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801

  所以,当董一元气势汹汹打上门,径直闯入院子后,面对的是几面盾牌后探出的十几根破旧的长矛。
  盾牌摇摇晃晃看上去不太稳,被举起的长矛颤颤巍巍都快掉下来了,但数十名老兵平静的眼神,整齐而安静的队列,透出一股肃杀之气。
  在边塞呆了十多年的董一元停下了脚步,脸上的怒容缓缓消失,顺手从腰间拔出了腰刀,他能敏锐的察觉到对面不同于普通士卒的杀气。
  钱家护卫其实在民间是有“钱家军”的绰号的,和浙东、福建一带流传的“戚家军”交相辉映。
  不同的是,戚家军到如今逾七千大军,向来独立作战,而钱家护卫人数不多,最多的时候也没超过三百人。
  但在民间,钱家军更具传奇色彩,自嘉靖三十二年以来,每战必为大军先锋,力守城池,急行相援,挫敌锐气,扬威东南。
  队列中央,缺了左臂的郭远手摁腰间刀柄,扬声道:“董参将砸门入户,所为何事?”
  董一元沉默了会儿,“元宵灯市,董某身边亲兵入城赏灯,被钱塘县衙无故扣押,据说你们也在场。”
  郭远愣了下,点头道:“的确在场,那十余人纵火焚烧酒楼,以至于死伤多人,理应被县衙扣留,下狱定罪。”
  董一元眉头一扬,身后几十名亲兵伧一声齐刷刷拔出腰刀……在董一元看来,这是郭远承认了。
  而郭远有点莫名其妙,一时间没弄明白其中关卡,只能吆喝一声,身后冒出三四个护卫,平举鸟铳,火绳已经在缓缓闪烁火花。
  董一元倒吸一口凉气,右手做了个手势,身后的亲兵立即涌上来将其护在中间。
  本就是宣府卫所出身,父兄官至总兵参将,自己也是参将,董一元对火器有着很深的了解……当然,是这个时代普遍意义上的了解。
  边塞使用火器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可以一直追溯到明成祖五征蒙古时期,三大营中的神机营便是在茫茫草原上扬名立万,如今西北军中也多有火器。
  董一元南下入浙,对因击倭立功的浙兵不屑一顾,但意外于东南冒出来的精良鸟铳,这实在是杀人利器……就现在这距离,那四五支鸟铳,一波发射足以将自己身边的亲兵打散。
  看着董一元狼狈离去,郭远皱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低声嘱咐护卫分头往京中、镇海、上虞几地报信。
  钱家军先后几任头领的名字也被广为传颂,如任游击将军的杨文、张一山,如今还在钱渊身侧的周泽、梁生、彭峰,还有留驻镇海钱宅的洪厚。
  有的骁勇无双,有的腹有韬略,有的擅使火器,各有特产,相对来说,留守杭州食园的郭远比较平庸,只能说一句,循规蹈矩。
  但也正是因为循规蹈矩,郭远在桐乡大捷中丢了条胳膊,伤愈后被钱渊放在了杭州。
  说是循规蹈矩,但换句话说就是脑子不太会转弯,如果今日换成杨文、彭峰、梁生等人,第一时间就会点出最关键的那点……虽然钱家护卫在场,但并没有动手助县衙捕快动手。
  而郭远没这份心思,始终被动应付,在看到无法和平解决之后,毫不犹豫的秉持钱家护卫向来的不示弱作风,强行驱逐董一元。
  虽然郭远循规蹈矩,但也知道,这件事才是开头呢,不会就这么算了。
  就这么算了?
  不可能,食园门房两个护卫被打的鼻青脸肿,其中一个门牙都被打落了,钱家护卫什么时候吃过这种亏,丢过这种脸?!
  郭远相信,如果就这么算了,不说其他人,护卫队前后两任头领梁生、张三肯定指着自己的鼻子破口大骂。
  就这么算了?
  不可能,回到城东南的董一元拉着脸在心中发狠,自从去年随大哥南下入浙,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始终被排斥在通商事外,但也没吃过这种亏。
  今日气势汹汹登门,最后狼狈而逃……董家三代之内,出了一个总兵,两个参将,四个游击,已经算是将门世家了,年轻气盛的董一元哪里肯丢这个脸?
  更何况,被扣留在县衙狱中的十几个亲兵中,有一个让董一元无法放手的人……母亲梁氏的侄儿,自己的表弟,而且其姐姐嫁给了大哥董一奎。
  想想也是,虽然是年节时分,虽然是元宵,但普通的士卒如何能离开军营,去赏灯畅饮。
  董一元在院子里来回踱步,顺手操起一柄长枪舞动,心里还在琢磨,大哥去了绍兴府,这几日就要回来,如果表弟还被扣在狱中,甚至被定罪,咱董家的脸就算丢光了。
  “二爷。”一个亲兵小跑着奔来,神情慌张。
  董一元丢开长枪,接过毛巾擦擦手,“怎么了?”
  “刚逮着个落单的捕快……”亲兵凑近小声说:“钱塘知县那厮好不歹毒,居然明日就要发落!”
  “什么?”董一元眉头大皱。
  一般来说,县衙会选在月中、月末开堂审案,再勤快点十日一审案,而明日是正月十九,海瑞居然要开堂。
  再说了,一般来说,京中要等到二月初开衙,地方上要早一点,但正月十九也太早了点。
  海瑞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有着不为这个时代所认同的坚守,但毫无疑问,这是个有勇气,并且有行动力,脑子也很好使的人,不然也不会手持长剑朝着自己胸口站在监狱门口直面董一元了。
  在董一元退去之后,海瑞第一时间下了决心,明日立即提审军汉,定罪上呈,不然被烧毁酒楼的掌柜、被烧毁民房的百姓、被烧死的那个伙计,还有被烧伤的六人,这个公道如何去讨?
  董一元头痛欲裂,自己那个表弟向来不是个省油的灯,这次居然闹出这么大的事,而且居然喝醉了导致走水,走水也就算了,居然没跑掉!
  但这个表弟是家中独子,向来无法无天,又特别受大嫂宠爱,大哥去绍兴之前还特地交代过……万一被定罪,家里那可真是要翻天了,从母亲到大哥大嫂全都绕不了自己。
  想了又想,董一元叫来从西北带来的账房先生,半个时辰后又叫来了守在家中的几十个亲兵,抬出了大箱大箱的银子。
第901章
闹大了
  仅仅一个晚上,郭远已经将事情来龙去脉摸清楚了,毕竟食园的消息渠道相当广泛,其他的不说,就是那个酒楼被烧了的掌柜和食园都很熟悉。
  当第二天早上护卫来报钱塘知县海瑞升堂审案的时候,郭远虽然没说什么但也幸灾乐祸,他曾经听少爷钱渊评价过这位海知县……神鬼皆惧。
  但是,三刻钟后,去现场看热闹的护卫急匆匆来报后,郭远愣了半响,猛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张掌柜人呢?”
  “快去查,多带些人手!”
  事态的变化如此迅速,让知晓内情的人无可适从。
  无可适从指的是郭远,酒楼掌柜张富贵早在嘉靖三十三年就和食园有来往,甚至辣椒从食园传到外间,第一个移植的就是张富贵,也是他将辣椒称为“钱家椒”。
  无可适从指的也是侯汝谅,这位浙江巡抚头痛欲裂,昨天还说王子民南下入浙,多事矣……结果今天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怕这也是王子民想不到的?”张师爷如此猜测。
  侯汝谅冷笑道:“但这不也是他王子民想看到的吗?”
  在浙江,王本固能信任的人其实不算很多,台州知府方逢时和徐阶、高拱都有来往,绍兴知府郭远是高拱的亲家,真正算是徐阶门下的只有两个人,浙江巡抚侯汝谅,浙江总兵官董一奎。
  而侯汝谅入浙一年多了,至今控制不住局面,王本固立即选中了董一奎……虽然是个武将,但王本固很清楚,随园在浙江的势力中,军方是占了很大比例的,董一奎是个很适用的棋子。
  更何况,以文驭武,一旦事成,大部分的功劳都会落在王本固一个人头上。
  张师爷叹息一声,“如果不是海刚峰,未必会如此……”
  侯汝谅苦笑两声,“海刚峰性子太执拗了,今日丢了这么大一个脸,只怕不会善罢甘休。”
  “那他还能如何?”张师爷摇摇头,“民不举官不究,只能不了了之。”
  民不举官不究,这就是董一元干出的破事……类似的事东南不多,但是西北不少。
  董一元最早是准备拿银子去打点县衙……倒是没奢望能贿赂敢拿着利剑对着自己胸口的海瑞,但县衙其他小吏总是要恰饭的吧?
  但可惜海瑞这厮在县衙里是一手遮天,那些小吏谁都不敢收银子……不是因为他们廉洁至此,而是知道办不成事,没了信誉,这买卖以后都没人上门了。
  于是在账房先生的点拨下,董一元派人拿着银子开路,短短一夜,被烧毁民房的两家人都拿足了赔偿银子,被烧伤的六人也都得到了赔偿。
  被烧死的伙计上无父母,下无妻儿,董一元买通了族老,不以此相告。
  唯一的漏洞是酒楼掌柜张富贵,董一元舍得出银子赔偿那些伤者,实在不行还能软硬皆施,但决计舍不得出大笔银子赔偿酒楼的损失。
  在杭州最繁华的中心区域,三楼高,占地颇大的如此酒楼,要全额赔偿,要几千两银子,董一元就算肯出,也没那么多钱。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张富贵不肯要赔偿。
  所以,在今天上午海瑞开堂后,被烧毁民房的两家人没来,被烧伤的六人没来,被烧死的伙计的族老也没来……甚至酒楼掌柜张富贵也没出现。
  没有原告,海瑞想审案都审不下去,民不举官不究,人家都不告了,你还能怎么办?
  这也是郭远为什么要跳起来让人立即去找张富贵的原因……没有出现在县衙大堂上,要么是收了足够多的赔偿,要么就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而郭远对张富贵的品行有足够了解,后者怕会成为事实。
  看起来是巧合,但实则是必然的结果,侯汝谅揉着眉心如此想……西北军汉闹事也不是第一次了,海瑞那宁折不弯的性子摆在那儿,再加上王本固四两拨千斤的挑拨。
  长叹一声后,侯汝谅苦笑对张师爷说:“只要别再把食园牵扯进来就行……如今浙江一省,候某身为巡抚,却无实权,还不如在辽东……”
  话还没说完,外面响起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户房小吏的呼喊声。
  张师爷脸色一变将人引了进来,小吏脸色惨白,气喘吁吁,“大人,不好了!”
  侯汝谅脸颊动了动,什么叫我不好了!
  “钱塘知县海瑞他……他他……他将囚犯送去食园了!”
  “什么?!”侯汝谅毫无仪态的跳了起来,“他海刚峰想作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