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801

  这时候,门外传来喧哗声,钱渊身子一僵,迅速回头看了眼,扯了扯伙计的衣袖,指了指药柜,“还有这个。”
  不去理会外面的嚷嚷声,钱渊丢出银子算账,背着包裹往外走。
  “持刀拿枪的,路引拿来看看!”
  “别是倭寇吧?”
  “兄弟们,去县衙叫刘捕头来看看!”
  李福好笑的看着这帮地痞流氓,敲诈敲到正主头上来了,看钱渊已经出来了,他伸手用力一拨将围着的混混推开,大步往城门口走去。
  这帮混混还真不是盖的,居然随手操起一旁人家的晾衣杆什么的冲上来。
  “噌!”
  刀光在空中一闪而过,狭长的刀身毫不费力的劈断晾衣杆,将一个混混的手臂劈断。
  凄厉的惨呼声陡然响起,拥挤的人群登时如沸腾的水一般骚动起来,凶神恶煞的李福持刀冲杀,人群迅速向两边散开。
  就在这时候,钱渊丢下了包裹。
  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
  但是,下一刻。
  钱渊僵在原地。
  年轻的妇人被劈倒,还没学会走的幼儿摔在地上,只知道嚎啕大哭。
  闪亮的刀尖轻易的穿透孩子的身躯,李福直起身高高举起长刀。
  哭泣声转瞬即逝,鲜艳的血从刀尖留下,在刀身上刻下一道红色的痕迹。
  最懂得权衡利弊得失的钱渊僵在那,一股热血毫无来由的充斥着他的大脑,这一刻,刚刚进入刑警队的那段岁月的片段迅速在他脑海中闪现。
  “愣着干什么!”李福吼了声。
  钱渊低下头掩饰着充血的眼眸,他拎起包裹背在身上,沉默的跟在李福身后。
第190章
享福
  倭寇从浙江西进南直隶入徽州府,再一路北上的消息早就遍传大江南北,虽然只有三四持刀倭寇,但泾县的守城兵丁竟然不敢抵挡,也不敢去关城门,一哄而散逃窜开,让李福等人施施然安全出城。
  一个时辰之后,还在惊惶中的泾县更乱了,守城兵丁两腿哆嗦着看着从被卷起的漫天黄烟中出现的军队,狭长的长刀、古怪的口音发髻让他们胆战心惊。
  不过,来的并不是倭寇。
  前去问话的护卫急匆匆跑回来,“一个时辰前,倭寇在城内闹了一通,兵丁、百姓死伤十余人,知县领兵追击。”
  这护卫是最早一批跟着钱渊的,凑近几步压低声音,“问过了,少爷在城内出现过,宝蓝色长衫……下摆被割断。”
  “泾县知县?”徐渭心思急转,“带了多少人追击?”
  “三百多兵丁乡勇。”
  “杨文,你我先去。”王义吆喝一声,“这边交给钟兄弟。”
  王义和杨文来的正是时候,泾县的知县丘时庸在距离县城七八里处被汇合的倭寇打得落花流水,三百兵丁乡勇只死伤十余人就大部溃散,要不是援军来得及时,丘时庸难逃一死。
  “跑的倒是快!”杨文狠狠一刀劈在树干上,眼睛盯着远去的倭寇背影,其中那个蓝宝色身影不快不慢,却没有回头张望。
  “虽然龙川一战被倭寇伏击,但前前后后倭寇在你们手上至少丢了七八百条人命。”气喘吁吁赶来的徐渭扶着树干。
  的确如此,看到有援军赶到,倭寇本不以为意,但看到几只狼牙筅顶在前头,倭寇首领立即下令撤退,知道这帮人不好惹。
  “有……有个……”三十多岁的知县丘时庸狼狈的坐在地上,勉强爬起来,强作镇定道:“那个身穿蓝色衣衫的……看样子像是倭寇谋主。”
  “狗屁!”张三瞪着牛蛋大的眼睛,右手一用力抽出长刀。
  “张三!”
  “张三!”
  徐渭和王义同时厉喝阻止,钱渊被倭寇裹挟的消息如今还被严格控制中,一旦消息走漏,被倭寇知晓……
  丘时庸被张三的长刀吓得又坐回地上,茫然看着周围兵丁视线带着的杀气,想解释什么但又不敢说话。
  还真不能怪他这么想,倭寇和官兵乡勇刺刀见红,杀声震天,而钱渊被三四人“簇拥”站在远处观战,虽然距离远,但丘时庸这种文官能敏锐的通过细节感觉到那是个读书人。
  倭寇向来是以海商、渔民、倭人、罪犯为主力,很少有读书人甚至士子卷入其中,而读书人出现在土匪、倭寇中,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梁山上的谋主吴用。
  王义亲自带着精锐远远跟在倭寇后面,杨文、徐渭一行人暂时在泾县落脚,直到夜幕降临,王义才疲惫的回来。
  “径直往北去了。”王义接过毛巾擦了把,“这附近地形我不熟悉。”
  徐渭趴在地图上看了会儿,“往北有两处,一是偏东的宣城,二是正北的南陵。”
  “啪!”徐渭一巴掌拍在桌上,“之前猜测的没错,是南陵!”
  钱渊很确定倭寇下一个目标是南京,这是他通过倭寇的行踪、前世的记忆,以及种种情况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而比历史提前几年进入胡宗宪幕府的徐渭也作出了同样的猜测,这股倭寇除了在龙川一战之外,奔跑迅捷,从不恋战,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
  进入徽州府后,倭寇径直北上,绩溪、旌德、泾县,下一个是南陵,再往北是芜湖,一旦过了长江就是太平府,再北上……就是南京。
  在旌德县被破后,徐渭敏锐的察觉到倭寇的行动目标,并立即写信派人送回巡抚衙门,虽然南京守备兵力充足,但多年不历战事,一旦战败或有失,杨宜、赵文华、胡宗宪一个都跑不掉。
  因为长途跋涉导致疲惫不堪的徐渭猛烈的咳嗽了一阵,脸色愈发苍白,“不用想了,倭寇不敢走官道,我们直接从官道去南陵!”
  徐渭猜的没有错,“南陵”这个地名也出现在倭寇嘴里。
  虽然不清楚前世安徽省的地形,但大致的方位还是有数的,在脑海中换算了下,钱渊小心翼翼的试探问道:“李哥,南陵……好像是芜湖附近?”
  “哎呦,你个账房先生对地理倒是挺精通的。”一旁的王姓向导笑道:“家里有人经商?”
  这年头,对地理熟悉的人,绝大部分都是走南闯北的商人。
  “父亲兄长经营棉布、茶叶生意,以前听他们说起过。”钱渊立即顺着杆子往上爬,“可惜两年前都没了……不然说不定还能继续进学考个秀才,也不至于做个账房。”
  “不会遇上劫道的了吧?”
  钱渊脸色黯淡下来,叹了口气,“沥港。”
  “哎,也是个可怜人。”李福亲热的搂着钱渊的肩膀,“以后有什么打算?”
  毫无疑问,李福并不是个蠢人,他当然知道,纷乱的泾县内,这个青年是有机会逃脱的,但却没有逃。
  钱渊小小翻了个白眼,“还能有什么打算……就盼着你们带我享福了!”
  “哎,还有怨气呢。”李福哈哈笑道:“海上风吹雨打,说不上什么享福,不过倒是能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口袋里能落得下银子!”
  钱渊将背上的包裹往上抬抬,“这还不算享福?多少人吃不饱穿不暖,口袋里别说银子,铜板都招不到半个!”
  “明白人啊。”李福大笑,“朝廷非要禁海,禁特么个屁!”
  钱渊连连点头,他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禁海禁得东南沿海一片水深火热,其实朝廷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解决倭寇,甚至可以参与进入逐步取得主动权的。
  李福看了眼钱渊,想了想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塞过去,“留着吧,看你那傻样……在那家药行门口傻的都不敢动。”
  钱渊回忆着前世电影里的宝宝,努力挤出一个憨厚的笑容,“谢谢李哥。”
  看着李福大步走向前面,钱渊右手摩挲着匕首的刀柄,有些滑手,等会儿撕块布裹上,别到时候失了手。
第191章
试探
  穿越到这个时代,钱渊在和人交往中往往会显得特立独行,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一点,从最早的张居正、王民应,到后来的陆树声、戚继光、聂豹,甚至社会地位不高的逃兵王义也很早就察觉到了。
  他能和文官士子谈笑风生,能和商贩走卒一起唾沫横飞,能和护卫们一起在华亭县的清晨狂奔……
  钱渊并不是如这个时代的士子那样偶尔平易近人,前世的社会有各种不公,但人人平等的观念却铭刻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
  在商海中跌爬滚打了那些年后,钱渊更是学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所以,当他下定决心之后,以令人膛目结舌却很难察觉的速度融入到这支负有特殊使命的倭寇中去。
  低矮的山丘上,李福丢下长刀爬到树上,焦急的眺望远处,片刻后他笑着跳下来,拍着胸脯说:“来了来了,都说了别急……信不过我,还信不过老王的眼光?”
  半躺在草坪上的王姓向导嘿嘿笑了笑,用倭语说:“估摸着官兵早知道他了,就算回去也是个死。”
  聚集在一起的倭寇们没有松懈,直到穿着一身青衫的钱渊从树丛中钻出来,倭寇们这才轻松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