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801

  严党虽然势力庞大,但工部向来是严党的自留地,这个黑锅……没人会替他赵文华来扛。
  说起来不过是几栋建筑物,但实际上牵扯甚广,比如贵州抚按高翀上奏,本省采木经费之数,当用银一百三十八万余两,费巨役繁,非一省所能独办,请令两广、江西、云南、诸省通融出银资助。
  赵文华只透了点风出去,好吧,各省都一个调子,俱多灾伤,难以资助。
  现在工部只能打个哈哈,最后在呈上内阁的文书上写,“别有权宜良策,令多方计处”。
  只能这样了,糊弄过去拉倒……到糊弄不过去的时候,那到时候再说!
  刚回到工部,就有消息传来,不过不是关于赵文华的上书,而是刚刚和赵文华聊了几句的同乡袁炜。
  听到消息后,赵文华啧啧在心里感叹,果然能尿到一个壶里,都是一般的狠角色啊。
  的确,自从一个月前,徐渭在翰林院当着诸多同僚的面,将袁炜这个翰林侍读学士一拳撂倒,京中都公认,这厮真是个狠角色。
  再想想当年钱渊揍得未来岳父徐璠嚎啕大哭,两次将同年邹应龙踹飞,京中官员对这些随园士子都有一份忌惮……看起来温文儒雅,却都是一言不合要抡拳头的货!
  今天袁炜又没忍住,刚刚从会馆取来家信,弟弟和侄儿、次子均被府衙扣下,逼的袁家出罚银一千。
  再加上今天的青词又是徐渭摘得彩头,袁炜在边上阴阳怪气,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结果徐渭一个反击,气得袁炜直跳脚。
  也不知道是谁先动的手,反正来劝架的李春芳脸上被抓了两道血痕,郭朴的发髻都乱了。
  嘉靖帝无语的听黄锦说完,偏头看着衣衫明显被扯的变形的徐渭,“赢了?”
  “当然赢了。”徐渭嘿嘿一笑,“眼圈都乌青了。”
  “东南文人,哪个不是温文儒雅,你这是跟谁学的……”
  “陛下明见,牙尖嘴利,一言不合就出手,自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好好好,真不愧和展才是生死之交,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嘉靖帝大笑道:“现在京中都传言,钱展才不愧是姓钱,人都钻到钱眼里了,就为点税银闹成这样,翰林院打的不过瘾,居然闹到西苑来!”
  “臣有罪。”徐渭拜倒在地,“但展才不贪钱,税银皆归公,荆川公清廉之名天下皆闻。”
  “好了,起来吧。”嘉靖帝放下手中的折子,“最近有信来?”
  徐渭起身从袖中取出一封信,直接拆开道:“展才这笔字……幼童涂鸦,还是臣来说吧。”
  “幼童涂鸦,所以为翰林不容。”嘉靖帝靠在榻上,吐槽道:“估摸着展才日后……迟早找你麻烦。”
  当日徐阶提议钱渊回京重入翰林,徐渭就是以这笔字为借口推辞的……同列翰林,实是羞辱啊。
  “六月汪直归降,七月中旬开始通商,每十天一批船队出海,迄今为止收取税银过三万两。”徐渭解释道:“其实这些船队的海商大都因提前出资,助修码头、军寨、威远城、库房,平整道路,所以税银是免除的。”
  “免除的?”
  “是,直到之前捐赠的银两全都抵扣完毕,再缴纳税银。”徐渭算了算,“按照展才的说法,正常情况下,一个月税银理应不会低于五万两。”
  “那一年就是六十万两……”黄锦喜滋滋道:“皇爷,这可不少了。”
  “展才干的还不赖。”嘉靖帝笑着曲起手指敲在膝盖上,想起两个月前陆炳所说,侯涛山左右客商云集,商铺林立,如飞来一城。
  “汪直归降,虽为通商,但重在禁绝倭寇。”徐渭看着信,“自六月至今将近半年,台州、嘉兴、松江、苏州、绍兴、温州均有小股倭寇侵袭,浙江总兵俞大猷、副总兵戚继光轮番出战,几无败绩。”
  收起信件,徐渭回忆了下,如数家珍道:“这方面展才所述和兵部的军报大致相仿。
  七月,俞大猷于绍兴、嘉兴两度出战,斩首百余,俘虏倭寇三百余人。
  八月,戚继光在台州剿杀倭寇,出海追击,遭倭寇围攻,再度大胜归来。
  九月,数百倭寇侵袭松江金山,离海遁去盘踞在岱山岛,俞大猷、董邦政率水师出海,全歼倭寇。
  十月,千余倭寇在台州、温州交界处劫掠,戚继光追剿倭寇入温州,三战三捷,斩首八百,余寇逃入福建。”
  顿了顿,徐渭笑道:“除此之外,宁绍台参将卢斌,游击侯继高、戚继美,台州指挥使葛浩均数度出海追剿倭寇,均斩获颇丰……有汪直这个降者,那些倭寇踪迹难逃。”
  嘉靖帝闭着眼睛细听,片刻后轻声道:“也就是说,如今浙江、苏松一带,倭乱已平?”
  徐渭犹豫片刻才道:“如若汪直无碍,浙江、苏松一带,理应不再复倭乱,虽流窜的盗匪难免,不过应无关大局。”
  “倒是合了展才的预测。”嘉靖帝叹道:“果然是半年。”
  半年前,钱渊在信中夸口,如若汪直来降,半年内浙江、苏松不复成股倭寇。
  “都说他目光长远……”嘉靖帝又叹息一声,“如今闽地……一塌糊涂!”
  在汪直、胡宗宪、钱渊的合力之下,那些倭寇在浙江、苏松站不住脚,很多倭寇老巢都被掏了,而戚继光、俞大猷又太能打,于是,这些倭寇像原时空一样,窜入了福建省。
第572章
担忧
  早在去年钱渊回京的时候,就隐晦的提起过,即使胡宗宪成功剿杀徐海,招抚汪直,残余倭寇很可能逃到福建继续作乱。
  但急于求胜的嘉靖帝没听进去,而事实果真如钱渊预测的那样,现在福建被倭寇搅成一团糟。
  以叶宗满、王清溪为首的海盗如今实力大涨,看到官府在镇海侯涛山通商后,半年内几度侵入福建省……论出海去南洋,福建可比浙江更方便。
  要命的是,叶宗满招揽了不少真倭,徐海死后,这些手持武士刀的浪人没着没落,一心要做正经海商的汪直也不需要太多的武力,他只需要保证船只航运的安全。
  更要命的是,福建兵向来不能打,倒是内讧挺在行的,当年第二任浙直总督杨宜,就是因为福建客兵和山东客兵的私斗而倒霉的,但是一个山东参将被当街捅死。
  短短数月之内,福建沿海的福州府、福宁州、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都遭到倭寇空前的劫掠,甚至内陆的延平府、建宁府也难逃厄运。
  被戚继光追剿逃入福建的倭寇不过两三百人,结果在福宁州大肆杀戮,连连击败官军,甚至西进攻入建宁府,一片惨状……而福建都指挥使报上的来犯倭寇数字是,不低于三千。
  已经报上京的战损数据是战死参将两名,游击四名,把总若干,损兵三千……但这种数据,谁都知道是有水分的。
  就在两天前,兵部都给事中上书,提议新设福建巡抚,专职剿倭。
  一想起浙江、苏松虽然安静下来,但东南倭乱的战火燃至福建,可能日后还要牵涉到广东,嘉靖帝的眉头情不自禁的紧紧皱起,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不管其他的,设立福建巡抚看来是势在必行,嘉靖帝睁眼无意识的扫了几眼,突然开口道:“文长,东南文武官员,不论官位只论才,如何评点?”
  徐渭迟疑道:“如此大事,陛下当询内阁。”
  “说。”
  “是。”徐渭在脑子里迅速盘点一二,才开口道:“以文官论,首是浙直总督胡汝贞,次是浙江巡抚吴惟锡,再次台州知府谭子理、宁波知府唐荆川、苏州兵备道王崇古。”
  黄锦看了眼垂头不语的嘉靖帝,转头问道:“那武将呢?”
  “浙江总兵官俞大猷、副总兵戚继光并列,其次吴淞总兵董邦政、宁绍台参将卢斌……”
  说着说着徐渭突然住了嘴,黄锦笑道:“文长谨慎如斯。”
  后面几个名字这几个月来也在嘉靖帝耳边打转,比如戚继美、侯继高、杨文等等。
  “记得那个姓杨的游击是展才门下?”黄锦好奇问。
  “是,杨文,台州人,武艺精熟,腹有韬略,嘉靖三十二年为展才所救,后组建护卫以此人为首,诸次大战均有斩获,率军千里追袭倭寇,便是此人掌军。”徐渭解释道:“展才身边护卫抽调入军,不过信中提到,只有杨文会留在军中,余者等倭乱平息,会再归钱家门下。”
  “不过一两百人的护卫而已,他倒是心思重。”嘉靖帝哼了声,“戚继光……俞大猷……”
  顿了顿,嘉靖帝笑骂一声,“将胡汝贞排在首位,足见文长心怀坦荡,但并无钱展才之名,足见文长有私。”
  徐渭嘿嘿笑了笑没吭声,钱渊送上京的每封信里都着重反复的提到一件事,浙江巡按,这个位置绝不能丢。
  钱渊入仕两年,是没资格统领一方的,别说巡抚一省,就是主管一府都不可能,只能以巡按御史这个身份来掌控大局。
  嘉靖帝挥手斥退徐渭,笑着对黄锦说:“如若展才年长十岁,朕倒是想索性让他去福建。”
  这话说的黄锦都不太好接口,如若钱渊真的年长十岁,以此人压制浙直总督,笼络浙江巡抚,半掌控诸军的手段,只怕陛下都不会用。
  “皇爷说的是,展才今年不过二十有三。”黄锦笑道:“不过皇爷修道日深,展才等得及。”
  嘉靖帝连连点头,挥手道:“去叫蓝神仙来!”
  离开西苑后,徐渭第一时间回了随园,翻着书写下一封密信,让刘洪派护卫立即送出京。
  嘉靖帝让徐渭点评东南官员,毫无疑问,这是要抽调人手去福建,文官中,浙直总督胡宗宪不太可能,吴百朋、谭纶、唐顺之都是有可能的,而这三个人都和钱渊有着紧密的联系。
  武将更是如此,俞大猷和钱渊交情不浅,戚继光、戚继美、卢斌等人都是钱渊嫡系,一旦抽调,钱渊手上能用的人手就少了。
  这会不会影响钱渊在镇海的计划……肯定会!
  徐渭在心里估算了会儿,不禁叹了口气,展才身处群狼之中,此举无异于油边玩火,一个不好就要烈火焚身。
  “不会去福建吧?”
  问话的是刚刚放衙归来的钱铮,身为通政使,消息最是灵通,福建那边倭乱闹得很凶,而兵科给事中又上书提议新设福建巡抚。
  钱渊是没资格担任福建巡抚的,但也是有可能被调去的……毕竟众人皆知,钱渊虽不掌军,但屡屡上阵,军功累累。
  “理应不会。”徐渭摇摇头,如果陛下有这个心思,就不会说自己有私……说出口,那抽调钱渊的可能性就不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