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505

  这的人,包括应州的谢家,对外的商货往来等,主要就还是靠马帮,用那些矮小的马,或者干脆就是脚夫,人力背着翻山越岭的进出。
  “你看从应州都尚县到婆览县相距不过八十里,甚至有峡谷可通,所以我们可以修通一条山道,把三合江和剑江河联通起来。”
  秦琅甚至想出,可以在这两江那些险要之处,修上堤坝蓄水建成水库,这样既可以用来灌溉附近的田地,也同时能提高水位,减少那些险要的河段的危险性,水位提升,自然也就没那么湍急,也没那么多暗礁险滩了。
  甚至连纤都不用拉。
  通过这种分段修坝蓄水的方式,提升上游河段的通透运输能力,同时也提升其水利灌溉作用。
  “这太异想天开了吧,这得多大的工程,而且开山修路,建坝拦江,这能行吗?人力不可能吧?”阿姹摇头。
  秦琅却道,“若是你见过蜀中的都江堰,还有桂州的灵渠,你可能就不会这样说了。有太多伟大的水利工程了,就说汉中栈道,那也是一绝的,我这可不是随便瞎想,这一路我可是用脚量过来的,所以对这两江的情况还是较清楚的,这其实完全就是可行的,至于说人工啊花费成本这些,其实你不要想的太难了。”
  对于不懂工程的人来说,秦琅所说的这些,真的不敢想象,可其实在秦琅看来,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大工程,不过是稍稍疏浚一下两条河道,甚至并不一定真的就需要修坝建水库什么的,真要建,这里是上游源头,其实工程量也很小。
  如果不建水坝,只是些浅滩江石等给打掉,一些较急的江段,边上开两条纤道,到时雇佣纤夫拉船,就能轻松的解决掉那些麻烦。
  总的来说,如果能利用水路,那绝对比人背马驮翻山越岭来的快捷的。
  从汉中入蜀,不仅有栈道,也有诸多水路,那边有些河段更险,人们解决的方法也简单。
  一是疏浚江道,二就是在险急及拉纤,如果还不行,那就分段航运,接力运输,避过这些险段,在这些地段,于江河附近开辟一条转运的陆路,用车马转运船上货物,如黄河上从中原到关中,要经过陕州一段黄河,就因为太险,无法行船必须先转陆路运输,再换船运。
  这一样是变通的法子,只要肯用心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的。
  “应州是谢家的地盘,你那么费心为谢家着想干什么?”阿姹托腮不解。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
  秦琅差点把广告词给说出来了,“应州已经开始改土归流了,谢元深也从世袭的土官变成了现在朝廷授封的不世袭官职,但朝廷对这里的影响力还比较弱,关键就是交通不便。”
  “所以只要我这个计划推行了,到时应州可不仅仅要真的成为朝廷实管的正州,还要成为联通滇黔桂交的一个交通枢纽。”
  先开路,有路就有驿,有驿还有商。
  到时不仅会有四方八方的商货进出,而且这里的信息和外面的政令也能通畅,而大唐的军队、官员,也自然跟着进来了。
  到时这条通畅的交通要道上,还能沿路安置中原移民,驻军屯守镇戍。
  水运一畅,盐粮就能顺利的进来。
  盐和粮道通畅了,那么不管是进军,还是驻军,又或是移民就都有了条件,甚至还必然带动工商贸易。
  历史上,都柳江在三都以下,从明清时开始就能常年通航木船了,清代时榕江甚至能建造二三吨的木船,并开展水陆联运,在新中国前,公路尚未发展,都柳江干流支流的水运对这片地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干流大河直航广西,各大以流的中下游河段,都能季节行驶船舶和放木。
  陆路不通可通水路,到时滇黔的山货运出,粤桂的百货、海盐运入,都可以畅通无阻。
  都柳江、打狗河二江打通,可以把黔东南这片山区的任督二脉打通,联通广西,而在更南面,黔桂滇的界河红水河,又可以联通黔南边地区,
  至于剑江河,大力疏浚发展,则可成为整个黔东部地区南北相连的一条大动脉,剑河直入沅江,北入长江,这能成为一条更重要的黄金水道。
  山多路险,那就大力发展水路航运。
  过去中原难入黔地,就是因为地远路难,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则黔地也能变成内地。
  要知道,后世两千一百里的红水河可是能实现全线渠化,通航五百吨级驳船队的,承担着黔桂之间以煤为主的货物运输的。
  面剑江汇入的沅江,是洞庭湖的重要支流,流经黔、湘二地,干流就两千三百里,其流域更是跨经黔、川、湘、鄂四地,虽然沅江落差大,险滩多,但是采用水陆联运,分段航运等方式,依然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水运能力的。
  “你现在再看我这张草图,黔中虽偏僻险阻,但也只是相对陆路交通来说的,其实黔中的水运条件不差,黔西有乌江联通黔西南北,在北面黔州往西在巴蜀涪陵汇入长江。”
  “而这东面又有剑江-清水河联通东部的南北,往北汇入沅江最后进入八百里洞庭湖,同样进入长江。”
  “就是这黔南,也有南盘江、北盘江串连整个黔南,汇成都泥江进入桂地,直通西江大河入海。”
  “所以说,其实黔地并不是那种偏僻堵塞之地,他有这三大黄金水路,把整个黔地串连起来,与外界相通,联结着川滇交桂湘鄂六地,你还能说他偏吗?”
  “这根本就是西南的中心腹地,是交通枢纽啊!”
  “如此宝地,我大唐怎能放弃?当然得全力经营,大力发展啊!”
  阿姹笑问,“你现在可是住在人家谢家的寨子里,被人家好吃好喝的招待着,我听说人家谢老夫人,甚至把宝贝孙女都送来服侍你了,你却在这里挖空心思要谋夺人家的家业,你好意思吗?”
  秦琅摇了摇头。
  应州谢家是从西谢分出来的,也有数百年历史了,拥有一州五县之地,说起地盘来,不比秦琅的武安州小,虽说不如武安州富裕繁华,可人家历代经营,在这片的根基十分稳固。
  这些汉代时就南下的中原汉人,如今早就已经成了这里的蛮王。
  谢家虽然招待的很好,可秦琅不会就忽略这些人的本质,他们其实还是想要维持汉代以来的惯有统治的。
  而这恰是与中原朝廷背道而驰的。
  “那谢家孙女漂亮不?”
  “她穿戴的那套银饰很漂亮,身上的土锦也不错。”秦琅笑着道。
  “我说人,不是让你评价她的银饰衣物,人不漂亮吗?”
  “很纯朴,跟这剑江河一样,清纯而婉约。”
  “哼,果然你们男人都喜欢年轻漂亮的。”
  秦琅看她吃醋的样,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故意装的,可也不以为意,早习惯了。
  “你别说这送到嘴的你都没吃?”
  “没有,就是跟她聊了会天,聊了聊这里的风土人情,谢家的家族历史什么的。”
  阿姹很意外。
  “看来你真是要搞谢家了,否则这娇滴滴的美人儿你会拒绝?”
  “我准备要在这里设立一个应州都督府,并在此驻设一军,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南平军,沿剑江、龙江、都柳江建立三条驿路,疏通三条河道航运,沿线屯兵筑堡,移民屯垦。”
  “西连东宁州,东接桂林,北接黔州,南接邕州……”
  阿姹打断秦琅,“得了,我可没兴趣听你说这些,那谢家的小娘子你瞧不上,要不我这老女人来陪陪你?”
  秦琅哈哈一笑,“我一会还约了众人议事,阿姹你早点休息吧!”
  “哼!”
  又一次被拒绝,阿姹有些恼羞成怒的扭头走了。
第986章
镇南平
  秦琅身着紫色圆领缺袴官袍,头戴着黑色的软脚幞头,腰间一条九环玉带,金鱼袋与其它蹀躞七事系于其上,脚下一双鹿皮靴子,肩上还系了件猩猩红的披风。
  他面带微笑的踏入东谢的寨厅。
  东谢蛮王谢元深留在应州都尚寨子里的一众家族重人要员,今日都来了,纷纷站起恭敬迎接。
  大家起立致敬。
  秦琅笑着一一回礼。
  秦琅身后跟着经略牙军的衙内指挥使秦存孝和秦琅的掌书记刘仁轨,秦存孝面容严肃,一身明光铁甲在身,手里还捧着秦琅的那把天子赐的尚方玉具大剑。
  刘仁轨倒是满面笑容的,对谁都微笑着点头。
  厅里除了谢家的一众长老们在,贾务本、苑竹林、冯智玳等一干随同西巡的刺史将军们也都早就在了。
  谢家的老祖奶奶手柱着一支犀杖,特意恭请秦琅坐到首位上。
  这是谢元深的祖母,来自黔州的思氏。思老太夫人的父亲是黔州思氏首领,如今是兄弟的孙子为首领。
  而老太夫人嫁到东谢,也是两大自汉代起就扎根黔中的豪强大族的政治联姻,一在西北一在东南,两家都是实行的远交策略。
  既能相互声援,又不会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思太夫人嫁到都尚东谢家,当时她丈夫还只是少主,数十年过去了,他的丈夫也早去世了几十年,她的儿了、孙子先后继承了东谢家族。如今的东谢首领谢元深,便是她的长孙。
  思太夫人八十多岁的年纪,可精神还十分好,身子骨硬朗,虽然满头白发不见一根青丝,但人家满口牙居然都还在,尤其是老太夫人腿脚利索。据说还在当着东谢的家。
  此次过来接触后,发现这老太夫人确实还很精神,脑子也还很活,尤其是对于外面的局势把握的较准。
  隋朝时,她就曾劝说丈夫去拜见隋朝派来西南的总管。而贞观三年,谢元深入朝拜见天子,据说也是这位太夫人的坚持。
  谢元深本来并不太想去长安,认为天高皇帝远,自己在这边逍遥自在就好,但老夫人不仅让孙子谢元深去拜天子,甚至也劝说促成了思氏入朝。
  如今谢元深领兵在外,秦琅东来。
  老太夫人是拍板决定恭迎秦琅入寨的,甚至她还先安排了两个寨里的年轻侍女去服侍秦琅,后来更是亲自把年幼的小孙女安排到了秦琅那去,虽被拒绝了,可这位老太夫人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