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3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9/325

  多尔衮也叹息,这些情况他何尝不知,只是流贼表现的太完美了,从他们东征到入主京师,从外交到内政再到军事都是无懈可击,没犯一点错误,实在无懈可击。听说范青年纪不大,只有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能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和军政才能,实在令人惊讶。
  多尔衮叹道:“虽然咱们撤兵,但也能时刻监视到内地情况。范青占领京师之后,还要平定北方,收服南方,面临的困难也很大,只要他犯了一点错误,咱们有机可乘,就能随时入关。”话虽然这样说,但凭到现在为止,范青的表现,恐怕以后也是没有机会。除非是范青死了,这一刻,多尔衮忽然又升起一个念头,也许可以派人刺杀范青?
  但此时来不及多想,多尔衮看了一眼诸将,开始安排撤退事情。多尔衮的组织能力非常强,很快就把撤退安排的井井有条,谁做先锋,谁来断后,中军居于何处等等。
  刚刚安排妥当,众将正要离开帐篷,各司其职,忽然一名白甲兵进来报告,说从京师城墙上缒下一个竹篮,有一名大顺官员打扮的人从城里出来,到了满清阵地,说是大顺派来的一名使者,要面见摄政王。
  众人都是错愕了一下,满清此刻正要撤兵,流贼忽然派来一名使者,又是何意?
  多尔衮心中隐隐出现一个念头,他伸手止住正要离去的诸将,道:“各位先不要离开,咱们见见这名流贼的使者,不过,不要向他透露咱们即将撤兵的打算。”随后吩咐白甲兵,把这名使者带上来。
  片刻功夫,两名白甲兵引着一名身穿长衫,头戴万字巾,读书人打扮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这男子站在大帐中,四面看看,见到坐在长案后面,气势不凡的多尔衮,躬身做揖,道:“在下大顺国兵部侍郎徐文,拜见摄政王。”
  多尔衮见他只是长身做揖,不行叩拜礼节,不禁冷笑起来,道:“本王乃是大清国摄政王,执掌大清国国政,使用半套皇帝仪仗。你一个小小流贼中的兵部侍郎,不向本王叩拜,只是做揖,是何礼仪?”
  徐文虽然看起来文弱,但气度不凡,面对多尔衮的质问没有一点惧色,拱手朗声道:“摄政王虽执掌清国国政,但与我们大顺国并无往来,彼此互不承认。数天前摄政王曾给我大顺皇帝范青致信,信中连皇帝的称呼都没有,只称‘西地诸帅’,哼,我大顺皇帝范青建立大顺国,驰骋中原,统兵百万,控制数省之地,人民过亿。现在又攻克京师,灭亡明朝,即将建立万世伟业,而摄政王竟然不提吾皇尊号,这是何礼仪?”
  在辽东时候,多尔衮曾给范青写信,按着洪承畴的计策,故意做出不知道范青名号的样子,笼统的称呼为‘西地诸帅’,以做出不承认大顺国的姿态,为以后打出为崇祯复仇的旗号,做出准备。这封书信送到大顺之后,果然如先前所料,并没收到范青的回书。这时,听到使者徐文忽然说出此事,知道这书信必定是被范青读过了,也被大顺的高层看过了。
  多尔衮冷笑道:“我们大清国自从清太祖建国,国号大清,已经历时三代。数十年与明朝作战,屡战屡胜,经过这些年的奋战,这才有了建立国家,尊称皇帝的条件。你们所谓的大顺国,不过是一群流贼罢了,四处流窜,没有根基,侥幸攻破京师,有什么资格称帝?况且你们的首领范青,不过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崇祯十一年才加入闯军,征战不过五六年,不知用怎样手段得到权力,现在就自大称帝,与我们满清皇帝比肩,简直是可笑啊!”
  徐文忽然放声大笑,帐中诸将一起脸上露出怒色。多尔衮皱眉道:“有什么可笑?”
  
第473章
效仿澶渊之盟
  徐文冷笑道:“摄政王可曾听过我们汉人的俗语,‘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大顺皇帝虽然年轻,但圣明天纵,武功烜赫,性格仁慈,乃文乃武,目光远大,心胸开阔。率领数十万将士,打败明朝匪兵,解民倒悬,实乃乱世之真英雄,是天选之子,李世民一流的人物。反观你们满清不过是关外小族,靠劫掠汉人为生,你们伪僭号大清,从来没得到过明朝的承认。我所知不错的话,明朝曾授予清太祖龙虎将军的职位,他欣然接受,还到京城朝拜明朝万历皇帝,如此算来,你们所谓的大清皇帝不过是明朝的一位将领,职位还不如我高,我干嘛要叩拜于你。”
  听到这番话,帐中满清诸将无不大怒,许多人一起吆喝起来,“活的不耐烦了!”“这汉人找死!”有的人干脆把腰刀拔出来半截。只是多尔衮没有发话,他们便不敢真的动手。
  多尔衮冷笑看着徐文,半晌才道:“伶牙俐齿,你的大顺主子,派你来干什么,要投降么!”
  徐文冷笑道:“非也,吾皇范青,乃仁慈之君,不忍见咱们两军交战,战士死伤枕藉,百姓遭到洗劫,生灵涂炭,有伤天和。所以遣我来与摄政王和谈,请摄政王念及数十万两军战士的性命,暂时息兵。”
  多尔衮冷笑道:“我们大清战士勇猛善战,从来就不怕死。我们打算在这里常驻下去,围困京师,直到你们大顺投降才罢休,所以息兵是不可能的。”
  徐文微微皱眉道:“你们大清国举国兴兵而来,千里迢迢,翻越长城,在异乡作战,后勤粮草接济不上,何来长久围困之说。”
  多尔衮冷笑道:“我们满清战士,吃苦耐劳,哪里都可以常驻,后勤粮草,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因地打粮,哼,你们汉地广大的很,我们清军怎会受困于区区粮草。而且你听过‘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吧!我们满清大军十几万,所向无敌,这京师我们是必须要攻克下来。”
  徐文眉头皱的更厉害,他拱手道:“摄政王,话虽如此说,但你们清军数次攻城,都不能取胜,你们也看到京师万众一心,城墙高厚,城头大炮很多。攻击城墙,只是徒劳,白白损失士兵。如果长久围城,对大清和大顺都是不利,最后两败俱伤,这应该不是摄政王和满清高层想看到的吧!”
  多尔衮冷笑道:“不管怎样,我们大清朝是不会轻易撤军的,你且回去告诉你的主人范青,我们清军已经做好了长久作战的打算。”
  徐文叹了口气,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大顺皇帝实在不忍心看如此多的士兵死亡,百姓罹祸兵灾,辗转流亡,死于沟渎。请摄政王说明,要怎样才能撤兵?”
  多尔衮想了想道:“我们大清国在太宗时代,五次入关都是满载而归,这是本王第一次率领大军入关,怎甘心空手而归,如果不得到一点实利,我们大清是不会撤军的。”
  徐文沉吟片刻,拱手道:“实不相瞒,摄政王,吾皇派我来和谈,是打算效仿当年宋辽之间澶渊之盟,打算送给你们大清朝一些‘助军旅之费’,然后双方约为兄弟,互相撤兵。”
  多尔衮心中一跳,暗道“果然如此,机会来了!”大帐中的诸将也都偷偷的互相递着眼色,没想到都打算撤兵了,汉人却主动送上门来,给了一次敲诈的机会。
  多尔衮冷笑一声道:“澶渊之盟?哼,你当本王真的攻不下京师么?”他说完,瞟了多铎一眼。
  多铎会意,上前一步拱手道:“摄政王,属下以为咱们大清国久在关外居住,百姓士卒的习惯了关外寒冷的气候和生活条件,汉人居住的地方并不适合咱们大清居住。所以既然大顺国王有意和谈,咱们不如答应下来,如这位使者所说,能得到一些实利,我们大清可以撤军,并如历史上的澶渊之盟一般和大顺国王约为兄弟,也让两国的百姓士兵免去的征战和兵灾之苦,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大帐中的众将听到多铎这番话,都知道摄政王的意思是接受和谈,想要讹诈汉人的钱财然后撤兵。他们本来就要撤兵,对攻克坚固的京师已经不抱希望了。现在忽然有汉人的肥羊送上门来,岂有不要之理?
  于是,大帐的众将纷纷拱手道:“摄政王,免去一场征战,对双方都有好处。”
  “对,和谈吧!京师虽好,也不如家乡好。”
  “大顺国要是给足了银子,咱们就撤军,银子不足,咱们就继续围攻京师。”
  多尔衮心中好笑,他平日治军破严,诸将在大帐中敛声屏气,从没有这种七嘴八舌,胡乱说话的样子,显然众将也是明白他的心意,故意说给这大顺使者听的。于是,他轻咳一声,缓缓道:“既然大家都赞同和谈,本王也不便一意孤行,损伤士卒性命,只是,不知你们大顺国开出的和谈条件怎样?”
  徐文拿出一张纸单,躬身递过去道:“这是我们大顺君臣商议后,补偿给大清朝军旅之费。”
  一面亲兵接过纸单,递到了多尔衮面前。多尔衮看看纸单,上面写着白银二十万两,布匹四十万匹。他心中微喜,古代的澶渊之盟,白银十万两,布匹二十万。虽然现在财富比北宋时候大大增加,但大顺国能开出比澶渊之盟多一倍的数目,证明他们还是有诚意的,看来这群流贼在京师当中没少搜刮。京师号称四方富豪聚集之地,明朝皇亲贵戚有很多,数代累计,财富不可计数,一定要好好的敲一笔竹杠。
  他冷哼一声,啪的把纸单拍在书案上,道:“就给这么点银两也想让我们大清国退兵么?哼,我们大清国十几万人马,千里迢迢入关,围攻京师,士卒伤亡数万,就这么点银子就想给我们打发了,简直是做梦。”
  徐文拱手道:“摄政王,想要什么条件?”
  多尔衮提起笔来,在纸单上写下几个数目,扔在地上。徐文躬身拾起,看了一遍,脸色忽然大变,喃喃道:“太多了,这绝对不行。”
  众将不知多尔衮要的银子数目,但都想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道理,所以纷纷吆喝道:“多什么多,银子少给一分,咱们也不走。”
  多铎上前,拿过纸单看了看,只见上面被多尔衮涂改,银子一千万两,八百万匹。多铎也知道这数目不靠谱,他上前与多尔衮低声商议两句,然后又到徐文面前道:“摄政王体谅你们的难处,答应只要银子四百万两,布匹二百万就行,这已经很优待你们了,不能再少。”
  徐文面露难色,沉吟片刻道:“这数目太大,恐怕吾皇不能够答应。”
  多尔衮忽然冷笑一声,“如果想再少些也可以,但要范青亲自到城头上与本王谈判。哼,你们不是要学澶渊之盟么,本王记得当时宋真宗可是到了城头之上与辽王对话的。”
  徐文脸色微变,摇头道:“吾皇千金之体,是不会登上城头与你们对话的。”
  多尔衮察言观色,再加上已经知道范青受伤的消息,冷笑道:“恐怕范青已经伤重,不能理事,你们大顺高层巴不得赶快和谈,好带着重伤的范青撤回开封吧!”
  这一句话好像戳中了徐文的痛处,他脸色又是一变道:“吾皇身体康健,毫无伤病,他只是不愿与你们见面罢了。你们开的数目太大,我必须回去禀报皇上,待我们大顺君臣商议之后,明天再做决定。”
  多尔衮微微点头道:“那本王就等你一天,如果不答应本王的条件,明天就开始攻城。”
  徐文拱手施礼后,退出了中军大帐。随后大帐中的诸将一起露出喜色,如果大顺君臣真的能答应这份和谈条件,那么千千迢迢入关,虽然没有攻下京师,也算有所收获了。
  多铎连忙拱手道:“摄政王,这和谈对咱们太有利了,可以兵不血刃的得到汉人一笔钱财。而且也证明刚才我说的话,恐怕京城里的流贼日子也不好过,否则,他们怎能急着找咱们和谈呢!”他一面说,一面目光扫过范文程和洪承畴,这两个满清中的重要谋士刚才都赞同立刻撤兵,如果听从他们的话,就可能错过这个好机会了。
  多尔衮微微点头道:“看来咱们之前的情报也是准确的,范青可能受了重伤,连床都不能下。所以刚才我邀他上城头谈判,使者不敢答应。”说完哈哈笑了两声,他非常开心,在京师不可能攻下来,而且已经打算撤军的时候,流贼却忽然主动来和谈,送上金银,这简直是太侥幸了。而且,得到这些金银布匹,也能挽回这次出征的损失了,回到辽东,自己也能扬眉吐气,自己摄政王的威名不会受损,简直是一举多得,太好了。
  他目光落到自己的两名文臣身上,只见范文程和洪承畴都是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丝喜悦的表情。
  多尔衮不禁问道:“范院长、洪先生,这和谈之事来的如此美妙,你们怎么不说话呢?”
  范文程看看大帐当中,从多尔衮向下都是一脸喜色,一片喜气洋洋,他不敢当头泼下一盆凉水,只是拱手道:“摄政王,臣只是觉得这和谈来的蹊跷了一些。”
  “有什么蹊跷的?我看你们文臣就是想的太多,好处送到你面前,你们都疑神疑鬼,不敢收下了!”多尔衮呵呵笑着。
  范文程见多尔衮这般说话,就不敢再说下去了,只好拱手陪笑道:“但愿是臣多心了!”
  洪承畴却对这和谈没有一丝一毫的相信,他出于忠心,不忍心见到清军全军覆没,辜负了当年皇太极对他的知遇之恩,拱手接着道:“范院长,学生以为你的感觉没有错,这和谈来的太过蹊跷,学生认为这就是流贼为了拖住咱们,不让咱们撤兵而使用的缓兵之计。”
  此言一出,大帐中立刻安静下来,众将的目光一起都集中在洪承畴身上。
  多尔衮微微皱眉道:“洪先生有何高见?”
  洪承畴拱手道:“臣对摄政王和大清一片忠心,向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今日实在不忍心见到咱们大清中了流贼的诡计,导致十多万将士面临不测的危险,所以坦诚腹心,向摄政王直言劝谏。”
  多尔衮皱眉道:“你以为这和谈是流贼的诡计?”
  “正是!”洪承畴环顾四周,见诸将都是一副不信的模样,便朗声道:“摄政王,各位旗主、贝勒、固山额真,学生想问一句话,流贼有必要与咱们和谈,付出一大笔金银的代价么?”
  多铎忍不住道:“怎么没有,咱们十多万大军,围攻京师二十多天了,尽管流贼据城而守,但也损失惨重,首领范青受了重伤,城内百万人口百姓,难免要面临粮荒。整个京师内外断绝,人心惶惶,面对咱们强大的清军攻势,流贼急着脱身,自然想要把从京师中掳掠的金银吐出一部分来,这很合理啊!”
  洪承畴道:“咱们围攻京师以来,已经见识了守卫京师流贼的战斗力,城墙高厚,大炮犀利,据城中送出的情报,京师中人心团结,万众一心,并无人心惶惶的景象。这种情况下,咱们几乎不可能攻克京师,这一点,流贼不知道么?所谓和谈是在双方实力接近,连续对战,士卒疲惫,谁也都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所以才不得不和谈。以流贼一直口口声声要效仿的澶渊之盟为例,北宋和辽国连年征战,彼此都深知对方的战斗力不弱。辽国兴兵南下,连克瓦桥关和定州,但在澶州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辽国统军大将萧挞凛在城下视察的时候,遭到宋军大弩偷袭而死,士气受到挫折,此后数日,双方在澶州城下鏖战,双方死伤惨重,谁也奈何不了谁。而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鼓励下,亲自到澶州城头鼓励士卒,激励士气‘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里,气势百倍’,这种情况下,双方都知道不可能取胜,所以不得已才开始和谈。”
  
第474章
绝望的洪承畴
  多铎皱眉道:“你说的澶州情况与咱们围攻京师不是很像么!咱们也是鏖战多日,彼此都有很大损失,如此一来,和谈岂不是顺理成章?”
  洪承畴道:“不然,同样鏖战数十日,但咱们与当年的北宋、辽国情形完全不同。辽国兴兵南下,澶州属于边疆地带,辽国大军并没有深入内地,后勤辎重可以供给,也不会出现被敌军截断后路的情况。而咱们满清大军翻越长城进入内地,千里迢迢,远离辽东根基,说是孤军深入还不够,简直堪称‘悬军’,深入敌境,没有粮草辎重,没有援军,危险之极。”
  多铎皱眉道:“有什么危险,咱们大清十多年来五次入关,不都是这样进来了,哪次不是满载而归?”
  洪承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以前咱们面对的是懦弱无能的明军,文臣畏缩,武将怕死,士兵暮气沉沉,毫无斗志,自然可以让咱们大清军队如入无人之境,但现在是新兴的大顺国了,大顺军队的战斗力咱们已经见识了,再用这样的进军方式就变得十分危险。此外,大顺军队也不是北宋。北宋之所以被称之为弱宋,就是因为军力不强,宋真宗举国之力,只能在澶州和辽国对峙,所以和谈是最好的选择。而大顺则不然,他们在京师的士卒不多,但已经让咱们感受到了他们将士的战斗力,说是精锐,丝毫不为过。更可怕的是,大顺这样的精锐至少还有二十万,分布在陕西、湖广等地。如果他们举全国之力,把所有军队集中到京师,足可以压倒咱们大清军队。”
  阿济格不服气,冷哼一声,道:“洪先生没听说过‘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么?流贼再多也只能龟缩在城池当中,依靠城墙和大炮与咱们大清军队周旋,如果出城野战,不论多少流贼,都不是我们八旗勇士的的对手。”
  洪承畴冷笑道:“在下承认八旗战士勇猛无敌,但也得粮草后勤供应得上。现在咱们大军悬军在外,粮草不济,顿挫坚城之下数十日,士卒疲惫,士气低落,这时候还能所向无敌么?如果此时流贼援兵忽至,四面包抄,断我归路,我军将面临万劫不复的境地。”
  众将听了都觉得不顺耳,但一时间无人说话。
  洪承畴又道:“此时,敌人已经深知咱们的虚实,完全没有必要与咱们和谈,白白送给咱们所谓的‘军旅之费’,他们只是担心咱们清军会选择撤军,而失去围剿咱们的机会,所以采用和谈来拖住咱们,两三日之后,他们援军到达,四面合围,到时候咱们连撤兵都很困难,还用和谈么?摄政王,请您一定详虑,不要坠入流贼彀中,最后葬送我大清十多万战士性命啊!”
  多尔衮悚然一惊,眼前似乎又浮现出刚才梦境中,那成千上万的清兵尸体。他沉吟不语,心中却在激烈交战,到底是敌人真的要和谈,还是缓兵之计呢?两种想法在他心中激烈交战,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多尔衮是一代枭雄,原本以他的智谋应该能判断出来这是敌人的计策。可有时,人在利益面前会迷失自己,多尔衮此刻就在利益面前,被贪婪降低了智商,心存侥幸。此外,他心性也有缺点,争强好胜,好大喜功。不甘心这次入关一无所获,总想着从流贼那里得到好处。这两个原因导致他不想撤兵。
  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忽然帐外又有白甲兵送来情报,多铎接过情报,递给了多尔衮。多尔衮看了之后,脸上露出喜色,喃喃道:“果然如此!”
  随后,他把情报递给多铎,让他念出来给众将听,原来是京城内细作送来的,说刺探出来,范青依旧重伤不能理事,现在京师内的大小事务都由丞相李岩负责。而且几日前,在京师当中还发生了一场哗变,一个叫高一功的重要将领率兵杀入皇宫,想要篡权夺位,最后虽然叛变被平息,但依然在城中掀起不小的风波。
  众将听了之后一起哦了一声,原来大顺军的内部也不团结,这样紧要关头,还会出现哗变。不过,这也解释了大顺为何会派出使者,主动要求和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9/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