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325

  多尔衮此刻也如释重负,流贼首领范青重伤,军心不稳,造成了叛变。此时大顺军内忧外患,情况十分糟糕,所以才急着出城与清军和谈,这时,多尔衮已经完全相信了大顺的和谈。
  他转向范文程和洪承畴道:“看了这份情报,二位先生还有什么怀疑么?”
  范文程沉默不语,洪承畴却拱手道:“摄政王,属下以为,和谈依然不可相信。”
  多尔衮皱眉道:“事实摆在面前,流贼内忧外患,不得不主动和谈,怎么你还不信?”
  洪承畴道:“摄政王,有些情况是敌人故意给你看的,利用咱们的耳目,将计就计。比如范青是否受到重伤,咱们的细作也只是听说而已。”
  “那么,叛变也能是假的?”多铎忍不住问,“情报上说的很清楚,在皇宫中一场血战,遍地死尸,血流成河,这在京师和大顺军中已经传开了。高一功是大顺中的重要将领,连同许多校尉一起被斩首,难道这也是假的?”
  洪承畴道:“这正是敌人的阴险之处,学生认为一切都在范青的掌握当中,他可能早就知道高一功叛变的事情,故意含而不露。引诱高一功发动叛变,这才一举平乱。高一功一名重要将领,负责整个京城的守卫,但在片刻功夫就被剿灭,没有造成很大混乱,这证明,范青已经布置好了一切。而且咱们昨日攻城,是在大顺内部叛乱之后,但城头守军没受丝毫影响,依然非常坚韧,众志成城,效忠大顺,这也是例证。所以,臣以为刚才的情报也是一个阴谋,请摄政王和诸位将领详加考虑,不要利令智昏,铸成大错啊!”
  此时,从多尔衮到诸将都已经相信了情报所言,一心想要从大顺朝捞一大笔好处,但听到洪承畴一再说出反对意见,且十分刺耳,不由的都心生厌恶。
  多铎冷笑道:“你说我们利令智昏,我倒想问洪先生,你一再劝我们撤兵,到底居心何在?”
  洪承畴愕然道:“我对摄政王和大清忠心耿耿,有何居心?”
  多铎冷笑一声,拱手对摄政王道:“摄政王,前几日抓到的那名联络洪先生的细作,经过反复拷打,他招供洪先生联络城中流寇,一共有三次,说的非常详细,我们都认为他说的是真的。”
  大帐中的诸将大多都不知道抓到这名细作的事情,这时听多铎说出来,大家不由得纷纷询问,很快都得知了原委,一些性子急的将领就不耐烦起来,叫道:“难怪你一再建议撤兵,原来已经投降了流贼。”
  还有人说:“这汉人不可信,与咱们满洲八旗不一条心。”
  忽然,多尔衮嘭的拍了一下身前桌案,怒目诸将,登时大帐中的议论声音低了下去。
  “怎么,本王的军帐当中没有规矩了?可以随便喧哗议论?”多尔衮目光炯炯的扫视众将,众将都害怕多尔衮,没人敢与他对视,纷纷低下头去,大帐中也安静下来。
  多尔衮把目光投在多铎身上,道:“多铎旗主,本王说过,洪承畴先生是咱们大清好不容易得来的人才,本王信任他,不相信他会反叛。而且在本王心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满汉之分,无论是八旗将领,还是汉军旗将领,在我心中都是一视同仁,洪先生也是如此。以后关于洪先生是否是奸细的事情不许再讨论了,有关满汉之分的话,本王也不想再听到。”
  听了多尔衮的话,大帐中的汉军旗将领,如三顺王孔有德等人都感到心中安慰。多铎等人虽然心中不服,但也只能躬身说了一声“喳”。
  多尔衮随后道:“至于和谈的事情,本王现在已经下定决心了,不能撤兵,直到与流贼和谈之后,咱们再撤兵。各位都退下吧!”
  赞同和谈的将领,听到多尔衮的决定,心中都十分高兴,面露喜色,一起说了一声“喳!”
  大帐中的众旗主、贝勒、固山额真都依次退出大帐,但洪承畴却直挺挺的站着,不向外走。范文程知道多尔衮心意已决,再强行劝谏,定会惹怒他。他轻轻拉了拉洪承畴的袖子,想让他不要再说话。
  岂料,洪承畴此刻变得非常倔强,他眼中流泪,站立不动。多尔衮皱眉道:“洪先生,你怎么不走,还有什么话说?”
  洪承畴拱手泣道:“属下自从归顺大清以来,得先帝太宗皇帝和摄政王照顾,倚为腹心。刚才摄政王又如此信任属下,不以属下汉人身份而有所歧视,所以属下心中感动,无以复加。”
  多尔衮微微点头道:“你知道就好,下去吧!”
  可洪承畴依然不走,他拱手道:“正因为摄政王的信任和属下对大清的耿耿忠心,属下必须再次劝谏摄政王,此刻大清军队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危如累卵,不绝如缕,现在能否挽救大清十多万将士的性命全在摄政王一念之间。臣不忍心见到大清惨败,数万将士遗骸关外,所以尽管知道摄政王的心意,仍然冒死劝谏。”
  多尔衮此刻已经十分的不耐烦,挥手道:“下去吧!本王不想再听你的建议了!”
  但此时洪承畴被心中莫名的忠心激动,依然固执的说道:“摄政王本为一代豪杰,但在心性上还有不足。第一,在利益面前容易迷失,所谓利令智昏,流贼的把戏很拙劣,只因为那纸单上的数百万银子,让摄政王心动,所以才心存侥幸,没有看出这是敌人的诡计。其二,摄政王太好面子,总想着这次入关能大获全胜,满载而归,却不曾想过,兵凶战危,战争的事情十分复杂,稍不谨慎,就可能全军覆没。此刻,摄政王只想着从流贼手中敲诈大笔财富,挽回自己的面子,却不曾想大清国十几万将士的性命和大清国的未来比区区面子要重要的多……”
  洪承畴看出眼前形势,清军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他心急如焚,口不择言,把他平日对多尔衮的看法给说出来了。按理说,他也是多年混迹政坛的人物,城府很深,不应该如此失态。但现在的情况是他本来忠心大明,却失败被擒。后来投降大清之后,他发誓忠心大清,再也不做贰臣。不成想,此刻竟会面对这样危机,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不能挽回,他既担忧大清,也伤痛自己的命运,所以才会口不择言,说出这么激烈的话。
  当面指斥君上,除非君上有李世民那样的胸怀才行,如果唤作皇太极也能勉强接受。但多尔衮性格急躁,刚愎自用,听了这番指斥自己的话,不由得大怒,嘭的猛力一拍桌子,喝道:“洪承畴,你找死?”
  范文程吓了一跳,他赶快跪下,拱手想要替洪承畴求情。却听多尔衮已经喝道:“洪承畴,撤兵之事你几次言语不当,冒犯本王,本王都容忍了,岂料你得寸进尺,嚣张跋扈至此,你眼里还有本王么?”说到这里,他冷笑道:“多铎说那个奸细招供的事情,本王是为了满汉团结,才压下去的,你以为本王心里就没有一点怀疑么,来人啊!”
  “喳!”帐外白甲兵应声而到。
  范文程连连叩拜道:“摄政王,洪先生言辞无礼,但他大有才能,还请手下留情。”
  多尔衮心中愤怒不可抑制,他本想痛打一顿洪承畴,甚至心中起了杀心。但范文程的话,让他稍稍冷静,便用气的发抖的手,指向洪承畴道:“把他押回帐篷,从此以后,不许他再到大帐中参加议事。”
  洪承畴随后被几名白甲兵押送回到自己的帐篷当中,他坐在帐篷中,想到自己忠心耿耿,谏言却不被君上接受,甚至还被怀疑忠心,不禁悲从心来,泪流不止,他心中不停回荡的都是以前书中看到的那些,忠臣被猜忌的话,喃喃道:“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反复念诵了几遍,忽然想到这是屈原的话。
  
第475章
关宁军来了
  屈原是楚国人,他对楚王忠心耿耿,内举贤才,修明法度,本是一个人才,但他因为被楚王怀疑,流放到汨罗江畔,投江而死。忽然,洪承畴想到,屈原本是楚国人,不曾投降敌国,因为忠诚而死,会得到后世之人的推崇和纪念。而自己投降满清,本来就是叛徒,现在又被新主猜忌,流传到后世也无人同情自己,只能成为别人的笑柄,一个可怜可悲的贰臣,想到这里,他心中难过的无以复加。
  他已经判断出来,多尔衮是斗不过范青的,这次入关,多尔衮必会全军覆没,甚至自己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不可知。自己随着清朝军队,如果再被大顺俘虏,押送回京师,自己还有什么颜面再去面对京师中家人和熟人。与其受尽屈辱而死,不如现在就死。
  洪承畴痛哭一场,想起伍子胥因为进忠言不成,反而被楚王猜忌,逼他自尽。伍子胥在临死前说,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门上,看越国怎么灭掉吴国。“于是也在一张白纸上写到:“抉吾眼悬军帐外,以观流贼之破清也!”随后在帐中悬挂一条腰带,上吊自尽了。
  中午,洪承畴的侍从给他送饭,才发现他的尸体,立刻去向多尔衮报告,同时把这封遗书也呈给多尔衮。多尔衮怒气未消,看了这封遗书之后,认为洪承畴是在诅咒清军必败,心中更加恼怒。不许人厚葬洪承畴的尸体,只让士兵用席子一卷,拖到荒郊野外了事。
  此后三天,徐文作为大顺军的和谈使者,在清军的京城之间来往不断,最后终于敲定了银子的数目,大顺军赔偿清军银子和布匹各二百五十万。正当多尔衮和清军上下将领都在做着大捞一笔的美梦的时候,不知道一场风暴已经向他们席卷而来。最先到来的是从山海关过来的吴三桂。
  李牟作为钦差出使山海关之后,始终没有回到京师,而是一直在劝说吴三桂,同时把大顺军最新的动向告诉吴三桂。所以吴三桂虽然远在山海关,但对京师内外的战斗十分清楚。
  通过这场京师之战,吴三桂已经看清楚了,大顺军实力强劲,京师百姓士绅拥护,还有范青英明决断,有天下之主的能力。在李牟把湖广、陕西等处的援军情报透露给吴三桂之后,吴三桂已经预料到满清必败,所以下决心西进,投降大顺,帮助大顺朝一同进攻满清,这与历史上吴三桂的汉奸表现完全相反,是历史的重大改变。
  永昌元年十月二十一日,是决定多尔衮命运的一天,也是决定此后千百年历史命运的重要一天。
  这日清晨,吴三桂的关宁军从东方而来。因为京城被清军严密包围,所以他的大军只驻扎在距离京师几十里外的一处地方,和围困西面城墙的清军只隔着一片河滩。吴三桂的大军迅速扎营和清军隔着河滩互相打炮。吴三桂从山海卫中也带来了数百门大小火炮,其中有五六尊红衣大炮,也是一样的威力强大。每发一炮都能使大地震动,雷一般向天边滚去,在北面山峦上产生巨大的回声,威势惊人。
  天亮之后,双方隔着河滩,也各自看清了对方的阵势。清军和吴三桂是老对手了,多年对战,彼此非常熟悉,此刻看对方严整的阵形,果然还是如以前那般,只是吴三桂队伍中的旗帜,再也看不到“明”字了,统统换了了“吴”。
  在两军对峙的中间,是一条已经干涸的河道,河床十分宽阔,里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十分利于双方士兵鏖战。
  炮声在河岸两侧不停的轰鸣、发射,混杂着角声、人喊、马嘶、河滩两岸声音沸腾,空气紧张。
  此时,在京师中,城墙上下,刘芳亮、红娘子、陈永福等人也在紧张的注视着战场。他们当然得到情报说吴三桂要过来投顺,不过,吴三桂向来狡诈,他是否真心投顺,众将将信将疑,还要看吴三桂与清兵的对战,才知他的心意。
  清晨,吴三桂饱餐一顿,穿好盔甲,大踏步走出辕门,带着三四百亲兵,在阵地前巡视一番。关宁军是大明朝仅存的一支精锐部队,号称关宁铁骑,军队素质远超内地明军,在边军中也是首屈一指。吴三桂在隆隆的炮声中,沿着河滩东岸走了一圈,只见麾下众将士,士气饱满,战意十足,心中十分满意。
  这次投降大顺,夹击明军,吴三桂倾巢而出,将三万关宁军全部带来,此刻约有两万人在河滩东岸上布阵,步骑都有,掩映在稀疏的林木之中。在主营中还留有一万人马,随时可以出战。
  山海关原来布防在城头,防御清军的七八门红衣大炮都被吴三桂拆卸下来,连同其他火炮一起拉了过来,所以此刻与清军的炮战,关宁军并不落下风。
  日上三竿的时候,双方已经准备开始交战,彼此默契的停止大炮,准备随后更猛烈的激战。
  吴三桂趁着这机会,再次来到阵地前,把以杨坤为首的百余名大小将领校尉再次召集到阵前,大声说道:“咱们汉家男儿,守土卫国是咱们的本分。现在关外满清异族趁着咱们国家混乱,进入内地,围攻京师,妄图占领咱们汉人天下。一旦他们成功了,就会奴役咱们汉人,逼着咱们汉人服从他们的统治,更改风俗,剃发易服,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咱们都是中华好男儿,宁可死了,也不能受这等屈辱。”
  吴三桂非常聪明,他是来投降范青的,所以对范青逼死崇祯皇帝,改朝换代的事情只字不提,反而一再强调满汉分别,民族矛盾。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向河滩西面望了望,接着说道:“东虏满清仗着人马众多,妄图一战取胜,攻克京师。而顺皇范青凭借坚城,稳扎稳打,不断挫败满清的攻城计划,现在满清军队士气已经下降,而大顺的援军就要来了,所以今天咱们先与满清一战,解了京师之围。明日咱们再与大顺军共同出战,一举杀败东虏满清。我军全体将士,务必拼力杀敌,挫敌锐气,让所有人看一看咱们中华好男儿的本色,不要坠了我吴三桂和关宁铁骑的名头。”
  全体关宁将士一起高呼:“谨遵大帅严令,拼力杀敌。”
  众将士分别各自回到阵地,准备一会儿与清军交战。副将杨坤上前一步,拱手道:“王爷,据我军侦察,多尔衮率领一部分满清文武,正在北面一处小山岗上观战,据咱们的河滩不过三四里。一会儿双方开战,我军可以趁机用红衣大炮向北面山岗开炮,即便不能打死多尔衮,也必使他的白甲兵死伤一大片,锐气大挫,请王爷下令。”
  吴三桂顺着杨坤所指,遥望那座山头,确实隐约看到在山岗上有一群人,又隐约看到其中有一人立在黄伞下面,周围护卫严密,山岗上下有许多旗帜。
  杨坤和其他将领再一次催促,但吴三桂只是沉吟。正常情况下,红衣大炮在平地可以打到三四里之外,但准头不佳。而小山岗上面有许多大石块可以作为掩体,多尔衮敢选择这片山岗观战,就是算准了,不怕敌人打炮,所以与其浪费炮弹,打草惊蛇,还不如一会儿激战的时候,派一支偏师出其不意的偷袭,也许效果更好。
  这时,河床西岸,好几个地方,同时战鼓如雷,清军就要冲锋了。
  吴三桂来不及多想,立刻吩咐道:“擂鼓,准备进攻。”
  此时,在北面那片小山岗上,多尔衮立在一支黄伞下面,脸色阴沉,心情十分沉重。昨天半夜,他就得到游骑送来的情报,吴三桂大军已经快到京师了,可能会对清军不利。
  接到这个消息以后,几天来做着的和谈美梦终于清醒了,他已经断定,吴三桂是来帮助范青的,否则早就派人向他送来降表。吴三桂宁可投降流贼,也不愿意投降国力强大,军威赫赫的满清,不愿意投降他这位英明伟大的摄政王,这实在有点让他沮丧,继而愤怒,咬牙切齿要给吴三桂一个教训。
  这天夜里,多尔衮尽管鞍马劳顿,但睡眠并不好,快到天亮的时候,才瞌睡了片刻。不过,这片刻功夫就做了一个凶梦,梦见一只苍鹰中了箭,折断翅膀,从空中猛地栽落地面,这让他忽的惊醒,不禁出了一声冷汗,醒来时,天刚蒙蒙亮,但已经在东方传来隆隆的炮声,吴三桂来了。
  多尔衮在辽东多年与吴三桂作战,对吴三桂比较了解。他承认吴三桂的军队有点战斗力,但比起满清军队还差许多,如果满清军队像一只老虎,吴三桂顶多是一只恶狼。放在平日,吴三桂对满清没什么威胁,恶狼是不敢单挑老虎的。可现在满清正在与另一只老虎搏斗,那么吴三桂这只恶狼帮助谁,就很重要了。他因为一直对吴三桂抱有轻视的想法,认为他率兵西来,主动攻击清军的可能性不大。可却万没想到,吴三桂真的敢撩满清的虎须。
  一想到吴三桂和范青合兵向他进攻,多尔衮心里就沉甸甸的,难道自己一直英勇无敌的满清大军会被汉人打败?他早晨起来召集诸将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范文程。这几日,范文程十分沉默,洪承畴的自杀,让他物伤其类,心有戚戚。尽管多尔衮特意开导了范文程一番,说了一些笼络抚慰的话,但依然不能抹去范文程心中的阴影。
  现在范文程已经完全不提撤兵的事情了,而此时的情形也没法轻易撤兵了,吴三桂大军已经压迫过来,突然无故撤兵,必会使军心动摇,士气瓦解,自己的威望扫地。倘若在退兵的时候,吴三桂乘一股锐气从后面追来,而城中的流贼也出城从侧面夹击,局势将会糟糕到不可设想。现在只能先击败吴三桂和京城流贼,让他们不敢追击,然后再从容撤退。
  多尔衮盘算着战争形势,心中有一丝悔意,如果三日前自己听从洪承畴的话,开始撤兵,一定不会遭受这样的窘境。可自己却偏偏利令智昏,相信了流贼的和谈诱饵。一想起和谈,他就怒火万丈,那个流贼的使者徐文就是一个骗子,口舌如簧,信誓旦旦,答应赔偿给满清的银子,现在却连影子都看不到。以前听过汉人狡诈的话,现在他终于相信了。
  但此刻他已经别无选择,只能一战,这让他想起“孤注一掷”这句古话,可事到如今,他也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清晨,多尔衮带着重要文武手下,去京师东面观战的时候,一名负责粮草的旗主过来报告,说现在军中粮草不足,存粮够两三日,因为现在打粮困难。清军入关所有军需,包括粮草全靠抢劫汉人,这些年来入关作战从来没遇到过缺粮的情况。这是因为当时明朝军队孱弱,他们可以任意攻略城池,四处抢劫。但这次不同了,清军的主力部队一直被牵制在京师城下,打粮队也只能在京师附近活动。而京师附近的百姓,不论村镇,都逃避一空,甚至不闻鸡犬之声。偶尔能擒获的都是一些老弱百姓,连自己都快饿死了,哪有余粮供他们抢劫。
  多尔衮听到这情况,心情沉重,他恶狠狠的扔下一句话:“不行,就把这些擒获的百姓煮了吃!”然后带着亲兵们策马而行。
  到了包围京师的东面城墙附近,多尔衮视察了准备迎接战斗的清军,清军的战斗素质是勿需质疑的。多尔衮向东面眺望,此时,天还没有大亮,只听互相炮击的声音轰隆隆的,好像打雷一般。远处的河滩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一会儿激战之后,这些石块就会变成一片横七竖八的尸体。他清楚关宁军的实力,一会儿大战必定很激烈,河滩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但他这些年的征战已经习惯了这种景象,所以,只是面无表情的看了看。
  
第476章
关宁军对战清军
  早饭之后,炮声止歇,双方就要在河滩开战。多尔衮把负责东面阵地的大小将领都召集起来,尽管他心情沉重,但在表面上却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依然是一副严厉的表情,目光炯炯。清军大小将领都很怕他,所以众人都敛声屏气,垂手站立。
  多尔衮道:“各位将领,你们不管品级多高,都随本王血战多年,为咱们大清国创业立下汗马功劳。本王一向把你们当成心腹爱将。这次入关本拟从流贼手中夺下京师,然后夺取汉人天下,诸位也可以论功行赏,同享富贵。明朝在咱们大清这么多年的打击下,气数已尽,不可挽救。我朝应运龙兴,顺应天意,本来应该占据京师,入主中原的。可没想到这么多年咱们浴血奋战的成果,却被流贼给窃取了,所以咱们才挥师来到京师城下,更没想到,吴三桂这个亡国武夫,竟然不识天心民意,不在山海关安于一隅也就罢了,居然还敢带领大军,向咱们满清挑战……”
  多尔衮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与父亲努尔哈赤那一代的武夫不同,他从小读书识字,精通满汉文字,受到过很系统的教育。他平日虽然严厉,但并不粗鲁,可此时他心中愤怒,不可抑制,蓦然激动,禁不住说了粗话,“他妈的,吴三桂这混账东西,就凭他那点人马也敢挑战咱们满清大军,简直是不知死活。所以一会儿,诸位必须拼死力一战,将吴三桂杀败,最好将他擒获,本王亲自在他身上砍他娘的几刀,方能消了本王之恨。好了,各位准备作战吧!”
  随后,多尔衮率领亲信属下,来到北面的一座小山岗上观看战况,这山岗距离双方营地只有四里左右,在红衣大炮的射程当中。但山上有很多巨石,可以充当掩体,所以是不怕对方大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