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1505

  “高都督,你没事吧?”承乾赶过去,高侃摔的不轻,脸都有些紫胀,他缓了缓气,摆了摆手,“臣没事。”
  那匹青马骢躺在雪里地还在挣扎着想要起来,可口鼻里却喷出了血沫子。
  高侃爬起来,看着这匹差点伤到承乾的马,气的拔剑出来要了结了他,承乾拦住他。
  “高都督且慢,它也非有意,实是坚持不住了,今日它陪着孤冲锋陷阵,也有大功的。”
  承乾上前,蹲在马前,摘下手套,手轻抚着马脸庞,“你辛苦了。”
  马嘶鸣两声,大眼睛流出了两行泪,缓缓闭上了眼睛。
  承乾突然也忍不住流了泪。
  “殿下?”
  “哦,没事,刚才眼里溅了点东西,没事了。”
  起身,望着已经一动不动的爱马,承乾叹气。
  “殿下,要不臣让人把它埋了?”
  承乾望了望四周,摇头。
  “这里是战场,而它是一匹战马,它是一匹优秀的战马,一匹功勋之马,若他是名战士,孤都要为他请勋授爵!”
  “给一匹战马应有的最后归途吧,马肉炖了给将士们分食,马皮弄完整些,孤要带回长安。”
  高侃看着这匹雄骏的马,“要不还是埋了吧,毕竟是殿下的爱马。”
  “卫国公曾经教导孤兵法的时候说过,战场上任何资源都是宝贵的,尤其是能吃的东西,我喜欢这匹马,将来回到长安,我肯定要找高明的匠师为它立个雕像纪念,但是现在,我们还是不要浪费了,把马宰了炖肉吃,马血记得给我一碗,喝了暖下身子,太他娘的冷了。”
  高侃望着太子,不知道该说太子这是冷酷无情,还是沉着冷静,只能说此时太子所表现出来的这些,不论是亲自冲锋陷阵,还是把爱马宰了吃肉这些,都让他暗暗心惊。
  在承乾落马立槊之地,唐军开始汇聚,立营扎寨,生火作饭。
  风雪交加,天色阴沉。
  山谷的雪地里,唐军宰杀死马伤马,寻不到足够的干柴,便直接先接还滚热的马血暖身,然后把新鲜的马肉切成薄片,再切成细肉丝,就那样生吃。
  虽然味道很差,可在这冰天雪地里,奔袭一日夜又大战一天后,就算是地上的冰雪,他们都能抓起来猛吃几口,有温热的马血和新鲜的马肉吃,已经足够了。
  承乾喝着自己爱驹的马血,然后还嚼着马肉,狼吞虎咽。
  高侃、梁建方、高甄生、席君买四将则都一边抓着马肉吃,一边还在抓紧安排,虽然战事停下来了,但并不就高枕无忧了,相反,现在的他们十分危险。
  不知为何,侯君集、拓跋赤辞他们还未赶到,而这里四周到处都还是吐谷浑人的败兵,危险无处不在。
  他们一面让人用长矛马槊等立起简易的拒马墙,一面让人用铲雪堆起一圈雪墙。
  又要安排人去侦察警戒,安排人守卫,安排人去野地里抢那些跑散的吐谷浑牛羊,甚至是收集一些吐谷浑人来不及带走或是遗失的帐篷、车辆、干草、干粪等等,在这冰天雪地里,这些都是好东西。
  还得安排人去看守捉到的俘虏,又得安排人及时抢救伤员……
  他们忙的脚不停地,比刚才激战之时还要忙碌。
  “派人去寻拓跋赤辞、细封步赖和侯君集没有?”
  承乾喝完一碗温马血,总算感觉身体恢复了些。
  “已经派了好几队轻骑出去了,有可能是迷路走错了方向,也有可能是遇到了其它吐谷浑人,我觉得更有可能是与其它吐谷浑人遭遇并交战了,要不然早就应当赶到了。”
  “我们这里安全吗?”承乾又问。
  “这处山谷比较狭窄,臣等派人把两头堵住,用长矛做拒马墙,用雪垒冰墙,两侧山坡上,还安排了弓箭手……”高侃介绍防御。
第1005章
圣心难测
  “启奏圣人,臣要弹劾侯君集!”
  皇帝入殿,刚刚坐定,杨师道便立即站出来进奏。
  “不急!”
  皇帝面无表情的回了一句,“今天的堂议开始之前,先处理一下三省空缺的事。”
  “长孙无忌!”
  赵国公立即出列上前,“臣在!”
  “温相、戴相先后去世,王相也卧病在床,中枢一下子少了几位能干的重臣,朕很悲痛,然政事堂为朝廷中枢,不可长久缺位,故朕思来想去,决定便以无忌检校中书令,仍兼扬州大都督职,加太子太师,晋位太尉!”
  “臣长孙无忌谢皇帝陛下恩!”长孙无忌上前,趋拜谢恩,翰林院大学士岑文本,将亲自草拟的白麻宣相内制诏送到长孙无忌手中。
  检校中书令,这个最重要的人事任命一出,殿中众臣各有所思,尤其是政事堂本身的诸位宰相们,贞观七年以后,皇帝对政事堂的调整加强,政事堂进一步削夺了三省的权力,实际上是把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为一,而原来权力最重的尚书省进一步的削弱。
  因此宰相中的首相,也从原来的尚书左仆射一步步的过渡到了中书令的手上,虽然政事堂现在采用轮值政事笔这个制度,但中书令依然权力要高于其它宰相们,甚至就是中书省的两位中书侍郎,都隐隐已经能与左右仆射齐驱并驾了。
  在这种势头下,朝堂上甚至有种声音,说应当空置中书令,仿尚书令例不授于臣下,只以两位中书侍郎代为长官。
  这两年中书令这一职,也是走马灯一样换人不断,王珪、长孙无忌、萧瑀、杨师道、温彦博,甚至秦琅,都先后或任中书令,或检校中书令,或主持中书省事务,可都不长久。
  长孙无忌接过白麻内制,谢恩退下。
  检校中书令,而不是直接拜中书令,多了两个字,不过依然还是实际主持中书省事务,这让长孙无忌心中稍稍安定些许。最近朝中局势汹涌,暗流潜动,房玄龄萧瑀等都在紧锣密鼓的动作着。
  太子之位已经开始动摇,这种时候,他这个太子亲娘舅在朝中的动向,当然也会被视为是一种信号。
  好在皇帝授他检校中书令一职,在这种紧要关头,在他看来,无疑还是要稳太子位的意思。
  “梁国公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有功,加太子太傅,晋封司徒,以开府仪同三司,仍任尚书左仆射。荫封其嫡长子房遗直为右卫中郎将,次子房遗爱为中散大夫。”
  “臣房玄龄谢皇帝恩!”
  房玄龄的左仆射位置没动,爵位也没变,但由司空晋司徒,又加他太子太傅这一衔,这是三公加东宫三师,以示厚恩,还特别给房玄龄的两个儿子各加了五品官职。
  这比给两个虚封公侯爵都还显耀,毕竟实职不比虚爵,这更重要。
  “安德郡公杨师道改为太常卿,不复预闻朝政!”
  又一道诏令下,却是罢杨师道相位,踢到太常寺为卿,连入政事堂的资格都没了。
  “申国公高士廉拜尚书右仆射、知吏部尚书事,太子太保。”
  又是一道出人意料的诏命,留守长安的高士廉又被调回洛阳朝中,再次出任右仆射之职,且兼管吏部。
  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人事调整,
  中书侍郎马周、检校中书侍郎许敬宗,
  黄门侍郎刘洎、崔干。
  吏部尚书李大亮,吏部侍郎崔勖、高季辅。
  兵部尚书由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兼任,崔敦礼为兵部侍郎代为主持兵部事。
  唐俭为户部尚书、武士彟为户部侍郎。
  李绩兼太子少詹事兼东宫左卫率,李大亮兼河南尹。
  王珪加特进,许五日一参。
  魏征加太子太师,加特进,仍任侍中,主持门下省事务。
  “诸卿对朕的任命可有异议?”皇帝目光扫视众人。
  大臣们还在品味皇帝的这番人事调整,这次的调整动作很大,每个人都试图从这些调整中,看出皇帝心中的想法。
  猜度帝王心思,虽为大不敬,但为人臣子,要立足朝堂,这却是必不能少的。
  检校中书令长孙无忌、侍中魏征、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高士廉,三省四位长官,然后是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些头衔的其它宰相。
  中书侍郎马周这是之前就拜宰相的,而这次又新添了好几个新拜相的。
  检校中书侍郎许敬宗、检校黄门侍郎刘洎、崔干,
  吏部尚书李大亮、兵部尚书李绩、户部尚书唐俭,新增了六位宰相,使的中书门下一共是十位宰相,再加上特许五日一朝的王珪和在外的秦琅,总共十二位。
  秦琅以宰相衔出镇南疆,王珪病情严重,还不知道能撑几日,所以实际上还是朝中的这十位宰相。
  韦挺为御史大夫,岑文本仍为翰林院大院士,褚遂良加谏议大夫。
  李绩有些特殊,皇帝虽任他为宰相,为兵部尚书兼太子少詹事兼东宫左卫率,但好像并没有免掉他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并州刺史之职,所以李绩可能跟秦琅一样,为挂衔使相,兵部的事情由崔敦礼主持。
  这么一来,实际朝中只有九位宰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