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0/801

  “是啊,老母二子……今日胡汝贞说已送至镇海县。”汪直犹豫片刻道:“适才晚宴后,胡汝贞邀我明日赴镇海。”
  钱锐思索片刻,低声道:“可令徐兄弟、毛兄弟领船队停驻沥港,胡汝贞、钱展才非是蠢人,不会此时对老船主下手。”
  “这个倒是不怕。”汪直摇头道:“先生明日随我同去?”
  钱锐嘴角动了动,他知道台州知府谭纶如今就在镇海,“方某就不去了,可令鸿儿随行护侍老船主。”
  钱鸿还是十年前在南京和谭纶见过一面,这几年在海上,无论是举止、言谈、身形都大变,谭纶能认出的可能性不大……之前几年,谭维和钱鸿见多了,嫡亲小舅都没认出来。
  汪直点点头,突然笑道:“今日那钱展才说起一事……”
  听汪直说完,钱锐眉头大皱,“耐旱易活,可代五谷,亩产近十石……真有此物?”
  “说是吕宋岛那边有,回头让人去探探。”汪直伸了个懒腰,啧啧道:“不料今日见到名震东南的钱展才,钱家护卫号称精锐甲于东南,果真有几分能耐!”
  “如此盛名,自然不会全靠吹捧而来。”钱锐笑道:“今日毛兄弟火气有点盛,也是因为和钱家护卫交手……输得有点惨。”
  “哈哈哈,让他吃个教训也好!”
  汪直拾起茶盏抿了口,“先生,今日和那钱展才商议,觉得此人如何?”
  “少年英杰,言谈间锐气逼人。”钱锐抿嘴道:“就是有点好财……倒是挺磊落的。”
  “磊落?”
  “按老船主吩咐,将徐海余部,谭七指所部船队连人带船拨付过去,钱展才当时明言,必会插入人手。”
  汪直沉默点点头,突然道:“松江英杰,久誉盛名,但今日所见,其人心思深沉,算无余策,极为老练……通商一事日后要与其打交道,还需先生襄助。”
  “方某责无旁贷,必尽全力。”钱锐当然知道,今日钱渊之所以在密谈时全面压制汪直,少不了自己这份功劳。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另一个房间里,油灯亦没有被吹灭,唐顺之正滔滔不绝的询问钱渊各种问题。
  “当然只能做不能说。”钱渊低声道:“陛下旨意中有‘抚剿并重’一词,招抚可,开海禁不可,通商亦可亦不可。”
  “好吧,荆川公,晚辈明言告之……文长兄随侍西苑,知陛下心意,如若通商后,倭乱不起,通商可,开海禁也并非不可能。”
  唐顺之老瘦枯干的脸庞抖了抖,“如若通商后,倭乱再起……”
  “那自然是御史弹劾,众情汹汹,如若那是严分宜败落,胡汝贞只怕难逃这一刀。”钱渊面无表情的指指自己,“我钱展才最好也不过致仕归乡。”
  “也不是坏事,回松江青浦,再建随园,还能再建酒楼,写一本《随园食单》,亦为趣事……”
  “展才!”唐顺之脸上呈现出痛苦复杂的神情,“你这是将性命前途都交付在他汪直手中……”
  “若非如此,他汪五峰何以信得过钱某的诚意?”钱渊脸上还是一丝表情都没有,“此事甚险,犹过累卵,稍有不慎,声名尽丧,但请荆川公助钱某一臂之力。”
  “自嘉靖三十二年沥港被毁,倭寇四起,攻城略地,裹挟青壮,烧杀抢掠,朝廷设浙直总督,提编六省,截留盐税,编练新军,方能擒杀徐海。”
  “本朝财税一道远不如唐宋,如今户部苦苦支撑,嘉靖三十四年,先有闽粤两地突发洪灾,后有秦晋地龙翻身,朝中几无余力。”
  “如若能通过海贸获取大批银两,可解燃眉之急……”
  “不用说了。”唐顺之咬着牙低喝道:“你钱展才不惜此身,况乎我唐义修!”
  片刻后,两只手在木桌的上空紧紧相握。
第538章
日出
  这一晚,很多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汪直在盘算这次的交易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命运,从海道副使丁湛到浙江巡抚王民应,再到如今的浙直总督胡宗宪、浙江巡按钱渊……
  钱锐在思考儿子究竟想做什么……钱渊并没有像对其他人一样去刻意隐瞒什么,钱锐很容易察觉到,儿子似乎对建功立业本身并没有太强的执念。
  从抛弃翰林南下击倭,到约束东南诸军招抚汪直,再到布局通商……钱渊走的不是一条正统的文官仕途路线。
  郑若曾在心里感慨不已,如今的东南,倭乱暂歇,通商可行,再无之前数年间路旁枯骨、村无人烟的惨状……不能否认胡宗宪在期间做出的巨大努力,但最终描绘这一切的却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
  世事奇妙如此,当年嘉定城内初遇,如何想得到如今。
  天才微微透亮,宅子里已经有了声响,大大的灯笼挂的到处都是,看起来喜洋洋的一片。
  汪直大声呵斥手下抬出早就准备好的礼物,被嘱咐留下的毛海峰、徐碧城正在和钱锐细细商量,还有人扛着新鲜的海鱼海虾……这是钱渊吩咐带上的。
  “展才呢?”熬了一夜的唐顺之双目通红。
  “没看见。”赶出门的何心隐一边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来人往,一边打着哈欠,“不是和荆川公你一个屋吗?”
  过了一刻钟,还是没看见钱渊的人影,胡宗宪都有点急,亲自出面直接找到汪直头上了。
  虽是六月酷夏,但凌晨时分,带着湿气的海风迎面而来,让山顶的钱渊感觉到一丝寒意。
  杨文上前几步,将大氅披在钱渊肩头。
  “接下来半年,戚元敬、继美、卢斌、侯继高都会轮番出战,剿杀小股倭寇,甚至出海追杀海盗。”钱渊缓缓道:“数月之后,可升游击。”
  “少爷……”
  “钱家护卫前后近十名头领,多能独当一面,但你杨文资质最佳,沉稳干练,统兵有方。”
  “少爷。”杨文单膝跪在钱渊身侧,“自嘉靖三十二年,杨文从无稍离……”
  “起来!”钱渊不悦喝了声。
  杨文立即起身,他知道,少爷最不喜欢的就是下跪,无论是跪别人还是别人跪自己。
  钱家护卫有四十余人入军,其中三个把总,剩余的也大都为队长、副队长,一半人在戚继美所部,剩下一半原本在卢斌所部,不过戚继光这段时日抢了些去。
  这四十多护卫纵然入军,但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张三曾经私下与众人约定,待倭乱平息,再归钱家护卫。
  但问题就在于,倭乱虽然看似平息,但暗流汹涌,绝非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时。
  而钱渊这番话的言下之意是并不希望杨文回归,而是希望他留在军中。
  胡宗宪会那么老实吗?
  唐顺之是否能担当大任?
  汪直有没有管束海商、海盗的能力?
  戚继光不可能永远驻守宁波。
  喜欢多埋伏下后手的钱渊希望杨文能成为自己的后手,一个别人都看得到,但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作用的后手。
  “升任游击,可单独领一军。”钱渊双手负于身后,稍稍笼住被海风吹起的大氅,“可懂了?”
  “懂。”杨文平静下来,低声道:“少爷放心,必能练出强兵为少爷所用。”
  “选你的原因有二,其一,你统兵有方,又颇有战功,升迁难度不大。”钱渊回头深深的看了眼杨文,“其二,还记得去年那次出海吗?”
  杨文神色一变,俯首道:“记得。”
  “那人名为谭维,宜黄谭氏出身,台州知府谭子理的堂兄,我母的嫡亲二兄。”钱渊转头看向已经微微泛红的海平线,“此人即徐海麾下谭七指。”
  “谭七指?!”杨文脱口而出,“难怪……”
  汪直船队在舟山盘桓多日,昨日此地钱家护卫又和海盗做了两场,喝了场酒,杨文听海盗提起这个名字不下十次。
  据说徐海窜回老巢,就是被留下守家护院的谭七指突然反戈一击,割下徐海首级,降了汪直。
  “少爷……”
  “嘘……”
  钱渊向前两步,手搭凉棚,眯着眼看着如同岩浆倾入海中的海平面,只露出一小部分的太阳已足以扫去阴晦的黑暗,耀眼的光线越来越盛,刺的钱渊双目胀痛,难以直视。
  就在胡宗宪、汪直等人从后面登上山顶的那一刻,朝阳突然猛地一跃,从海平面升腾而起,悬于空中,投射下万丈光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钱渊喃喃如此道。
  恰好走到钱渊身后的胡宗宪脚步一顿,不是因为听见了这句话,而是缓缓攀升的朝阳越过了钱渊的头顶,刺眼的阳光映入胡宗宪眼中。
  心中焦急的钱锐松了口气,悄无声息的往后退了几步,站在人群外,远远看着立于山顶的儿子,脚下是一块巨石,不远处的前方尽是悬崖,白色的浪花汹涌而来,在石壁上撞的粉碎,海风呼啸而过,吹得钱渊身披的大氅猎猎作响。
  、众人都停下了脚步默默的看着这一幕,在他们的视线中,朝阳和钱渊似乎合为一体,被身影挡住大半的朝阳映射出的光线将钱渊笼在其中,远处眺望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钱渊缓缓闭上双眼,他从来不是个悲春伤秋的人,虽然读了不少书,背过不少诗,但也算不上个文艺青年。
  前世他就喜欢旅游,可惜长期的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让他很少领略到日出之美,特别是海上升日,一次都没见过。
  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到隐隐可见的亮光。
  从一丁点儿的火热,到洒遍大地的朝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0/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