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9/801

  看着儿子玩着竹蜻蜓,裕王不时开怀大笑,转头问:“展才,不会是为日后长子所备的吧?”
  “还真是,只是不知是男是女。”
  “若得弄璋之喜,日后入宫伴读吧。”
  “那可多谢殿下了。”钱渊笑吟吟道:“昨日得陛下之命,前来拜会殿下,若无陛下许可,还不知道何日方能……”
  裕王叹了口气,“高师傅性情耿直,但多年来得其相助,展才还是容忍一二的好。”
  啧啧,这话儿是真心实意还是在砌词虚言……钱渊真的分不清,上位者哪个不是人精,会愿意看到手下打成一片?
  钱渊回想了下历史对裕王的评价,“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嘉靖帝以玩弄人心,制衡朝堂而闻名,不料养出个这样的儿子。
  呃,这话不对……应该说是嘉靖帝生的,但真不算嘉靖帝养的。
  “殿下说的是,钱某退避三舍,可能中玄公看不得钱某这般懒散?”钱渊一句带过,换了个话题,“对了,那支船队……”
  一说到这事儿,裕王眼睛就是一亮,“展才,当年你可是在孤面前力保此事的。”
  “那支船队如今大小船只十三艘,往南洋贩货,一个半月一趟,算起来差不多两个月出一次海。”钱渊低声道:“掌管船队之人是钱某心腹,多有乡勇甚至钱家护卫在其中,日后必能为殿下所有。”
  犹豫了下,钱渊轻声道:“汪五峰于海上势力不小,日后还请殿下怀柔。”
  “进献巨木,又有红薯、洋芋,于国有功嘛。”裕王笑着点头,心里想估摸着钱渊在汪直那边也有分红。
  随意聊了一阵,又让钱家酒楼送来饭菜,钱渊吃了晚饭才启程离去。
  回去的路上,钱渊在心里盘算今日之行,还算不错,虽然张居正可能有点糊弄不过去,但高拱、张四维那边应该没问题。
  至于裕王本人……说句不太好听的话,纯粹是个吉祥物啊。
  此行大获成功,一来终于重回裕王府,二来此次除了诸大绶、潘晟之外,还将孙鑨、陶大临引到裕王面前,三来裕王显然对东南税银非常关注,对开海禁通商亦保持兴趣,这对日后开海禁很有好处。
  唯一的问题是日后如何和高拱相处……钱渊叹了口气,尽量不见面……或者尽量选那老头不在的时候去裕王府打个转?
第777章
庞少南
  裕王府那边的破事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了,不管高拱怎么想,终归不得不在各方势力的或劝解,或劝诫,甚至威胁的情况下,选择了视而不见。
  而钱渊本人,几乎是被嘉靖帝赶着去了趟裕王府……至少从表面逻辑上是这样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钱渊继续混迹在都察院里,隔上几日去点个名,时不时邀同僚去酒楼搓一顿,就算是不合群的御史也能收到几张打折票。
  当一个御史老母病故,而因为两袖清风无力操持丧事的时候,钱渊挺身而出,出银出力,为其置办诸事。
  而这个御史去年曾上书三次弹劾钱渊及随园众人,此事传出,钱渊得了个及时雨的绰号,甚至有人将其与汉朝为友人邻居置办丧事的原涉相提并论。
  自从李默归京,都察院也有了不小的变动,几个曾经的李默旧部,有的终于被熬出了头,巡按地方,有的早就改换门庭,被弹劾罢职。
  至于徐阶的门生就比较惨了,但凡有些毛病的都被揪住,好点的罚薪三年,差点的如邹应龙……居然被打发回行人司了,至于早就有意外放巡按地方的林润,至今还被摁在京城,山东巡按御史一职被李默门生一把夺走。
  不过钱渊只顾着看戏,有时和陆一鹏、孙丕扬闲聊,有时和巡按地方回朝的御史详谈,有时也会和上司左都御史聊上几句。
  “展才。”
  还没等到放衙,正准备溜走的钱渊被左都御史周延叫了回去。
  “崦山公,枯坐室内,连扇窗户都不开?”钱渊笑着行了一礼,“已过夏至,京城酷热难当,待会儿让酒楼送几碗冰沙绿豆汤来。”
  “听说是文长仿古方研制出来的?”
  “奇技淫巧之术罢了。”钱渊神情有些悻悻,东南可比北京要热得多,但他实在没脸去问制冰法……毕竟当初还是他“传授”徐渭的。
  周延大笑道:“奇技淫巧之术?记得给事中胡应嘉南下以此相责,被展才骂得当场吐血?”
  钱渊也是无语了,明明只是传闻胡应嘉夜间吐血,现在都变成当场吐血了!
  周延端起茶盏又闲扯了几句,不经意问道:“听说展才午时设宴款待才回京的庞少南?”
  “少南兄刚直秉公,只巡按地方真是可惜了,其人有理事之能,他日当为封疆大吏。”钱渊浅笑道:“今日下官询闽地农事,少南兄侃侃而谈,无不了然于心。”
  所谓的“少南”即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庞尚鹏,广东广州人氏,外放知县因政绩卓越被调入都察院,嘉靖三十六年被钦点巡按福建,虽军略一道无甚建树,但理政颇有手段。
  福建巡抚吴百朋曾在给钱渊的信里提起此人,赞其勤勉有功,不畏权贵……以闽地试种红薯、洋芋,庞尚鹏一力拒大户授平民。
  三天前庞尚鹏被调回京,钱渊特地来问问红薯、洋芋试种,以及闽地战事的细节。
  最关键的是,吴百朋在信里提到,庞尚鹏曾向其提议,得允许后选一县之地试行税法,先行里甲均平法﹐继行十段锦法,最后试行一条鞭法。
  其实钱渊并不清楚,历史上的庞尚鹏就是以助张居正完善推广一条鞭法而闻名的。
  这是个能用的人物……而且对海贸也不陌生,庞尚鹏的父亲就是以木商起家,就是不知道此人是什么背景。
  如果没有背景,都察院里近百名御史,哪里轮得到一个毫无背景的御史巡按福建如此大省?
  但当钱渊拐弯抹角的问起当年何人举荐庞尚鹏巡按福建,周延却顾左右而言他,转而提起已近尾声的江西战事。
  戚继美还在江西中部、东部剿杀余匪,胡宗宪所率平江伯陈圭、南赣总兵俞大猷、江西副总兵刘显诸军堵在粤赣边界处,与张琏所率数千贼兵几度大战,据兵部战报,贼军败局已定。
  “东南传闻,戚门双杰皆出自展才门下?”
  钱渊神色一紧,“崦山公说笑了,此二人是将门虎子,戚元敬早有大志,精通兵法……”
  “戚元敬浙江、福建两度击倭,阵前从无败绩,堪称名将之流。”周延笑道:“但听闻,其弟戚继美从嘉靖三十五年起,就一直跟着展才?军中多有钱家护卫?”
  钱渊有些不安,试探问道:“如今江西战事暂歇,戚继美所部……”
  周延避而不答,转而道:“戚继美先有福建古田大捷,解延平府之围,后又在宜黄大败贼军,急行数百里力保分宜,使贼军溃败,后又相援吉水,乡人来信,赞其不仅熟知兵法,为一时俊杰,所部更是秋毫无犯,堪称王者之师。”
  瞄了眼微微蹙眉的钱渊,周延轻声道:“据闻其部士卒有思乡之心,展才还需尽早筹谋。”
  论战功,比起剿倭得力的戚继光,戚继美还要逊一筹……毕竟倭寇战力更强。
  论名声,虽然戚继美有极为关键的古田大捷,但上虞大捷中三刻钟扫平徐海主力的戚继光更胜一筹。
  也正是这个原因,钱渊选中稍逊一筹戚继美作为日后镇守东南的棋子,戚继光的去向……钱渊觉得自己短时间内无力插手。
  但即使有心腹杨文,即使运气不错浙江总兵落到熟悉的董邦政手中,戚继美才是最重要的。
  戚继美能不能回浙江,将会决定很多事。
  钱渊回京数月,除了偶尔去西苑觐见,去裕王府,被方钝那厮拉去给户部小吏上课之外,基本都在都察院打转。
  虽然经常不来点卯,但钱渊基本的思路却渐渐传开,在这点上他并不忌讳隐秘。
  东南通商得利极厚,开海禁势在必行,但须有大军镇守,以备倭寇来袭……这一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周延今日这几句话显然是在提点钱渊,如果要动手,那就要快点。
  钱渊也是醉了,朝局复杂程度……不涉身其中,实在难以想象!
  兵部尚书杨博远在宣府,署理兵部诸事的左侍郎江东原先和钱渊关系还不错,戚继美、杨文、鲁鹏、侯继高提拔为游击、参将,江东都帮了忙的。
  但自从张四维这些日子出入随园后……江东气急败坏,这还真不能怪他,钱展才那厮是捧起碗吃饭,放下筷子……虽然没骂娘,但也抹抹嘴巴调头就走。
  也不知道杨博什么时候回京……难道非要等到严嵩死翘翘?
  现在内阁里乱糟糟的一片,严嵩虽然是回光返照,但并不大权独揽,只盯着徐阶。
  而李默将礼部丢给林庭机,自己待在直庐只盯着徐阶穷追猛打。
  吕本一如既往的缩着肩膀,正儿八经行使阁臣重任的反而是才入阁不久的吴山。
  要不要回头去问问张四维?
  东南那边晋商进展不错,这点面子应该会给吧?
第778章
用意
  钱渊这边瞎几把乱联想,神色倒是淡淡,如果戚继美不能回浙,杨文能不能担当重任……可惜北上途中没有和董邦政见一面拉拉关系。
  周延又轻声道:“三日前庞少南回京,前日内阁询都察院,推举御史巡按福建。”
  “福建如今除了剿倭之外,并无大事,若要御史巡按……”钱渊眯着眼回道:“理应内阁或都察院上呈陛下,得许可后再令都察院推举两名备选,由陛下御笔钦点。”
  周延点点头,“那日,内阁还询,是否要推举御史巡按浙江。”
  终于来了,虽然巡按御史非常设,但浙江一省这些年先有倭乱,后有通商,总的来说不算平静,设巡按一职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钱渊有心理准备,这一个多月里对此也作出了多种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