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801

  虽然有父兄、二舅在那边,但钱渊很多事情是不能直接指挥他们的,甚至很多事情是不能与他们沟通的,让能保证听话的刘洪出面,是钱渊早就选中的一条路,郭远为其副手,正合适。
  将护送曾铣家人回扬州定居的王义召回京中,不是为了顶替刘洪,钱渊这是看中了王义的背景……边军出身。
  自从钱渊在东南折腾出那么大的局面后,这个时代已经渐渐和原时空有了微妙的区别,以海贸为代表的商业大潮席卷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从杂乱无序的海商,到原本以盐业为主的徽商,到渐渐再度起势的闽商,到依靠运河而存的各类商贩,以及遍布天下的客商,最后钱渊引入了实力雄厚对海贸垂涎多年的晋商。
  从沿海因为海贸而兴的富户到遍布东南的世家大族,渐渐衍生到士林阶层,衍生到南京勋贵,最后钱渊将京中如英国公、成国公这些勋贵一网打尽,甚至就连皇室也参与其中……钱渊得两任帝王宠信,那支谭七指掌管的皇家船队是立下大功的。
  但钱渊刻意让东南诸军不染指海贸,对各个将领施行高薪养廉,能养多久不好说,钱渊对此也不抱什么希望,但至少要保证持续到正式开海禁之前。
  这也是没办法的,之前那些年,东南走私猖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卫所参与其中,当年的张四维就是个典型。
  海贸的顺利实施本身就要靠东南诸军的护卫,如果他们也参与其中……可以预见的是迅速腐化坠落。
  但军队在这个时代对社会的影响力是不可以忽视的,虽然文贵武贱,虽然武将地位低,但却是一把能伤人的利器……一边想着,钱渊转身去了书房,董一奎的南下入浙让钱渊不得不提前走这一步棋。
  那就是边军将门。
  其他地方都好说,但边军将门是明朝中后期很难逾越的一大势力,钱渊和这股势力原本不打算有过多的接触,毕竟自己在东南诸军中已经有极强的影响力了。
  董一奎兄弟的入浙让钱渊不得不将边军将门引入海贸这盘大棋中,一方面在于将门本身对财富的贪婪,另一方面在于董家对镇海的不怀好意和不守规矩。
  而王义边军出身,又十余年不忘旧主曾铣的履历让他可以成为钱渊和边军将门之间的联络人。
  但钱渊没有更改计划的念头,一旦让军队这头怪兽参与到利益分配中,很可能会出现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
  最简单的,如果边军参与进来,那东南诸军会怎么想?
  我们花了这么长时间,死了那么多人打下来的,边军一文不花的就要来分肉吃……他们能吃,我们反而不能吃?
  没这个道理!
  到那时候,钱渊也没辙了。
  所以,边军想参与进来,可以。
  但是,只能让将门参与进来分润,也只能让他们以商号的形式参与,而不能以边军的身份。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入仕也很久了,还曾经去山西转了一圈,钱渊对边军将门也不算陌生。
  如今的边军将门还没有到万历、天启、崇祯年间那么强的地步,李成梁至今还没出头,祖大寿的祖家还寂寂无名,吴家更是没影的事。
  而董一奎的父亲董旸曾任大同参将,董家在边军将门中名气不小。
  钱渊是肯定会和董家翻脸的,但绝不能和边军将门翻脸,这也是将他们引入海贸这盘棋的一个原因……那么,就必须找到能压制得住董家的将门。
第908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下)
  琢磨来了好久之后,钱渊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姓氏。
  “马”。
  马芳的马,明朝中期最擅长指挥骑兵的名将,也是曾铣被杀后,涌现出的新一位俺答克星,嘉靖帝都曾经感慨过,“勇不过马芳”。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之后,俺答几乎连连南下,但几乎每一次都在马芳手里或多或少吃瘪,到后来俺答干脆绕着走,但马芳是盯着俺答穷追猛打。
  最有意思的是,马芳八岁时被蒙古人劫掠去草原,练出一身好本事被俺答提拔到身边服侍,结果这两位最后成了生死冤家对头。
  嘉靖三十六年,俺答劫掠蓟门,防线全面动摇,蓟辽总督王民应、蓟门总兵欧阳安事后均下狱论罪弃市斩首,唯有时任蓟门副总兵的马芳率领骑兵长途奔袭,金山寺一战重创敌军,逼的俺答北撤。
  如今马芳任蓟门总兵,但杨博那边传来的消息,马芳有可能调任宣府总兵,蓟门总兵会留给即将北上戚继光……这倒是符合原时空的轨迹。
  虽然是农户子弟,非卫所将门出身,但马芳在如今边军中威望极高,长子马栋为游击将军,姻亲中也多有将门,足以压制董家。
  事实上,历史上的马家子弟,光是总兵就有三个,不比李成梁差多少。
  最重要的是,马芳这个人品行上有点像戚继光,喜欢以“土产”馈赠上官,是个识时务的人。
  而且马芳和杨博、王崇古都交好,这是条能利用的线……杨博只能算是高拱羽翼,但绝不是高拱死党。
  思索良久,钱渊再度提笔写下第二个姓氏。
  “麻”。
  嘉靖三十五年末,宣大总督杨顺勾搭了俺答长子辛爱的小妾,引得辛爱兵围大同右卫,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杨顺统兵无方,时任宣府副总兵的麻禄主持守城,拆屋为薪,杀马为食,麻家子弟死伤十余人,终守住大同右卫,等到援军。
  大同右卫保卫战之后,麻家一跃而为边军中影响力最大的将门之一,就在去年夏天,俺答南侵,麻禄汇同大同总兵刘汉诱敌深入,于大沙口伏击蒙军,血流成河,斩首数以千计。
  和马家不同的是,麻家子嗣众多,姻亲遍布西北军中,麻禄平辈中,副总兵一人,参将一人,游击两人,而麻禄一支,其长子麻锦、麻富在去年大战中有杰出表现,麻富甚至被任命为延洲副总兵。
  事实上,历史上的麻家就是在嘉靖、隆庆年间起势,一直到明末之前,光是总兵级别的将领就有将近十人,不比李成梁、祖大寿、吴三桂那几家差。
  但钱渊选中麻家,主要是因为麻禄的幼子,这是他难得记得住的名字,万历年间的名将麻贵。
  马家、麻家,如果能顺利的联络上,董一奎、董一元不说失势,能不能活着回家都难说的很……如今董家在浙江闹得不小,只不过钱渊退避三舍而已。
  钱渊不相信,海贸这块肥肉……都送到嘴边了,马家、麻家会忍得住不咽下去。
  在心里盘算良久,钱渊这才定下神,看了眼一直站在角落处的彭峰,“刘洪南下,酒楼自有人打理,但南北密信来往之事,你担起来。”
  彭峰躬身应是,其实当年在镇海,王义、梁生率护卫队先后入闽赣,南北来信就是彭峰负责的。
  “对了,人都到齐了?”
  “吏部杨郎中、户部陈郎中已至。”
  钱渊点点头,丢下笔起身去了正厅,刚进去就听见了徐渭那句“户部用计,不让分宜、华亭!”
  “渊哥,大兄要入京了!”陆树德神情慌张,声音发颤,甚至都不叫“展才兄”而用起当年旧称“渊哥”了。
  “平泉公要入京?”钱渊想起陆树声那老头也有点发憷,“转任……呃,对了,户部侍郎出缺?”
  同为松江人的杨铨和潘允端同情的点点头,他们都知道,这世上能让钱渊稍有畏惧的人不多,但陆树声绝对是一个。
  钱渊强自镇定的捋了捋胡子,想起徐渭刚才那句话,思索片刻后脸色一变,脱口而出,“砺庵公这也太……真是老而不死……”
  狐朋狗友徐渭立即接上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诸大绶无语的看了眼这位同乡好友,嘴巴还是那德行,人家展才还知道留一半不肯说,你倒是肆无忌惮。
  不能怪徐渭啊,当年东南设市通商,钱渊还未归京,随园是徐渭掌总,为了税银、粮米不知道被户部尚书方钝坑了多少次……
  纵观六部,和随园关系最好的就是户部,这和钱渊设市通商,以及引入红薯、洋芋有很大关系,当然了,户部尚书方钝不涉党争也是重要原因。
  除了方钝这个正印官,户部左侍郎黄懋官是随园外围,负责税银的宁波清吏司郎中是随园士子陈有年……但刚刚离任的户部右侍郎赵贞吉是钱渊的仇人。
  赵贞吉由江西巡抚入京为户部右侍郎,主要负责的就是和镇海核对税银账目,但实际上宁波清吏司郎中陈有年在户部上下关系都好,直通户部尚书方钝,所以赵贞吉实际上这一年多来都是在和宁波知府唐顺之、镇海知县孙铤扯皮。
  因为这几年来,先后蓟门重建防线,辽东饥荒,山东大旱,贼兵乱闽赣两省,再加上提编多年,多省民力枯竭,户部通过徐渭、钱渊指派宁波、镇海几次借出税银、粮米。
  方钝虽然自身清廉如水,但却是个不要脸的,虽然不至于不认账,但却下定决心不肯还了……甚至不惜将赵贞吉引入户部负责此事,铁铁的防火墙啊。
  现在防火墙跑到工部去了,方钝立即找到了继任者,钱铮的岳父,钱渊的老师,南京礼部侍郎陆树声。
  这个新型防火墙说不定比赵贞吉还要好用呢,现在唐顺之、孙铤想讨回那笔旧账……信不信陆树声能打上随园?
  方钝这老头也太鸡贼了,也难怪钱渊、徐渭都脱口而出,老而不死是为贼啊!
  陈有年苦笑道:“前些年还好,自从展才归京,砺庵公就有点……现在好了,搬出平泉公……”
  “前些年当然好。”钱渊嗤笑道:“文长兄吃了多少亏!”
  徐渭黑着脸转过头不吭声,说起来那些旧账都是在他手中欠下的。
  “渊哥,渊哥……”陆树德听不太懂,但出于对大哥的畏惧,不自觉的靠向了钱渊,“上次大兄来信,责你字体丑陋……”
  钱渊鄙夷的看了这厮一眼,当年在陆宅被关小黑屋,还经常被揍,就有你的功劳,现在还玩这一手?
  我背锅了,你大兄就不会针对你了,对吧?
  想得美!
第909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再下)
  没理会陆树德,钱渊转头看向杨铨,今日随园汇集一堂,主要就是为了杨铨。
  “昨日天官上书,奏折中有重振纲纪、刷新吏治之语。”杨铨平静的说:“但石沉大海,陛下至今未有只言片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