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801

  “中丞?”突然被叫回来的王本固有点紧张。
  侯汝谅沉默的点头打了个招呼,低声道:“嘉靖三十八年末,得师相指派巡抚两浙,子民可知侯某入浙后,是如何境地?”
  王本固有些意外,这种自己丢脸的事拿出来说什么?还特地将忙的手忙脚乱的自己叫回来。
  侯汝谅长叹一声,“巡抚衙门向来无佐官,侯某入内,除却从辽东带来的三位幕僚,数十护卫之外,只有吏员文员五人,三个年过五十,一个残了腿,一个瞎了眼。”
  王本固嘴角动了动,他当然记得清楚,侯汝谅南下之前在京中因为徐瑛那厮和钱渊怼了一场,结果转头就是个下马威。
  只是没想到是这种下马威,太惨了点吧!
  “吏员文员均被谭子理驱散?”
  “当然不是。”侯汝谅面无表情的解释,“几任浙江巡抚衙门,吏员、文员、杂役均是从杭州府衙、钱塘富阳等县衙、布政司、按察司各处调配。”
  王本固不吭声了,心想谭子理这手段……也不知道是不是钱展才使的阴招,还真带着他的风格呢。
  这还没完呢,侯汝谅加重语气,“后整理库房,空空如也,别说银子了,一文钱都没有,而且自吴惟锡起,浙江巡抚免各府常例银。”
  “吴惟锡、赵大洲、谭子理……”王本固咂咂嘴没话说了,赵贞吉担任浙江巡抚的时间非常短暂,而且基本没有实权,当然赵贞吉本人并不贪财也是一个原因。
  “中秋时账目尚有白银二十六万两,但就在谭子理丁忧前,二十六万两白银尽输镇海。”侯汝谅面无表情的说:“吏员整理账目来报,两年内,巡抚衙门向宁波借银数十万两。”
  “直到今日,巡抚衙门尚欠宁波府衙三十万白银。”
  王本固咽了口唾沫,南下之前自己还鄙夷侯汝谅无甚作为,但能撑到这个地步,真的不容易啊。
  没银子,没人手,甚至当时京中徐阶也帮不上什么忙,侯汝谅能到如今虽然还隐隐被浙江官场排斥,但也聚拢了不少人手……从能力上来看,侯汝谅的确是个能吏。
  侯汝谅加重语气说出最关键的一句话,“但凡转任,必详查账目、库房,所以赴任必备精于算术的幕僚。”
  “子民虽为巡按,但如今执掌通商事,可查了宁波府衙的通商税银收缴账目?”
  “可查了宁波府衙储放通商税银的库房?”
第937章
突变(中)
  面对侯汝谅的问题,王本固一脸茫然,片刻后才摇摇头。
  的确没有查账查库房,一方面是王本固手中没信得过的人手,另一方面唐顺之走的太快,王本固急着接手。
  其实从唐顺之交权离开镇海的时候算起,王本固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退一步意图后计,要么进一步……未必能功成,但无论成败,无论进退,自身必然遭千夫所指。
  能不能有活路走,都要看随园的态度。
  面对脸色铁青的张师爷的指责,匆匆赶来的户房吏员委屈的摊手道:“每年三月初第一次递交账册上京,三月十五日之前押解税银启程,户房从二月十五日开始整理账册……”
  说到这顿了顿,吏员冲着后面喊道:“还没好吗?”
  “好了,好了。”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人笑眯眯的将账册递过来,“这是自去年九月自今年二月的税银分账目,只是还没有汇总……”
  张师爷冷哼了声,这厮刚才可不是这态度,蛮横非常,就差赶人了。
  他也懒得计较,将账本抢过去,拿过算盘开始算,只看了两眼,张师爷就头皮发麻。
  宁绍台三府以及户部其他的不好说,但和税银相关的账目都用的阿拉伯数字,记账方式也和这个时代有不小的区别,这都是钱渊几年来不停的教导导致的……唐顺之也有功劳,几乎是拿着鞭子赶着钱渊去上课。
  面对这样的账目,张师爷虽精于算术,更擅拨算盘,但一时半会儿也无处下手。
  那边王本固还没察觉到异常,压低声音问:“户部命宁波每三月递交账册,押解税银入京,怎么会六个月的账目?”
  吏员轻松的笑道:“九月、十月、十一月要等十二月才送账目入京,再解押税银入京,抵达京中都快过年了,不管是户部还是太仓库……大人懂的,都快放衙了嘛。”
  侯汝谅忍不住问道:“户部准许?”
  “那是自然,大司农亲口回复龙泉公。”吏员面容一整,“不过那是嘉靖三十八年末的事了。”
  王本固对这些不太精通,但侯汝谅是内行,轻声问道:“账目统计是何人执笔?”
  “各处管事,府衙、县衙吏员,最后由府衙户房合计。”吏员无所谓的说:“若是中丞大人、王御史有异议,各处任由查验……当年龙泉公仅在府衙、县衙两地就砍下六枚首级,到如今,何人胆敢舞弊。”
  侯汝谅点点头,这件事他也很清楚,钱展才对通商流程中的吏员、管事的管束非常严格,用孙文和从京中带来的话说就是高薪养廉……能养多久不好说,但至少在此之前,随园掌控镇海,又有唐顺之在上,理应出问题的几率不大。
  “张先生查验账目,还需些时辰,属下先行告退。”
  王本固点点头挥手让吏员出去,转头看向张师爷,“如何?”
  张师爷闷哼了声,“都是新式账册,一时半会儿……”
  王本固无语了,这么认真的模样,结果连账目都没看懂?
  不过等王本固上前几步看了眼就不吭声,他同样看不懂,想了想,他转身出门召来亲随。
  一刻钟后,一个中年商贾在亲随的指引下进了屋子,行礼后默不作声的开始翻着账本。
  “先查验二月账目,汇总税银数目。”王本固交代了句,才对侯汝谅说:“此人常年在镇海经商,是胡克柔的叔父胡孝行,精通账目。”
  侯汝谅微微点头,他知道胡应嘉,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如今调任户部郎中,当年还在六科的时候南下查验红薯事,和随园众人闹得很僵,传闻被钱展才气得吐血。
  在浙江,王本固能信任的人不多,侯汝谅、董一奎、胡应嘉都是徐阶门下,在他看来都是同党。
  胡孝行自嘉靖三十六年赴镇海,到如今已经四年了,对阿拉伯数字和新式记账法都很熟悉,不用算盘,只在纸上画了画,起身道:“中丞大人,磐石公,二月税银七万六千两。”
  之所以先查验二月份的税银,是因为王本固生怕自己抢班夺权,又曾经暂时封锁甬江,耽搁了税银收入,以至于出现破绽。
  “七万六千两?”王本固眨眨眼,他不太清楚这是多还是少。
  侯汝谅立即低声说:“让户房将去年和前年的账册汇总拿来!”
  户房那边倒是很配合,吏员亲自捧着账册过来,翻了翻指着一行数字,“81000,即八万一千两。”
  “差了五千两……”王本固琢磨了下,自己一早就下令,已经缴纳税银的船队即刻出海,还有不少船只报备尚未查验估值缴纳税银,比如周家、诸家、陶家组建的船队理应缴纳税银三千两百两白银。
  这么算算,应该差不多。
  王本固心中大定,笑着说:“本官到任,均萧规曹随,不敢逾荆川公,但也不至于差的太远。”
  侯汝谅还有点不放心,“正月呢?”
  胡孝行那边已经统计出来,“正月税银两万三千两。”
  吏员翻了一页,“去年正月税银两万五千两。”
  这次差距更小,只有两千两。
  王本固更是放心了,正月里一般来说少有海船出海贩货。
  张师爷凑过去看了眼胡孝行的统计,“去年十二月是十一万九千两?”
  吏员搬过另一本账册,舔舔手指翻开,“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税银正好是个整数,十二万两。”
  好吧,差距越来越小,只差了一千两。
  王本固和侯汝谅都大大松了口气,三个月汇总起来一共比去年同期少了八千两白银,但总的来说变化幅度不大。
  差距最大的是二月,而自己是正月赴杭上任巡按浙江,而且立即就和随园、镇海闹了一场……但即使如此,明日立即将报备的船队估值收缴税银,应该差不了太多。
  当然了,孙铤那边的三万两千两白银就别想逃了……除非董家的银子被免了。
  想了想,张师爷还不放心问:“税银都在库中?”
  “都在库中,无论何时查验都行。”
  王本固彻底放心了,暗想侯汝谅也实在是大惊小怪,急吼吼的非要查账。
  而侯汝谅突然心里一凉,因为他正巧瞄见吏员嘴角流露出的不屑神色。
第938章
突变(下)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只听得到胡孝行手中的鹅毛笔划在纸张上的沙沙声。
  侯汝谅在心里琢磨刚才那吏员鄙夷的神色,看来有问题。
  而王本固在措词想继续出门去码头,被叫回来虚惊一场,侯汝谅也太过小题大做了点。
  张师爷也发现了异常,丢下笔,仔细打量着吏员。
  这三个人都是懵懂的,但在镇海待了四年的胡孝行却是懂行的,当然了,吏员自然是懂,但不会说。
  胡孝行在心里琢磨了下,侄儿胡应嘉是元辅的门生,和王子民交好,再说了,侄儿可是和钱龙泉不对付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