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1/801

  谭纶笑道:“展才,杨文,周泽,张三尽皆投军,为何留梁生不放?”
  不等钱渊回答,谭纶径直看向梁生,“浙西参将汤克宽缺兵少将,去做个把总,明年可升游击。”
  钱渊都懒得说话了,挖我的墙角,挖得走算你本事!
  梁生躬身行礼,“谢中丞大人赏识,入军的钱家护卫无论何职,皆有意待战后再归少爷门下。”
  一旁的杨文轻声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叶氏用激赞的眼神打量着钱渊,这真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处处标新立异,却有让人叹服的魅力。
  虽然知道钱渊不太受李默待见,但叶氏难免心想,有如此人物,与钱家联姻,丈夫应该不会反对吧?烃儿是不是太多虑了?
  但这一幕落在谭纶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感触。
  在谭纶看来,自己这个外甥心深如渊,深谋远虑,更兼手段了得,花样百出。
  对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态度,给予对方什么……这点钱渊非常擅长。
  谭纶想起走进钱宅看到的那些熟悉的面孔,有因钱渊设市通商而得利的商贾,有因钱渊平倭而来的世家,有因得钱渊尊重而留守东南的田州狼兵。
  对于身边这些护卫,钱渊给予衣食,授予器械,不以奴仆视之,有并肩袍泽之谊,谭纶心里感慨良多,还有已然名扬天下的随园士子,遍布东南的人脉……
  不论其他,论聚人之能,天下尚有何人能出其右?
第710章
唯一人选
  一早进了西苑,先去万寿殿后殿外与黄锦碰了个头,徐渭才回了书阁,如今他被视为嘉靖帝身边第一宠臣,万事不敢稍怠。
  提笔写下两首青词,精雕细琢后让小太监送去,徐渭一边整理这两年的书稿,一边和袁炜斗嘴。
  说起来,单论言语犀利,尖酸刻薄,徐渭早年在东南就享誉盛名,虽后入京,有钱渊异军突起,但离京三年,徐渭在这方面的名声已经渐渐压倒了钱渊。
  对此,孙铤南下对钱渊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算算时辰,徐渭又起身去了万寿殿后殿和黄锦碰碰头,早上是怕嘉靖帝传召,中午是怕嘉靖帝传旨内阁,与户部相关或与东南相关诸事,嘉靖帝有时候会选徐渭代黄锦一行。
  看看没事,徐渭去吃了个中饭,在湖边漫步,这是等嘉靖帝午睡醒来,如若传召,即刻入殿,如若无事,他会去翰林院……李春芳他们是无时无刻都在书阁等候,而徐渭不是。
  一方面是徐渭埋藏心底的傲气所至,另一方面也是他和李春芳等翰林词臣长时间磨砺后的默契。
  西苑也是一片园林,精致不如苏杭,但壮丽远迈之,徐渭放眼望去,正逢杏花盛开。
  高大的杏树姿态苍劲,冠大枝垂,湖面倒影,趣味无穷,树上胭脂万点,红云朵朵,占尽春风,再细细看去,胭脂中夹带着点点雪白。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徐渭低低吟诵杨万里的那首咏杏,杏花盛开为红,将谢为白。
  徐渭突然想起了正被软禁起来的好友沈炼,两年前沈炼来信,便是以杏花为喻,梅花已谢杏花新……如今虽严东楼不去,严党与徐党相争愈盛,但梅花将谢,只是这杏花为何?
  徐渭摇头苦笑,为保其命,不得已而软禁沈炼,但老友每月来信相责,就差没割席断交了。
  呆呆的盯着湖中倒影好久好久,直到小太监寻来。
  徐渭入殿之时,嘉靖帝正对着案上的青词赞誉不已,转头笑道:“今日青词精妙无双,可见文长前些日子未尽全力。”
  “陛下,妙手偶得之。”徐渭拜倒在地。
  “好了,起来吧。”嘉靖帝爱不释手的看着青词,随口问:“展才可来信了?”
  徐渭一时愕然,摇头道:“未曾来信。”
  “他可知晓李默上书一事?”
  徐渭咬咬牙关,“臣写信南下告知。”
  “然后未回信?”嘉靖帝坐回榻上,“也是,都没脸回信!”
  “南下三年,这猢狲大闹东南,折腾出好大场面,胡宗宪都占不到他便宜……这次被个小辈给涮了。”
  黄锦笑呵呵的将事情缘由从头到尾说了遍,徐渭脸色有点古怪,林庭机幼子林烃林贞耀,李默李时言……
  徐渭咂咂嘴,“黄公公,不太可能吧,石斋公倨傲的紧,当年又看展才不太顺眼……”
  嘉靖帝倒是不在乎,登基数十年,这等软了腰杆的官员他见得多了,兴致勃勃的和徐渭讨论起青词。
  黄昏时分,徐渭离去,黄锦忍笑着传膳,惹得嘉靖帝看过来。
  “黄伴?”
  “皇爷。”黄锦弯腰凑到嘉靖帝耳边,“老奴刚才和文长一起出殿,听他嘟囔呢,说真是不要脸。”
  嘉靖帝嘴角也流露出笑意,斜眼瞥了过来,“留点情面吧,毕竟是文孚的老师。”
  一头雾水的徐渭回到随园,没有去找钱铮、孙鑨来详谈,而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书房里细细思量。
  这件事应该是机缘巧合,但绝不会是凭空而起,徐渭首先下了这个结论。
  原因很简单,在嘉靖帝心里,分宜、华亭相争是权力制衡的产物,李默是一枚可能用得上的棋子,但李默不是必须要用的棋子。
  嘉靖帝很清楚严嵩一手遮天,权倾朝野,一旦败落,徐阶上位,必须有所制衡。
  在嘉靖帝看来,内阁尚有吕本,礼部尚书吴山、南京礼部尚书孙升都是有资格入阁的,制衡徐阶的棋子并不一定非要是李默。
  但徐渭很清楚,钱渊更是心知肚明,欲制衡徐阶,非李默不可。
  并不是说其他人肯定会顺从徐阶,而是李默必定会炮轰徐阶……当年就是徐阶配合严嵩背后一枪让他下台,背叛的盟友从来都比敌人更加可恶。
  徐渭长长叹了口气,京中局势越来越复杂了,就在今日,科道言官上书弹劾刑部侍郎董份断狱不明,回过头徐阶的同年,也是嘉靖二年进士的左都御史周延被下属的弹劾弄得狼狈不堪。
  李默是钱渊的唯一人选,徐渭只知道这一点,但并不知道太多……至少他不知道钱渊为什么一直在等待。
  长时间的默默思索,屋内已是一片黑暗,徐渭又想起林烃,钱渊到底是机缘巧合选中了他,还是有意为之呢?
  李默在朝中的旧部基本都被打散了,能拿得出手的也不过礼部侍郎林庭机一人,是不是太巧了?
  外间的嘈杂声越来越响,冼烔突然闯进来,“文长兄,明日进场,今夜设宴践行,子柳兄、充庵兄、与成都到了,就等你了。”
  三年一度的会试又来了,徐渭打点精神,将烦心事抛之脑后,先出门迎客。
  与三年前不同,这次随园里应试举人不多,只有三人,其中还有两个是旧人,潘允端当年就混迹随园,他也是上一科随园士子唯一没中进士的。
  另一人是包柽芳,嘉兴府崇德县长水镇人,嘉靖三十五年钱渊急趋嘉兴,力挽狂澜,第一战就是长水镇大捷,得包柽芳之助迅速南下回师桐乡。
  最后一人是陆树声的弟弟陆树德,因为是钱家姻亲,又是钱渊发小,自嘉靖三十六年入京后,常常出入随园,还向徐渭学画。
  “今晚设宴,为三位践行。”孙鑨起身笑道:“与成不过一试,子柳制艺精绝,理应上榜,只有充庵……”
  说到这,席间已是哄然大笑,潘允端撸起袖子气道:“展才更甚之,而且还同是春秋房……”
  冼烔笑得直打跌,“展才兄当年可没你那么过分!”
  陆树德听得稀里糊涂,一旁的包柽芳笑着解释,三年前会试,除却钱渊殴打兰州士子邹应龙之外,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潘允端扛着火锅进场。
  啧啧,点着碳火,带着各式菜肉,连酱料、辣椒都备好了,坐在号房里边烤火边吃火锅……据说落榜后,其父潘恩狠狠抽了儿子一顿。
  丢人现眼啊!
  是,人家钱展才也带了铁锅进去,但人家中了进士,还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你呢?!
  人家会试出来枯槁不成人形,你倒是胖了一圈!
  这两年潘恩致仕归乡,潘允端几次来信随园好友,说暗无天日,苦不堪言。
第711章
会试
  听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开玩笑,陆树德惊叹万分的向潘允端竖起大拇指,真是个人才啊!
  “这次算了,再扛着火锅进场……怕是再无相见之日。”潘允端笑嘻嘻道:“必要上榜,最好选为庶吉士……展才都能入选呢!”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钱渊选为庶吉士,这事儿内情外人不知,他们能不知吗?
  徐渭看了眼潘允端,在心里琢磨了下,此人倒是有点意思啊。
  潘允端的父亲潘恩,嘉靖二年进士,徐阶的同乡兼同年,但和徐阶不同,潘恩是正儿八经的聂豹门生,他县试就是在聂豹手上过的,在朝中向来被视为聂豹门人,与徐阶不合。
  但嘉靖三十三年,聂豹致仕,潘恩倒向了徐阶,先巡抚河南,后升任左都御史为风宪之首,不过嘉靖三十五年末就致仕了。
  有潘恩在,潘允端理应不会不清楚钱渊和徐阶之间的复杂关系,更别说其妻子刘氏就是钱渊、小七的媒人。
  但潘允端三年之后再赴京赶考,却第一时间入住随园,甚至没有去徐府拜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1/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