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801

  之前几年,随园和徐阶闹得多僵……不说倒霉的徐璠了,赵贞吉灰溜溜的被赶走就是明证,徐阶甚至指使门人将陶大临一并带入昭狱,所以一旦徐阶插手,必然和随园大起纠纷。
  “怎么办?”
  是钱铮问出口,但其他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徐渭身上,钱渊未回,能做主的只有徐渭。
  “已然急信去西北,展才需尽早回京。”徐渭咬着牙道:“至少态度要摆出来……登之去拜会张四维,让其和高新郑通气,再让陆子直、冼烔上书弹劾侯汝谅……至于罪名?”
  陈有年突然说:“去岁今年,输辽东耕牛、白银,账目不齐……确有其事。”
  “好,就以此由。”徐渭停顿了下,又道:“带上礼部左侍郎林利仁。”
  钱铮一皱眉,林庭机和钱家是姻亲呢。
  孙鑨笑着解释道:“会让林贞耀私下告之,不过表明态度而已。”
  弹劾侯汝谅是针对徐阶的,而弹劾林庭机是针对李默的。
  钱铮苦笑点头,心里犯嘀咕,侄儿几家姻亲,徐家、林家似乎都和侄儿不是一条路。
  京中向来宵禁,但这个夜晚,西城的街道小巷中,来往的人不少,个个脚步匆匆,衣着打扮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下人。
  张居正安坐在书房内,接过管家游七递来的信件,拆开看了几眼后陷入了沉思。
  自己这位岳父可真不是省油的灯啊,内阁那边还没摆平,已经开始着手下一步了。
  最开始的计划中,徐阶清算严党,是准备从赵文华开始的。
  一方面,赵文华是严嵩义子,任工部尚书,而工部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一直是严党的自留地,里面乱七八糟的事数不胜数,想找理由实在是轻松之极。
  另一方面,赵文华当年南下督战,构陷张经、李天宠,举荐胡宗宪上任浙江巡抚。
  选择赵文华,一可以为张经、李天宠平反,二可以涉及胡宗宪。
  论地位高低,胡宗宪是比不了身为工部尚书的赵文华的,但论重要性,胡宗宪比赵文华要大得多。
  至少,可以从胡宗宪身上牵扯到严嵩、严世蕃……徐阶很清楚,想斩尽杀绝,就必须将胡宗宪拉下马。
  可惜就在钱渊离京前不久,这个计划被无情的推翻了,都察院御史陆一鹏弹劾赵文华修建三大殿迟缓不力,赵文华立即上书请求致仕,然后将黑锅扔到了徐璠身上。
  如果按照计划选择赵文华为突破口,很可能将徐璠带进来……张居正虽然不太确定徐璠陷得有多深,但可以确定,随园那边肯定是知情的。
  张居正猜测随园和赵文华之间应该有默契……或者说的更直接点,钱渊和赵文华之间应该有联系,毕竟这两个人当年在浙江就有来往。
  的确如此,赵文华执掌工部数年,他本人在部务这一块的能力是有的,早查的清清楚楚,并且相关账目都送到随园去了。
  徐璠侵吞了重修永寿宫的巨木百余根,各类木材数以百计,部分出售得银,部分在西城、城外修建豪宅,为徐府别院。
  说起来真有点意思,原时空中的赵文华就因为侵吞木材,被嘉靖帝定罪,以至于罢官,如今却将黑锅甩到了徐璠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徐阶很难直接在赵文华身上做文章,所以他选择了胡宗宪。
  原本徐阶不会动作这么快,但恰好谭纶丁忧守孝,浙江巡抚出缺,徐阶将门生侯汝谅塞到浙江去了。
  和徐渭、孙鑨他们猜测的有所不同,徐阶的确会将镇海、宁海握在手中,但侯汝谅去浙江,是去找胡宗宪的麻烦的。
  如今的胡宗宪只是江西巡抚,但是,当年的浙直总督的账目还是留在浙江的……提编六省,截留盐税,当年的胡宗宪被称为“金山总督”,手中银钱数以万计,怎么可能没有贪污?
  其实朝中官员也都知道,胡宗宪在上任浙江巡抚之前与严党没什么瓜葛,但之后……不给严世蕃送礼,胡宗宪别说浙直总督了,浙江巡抚都做不下去。
  账目问题,这是胡宗宪难以摆脱的困境,也是徐阶志在必得的东西。
  当年赵贞吉赴任浙江巡抚,主要任务就是去查账,可惜这货剑走偏锋搜捕汪直,让钱渊将其一棍子打翻。
  但如今,徐阶有足够的把握。
  不说其他的,浙直总督府的账目不可能全都被烧了,按例是应该有留存的,而且南京以及各地府衙都有相关往来账目,只要查,肯定查得出来。
  只要嘉靖帝驾崩,裕王登基,徐阶就能堂而皇之的通过科道言官将这件事摆在明面上,通过胡宗宪追溯严世蕃,再到严嵩,再到严党……
  再通过给曾铣、夏言等人翻案……徐阶将一切都计划好了。
  张居正揉着眉心将这件事从头到尾想了一遍,他觉得,其他的不说,侯汝谅入浙……只怕不会太顺利,而且那位据说秉性刚强,刚愎更甚赵贞吉。
第813章
侯汝谅
  三年之后再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十年了,侯汝谅终于得以脱身,对此他本人对徐阶感恩戴德。
  侯汝谅,嘉靖十七年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名次不低,但没能选庶吉士,也没能入六部六科,而是选官陕西一地知县。
  知县换知县,知县换知县,一直到十年后的嘉靖二十七年,时任吏部侍郎的徐阶将其评为政绩卓越,侯汝谅才被调入京中都察院。
  但事实上,侯汝谅在京中的日子屈指可数,很快就被踢走巡按辽东。
  后辽东饥荒……辽东巡抚当时出缺,谁都不肯去顶这个缺,最终侯汝谅转为辽东巡抚去扛这个锅。
  在辽东十年了,侯汝谅看的很清楚,这地儿实在不是能建功立业的地方,不说其他,延绵两年的这场大粮荒让辽东人口锐减,百业凋零。
  所以,当侯汝谅接到调令的时候,喜不自禁,趋马急奔赶至京中。
  调任浙江巡抚,是侯汝谅最理想的选择,一方面,辽东饥荒,多赖浙江粮米北输,虽然这批粮米没有入辽东,但户部就能从北边调集粮米入辽东,从这个角度来说,侯汝谅和浙江也算有点渊源。
  另一方面,侯汝谅是朝中少有的公开赞成海运的官员,辽东粮荒,他一度上书请求东南海运粮米入辽东赈灾。
  东南沿海数省,论海运旺盛,莫过于浙江。
  所以,准备大展拳脚的侯汝谅在听到徐阶这番话的时候,不禁目瞪口呆,一时说不出话来。
  “浙直总督府早在去年便已裁撤,但相关账目留存于浙江巡抚衙门。”冯天驭仔细解释道:“欲清除严党,必京中、地方响应,严党中的封疆大吏,莫过于胡汝贞。”
  “提编六省,截留盐税,贿赂倭首,每月必送金银珠宝去分宜。”徐阶面无表情的说:“如今朝中严党虽纷纷求去,但如此轻易脱身,如何对得起杨继盛、沈青霞?”
  侯汝谅听得很明白,徐阶这是要以胡宗宪为突破口清算严党……严嵩死在任上,谋划劫杀严世蕃,显然不能让这位满意。
  徐阶盯着侯汝谅,缓缓道:“历任两任巡抚,待得他日,当能回朝担负重任。”
  这是给好处了,侯汝谅不敢再想,面前这位看似慈眉善目,但绝不是心慈手软的人。
  “谨遵元辅之命。”侯汝谅起身应道,又问:“不知从何处着手?不知谭子理和胡汝贞……”
  “并无瓜葛。”冯天驭解释道:“但未必要从浙江查起,当年浙直总督府提编六省,福建、江西……呃,可以从南直隶、南京、山东查起,另外,传闻胡汝贞和汪五峰是同乡,曾私下颇有来往。”
  “待机而动。”徐阶提示道:“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徐阶意思很明白,引而不发,等嘉靖帝驾崩,科道言官会请求罢提编法,然后弹劾胡宗宪,才到侯汝谅提供证据的时候……这种话私下也是不好说出口的。
  冯天驭看了眼一直沉默的张居正,“叔大可有补漏?”
  张居正轻声道:“其一,不坏通商事,其二,不可使倭患再起。”
  徐阶和冯天驭一听就知道,这是在指随园。
  掀胡汝贞的老底,肯定不会仅仅涉及胡宗宪一人,整个浙江之前多年都在范围之内,不可能不会涉及招抚汪直之事……毕竟,名义上是胡宗宪出面招抚汪直的。
  在徐阶上任首辅不久,还在清算严党,地位尚未稳固的情况下,和随园发生冲突,不是什么好事。
  冯天驭皱眉道:“元辅,此次上任浙江巡抚,总不能还任由宁海、镇海漂泊在外。”
  侯汝谅精神一振,“镇海如今好大名声,下官南下,当尽力而为。”
  虽然对东南不太了解,甚至对朝中局势也懵懵懂懂,但侯汝谅知道,镇海、宁海通商是对接户部、内承运库的,实在是不合规矩。
  对侯汝谅来说,查账而清算胡宗宪等严党只是党争,好处落不到自己头上,自己念念不忘的海运却能给自己争取到极大的好处……但首先,自己这个浙江巡抚需要将镇海、宁海握在手中。
  侯汝谅觉得,这也是徐阶所需要的。
  一听这话,冯天驭就知道,随园和徐府的关系,侯汝谅全不知情,想了想,他轻声道:“宁波知府唐顺之,儒学宗师名望遍传海内,又有设市通商之大功,当提拔回京入朝。”
  “只怕难为。”
  没有等徐阶开口,张居正率先道:“先有谭子理,后有唐荆川。”
  张居正这话是在说,谭纶丁忧那是没办法,再将唐顺之调走……你以为随园那边不会发飙?你以为随园那边真的那么好欺负?你以为徐阶接任内阁首辅就能肆意妄为了?
  徐阶深深的看了眼自己这个女婿,转头看向侯汝谅,“小心一二,镇海、宁海两处需谨慎行事。”
  “应房回去吧。”徐阶犹豫了下,才说:“老夫尚有公务,叔大作陪小酌几杯。”
  张居正躬身行礼应是,他明显感觉到,这段时日徐阶投在自己身上的视线比以前要凝重的多。
  前院侧厅中,张居正以徐府女婿的身份作陪,侯汝谅笑着说起当年旧事……嘉靖二十七年,他被调入都察院,曾经和还是庶吉士的张居正有过来往。
  “辽东是真的冷,土硬如铁,锄头都不好使。”侯汝谅听张居正问起辽东事,连连摇头道:“红薯、洋芋试种,只选了一乡之地,收获寥寥。”
  侯汝谅对海运念念不忘,仔细问起东南诸事,特别是海船数量、规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