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1/801

  随园的背后是有隆庆帝的身影的,这一点朝中上下无人不知,侯汝谅如何会在这种时候招惹随园呢?
  虽然接到了徐阶来信,但在浙江熬了一年多的侯汝谅不太看好这个计划,所以才会有意无意的外出巡视,没有第一时间迎接王本固。
  这一年来,侯汝谅深刻的明白钱渊在东南的影响力到底有多深,这绝不是调任几个知府、知县就能抹杀的。
  说的更简单点,京中少有人看得出来,如果钱渊一声令下,东南不说一个乱字,至少输京的税银数目就会降低,虽然钱渊不太可能做这种犯忌讳的事,但万一被逼得无路可退……侯汝谅瞄了眼对面的王本固,如果你能抗,那就你抗吧。
  王本固手中筷子无意识的夹起一片辣椒,嚼了几口后神色一滞,嘴巴微张,但最终还是咽了下去。
  嘉靖三十五年,辣椒在京中还属于珍品,只有钱家酒楼有售,王本固是北方人,很是喜欢辣椒,但自从那次钱渊横插一杠子之后,纵然辣椒如今遍布京师,他也再也没尝过。
  浙江局势复杂是王本固赴任前有所考量的,但他没想到,复杂到这个地步。
  唐顺之巍然不动,镇海知县孙铤是随园中坚,郭中、方逢时初来乍到……这些是王本固早就知道的,但他没想到的是,已经入浙一年,名义上执掌一省军政的浙江巡抚侯汝谅对浙江的掌控力度如此薄弱。
  王本固还想趁着随园如今势力大衰的时刻趁热打铁,痛打落水狗呢。
  直接了当的去抢班夺权?
  这么看来,成功的可能性真的不大……第一套方案只能暂且搁置了。
  要不要去接触下台州知府方逢时……王本固开始准备第二套方案,毕竟第二个开海通商的宁海县隶属于台州,而不是宁波府。
  而且宁海知县赵大河虽然也被视为随园中人,甚至和钱渊、徐渭等人同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但却算不上随园中坚,未必会一条路走到黑……而且他毕竟是宁海知县,上官不是唐顺之而是方逢时。
  只要有一个突破口,只要能证明不是只有随园执掌才能给朝廷带来丰厚的税银……别说朝中将会涌出多少眼睛都绿了的官员,至少户部尚书方钝都不会在通商一事上铁铁的站在随园一方。
  王本固举杯一饮而尽,准备问起去年末已经赴任的方逢时,但就在这时候,外面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还伴随着杂役下人的惨叫。
  侯汝谅先是脸色一沉,随之失笑道:“子民也看到了,一省巡抚,毫无威仪,居然都敢打上门来了!”
  王本固冷笑一声,心里却惴惴不安,不会是钱家护卫打上门来了吧……他对钱渊还算了解,也曾经参与过和随园众人的斗殴,那位青年看似冒失,但一旦做出这等事,那都是成竹在胸。
  当年的浙江巡抚赵贞吉被兵围巡抚衙门,名望大跌,就是明证。
第899章
挑拨
  这个人长的很奇怪,虽然有手有腿有脑袋,但四四方方,一眼看过去会诧异,你怎么没脖子?
  王本固站在台阶上皱眉,应该不是文人……长成这样,如果是个举人,去吏部一辈子都选不上官。
  的确不是文人,侯汝谅淡笑着走下台阶,“一言不合,就要拔刀闯入巡抚大堂,董参将当年在大同也是这般做派?”
  王本固立即用崭新的视线打量那个中年汉子,这位是浙江总兵董一奎的弟弟,浙东参将董一元……天可怜见,这位王本固眼里的中年汉子董一元今年才二十四岁呢。
  南下之前,徐阶在书房曾经告诉过王本固,多年前徐阶曾经对董家兄弟父亲董旸有恩,正是因为这份渊源,徐阶才会调其入浙……当然了,浙江因海贸富庶是主要原因。
  想到董家兄弟的来历,王本固又斜眼瞥了瞥侯汝谅,嘴巴倒是挺利索的。
  台阶下的董一元虽然一时恼怒,但也知道分寸,恭敬行礼道:“末将失礼了,实是前些日子,十余亲兵突然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听着董一元的解释,侯汝谅脸颊动了动,和王本固交换了个无可奈何的眼神……这货都听不懂,刚才那句看似轻描淡写的指责是在骂人呢。
  文人就这德行,就算骂人也是七拐八拐。
  董一元是宣府前卫人,陆续在宣府、蓟门任职,曾任石门寨参将,从来没有在大同任职。
  侯汝谅那句“难道董参将当年在大同也是这般?”明显和董一元的履历对不上,倒是董一元的父亲董旸官至大同参将。
  这是在骂你没家教,还捎带上人家已经死了的老爹,侯汝谅一说出口就有点后悔……没想到对方完全没听懂。
  张师爷在一旁试探问,“亲兵失踪……逃兵?”
  逃兵在明朝中后期是非常普遍的事。
  “绝不可能。”
  “绝不可能。”
  侯汝谅和董一元异口同声。
  董一元有这样的自信,虽然因为钱渊的折腾导致朝廷财政的好转,间接使明朝特有的家丁制度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但董一元本身就是卫所出身,带来的亲兵都是依附董家而生存的,怎么可能突然一下逃走十多个。
  而侯汝谅能确定不可能,是因为他看的很清楚,那些西北军汉一入浙,简直就是老鼠掉进了米缸,整天乐不思蜀,逃个屁!
  董一奎、董一元南下入浙,一共带来了七八百的兵丁,这些大爷南下之后是肆无忌惮,到处惹是生非,不夸张的说,侯汝谅被浙江官场所排斥,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侯汝谅有点头疼,真心话不想管这些破事,谁知道那些丘八去哪儿了,虽说南人文弱,但败倭的也是浙兵,下起黑手也未必输给北人。
  “对对,就是正月十五元宵那日,他们入城看灯市,结果就没了……”
  董一元还在向张师爷解释,一旁的王本固眼瞳微缩,上前两步轻声问:“入城赏灯,顺带饮酒?”
  “呃……”董一元愣了愣才点头,这是自然的。
  钱家酒楼提纯的高度白酒量非常少,因为晋商掌握了西北商贸,所以边塞很少见得到,反而是钱渊在东南几年,高度白酒在浙江反而价格并不高,东南人更喜欢黄酒,西北人更希望高度白酒,那些边军入城,赏灯是其次,主要还是来买醉的。
  王本固在心里琢磨了下,“董参将可知食园?”
  “钱龙泉的食园?”董一元的脸色冷下来,“是钱家的护卫干的?”
  “不太清楚,不过……”王本固面无表情道:“本官恰巧元宵当日抵达杭州钱塘,闹市中见醉汉闹事,钱塘知县海瑞命衙役搜捕,当时食园的钱家护卫也在场。”
  呃,王本固这几句话说的含含糊糊,没撒谎,但关键的地方都是一带而过,比如军汉不仅闹事而且还失手放火导致走水,比如食园的钱家护卫虽然在场,但只是救火并没有协助海瑞搜捕军汉。
  侯汝谅斜着眼看了眼王本固,这位对钱龙泉的恨意如此深,再或者是师相指派?
  虽然不清楚细节,但侯汝谅能清晰的从这几句话里听出挑拨之意。
  这种挑拨有用吗?
  当然有用,董一元已经随便行了一礼,一边吆喝一边大步往外,看样子是要去找钱塘县衙的麻烦了。
  一方面董一元相信,如果没有钱家护卫协助,仅凭钱塘县衙的衙役、捕快不可能压得住十几个军汉,而去年董一元在镇海和唐顺之、孙铤闹翻,就有数十钱家护卫在场。
  董一元是卫所出身,又身为参将,也看得出钱家护卫之精锐。
  另一方面也是董一元愿意相信。
  董家兄弟是被徐阶调入浙江,而随园和徐府的翻脸早在前年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而董一元亲眼目睹,唐顺之、孙铤、赵大河是如何拒绝董家在通商上分一杯羹。
  正愁着没出气的地方呢……董一元心里还忍不住回想,如果这事儿能闹得沸沸扬扬,惹得张一山、杨文两个游击将军出面,大哥董一奎这个浙江总兵就有足够的名义将其请调。
  当天晚上,在巡抚衙门后院落脚的王本固得到消息,董一元径直去了钱塘县衙,逼知县海瑞交人……口舌之争,海瑞将董一元骂得狗血喷头。
  董一元恼羞成怒,带着人大打出手想直接将人抢走……这下好了,四个衙役被打伤,两个捕快断了胳膊,而海瑞一人持剑站在牢房门口。
  董一元也傻眼了,就没见过这种官儿。
  不能怪董一元少见多怪,王本固和侯汝谅听到下人通报都瞠目结舌……海瑞那把剑不是朝外,而是朝内。
  只要董一元敢闯,他海刚峰就要刺下去……自杀不太可能,自残总是可以的吧。
  一个参将传入县衙抢夺人犯,并逼的知县……一个文官不得不举剑自裁,这种事传出去,唾沫星子都能淹死董一元。
  关键不在于双方的背景,而是双方文武的身份……海瑞虽然只是个举人,虽然人缘差劲,但毕竟有功名在身,毕竟是个正儿八经的文官。
  “真够绝的。”张师爷在书房里摇头叹道:“海瑞其人,有凛然风范。”
  “无甚用处。”侯汝谅平静下来,“董一元那厮缺心眼而已,若想捞人,有的是办法。”
  这时候,外间又有下人来报,张师爷出去片刻后回来,看了眼窗外不远处还亮着的灯火,那儿是王本固住所。
  “何事?”
  “董一元领人去了食园。”
  “打起来了?”
  “嗯,让人盯着,随时来报。”
  “不管。”侯汝谅面无表情的交代,“就算死了人,也不管。”
  张师爷犹豫了会儿,轻声道:“东翁,听闻钱龙泉其人,颇为护短。”
  侯汝谅沉默片刻叹道:“王子民南下,多事矣。”
第900章
董一元
  杭州食园,共计三十七户人家,虽然大都伤残,但也都是上过战场,亲身搏杀的老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1/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