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801

  这时候,一个清亮的声音在人群后响起。
  “五峰船主觅利商海,货殖天下,与人同利,又剿杀倭寇,献上徐海首级,为国捍边,何罪之有?”
  汪直讶然抬头看去,胡宗宪身后的幕僚向两侧让开,露出一位身材瘦削,面如冠玉的青年。
  钱渊手扶刀柄,漫步向前,双眉似飞,鬓角如剑,身后的玄色披风被海风吹的呼呼作响。
  自从与小七重逢,钱渊的衣物都是由小七来负责的……虽然她不懂女工,但会指挥啊。
  看起来还是这个时代的衣衫,但在很多地方做了细微的改变,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
  汪直麾下众人一时安静下来,钱锐双手缩入袖中紧紧互握,睁大眼睛看去,已有五年未见的幼子身量颇高,双目如电,凛然风范,顾盼间令人不敢逼视。
  晦气!
  又被这厮抢了风头!
  胡宗宪暗骂一句,上前两步扶起汪直,“自嘉靖三十二年,倭乱遍及东南,本官未闻五峰入寇,何罪之有?”
  “再说了,本官虽近年奔波在外,也曾听闻乡人有言,五峰虽觅重利,却守徽人之规。”
  汪直看起来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连连点头解释,“汪某虽是商贾,却不敢坏乡梓名声。
  徐海此僚不愿为商,只以劫掠为生,汪某恨之入骨,捕杀首级献上,汪某等人客居海外,却心念故土,还望总督大人详查。”
  除却胡宗宪、钱渊以及总督府幕僚外,唯一得以上岛的官员唐顺之暗自摇头,娘的全是瞎扯!
  不过也不是汪直一个人瞎扯,胡宗宪也在瞎扯,钱渊更是在瞎扯!
  汪直的确没有入寇沿海,但问题不在于他有没有入寇,而在于他有能力入寇,这是招抚汪直的关键原因。
  汪直献上徐海首级,选择了沥港相见,也不在于什么心念故土,而在于念念不忘开海禁通商。
  这三日一直大雨瓢泼,直到今日雨势稍歇,一行人登山在亭子附近坐定。
  亭子里只有一张石桌,四个石凳,胡宗宪和汪直自然是当仁不让,剩下两个位置……
  汪直早早点了钱锐,而官府这边……王寅、郑若曾、茅坤等人齐齐退了一步,将钱渊露了出来。
  汪直瞄了眼这个从容淡定的青年,心里隐隐猜的了这是谁。
  “来来,汪某这无甚好茶,拙于待客。”汪直恭敬的请胡宗宪坐下,笑道:“还是方先生提议,倒是金塘山这野果远近闻名。”
  石桌上放着一盘洗干净的青色李子,钱渊微垂眼帘,突然伸手抓了个,啃了几口笑道:“皮青心红,果大核小、汁多鲜美,果然好味道。”
  就坐在钱渊对面的钱锐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当年每次来沥港交易,总会带些李子回去,儿子最喜欢吃。
第529章
虎狼
  所谓招抚,一般都是以使者来回传递消息,寇首率军来降,但汪直率大批船队盘踞舟山,浙直总督胡宗宪亲上舟山,汪直俯首,此事大体已经定下。
  虽然不管是胡宗宪,还是汪直,都对后面的开海禁通商一事颇为踌躇,但招抚一事已定,胡宗宪的亲至,汪直的跪拜,都体现了足够的诚意。
  就算有什么关卡,不是还有个穿越者在嘛。
  事实上在石桌上,两人更多的是聊起家乡诸事,相互试探一二,再接着去谈大体的总纲,具体的细节自然由总督府幕僚和汪直麾下头目去细细商量。
  虽然钱锐保持沉默,慢慢的啃着李子,但石桌旁另两人说起唾沫横飞,曾经几度前往徽州的钱锐也笑谈起徽菜、徽商,还有新安江水,如画黄山,徽墨歙砚……
  “这位先生是……”
  钱渊手微微一顿,丢开果核,接过一旁杨文递来的手帕擦了擦,“是啊,五峰船主尚未介绍呢。”
  钱锐起身行礼,胡宗宪安之若素,钱渊嘴角抽搐了下,想避一避又觉得不合适……有点后怕啊,也就是老爹只是个谋主,如果混成什么六峰七峰,适才见面跟在汪直后面跪下来的话……
  “学生方顿,字和泽,南直隶应天府人氏,早些年攻读经书,可惜困于院试,不得寸进,后转而经商,于沥港设铺。”钱锐泰然自若道:“后沥港被毁,幸得老船主收留,管理账目。”
  “方先生与汪某早年相识,多劝汪某管束海商,不得上岸劫掠。”汪直补充道:“前年若不是方先生,汪某险败于徐海那厮之手。”
  “这么说来,先生于国有功。”胡宗宪淡淡赞了句。
  钱渊和父亲遥遥对视一眼,各自移开视线。
  的确有方顿这个人,也的确是应天府人氏,早年攻读,后转而经商,专门在沥港做生意,和钱锐也认识,但在嘉靖三十二年全家老小死于沥港。
  最早钱锐只是扯个幌子糊弄汪直,但后来沥港被毁,倭寇四起,又辗转知道方顿此人全家死于火中,于是索性就借用了这个身份。
  漏洞当然是有的,但钱渊南下和钱锐联络上后,已暗中安排了人手,堵上了漏洞,确保万无一失。
  钱锐平日里深居简出,只要不碰上意外,身份很难被戳穿……毕竟这个时代,凭借画像确认身份几乎是不可能的。
  汪直的视线落在了钱渊身上,“总督大人,还没请教这位……”
  “哈哈哈,哈哈哈……”钱渊长笑道:“五峰船主可真会开玩笑,能纵横海上如许多年,要说认不出……那可真真是在扯谎了!”
  “果真是松江钱氏英杰?”汪直摸了摸脑袋,“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啊。”
  “华亭钱展才,因嘉靖三十二年嘉定大捷而闻名苏松,当时萧显和徐海齐名,不经商,专以劫掠船队、地方为生,却被斩于嘉定城外,震川公赞其智勇双全,兼有气节。”
  钱锐说话的声音一如平静,嘴角微微带着恭维的笑容,但侧耳倾听的钱渊能清晰听得出父亲声音中那一丝微微颤抖,以及满足、骄傲。
  “嘉靖三十三年,徐海席卷五府,唯独在崇德县撞的头破血流,至此钱展才名声大噪,为东南所知。”
  “后面的汪某也知道。”汪直笑道:“钱大人少年进士,两度南下,先后于嘉兴、绍兴助总督大人大破徐海,名扬天下,日后必是朝中重臣。”
  胡宗宪附和点头,心里暗骂……日后必是朝中重臣?
  这厮虽然只是个七品御史,但论分量,六部尚书加内阁三人,能比他分量重的,一只手都数的出来!
  “五峰船主也太粗心了,钱某还有一事。”钱渊手里转着一颗李子,笑吟吟道:“而且还是在徽州。”
  胡宗宪和汪直对视一眼,后者苦笑道:“总督大人,钱大人,此事和汪某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钱某不去管这些。”钱渊咧嘴一笑,“五峰船主统领海商,钱某那次受了好大罪……这补偿自然是向五峰船主要。”
  胡宗宪也是无语了,不过心里好受了点……毕竟这几天被敲竹杠敲的脑袋都肿了,这厮是谁的竹杠都敢敲啊!
  偏头看了眼一脸苦涩笑容的汪直,钱渊诧异道:“难道五峰船主管不了海商……可别告诉钱某,此事是徐海干的,那厮是该死,但也不能什么黑锅都往他头上栽吧?”
  到这时候,在场的三人都听懂了钱渊的言外之意。
  当年沥港被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汪直难以管束海商,萧显、叶碧川、徐海等人四处劫掠,以至于朝中科道言官屡屡弹劾浙江巡抚王忬,后者一为自身,二迫于压力,下定决心剿灭沥港,厉行海禁,以至于之后倭寇四起,倭乱难平。
  钱渊这是在问,招抚你汪直,你能不能管束得住那些海商,或者说能不能使寇转商?
  汪直紧锁眉头,他有意接受招抚,自然不会忘了前事……当年惶惶逃离沥港,在船上跳脚大骂,骂的不仅仅是毁诺的浙江地方官府,还有坏了事的徐海、萧显等人。
  受益于这几年和徐海的开战,不仅仅是徐海聚拢吞并大量小股倭寇,汪直也做了同样的事,但即使如此,也不敢保证没有小股倭寇会上岸劫掠,甚至都不敢保证自己麾下的船队会不会有人起这个心思。
  正犹豫间,钱锐看看天色,笑道:“已近午时,不如入宴再谈?”
  “正是正是。”汪直连连点头,“先生说的是,倭国地窄物少,倒也颇有奇物,还要请总督大人、钱大人品鉴。”
  胡宗宪转头看了眼钱渊,后者没吭声只耸耸肩……又不是逼汪直怎么着,只是要汪直给出个态度,后面才好拿捏而已。
  看到这一幕,汪直和钱锐对视一眼,前者在心里将钱渊的重视程度提了一级,后者不禁想起大舅子谭维的话……真是生了个好儿子,都能压浙直总督胡汝贞一头!
  当然,谭维这句话不完全是在赞扬钱渊。
  四人起身移步,正要去不远处的几处宅子,突然亭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一个腰间插了把短刀的汉子正在和一个钱家护卫厮打,单臂毛海峰和徐碧城怒目而视,对面的梁生一脸的不以为然。
  “胡闹!”钱渊踱步出亭,冷然厉喝道:“梁生!”
  梁生应声而来,单膝跪下,“少爷。”
  “记下十棍。”
  “是。”
  “如若不胜,二十棍。”
  梁生愣了下,眉飞色舞的冲着场中脖颈上青筋毕露的护卫喊道:“大侄子,不胜,二十棍!”
  那护卫也是台州黄岩下梁乡人,是梁生的侄儿梁万宁,听得此言,精神一振,左手将对手挟在腋下,弯腰右手抓住对手的腰带,怒喝一声,手中用力将那厮抬起来用力掷出。
  “好!”
  “干得漂亮!”
  梁生、张三、周泽周济兄弟几个不怕惹事的货同时喝彩,惹得对面毛海峰脸色铁青,手都摁在刀柄上了。
  “还想拔刀?”汪直大步走来,瞪了眼毛海峰,“真不怕丢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