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801

  一旁的刘洪轻声道:“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少爷说的。”
  郭远咬牙切齿,“刘哥你先进城,小弟再看看,倒不信在镇海,董家人也敢那般跋扈!”
  刘洪和郭远刚刚抵达镇海,开始着手组建商号,不以随园命名,不以钱家命名,而是取了个“四通”的俗名。
  不是钱渊要银子,实在是耗费太大,括苍山那边的作坊研发费用太高,再加上准备将北边将门扯进来,也要给南边的旧部点好处……四通商号并不仅仅只有钱家。
  刘洪径直入城,郭远就站在码头边,找了个高处细看。
  那位吃了亏的小舅子不肯善罢甘休,摸着屁股一溜烟的跑远,没过一会儿,就有七八艘兵船横在了甬江上截断了商道,数百边军聚集而来,持刀拿枪,凶神恶煞,驱赶码头、草市的围观人群。
  赶来的洪厚昨日就得孙铤嘱咐,自然不会示弱,一声令下,数十钱家护卫直面边军。
  钱渊在东南始终向下延伸的影响力在这一刻展露无遗,只有数十个护卫站在前头,后面手持棍棒的壮汉多达数百。
  码头、草市的大大小小管事大都是军中出身,甚至是钱家护卫出身,每一个要么是钱渊的旧部,要么是戚继光、戚继美、侯继高的旧部,每一个人钱渊都认识,叫得出名字,聊过天,喝过酒。
  董一奎、董一元还在城内和王本固在一起苦苦等着唐顺之的出现,哪里想得到自家小舅子在外面惹出这么大的破事。
  金鸡山上,听徐碧溪将事情叙述了一遍,钱锐思索片刻,看向汪直,“此事实属意外,应该很快就平息,老船主之意?”
  汪直幽幽叹道:“董家如此肆无忌惮,嚣张跋扈,至此唐荆川、孙文和均未现身,看来随园在京中真的势微了。”
  钱锐沉默了会儿,勉强笑道:“狗咬狗一嘴毛,反正和咱们无关。”
  “哈哈哈,的确如此。”汪直大笑着挥手让诸人散开,转头目光炯炯盯着钱锐,“但对方先生来说,未必无关吧?”
  察觉到身边最信任的谋士和钱渊暗中有来往,汪直解开了很多谜团,为什么当年实力雄厚的徐海最终败北,为什么当年受招抚和钱渊商议通商事,会那么契合……好像干菜烈火,一碰即燃。
  但汪直并不准备将此事彻底捅穿,毕竟自己和钱渊的盟约仍在,那位青年依旧是自己最坚实的盟友。
  “自嘉靖三十二年,就听闻钱龙泉之名,后在沥港初见,实在是天下少有的俊杰,又目光长远,料事如神,当年还以为虚言,不料三年之后真的得赏靖海伯的爵位。”汪直摇头道:“老夫不信,如此局面,钱龙泉无能为力。”
  钱锐心中略安,突然眼神一闪,指着远处,“老船主看,那是谁的旗帜?”
第921章
火并(下)
  最前面是三十多匹高头大马,身着铁甲,背上负刀,马上还携带着长枪。
  后面跟着的数百步行士卒,以三十人为一队排列整齐,手持狼牙筅、长枪、鸟铳,人人背负短矛。
  一旁的甬江上,十几艘兵船已然缓缓驶近,甲板上还放置着虎蹲炮,炮口直指横在江面上的船只。
  慌忙赶出城的董一奎低声道:“是杨文。”
  “钱家护卫出身,对钱渊俯首帖耳。”王本固点点头,“事已至此,先不动。”
  看董一奎有些犹豫,王本固骂道:“束家不齐,闹到这个地步,上次元宵走水闹得还不够大吗?”
  顿了顿,王本固又补充道:“已然犯众怒了,但势不可泄,正好逼唐荆川出面。”
  在王本固想来,孙挺已经知道自己来意,唐顺之至今不肯出面,倒是有点意思……虽然事情有点不太好收拾,但王本固觉得,成功的几率更大了。
  虽然王本固坚持势不可泄,但局势不是以他的意愿而转移的,随着隆隆炮声,那七八艘横在江面上的兵船逃之夭夭,甚至还有两艘撞在一起,十几个士卒失足落水,狼狈不堪。
  郭远手搭凉棚眺望,不是船上的炮,而是威远城的铁炮。
  岸边聚集在一起的数百边军抽刀在手,但随着杨文的高声叱喝,士卒们手持狼牙筅、盾牌依次上前,隐隐半包围将边军围在中间。
  一场火拼眼看着就要发生了。
  杨文麾下都是老兵,最早随其参加长水镇、桐乡大捷,大部分都经历过山阴大捷、上虞大捷,这些年战必胜,攻必克,心有傲气。
  而边军向来自视天下强军所在,从不将南人放在眼里,说的夸张点,类似的火拼他们见得多了。
  王本固左顾右盼,看到面无表情的吴成器往人群中退去,看到钱家护卫头领洪厚手持一柄鸟铳瞄着边军,看到城门口的孙铤正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幕。
  真要火拼?
  王本固有点头大,本来顺风顺水的事,怎么就闹到这一步了?
  “住手!”王本固喝了声。
  不出面不行啊,截断甬江以至商路断绝,这个锅唐顺之未必背得起,而王本固是肯定背不起的……陛下、高拱肯定会大怒,徐阶倒未必会怪责,但很可能会换一个浙江巡按御史。
  闹到最后,唐顺之、孙铤、杨文肯定都讨不了好,说不定通商一事就此改弦易辙,从此牢牢控于朝廷之手……但王本固本人,下场堪忧。
  王本固如何愿意看到这一幕,如何甘心自己成为牺牲品?
  城门口的孙铤悄然走进,听见了王本固的喊声,笑着说:“子民兄,大点声,蚊子嗡嗡,谁听得见啊?!”
  这话说的在理,虽然王本固说了住手,但前面一点反应都没有……没办法,在场那么多人呢,你那嗓子哼哼谁听得见?
  王本固狠狠瞪了眼孙铤,推开拦在身前的下人,大步走上去。
  孙铤双手笼在袖中,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闹成这样的确是意外,但意外成为试探,结果和郑先生预料的分毫不差。
  王本固这个人,对自身的建功立业之心远远高于对朝廷,对徐阶的忠心……说得简单点,此人私心重于公心。
  一直坚持钱渊计划太过弄险的孙铤直到这时候才松了口气,按照王本固这性子,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能提高不少。
  士卒们已经手持鸟铳排列成行,将不远处的边军牢牢锁定,火绳正在燃烧,场面安静了下来,这时候王本固声嘶力竭到破了嗓子的吼声才传来。
  “住手!”
  “都住手!”
  王本固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身后的董一奎、董一元神色有些惴惴,这般南蛮子居然玩真的啊?!
  转过头的杨文冷漠的看过来,微微挥手示意,身边小校高声传令,鸟铳手们没有射击,但依旧手持鸟铳瞄着边军。
  缓缓趋马而来,杨文看了眼远远眺望的孙铤,才翻身下马,拱手行礼,“游击杨文见过总兵大人。”
  董一奎脸色相当的难看,带了这么多年的部下被对方如此轻易的围起来,太丢脸了……虽然心里也知道,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因为对方那几十根精良鸟铳。
  后面的董一元脸色更难看,他看见不远处的郭远正冷笑着看着这边,忍不住出口叱骂:“火并友军,谁给你的胆子?!”
  杨文的视线转移到董一元脸上,认认真真看了几眼,才平静的说:“自嘉靖三十六年,镇海设市通商,天下商货多集于此地,盗匪、山贼、海盗频频来此劫掠。”
  “前浙江巡抚尧山公、前浙江副总兵戚元敬均建言,于侯涛山修建威远城以镇,并派驻精兵护佑商道通畅。”
  “在下于嘉靖三十六年受命镇守镇海,护佑甬江水道,四年内大小战事三十一起,斩首八百有余,俘虏千余。”
  “今日得报,数百闲汉,衣冠不整,手持利刃,哄抢草市,祸乱码头,必是盗匪来袭。”杨文有条不紊的说:“还请总兵大人放心,威远城铁炮已然对准截断甬江的贼船,定让其船毁人亡!”
  慢慢走近的孙铤毫无顾忌的噗嗤笑出来了,看着王本固、董一奎兄弟的脸色,笑声越来越大。
  数百闲汉,衣冠不整,这种形容真是恰如其分,边军的军汉自然是有军装的,但实际上都是近乎家丁的出身,朝廷发下来的那些战袍压根就没用处,更何况从寒冷的西北来到江南,手头又多了银子,自然穿的五花八门。
  哄抢草市,祸乱码头,这是在指着人家的鼻子大骂呢,到底今天这事儿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里有数。
  必是盗匪来袭,于是游击将军杨文率军进剿……脸色最难看的董一奎自然不会忘记,一个多月前,自己在巡抚衙门内就是指责携带鸟铳的钱家护卫队近乎盗匪,最后逼的郑若曾不得不让步。
  孙铤打量着杨文,钱家护卫中,除了张三,杨文的资历最深,战功最著,随钱渊识文断字,腹有韬略……
  没想到学了个全,看似平淡实则尖酸刻薄的嘲讽还真有钱展才的风范。
第922章
埋骨
  钱宅前院的院子里,唐顺之正和郑若曾相向而坐,石桌上四盘菜肴,一壶黄酒,两个酒盏。
  镇海一地,明面上以唐顺之为尊,暗地里郑若曾掌控钱渊留在东南的诸多势力,明暗两方联手,王本固、董一奎入宁波府后,每一步动作都有人送到这儿,绝无纰漏。
  听了护卫禀报,郑若曾笑着摇头,“虽是意外,但也适宜。”
  “王子民无非是想接手通商事。”唐顺之神色淡漠,“甬江真的被截断了?”
  “无碍,杨文已然接信。”郑若曾苦笑道:“还好将杨文留了下来,不然边军祸乱码头,还真不好收拾。”
  唐顺之没结果话茬,只一杯又一杯的饮酒,良久之后长叹道:“如今镇海,堪为天下之最,老夫已近花甲之年了,只恨日短,难久睹盛况。”
  郑若曾持壶斟酒,笑道:“的确堪为天下之最,然荆川公未及花甲,有的是时日。”
  唐顺之眼神中闪过一丝哀意,摇头道:“去岁鹤征屡劝老夫致仕归乡修养,然病死床榻,非吾所愿。”
  郑若曾沉默片刻,低声道:“公久负天下之望,奋发而前,不肯懈怠,何以今日如此消沉,若为展才之事……”
  “非也非也。”唐顺之拾起筷子夹了筷菜,笑道:“展才倒是养出一群好厨子……凡人寿数,乃是天定,快到日子了。”
  “荆川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