海道宣抚经略使挺简单的,难的事情都由别人办完了,他现在也就是宣示下朝廷的旨意,负责推行这些新政而已。
  抽筋去骨的吐谷浑人,已经是任由拿捏了,不管是搓圆还是捏扁都没人敢反抗了,那位倒霉的新大汗诺曷钵也想不到,本来是唐军送他回伏俟城平乱继承汗位的,谁料到一战过后,他叔父那个弑君者固然死了,可吐谷浑汗国也没了。
  大唐皇帝保留了他的汗位,却一脚把他喝去河源都督府做都督,可是没有半点真正的实权,也就是个傀儡,他几次给张亮来信,希望能够回长安去,不想做这有名无实的大汗、都督了。
  张亮理都懒得理这个小家伙,他现在烦的是太子。
  他不讨厌太子,还挺佩服太子的,问题是现在太子就呆在他的地盘上不走了,这成了他的一个负担。
  他得想办法送太子回洛阳,最起码也要离开青海,至于回长安还是去鄯州他倒不愿意管,也管不了。
  可这太子殿下脾气倔的很。
  来了许久了,面都见不上一回,每次来请见,都碰一鼻子灰。
  如今能见到太子面说的上话的,也只有那些被太子临幸的女子了,这些当初太子一路搜集的美人儿,现在是唯一能见到太子面并跟太子说话的人。
  张亮也试过想通过这些女人传个枕边话什么的,可最后都没结果。
  愁啊。
  若没有太子在这,张亮不知道多快活。
  想想侯君集也挺倒霉的,本来若没这档子事,也能沾太子光得个灭国之功绩,不说重回政事堂再次拜相,可起码阶官什么的能升一升吧,赏赐也不会少吧?
  偏偏自己耽误了军期,太子还就重伤了,于是虽打了大胜仗,可现在被召回京后,虽说因有岑文本房玄龄等保他,说他是功勋大将不能侮辱,所以只是赋闲在家,但据说回洛阳后连皇帝面都没见到一次。
  平日里的常参没他份,朔望大朝也没他份,连家门口都还站了一队镇抚司的缇骑,门都不敢出了,就等着三司什么时候定个罪名呢。
  反倒是席君买梁建方高侃高甄生四将运气好,他们跟着太子身边,但皇帝一句为国冲锋陷阵,多负伤创,有大功勋,于是定性无罪有功,一个个如今都是陇右都督,继续统领一军,镇守边疆,还多有赏赐,加官晋爵。
  四将皆晋封为开国侯爵,加阶三品武衔,皇帝还特意给他们又兼了个东宫率职。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洛阳那边催的急。”张亮叹气。
  阴影里一个山羊胡子的文士道,“太子年轻,遭遇此挫,心态失衡也属正常。”
  “我也知道正常,可问题是再不送太子回去,我交不了差啊。侯君集现在的处境可不妙,我可不想成为侯君集第二。”张亮对这人道,“你替我想个办法!”
  那山羊胡子的文士虽一身白袍,可张亮却对他很客气,因为他是赵郡李氏,张亮之前为了提高身份,以功勋新贵之身,不顾世人非议耻笑,一意迎娶了赵郡李氏。
  那李氏被人称为赵郡破鞋名声极差,而且飞扬跋扈,不仅是个寡妇,还是个风流放荡的寡妇,私生活放荡至极,名声烂大街,入幕之宾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养的面首无数,可张亮却还是娶了李氏。
  就因为她是五姓七家的赵郡李氏,还是嫡女,而他张亮呢,出身卑微,寒门都算不上,只是草民无赖出身,乱世出英雄,跟对了人才有了这新贵身份,但在朝中还是被人瞧不起。
  侯君集好歹也是员有些本事的猛将,他张亮却还是个常败将军,想在朝中站稳脚跟,他又没秦琅、侯君集那样的本事,于是最后只好低声下气的去求娶赵郡李氏破鞋,借助对方的家门。
  赵郡李倒也乐意跟这样的新贵联姻,反正李氏名声臭大街,五姓七家也没谁愿意再要,嫁给张亮不仅能得一大笔赔门财,关键是张亮总是个新贵大臣,两方一拍即合。
  这几年,双方各取所需,倒也合作愉快。
  那李氏嫁过来后,其实根本没让张亮上过她的床榻,两人各过各的,李氏依然还是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甚至更加的放荡风流,公然的在府中包养面首,甚至还让张亮认自己的面首情人做义子。
  据说张亮现在义子五百个,其中有小半是那李氏让他认的。
  这山羊胡是赵郡李氏子弟,来张亮幕府任职,也算是一个出仕途径,面对张亮的为难,想了想,“宣帅与太子平时也没多少私情,现在这个时候面都见不到太子也是正常,不如寻个外援。”
  “可太子现在谁也不见,之前程咬金也来过,一样吃了闭门羹,还是席梁四将,都是一样。”
  “得找个在太子心中比较有份量的人。”
  “谁?”
  “长孙无忌或是秦琅,这两人在太子心中份量最重。”文士缓缓道。
  张亮无奈,“我也没那个本事差的动这二人啊,再说,长孙无忌现在洛阳,秦琅在南疆,远水难救近火啊。”
  “发信求援啊!”
第1024章
十三道金牌
  中原,洛阳。
  西征战事早已结束,可东都的百姓仍然还在热议着这场战事,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兴奋,以及骄傲和自豪,持续数月,热情依然不减。
  关于这场战争,尤其是关于这场战争的主帅,那位太子殿下的神勇表现,让人津津乐道,甚至是欢欣鼓舞。
  大家都还不知道太子在战争中重伤残疾的消息,这个消息在朝中也仅有极少数重臣知晓,并被严格保密着。
  朝廷公开的宣扬是太子殿下战前运筹帷幄,故意设计迷惑麻痹了吐谷浑人,然后突出不意的出兵,风雪奔袭吐谷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战屡胜,再战再捷,打的吐谷浑人彻底溃败。
  简直就是霍去病重生,秦怀良第二。
  之前几年对太子殿下的一些不好传言、怀疑,现在都烟消云散,一切不攻自破,大家都认定那是之前有人故意在造谣抹黑太子殿下。
  无数的文人士子纷纷为太子赋诗做词,以歌颂太子殿下的神勇,大家说太子真正有当今圣人之武勇,又不失贤德。
  虽然前线也传回说战后,杀俘八万,但这个消息没得到官方证实,官方宣布的是阵斩十三万余,是阵斩而不是战后杀俘,大家自然更愿意相信朝廷的官方说法,毕竟太子那般贤良仁厚一人,怎么可能杀俘八万?
  大家都在期盼着,灭吐谷浑的英雄,能够早点回来,到时太子凯旋入京,众人定要举城相迎。
  侯君集静悄悄的回来了,甚至没有洛阳的百姓碰到过,只知道他回来了,还在前线犯了错。
  据说太子暂时留在陇右处理战后的善后事宜。
  太子承乾成了英雄,没人知道他去年是私自离开长安跑去陇右的,也没人知道皇帝开始根本没给他统兵调兵之权,更没让他去打仗,太子的诸多行径其实都是有问题的。
  但皇帝严禁泄露这其中的一切,经过一番整理,给出了一个官方的前因后果,反正就是尽量的维护太子的名声。
  若是太子没负伤,李世民可能不放轻易放过太子。可承乾腿都瘸了,李世民又何忍再伤害太子。
  更何况,这个时候,长孙皇后已经快不行了,皇帝编造的谎言不仅是为了欺骗天下百姓,也为安慰皇后。
  “想不到承乾这小子这么爱冒险,真有圣人当年的行事风格,当年圣人统兵征战,也总喜欢亲临前线,甚至经常只带着少量轻骑跑到敌境侦察,有时还故意以身为饵诱敌,圣人不知道我在长安听到这些消息有多担心。”
  长孙皇后已经瘦的不成人形,面色苍白还带着一丝干黄,没有半点血色,头发都已经脱的剩极少一层。
  所有的御医都已经对此束手无策了。
  皇帝在用尽了各种医药,甚至是祈祷、丹石之后,也终于绝望了,他现在每天还在寻找民间游医、偏方,甚至是方士丹师,可根本没用。
  握着皇后的手,看着这个相伴了自己十几年的妻子,李世民心头酸痛,哽噎的都说不出话来,眼泪止不住的就往下流淌。
  “圣人莫为臣妾伤心,人皆有一死,妾大限已至,早就想开了,妾之前还总担忧承乾,如今看到承乾终于懂事成熟了,也欣慰万分。现在唯一还放不下的,就是晋阳,她最小,妾这几年身体不好,都是长乐带大的她,可长乐也马上就要出嫁了。”
  李世民握着妻子的手哽咽道,“长乐出嫁之后,朕亲自将晋阳抚在膝下,代替你照顾好她。”
  皇后笑笑,却也止不住两行泪下。
  “三郎还没回洛阳吗?我这怕是撑不了多久了,你召三郎快点回来,抓紧时间让长乐出嫁,莫因我的丧事而耽误长乐大婚之期。女孩子不能总耽误,先前已经改过一次婚期了,若是再为我守孝三年,就耽误太多了。”
  “还有,三郎是个好孩子,差不多也是臣妾看着长大的,先前确实有些鲁莽冲动,可这几年已经越来越成熟了,圣人待他要好些,你们以后不仅是君臣更是翁婿,将来承乾继位这江山,有三郎为他辅佐,也更安稳……”
  李世民忍不住转过身去,紧咬牙关,可眼睛止不住的奔涌而出,心头难受的想放声大哭。
  “妾福薄命短,没法常伴圣人身边,我去世之后,杨嫔可继为后宫之主。她性子温厚,不争不妒,知书达礼,有她执掌后宫,臣妾也放心……”
  “无忌的性子有些争强好胜,虽也是有些本事,可终究是外戚,如今与我阿舅一任尚书左仆射一任检校中书令,终究不免引人非议,此非福而是祸也,若圣人愿保全我母族,还请免去无忌的宰相之位……”
  “还有四郎青雀,待我走后,圣人便让他就藩之国去西宁,莫要再留京都了,孩子们年纪都大了,他是圣人嫡子,可终究也是藩王,藩王年长不之藩就国,难免引发种种揣测,甚至容易让青雀和承乾关系不睦,至于九郎,现在还小,让他在京为我守孝三年,待年满十二岁加冠行礼后,便也让其就藩之国,莫要留在京都……”
  长孙皇后自知时日无多,这些天经常处于昏沉之中,今天精神好些,便想跟丈夫好好交待一下后事。
  关于三子二女,关于丈夫,关于兄弟娘家……
  “承乾这孩子本性是好的,能力也是有的,与圣人很相似,个性要强,好争。只是现在还年轻,并不太成熟,先前因苏氏之事与触怒圣人,圣人也不要太记挂在心,妾相信他经历了这次战事,肯定成熟了许多,男人们经历战争,见过生死,总能加快成长的。”
  “苏氏是个好女子,只是终究懦弱了一些,其实这些天臣妾想来想去,觉得我们对不起苏氏,承乾更对不起她,我们之前一心要保苏氏,其实对她并不就真的是好的,现在也许保的住,可将来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0/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