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801

  不过董传策是徐阶门下,和徐璠来往颇多,去年钱渊回京,在酒楼里痛斥吴时来,当时董传策就在场。
  “文长今日回的这么晚。”董传策笑着说:“今日厚颜,拖虞臣来讨个便宜,丈人寿诞……”
  “些许小事,原汉兄客气了。”徐渭看了眼陶大临,这厮什么时候和董传策拉上关系了。
  陶大临笑道:“还不是展才闹的……翰林院都有人说了,太过奢靡!”
  呃,去年小七过生日,钱渊弄了个生日蛋糕……这玩意实在太贵,就是酒楼也不卖,只能提前在随园小厨房订购,没关系还订不到。
  闲聊了几句,董传策就起身告辞,并没有提其他任何事,潇潇洒洒一人出了门。
  “虞臣?”徐渭警惕的低声问。
  “好文章啊。”陶大临拿起桌上的书稿,“文长看看,如此文采,不逊他人。”
  徐渭仔细问了问,去年会试之前,董传策就几度入随园,毕竟是华亭人,又是钱渊旧识,而今年初,董传策拿着文稿找到陶大临,后者为其定稿,互相间才熟悉起来。
  徐渭眉头皱了皱,总觉得不太对头,但也说不出什么来……总不能说因为董传策和徐璠关系不错吧。
  董传策一路安步当车归家,进了家门,脸色一变,一脸的烦躁,仆妇倒了碗茶来,端起来就是一大口,结果被烫的一声惨叫。
  妻子刘氏赶紧疾步过来,拿着毛巾擦拭,又让侍女去取了衣衫来换。
  “好了,你也换了衣衫,去一趟张家。”
  “就是昨晚说的那位翰林?”
  “嗯,其妻病了,你去探望一二,看看病情如何?”董传策面色阴沉,低声道:“看仔细了。”
  刘氏娘家是刘家以行医为生,听了这句话立即点点头,却没看见董传策眼里的寒意。
  摸摸被烫的生疼的嘴角,董传策一脚将跪在地上的仆妇踹翻,扬声道:“拉出去,打三十板!”
  仆妇哭爹喊娘的被拉了出去,周围侍女个个胆战心惊……自家这位老爷在外面温文儒雅,但在家里向来严苛。
  其实董传策死就是死在这上面的,万历年间,他以礼部侍郎致仕归乡,苛责仆人引起众愤,被仆人所杀。
  董家是华亭望族,家中富庶,而张居正军户出身,算不上穷,但一个在翰林院做了十年冷板凳的老翰林,也没什么余财,宅子小的很。
  “叔大兄。”董传策温和笑道:“内人听闻嫂嫂患病,非要来看个究竟……她家传医术,至少能帮着煎两副药。”
  “多谢原汉,多谢弟妹。”张居正面色有些憔悴,勉强笑着行礼。
  一旁五六岁的男孩坐在小凳子上,眼巴巴的看着张居正,看父亲不理睬自己,从脖子里掏出个玉制的玉牛把玩起来。
  正在寒暄的董传策瞥了眼过去,嘴里登时一顿,这玉牛小巧玲珑,刀工了得,一看就知不是凡品,张家还有这等好东西?
  张居正顺着视线看过去,脸色不禁一僵,“义修,还不去后头!”
  五六岁的张义修胆怯的往后跑去,手里还紧紧抓着那玉牛不松手。
  那是嘉靖三十四年,钱渊初次入京和张居正重逢之日,给张义修的见面礼。
  那时候谈笑风生,互为知己,钱渊还亲自下厨,张居正时常去随园打牙祭。
  如今却是陌路,曾经的好友乘势而起,而自己枯坐无用武之地,甚至可能要刀刃相向……真是恍然隔世。
  纵使张居正心硬如铁,也不禁恍恍惚惚,心生感触。
  在书房坐定,董传策迫不及待的低声道:“今日随陶虞臣去了趟随园。”
  “文长在?”
  “嗯,随意聊了几句。”董传策手脚有些不自在,“选定陶虞臣?”
  “随园众人中,冼烔、孙铤最为跳脱,但也最不容易插手,徐文长看似性情如火,实则谨慎,唯有陶大临刚烈,能为我所用。”
  张居正加重语气道:“原汉,此事不能与师相拉上关系……呃,这些日子你与仰斋稍稍远离。”
  所谓的师相指的自然是徐阶,所谓的仰斋指的是徐璠。
  董传策有些讶然,“仰斋和展才虽为翁婿,实则有隙,但师相……”
  张居正微微摇头,“张某深知展才,绝不会为师相所用。”
  “好,记住了。”
  “什么时候动手,等我的消息。”张居正低声道:“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随园全都卷进来。”
  “叔大兄,小弟不明白……为什么要将随园卷进来?”
  “随园看似都是去年登科的士子,但没那么简单。”张居正叹道:“平泉公执掌国子监,钱刚聲为通政使,吴百朋任浙江巡抚……”
  说得这顿了顿,张居正继续说:“钱展才与高新郑以叔侄相称。”
  董传策心里一个激灵,他听懂了这句话,这意味着随园和高拱身后的裕王府是有政治关系的,一旦将随园绑上战车,那成功的几率就会大的多。
  “不急,不急……”张居正低低道:“如今朝中暗流涌动,前日还有御史弹劾胡汝贞、钱展才和吴百朋。”
  “不过,选在钱展才回京之前……呃,最好是他回京的途中。”
  聊了一阵后,眼看着要宵禁了,董传策起身告辞。
  出了门,登上马车,董传策立即看向妻子。
  “怕是不中用了。”刘氏摇摇头,“记得天津倒是有个擅妇人病的大夫,要不要……”
  董传策冷冷的看着妻子,“张叔大两榜进士,翰林出身,其妻如何能让乡野庸医来治!”
第550章
张居正
  徐宅。
  如此炎热天气,一碗精米熬制的白粥,三四样爽口小菜,足矣。
  至少在用度上,徐阶比严嵩要节省的多,当然了,这和他装了这么多年孙子也有一定关系。
  接过毛巾擦拭双手,徐阶并没有进书房,而是在小院子里来回踱步,眯着眼透过遮挡大半个院子的大树的缝隙看着渐渐落下的夕阳。
  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后的惨败,一次又一次的隐忍,让徐阶的内心世界一片灰暗。
  他曾经一次又一次在梦中幻想身登首辅,醒来后一次又一次的在严嵩甚至严世蕃面前装孙子。
  不过,徐阶不会放弃,绝不会。
  想达到目的,办法不多,战场两处。
  一是京城,严党如今权势滔天,别说严嵩了,就是严世蕃的话,也少有人敢于违逆,徐阶也不敢,或者说,这是他刻意做出来给人看的。
  当然是给嘉靖帝看的,这位帝王最喜欢平衡之术,李默不就是这么倒下的吗?
  徐阶相信,只有自己忍的够久,就一定有出头之日。
  第二个地方是东南,浙直总督胡宗宪取得上虞大捷,又意欲招抚汪直,有此人在外,严嵩父子就能名正言顺的插手各部诸事。
  徐阶很清楚,在严嵩没有倒台之前,自己参不倒胡宗宪,但至少自己应该插一只手进去……原本是有可能的,甚至陛下、严嵩都隐隐认可,无奈突然有人横插一杠子!
  一想到那位小同乡,饶是徐阶宦海浮沉数十年,也不禁牙根痒痒,长媳季氏病重,写了几封信希望小七能回京探望,结果……连回信都没有!
  小七倒是收到了信,直接转给了钱渊,后者直接烧掉……理都不理。
  “师相。”
  “叔大来了。”徐阶微微点头,回身走进书房,张居正恭敬的跟在后面。
  “听说选中陶大临?”徐阶端起茶盏,轻声道:“此事不可轻忽,小心谨慎。”
  “是。”张居正在下位落座,“原汉为人端谨,又是华亭人氏,和展才也有交情。”
  徐阶颔首缓缓道:“再等等吧,严党如今势大,不可以卵击石,但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师相说的是。”张居正顿了顿,仔细观察徐阶的脸色,笑道:“如今京中传闻,展才在宁波助胡汝贞招抚汪直,平息倭乱,又修建码头,意欲通商……”
  徐阶微垂眼帘道:“九一来信,赞誉展才长于大局,目光长远。”
  所谓的九一就是指宁波张时彻,徐阶的同年同党,就是他向钱渊举荐镇海知县宋继祖。
  “如若通商顺利,解朝中财用大乏之窘状,展才功不可没。”
  “终非正道。”徐阶淡淡道:“与民争利,何苦来由,前日已有御史上书弹劾。”
  张居正对此并不认可,劝道:“师相可稍稍遏制,展才主意通商,非为己身计。”
  徐阶面无表情的看了眼张居正,后者苦笑着换了个话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