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801

  哭个大头鬼啊!
  但嘉靖帝脸色一缓,想起了那日钱渊抱着自己的那一幕……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在自己心目中,这个年轻士子的形象渐渐和陆炳吻合,陆炳也干过同样的事。
  毕竟,功大莫过于救驾。
  “今年二月,三大殿付之一炬,户部无以为继,重修遥遥无期,展才远在东南亦……”
  “好了!”嘉靖帝厉喝一声,“去岁中进士,入仕途不满两年,不过七品巡按御史……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内阁首辅呢!”
  位卑而忧大事,这是士大夫的一向秉性,徐渭立即联想到了自己那位姐夫,沈炼沈青霞。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乱,俺答威逼京都,群臣束手,锦衣卫经历沈炼慷慨激昂,主战不贡,高声道:“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
  就在徐渭准备开口的时候,嘉靖帝身边的黄锦悄悄抬起头,递了个眼神过去,微微摇头示意。
  将徐渭塞进西苑,或者说将徐渭塞到嘉靖帝身边,钱渊自然是暗地里做了些准备工作的……毕竟徐渭那性子,那嘴巴,太容易得罪人,有时候恨不得拿根针把他嘴巴缝起来。
  徐渭以青词得宠,不掺和到分宜、华亭之争,那在西苑之中,钱渊着重打点的只有黄锦。
  黄锦不仅身居高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兼管东厂,更是太监中唯一能对嘉靖帝施加影响的人。
  关键时刻,黄锦的眼神让徐渭停下了嘴。
  还没等徐渭想个明白,嘉靖帝冷哼一声,继续道:“招抚汪直,东南倭乱立歇?”
  “大股倭寇断绝,小股倭寇或许还能作乱。”徐渭老老实实道:“不过浙江、苏松沿海的倭乱基本能平定,展才派来的信使递话,或许小股倭寇会侵袭闽粤。”
  嘉靖帝来回踱步,目光闪烁不定。
  胡宗宪有可能一战功成吗?
  招抚汪直会不会留下后患?
  如若开海禁通商,朝中必然纷乱不堪,户部可能会大力赞同,但科道言官必然弹劾,而且内宦必然和外朝相争……想想这些事,嘉靖帝就有点头痛。
  作为一个皇帝,在这种时候,绝不会去考虑钱渊本人,只会考虑朝局走向……
  黄锦看看嘉靖帝脸色,笑着转头问:“文长,展才此战没负伤吧?听听就吓人,几度亲自上阵……呃,皇爷,老奴是想问问小黑……”
  “不是都生了一窝崽了吗?”嘉靖帝哼了声,“起来吧。”
  “谢陛下。”徐渭起身道:“此战钱家护卫伤亡约莫三成,展才本人倒是没负伤。”
  “钱家护卫果真精锐若此?”黄锦好奇问道:“好像展才每战,都以护卫为先锋。”
  “东南共识,钱家护卫精锐甲于东南。”徐渭傲然如此说,又赶紧解释道:“陛下,钱家护卫一共也就百来人,还是展才转浙江巡按后,才得以配甲。”
  嘉靖帝嘴角微撇,挥袖道:“出去吧,召内阁、兵部。”
  徐渭不知所措的退出,心里没着没落的,什么明示暗示都没有,直接把自己撵出来,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梁文、周济上京送来的不仅是两封信,更带来了钱渊的口信,首要是招抚汪直,次要是开海禁通商。
  无需大张旗鼓,但需要徐渭在嘉靖帝面前过一过明路,探一探口风……这也是钱渊将徐渭塞到嘉靖帝身侧的一大目的。
  虽然聪明绝顶,悟性奇高,但徐渭毕竟才入仕两年不到,这个谜团一直到晚上,遇上了钱锐才被解开。
  钱锐久历宦海,翰林院里坐过冷板凳,都察院、六科都待过,甚至还做过地方官,对这些门道并不陌生。
  但钱渊的心情糟透了。
  “是指开海禁通商。”
  “不是默许。”
  “如若倭寇不起,朝中得利,自然是皆大欢喜。”
  徐渭终于听懂了,“如若倭寇复燃,那展才……”
  钱锐没有再说什么,对于汪直,嘉靖帝可能会认同钱渊的判断,但对于开海禁通商,如若不畅,事有反复,钱渊将会被毫不留情的扔出去。
  两人在闷热的书房里久久无语,钱渊之所以能在严嵩、徐阶之间左右逢源,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简在帝心。
  如若钱渊因通商被弹劾,而嘉靖帝置之不理……徐渭能想象得到可怕的后果,严嵩倒未必会怎样,但徐阶……就连裕王、高拱只怕都会躲的远远的。
第519章
打抱不平
  一直到天蒙蒙亮才合了会儿眼,徐渭带着浓浓的黑眼圈走出随园,在钱宅门口正巧撞上准备出门的钱铮,也是两个黑眼圈。
  两人都起迟了,日上三竿才起床,昨晚他们长吁短叹也拿不定主意。
  “渊儿他……”钱铮的叹息声显得很是无奈。
  两年前调入京中,钱铮觉得自己能成为侄儿的依靠……现在想想,实在是太天真了!
  侄儿在京中搅动风云,左分宜,右华亭,中嘉靖,还不忘两只脚伸出去分别勾住高拱和裕王……即使南下也几度惹出偌大风波,引得朝中议论纷纷。
  但钱铮也发现了侄儿致命的弱点,虽然身后隐隐站着裕王和高拱,但实际的根基却是嘉靖帝的宠信,一旦宠信不再,根基轻浮……
  比如这次,嘉靖帝显然不会为钱渊站台。
  徐渭面无表情的拒绝了马车同行,径直往西苑去,坐下来在心里琢磨要不要抢个彩头再去嘉靖帝那探探口风。
  徐渭也挺贼的,已经预备了好些文采非凡的青词,上次脱口而出让同僚目瞪口呆的自然是早就做好的,毕竟不是曹子建能七步成诗。
  这时候,旁边郭朴和李春芳的闲聊引起了徐渭的注意力。
  “上虞大捷终得认定,行人司倒是有事做了。”郭朴笑道:“去东南可比去西北、西南要轻松多了。”
  “那当然。”李春芳应道:“据说都抢破了头!”
  “金山银海,自然有的是人抢!”
  最后这句话自然是尖酸刻薄的袁炜说的,其实论尖酸刻薄,他原本是比不上徐渭的……无奈这一年多来,徐渭的青词稳稳压他一头,愤世嫉俗下,尖酸刻薄的口吻倒是能压徐渭一头了。
  李春芳听得这话住了嘴,向郭朴递了个眼色,两人都不吭声了。
  朝中若有封赏向来是行人司遣行人出使,李春芳说的抢破头是指地点……碰到去辽东、西北的还算好,万一被派到云贵、琼州的,说不定小命都丢在那,尸骨都不得返乡。
  而袁炜这话直截了当的将矛头对准了胡宗宪,朝中这两年弹劾胡宗宪贪污军饷的奏折就没断过……当然了,袁炜和胡宗宪没什么瓜葛,他是在怼曾经为胡宗宪幕僚的徐渭。
  徐渭曾入胡宗宪幕府,钱渊在东南和胡宗宪交好,甚至可能在嘉靖帝面前力挺胡宗宪,以至于其升任浙直总督……这在京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子实兄。”徐渭知道今天来迟了,低声问:“封赏已定?”
  “呃……文长不知情?”李春芳讶然,“昨日陛下召见内阁、兵部,今日内阁已发文书。”
  “昨日出了殿就回去了……”
  反正不是什么秘密,李春芳笑道:“东南倭乱尚未全数平息,仅以上虞大捷封赏,浙直总督、浙江巡抚,及浙江总兵、浙江副总兵以下将官均得赏银,皆升散阶。”
  “胡汝贞授正三品嘉议大夫,吴惟锡授从三品亚中大夫。”郭朴接口道:“俞志辅授从三品怀远将军,戚元敬授正四品明威将军。”
  袁炜突然插嘴冷笑道:“倒是没见到钱展才的名字!”
  徐渭蹙眉看向李春芳,后者微微摇头……奇了怪,展才在上虞大捷中的分量如此重,居然未列其中,徐渭立即坐立不安起来。
  随手写了道准备好的青词,徐渭起身去了直庐……虽然极度厌恶,但有时候不得不去。
  “的确没有展才之名。”严世蕃低声道:“此次上虞大捷,展才在其中……”
  “分量颇重,陛下亦知。”徐渭坦然直言。
  严世蕃摇摇头难解道:“文长还是别为了他操心,谁不知道他简在帝心。”
  徐渭只觉得口中一阵发苦,试探问道:“可有调任?”
  严世蕃又摇摇头,“倒是内阁发出的那道……”
  “甚么?”
  “旨意上言明,抚剿并重。”严世蕃深深看了徐渭一眼,他前些日子就收到罗龙文的来信,知道胡宗宪和钱渊为何事起隙。
  “抚剿并重……”徐渭喃喃低语,抚剿并重……虽是并重,但抚在前,剿在后。
  果然和钱铮猜测的差不多,嘉靖帝说起来聪明绝顶,但却不是个勇于担责的皇帝,这明摆着是在说,抚剿并重……但出了问题,朕要找你们算账!
  找谁?
  当然是浙直总督胡汝贞,浙江巡抚吴百朋,浙江巡按钱渊这东南抗倭三大巨头。
  这甩锅甩的……颇有严嵩的风范,难怪和严嵩处的好,臭味相投啊!
  “告诉展才,欠我个人情。”严世蕃懒洋洋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