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4/1505

  偏偏这节骨眼上,承乾却还越来越不听话。
  先前为皇后祈福,结果闹的那么乱,念其一片敬母孝心,李世民也就没有过重责罚他,只是削了他一些权,让他好好反省,谁料到转眼就偷跑去了陇右。
  李世民这次真是愤怒至极,甚至在殿中踢翻了御案,皇后不顾病体赶来苦劝多时,让李世民的怒火压下,这才有了后面洛阳降旨,敇承乾为青海抚慰大使这事,本来李世民是准备派百骑去青海把承乾给捆回洛阳来的。
  虽给承乾又留了脸面,但李世民对这个太子是越来越不满了,他特派了百骑前往陇右,替他盯着承乾,将他在青海的一举一动都奏报给他。
  如今青海承乾的身边,既有明着的百骑官员,也有潜伏的百骑暗桩,他们监视着太子的一举一动,把他的一言一行都如实奏报于皇帝。
  李世民每天都要看这些很详细的奏报,就好像是看历史上那些帝王的起居注一样。
  看着从河陇发回来的这一份份太子言行记录,李世民很有一种好像在看历史上那些亡国昏君们的史料。
  他想起了陈叔宝、杨广这些人,想到了杨广的齐王杨暕,想到了隋文帝的儿子杨俊杨諒等人。
  越看是越气。
  高祖国丧期间,承乾身为孙子,热孝在身,又有留守西京的职责,结果却抛下一切,背着留守大臣们跑去陇右,甚至还一路强行闯关,擅调兵马。
  更过份的是到了侯君集那,他也给他留了体面,结果承乾依然没消停。不顾他给承乾的手谕旨意,不肯留守鄯州,抢了侯君集的指挥权也随军出发。
  若只是想打仗,倒也能理解,关陇男儿嘛,尚武成风,有志向,有热血。可这一路上走走停停,骑马打猎,走马观花,甚至沿途让侯君集给他搜罗的美人都是十几个了,都随在军中,白天行军扮做亲兵,晚上大帐同眠,胡天非地。
  又到处搜罗鹰犬,弄的出征打仗倒跟是去游猎一般。
  他李世民一世英名,如今这脸都要被承乾丢光了,现在吐谷浑、党项等也都知道了大唐的太子是这么副德性了。
  皇后一次次的苦劝。
  李世民不顾念父子之情,却也还得顾念与皇后的夫妻之情,尤其是如今皇后病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已经经不起刺激了。
  要不然,他早就下旨让百骑把承乾捆回洛阳来。
  虽然迟迟没有下达这道旨意,可承乾在陇右的作为,确实已经让皇帝失望至极。
  他曾经非常自豪得意,认为隋文帝和太上皇这样的雄主圣君,在继承人的培养上,在对儿子们关系的处理上,非常失败。
  他觉得自己培养出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太子,朝野称贤,能文允武,少年老成,而李泰李恪等也十分贤德,虽也有李祐李音这样不懂事的皇子,但毕竟还年少,还可以改。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就几年时间,承乾就变成如今这副模样了?
  甚至父子之间,如今也已经有了很深的隔阂了。
  许多个夜晚,李世民也碾转难眠,他扪心自问,自己对承乾够好了,给了承乾最优秀的老师们,选了许多老臣和才俊入东宫辅佐,甚至还给了东宫一支旅贲军,又让承乾早早的听政学习,甚至让他亲自领雍州事务,培养他的能力。
  而秦琅帮承乾建立起的那些东宫产业,为承乾积攒的丰厚内坊,李世民也一直都只是默默的支持着,他尽量给承乾机会,让他放手去做事。
  甚至在承乾的婚事等方面,也是费尽心思。
  可到头来,换来的是什么?
  脚步声传来。
  李世民头也没回,他知道来的是百骑司的统领许洛仁来了。
  “臣……”
  “好了,知道是你老许来了,今日又有什么新消息吗,说来听吧。”
  许洛仁以左羽林将军兼百骑司统领,军阶云麾将军,爵封永宁县公。这位是李世民的心腹,称为莫府四旧之一,莫府四旧也叫幕府四旧,指的是李世民随李渊太原起兵后,他幕中是其旧友的四位部将。
  这四人便是侯君集、段志玄、许洛仁和乔轨。
  当年隋朝李世民年少之时,他是在京西武功县的李家别庄度过的,当时许多长安的贵族勋戚,都在京外有别墅庄园。少年的李世民在武功的李家别庄,认识了同在这里的一群勋戚子弟,侯君集、段志玄和许洛仁等,与侯段许乔四人关系最好,后来李世民起兵,这四位旧友也是立即响应。
  许洛仁和他兄长许世绪都是并州太原人,年少时也在武功别庄里,因此跟李世民结识关系好,尤其许洛仁,那是李世民的铁杆小老弟,太原起兵时,他还是李世民的内卫队长。
  只是在贞观九年的玄武门之变前,被李建成和元吉调出了秦王府到外地统兵,错过了这个关键的从龙之功。不过事后李世民也还是马上把许洛仁调回京,让他担任禁军宿卫将领。
  如今更是以左羽林将军之衔统领百骑司、兼领百骑营、飞骑营这些禁军精锐。
  他兄长许世绪避讳改名许绪,如今为真定郡公、司农卿,许洛仁也封为永宁县公。
  比起兄弟许世绪来,许洛仁虽然打仗的本事差些,也一直没什么机会出去领兵,一直就是充当着李世民近卫队长的角色,但却深得皇帝信任。
  而老许也知道自己的能耐,所以也从不跟侯君集、段志玄、乔轨这三个老伙计一样一心想着去领兵打仗,他就安心跟着皇帝护卫着。平时也很少特意去学什么兵法战阵,许洛仁学弹琵琶。
  因为李世民跟高祖李渊一样,不仅是射箭的高手,而且也都还是弹琵琶的高手,所以许洛仁苦练琵琶,学习谱曲做乐,是一位相当高明的大家,李世民的一些小规模的宴会,都是交给许洛仁操持,甚至舞乐部份,经常都是老许自己出马的。
  除了弹琵琶厉害,许洛仁还有一样本事无人可比,那就是相马,许洛仁知道李世民喜欢马,所以对马非常有研究,李世民的六骏之中,就有一匹是许洛仁买来献上的。
  许家还因此经营着很有名的高端马匹生意,是大唐高端马商的代表。
  这位永宁县公平时在朝中好像没什么存在感,很少跟外面的功臣勋戚们争什么,但在皇帝这里,其信任度却是极高的。
  太子承乾的动静,皇帝现在就是交给许洛仁监视的。
  为了避免影响到皇后,李世民最近每天都来这则天门紫微宫跟许洛仁接头,听他私下汇报承乾的近况。
  “殿下已领军出赤岭,入青海,尚末遭遇吐谷浑叛军,目前已进入长孙公的海晏堡……”
  皇帝长叹了一声气,也不知道是听到这个消息轻松了些,还是什么。
  “还没遇到吐谷浑军?”
  “神威军呢,他们那边也还没见到吐谷浑军吗?”
  “还是先前的消息,之前吐谷浑人的轻骑出现在神威军城下,但很快消失不见,直到如今,都还一直没有再露面。”
  李世民眉头皱的更紧了。
  “赶紧给侯君集传信,让他务必小心吐谷浑人,也许他们正埋伏在海晏堡通往神威军城的半路上,当心半路被伏击偷袭,务必让承乾暂留海晏堡,不许再往西一步了!”
第989章
采茶少女
  西南一隅的黔东南应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这是茶叶生长最舒适的环境。
  黔中盛产绿茶。
  矩州的羊艾毛峰和应州的毛尖名扬黔地。
  “应州毛尖茶,也叫细毛尖,白毛尖,其中最优者便是我谢家茶山所产的鱼钩茶和雀舌茶,这都是我谢家历代进贡宫廷的珍品。”
  应州的家主谢元深正带着这片山里的子弟青壮随张士贵翻过乌蒙大山,远征云南东爨和附逆的乌蛮诸部,在一千里外的乌蒙大山里与乌撒蛮交战。
  而在东面一千余里外的应州山里,剑河畔,谢元深的孙女谢姜却带着秦琅观看谢家的茶庄。
  “当年我谢氏先祖在东汉时随军南下征讨,后便随军屯驻黔地,再后来我东谢先祖自西谢分出来,世镇此地,这茶树最早就是从江东带来的,后来经过悉心培育,得出了这两种优良的茶种。”
  秦琅喜欢茶,可并不太痴迷其中。
  茶对他来说,既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却也是一种生财之道,他一改隋唐以来的煎茶之法,改用冲泡茶叶,既改变了饮茶之法,也带来了新的炒茶之法,近年来,炒制的散茶已经越来越多,秦家引领的这种新茶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秦家茶业也是规模越来越大。
  各地寻找适合种茶的好山好地,建立茶庄,培训茶农,甚至是寻找一些优良的茶种、古茶树等,创制出一款又一款的名茶。
  谢家的雀舌和鱼钩都是绿茶,属于毛尖,也可以算是黄茶。
  这茶的特点就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茶青炒制后便是毛尖。毛尖外形比较细直、圆润光滑,茶叶全身遍布白毫,茶汤的味道十分的鲜浓甘爽独特,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碧绿、茶叶舒张开来,慢慢沉入杯底,茶叶片片匀整、柔嫩鲜绿光滑。
  这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绝对是茶叶中的珍品。
  说来比较厉害的是,谢家的这鱼钩和雀舌,一直都是散茶,这种独特的制茶工艺可是比如今号称炒茶引领者的秦家早了数百年了。
  茶这东西,虽然之前主流是蒸制为主,然后以煎茶之法饮用,但这也只是主流,实际上茶叶历史悠久,虽然直到南北朝时才算是在士族圈子流行起来,可从秦汉时起,茶叶早就开始制作饮用了,甚至茶做为药材的历史还更久远。
  不过谢家的茶虽为炒制的散茶,但与秦琅推广的炒茶之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比如谢家的雀舌又叫腊雀舌茶,他们的茶是添加香料一起炒制的,而鱼钩茶也是先蒸再炒,虽为散茶,但与直接炒青的秦家炒茶还是有很大区别。
  谢家的茶山很大,这里的许多蛮寨也都会种一些茶叶,甚至山里还有许多野茶树。
  每年明前采摘,用代代相传的古法制作,既自已饮用待客,也会拿多余的去交易。
  而谢家有最好的茶园和茶师傅,每年制出的茶也质量更好,成为茶商们不远千里来抢购的好东西。
  不过在秦琅看来,谢家的制茶法还是有些太老了,尤其是后来学中原那些茶商弄的腊茶法,加入许多名贵香料进去,这茶名头是大了,可却真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秦琅向来就反对什么腊茶,好好的茶搞那么多香料进去,又不是炒瓜子吃,放香料干嘛。
  应州这里的地理气候不错,造就了这里的茶树茶叶都很好,可惜没用好法子。
  “这些茶叶,如果换成炒茶法进行炒制,应当能达到更好的口感。”
  秦琅对谢姜提出合作的要求,秦家可以派来经验丰富的茶师,来帮助管理茶园,以及扩大茶园,并根据这些茶叶的特性,研究出专门的制茶法,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茶树的优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