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1016

  不过,此时的夏收,就无奈用惯例来,而他身边不只是带了护卫,还带来了些许书吏,进行整个祯州的编户齐民,以及土地情况。
  带着五十名披甲且精锐的云从军,胡宾王已经做好了遇见危险的准备。
  “胡使臣,胡使臣!”这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请进——”
  “今日就能到祯州,使臣一路辛劳,该做些准备才是!”左其龙嗓门不大不小,正好合适,听着就很舒服,有一股文人的味道。
  望着这名陪伴自己来往一路的队正,胡宾王笑了笑,说道:
  “接下来,还得让队正多多照顾才是!”
  “我不过是一护卫罢了,使臣太客气了!”左其龙揉了揉肿起来的眼睛,有些奇怪:
  “朝廷大臣竟然还有人敢袭击,不要命了?这次定能平安,谁敢如此,老子的挎刀也不会饶了他!”
  “我这次,就是虎口夺食,哪只老虎都不会放过我的,哪怕我是都督亲命的转运使!”
  胡宾王一脸的严肃,不像是说笑,让左队正莫名的一愣,这是真的?
第一百七十四章
征收夏税
  果然,不出胡宾王所料,来到祯州后,各县县令及州刺史等,皆拖延不决,每天都有宴席加身,摆脱不得。
  可与夏收之日越来越近,胡转运使无奈,只能高挂免战牌,开始寻思如何进行夏收。
  祯州治归善县(惠州惠城区)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每个县衙衙役不过十数许,加在一起都没有一百个,管理这数千户,几万丁口的祯州,想来也是困难至极的。
  作为转运使,胡宾王也是读过书的,又在都督府里撰写文书,自有胸有成竹。
  刚歇下,他就凭借着朝廷的任命书,以及五十名精锐的云从军,直接接管了四县一州的库房,将那些钱粮全部都移到自己的住处,随即,又从每个县衙里抽调一两个老成的衙役,以及十来个白异。
  于是,一个转运使衙门就初步的建立起来了。
  每个县衙除了掌控全局的县令,二把手补位的主簿,佐官县丞,掌兵马的县尉,衙役则隶属于县令老爷,大县数十,小县十来许。
  衙役兼任警察,消防,税吏,法警等职务,有时候还是守城的主力军,由此需要非常全面且系统的知识,所以,父子相继也是有原因的。
  白役,则是临时工,没有薪水,平日里就靠着一身皮来捞钱,收受贿赂,欺压商家等,饥一餐饱一顿,有机会还能转正。
  县令有任期,而衙役是终身的,父死子继的,几年下来,就会成为当地名人,世代经营,就是当地的民意代表了。
  胡宾王的这一手挖人,确实了得,一下子让不少的地头蛇投入了转运司的怀抱。
  毕竟衙役只是贱籍,而转运司衙门却隶属于中央,进去就相当于脱去贱籍,成为吏员,身份不知高多少,且更有钱财。
  转运司衙门第一次面对夏收,只是行使监督权,并不立马就收赋税,起码也得到秋收才合适。
  虽然只是监督,但胡宾王没有忘记李都督的话,时刻地监督整个祯州四县的税收情况。
  为了怕地方偷奸耍滑,罔顾国家法令,胡宾王派遣大量的任选,前往各乡镇,宣传只征收正税的消息,引起了极大的波澜。
  但,官吏的节操,不允许有一丝的马虎,所以他准备学习戏文中,微服私访一番。
  “使司,您瞧,前面就是河源县的上坡村了!”
  胡宾王一行人来到了河源县,这是祯州粮产最高的县,丁口也是最多,共有两千户,历年以来,这里都是祯州的税收大户,马虎不得。
  所以,他们一行人穿着常服,骑着骡子,在手下吏员的带领下,来到了这个普通平常的村子。
  带领他们前来的,原本就是属于河源县的吏员老赵,年不过三十,却满脸的沧桑,这个村庄,原先也由他管辖。
  弯着腰,看着眼前这年轻的面孔,老赵只觉得其高攀不起,这样的年纪就做了如此高点官职,想来是前途无量,他巴结的心,更紧了。
  “上坡村土地近两千亩,户一百三十口,里长为李甲,乃当地士绅,这上坡村一半的土地都是他家的,由于此村旁有一小河,所以上好的水浇地就有五百亩,其余的虽然离河有些远,但好歹能将就分点水,所以产粮一向很高!”
  南汉承袭唐制,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而李嘉推行的十户为保,十保为里,五里为甲的政策,只在兴王府推行,其余各州依旧是老样子。
  一行人装作收粮的粮商,赶着几辆骡车,由于道路不平,所以速度颇为缓慢。
  胡宾王瞧着这一片收割完毕的稻田,闻着这稻谷的香味,不由得有些陶醉,一路上经过的商贩不少,衣衫褴褛的平民更是不少,但都投以好奇的目光,还有点敬意。
  看了看自己的衣服,他又看看属吏,笑了笑,一群官吏哪怕穿着平常的衣物,自然显得不伦不类,颇为奇怪。
  “这上好的五百亩临河地,都属于这李里长,村中最上好的房子,就是他家的!”
  “这两千亩的地,是哪一年的记载的?”胡宾王笑似笑非笑,扭头问道。
  “乾和三年记载的,也不算太远!”老赵嘿嘿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乾和三年,如今却是大宝二年,过去十五年了,这田地丁口还未变样!”
  摇了摇头,胡宾王对于这些官吏,确实观感欠缺,多年未曾编户,不知为朝廷流失了多少丁口赋税,而这些流失的,都被地方士绅官吏给窃取了。
  “这不算什么,听我大父(祖父)说,前唐时,百来年未登记了,这也不算太久!”
  闻言,胡宾王平息了心中的不岔,来到了这座村中的打谷地,一袋袋晾干晒好的稻谷,堆积如山,一群人正不断地称量着。
  “起,起——”巨大的秤杆胳膊粗,秤砣人头大,四个壮汉分列两头,钩子勾起一筐稻谷,随着一个老汉的声音,在两个衙役都监督下,开始起身称重。
  “李大头,家十亩下田,应缴纳十斗,或三百钱,加使牛钱,农具钱,丁口钱,差役钱等,共一石八斗,或五百四十钱,哦,交粮啊,咦——少了一斗,李大头家的,再加一斗!”
  穿着绸缎的老头望了一眼秤杆,直接对着旁边紧张的壮汉说道。
  “甲长,这,家里称好了,还多了半斗呢!”李大头抱怨了几句,偷偷瞧了一眼那满脸凶神恶煞的衙役,只能将准备好的粮食,又朝着框子里加了一斗。
  “这就合适了!”李里长瞪大眼珠子,说道:“这秤是顶好的,休要乱语。”
  “接下来,李大嘴家……”
  李里长虽然年岁大了,但口齿依旧伶俐,记忆也好,每家都记的,待时间过半时,两个衙役也不管了,就带着一些白役,拉着驴车,带着两百多石的粮食就走了,夏税已经齐了。
  由于驴车不够,里长还派家里的仆人带着牛车去送。
  于是,在粮商们,以及村民们的围观下,李里长又继续算账收税,胡宾王也围观了一阵子,这田地岂止两千亩,户口岂止两百,三百都不止。
  不用说,接下来的夏税,都被平分了,村民们哪怕知道,也只能听从。
  直到这时,胡宾王才知道,编户齐民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第一百七十五章
欺上瞒下
  岭南六十州,欺上瞒下之举,数不胜数,但事到如今,夏收的关键时刻,李嘉只能选择忍让。
  “暂且让你们开心一下!”
  秦国变法强兵之要,就是控制国内的所有民众,从而一鼓作气地万众,一心的打败其他六国统一天下。
  南汉地贫人寡,人口兵士皆是不足,为今之计,就是学习秦国,凝成一块拳头,劲用到一处。
  兴王府的编户齐民,进行的很是顺利,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兴王府尹李郜就前来求见,还带有大量的户册,浩浩荡荡。
  对于这个堂兄,李嘉很是看重,或许是血缘比较近的缘故吧,如果夺权失败,牵连起来,算总账的时候,别人还可能躲过去,但他是躲不过的。
  他的未来,与李嘉休戚相关。
  李郜穿着一身白衣,面白身高,面目俊朗,与李嘉差不离,大唐李氏数百年的基因改良,到如今,基本上都在平均值以上。
  与李嘉不同的是,他的气质很儒雅,一举一动都符合礼节,谦谦君子,说的就是他吧!
  “兄长此时前来有何事?”李嘉明知故问道。
  “回禀都督,兴王府编户已然达成,现已经造册完毕,所有的号牌也已经钉在门前,无一错漏!”李府尹很是傲娇地拱了拱手。
  一旁服侍的皇城司使田忠,很有眼色劲地将厚厚一叠的户籍本呈了上来,李嘉直接摊开,看了起来。
  整个兴王府共有十四县,户一十三万一千三百零六,口四十九万八千六百零八,士农工商都包含在里面,仅仅是广州城,就有十万户,三十多万人。
  其余十来县平均下来不过万人,但这也是岭南有数的富裕大县,有的州都没有万人。
  由此可见,南汉朝廷的懒政,十数年过去,整个南汉六十州依旧是十七万户,而李嘉仅仅是一次兴王府户口盘点,就有十一万户,其他的疏漏自然不可计数。
  李嘉的吩咐,这户籍登记,按田亩的多少来登记的。
  比如在咸宁县,由于是京县,户口夸张到了三万户,近十万人,其中家产百贯以上者,就有近五万人,也许是京城的房价虚高吧!
  如增城县,户近一万,其中田亩过千的,就有一千三百余户,占据了田亩总数的五成以上,豪绅们兼并土地成风,的确需要遏制了。
  在整个广州城,坊市之间的界限完全被破除,每家每户的门框上,都会安有一块铁牌,记载着编号,如李都督府就是甲—子—0002,甲是内城,子是甲,第一个零里,第二个零是里,第三个零是保,最后的2,就是保里的编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