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801

  从这个角度来说,徐阶虽然曾经出京任亲民官,但走的是明朝特有的储相路线。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徐阶的心机以及一门心思向上爬的韧性……要知道叔父和徐阶有仇,自己和徐璠有怨,去年还不自量力拒绝了徐家的联姻试探,钱渊如何不仔细去研究徐阶呢。
  今年乡试,明年会试,即使不顺利的话也可能会入京,朝中已有旧友书信,钱铮很可能今年就会调回京中任职,钱渊八成会随叔父一同入京。
  钱渊倒是想不显山露水,但去年发生的一切……他也通过赵文华知晓,钱渊这个名字早就在朝中是人尽皆知了。
  叹了口气,将烦心事暂且抛开,钱渊偏头看了眼徐渭,“哎,什么时候走?”
  “还有赶客人的,真不讲究!”徐渭抿了口茶,“明前松萝茶还没喝够呢。”
  钱渊习惯性又怼了几句,一旁的钱铮和顾承志半闭着眼品茶听着这两人的互怼。
  这段时间这一幕已经出现太多次了,两个人或引经据典,或拐着三个弯……最后总是以钱渊口吐英语,或者徐渭喷出绍兴话而告终。
  不过今天,两人没能尽兴,外头杨文送来几封信。
  “胡汝贞倒是挺看重你的。”徐渭一眼就认出最上面那封信是巡抚衙门寄来的。
  钱渊拆开看了几眼,“不好说,汝贞兄更看重你徐青藤,还在问你什么时候去杭州。”
  “他管得着吗?过些日子还要去松明山逛逛呢。”
  “伯玉兄好像就是松明山人?”
  “汪道昆?和他无关,不过据说他对你倒是另眼相看,还写了首诗赠你?”
  “那是惟锡兄的情面。”
  一旁的钱铮听着“汝贞兄”、“伯玉兄”、“惟锡兄”这种称呼,忍不住手抚额头觉得有点头痛,个个都是大人物。
  浙江巡抚、浙江巡按就不说了,即使汪道昆如今只是兵部武选司郎中,但文坛地位不低,诗文遍传天下,与王世贞、李攀龙关系极好。
  那边徐渭还在叽叽咕咕,钱渊却沉默下来,胡宗宪在浙江也挺难的啊,信中说直接跑到南京去告状的士绅都不止两三人了。
  也是,胡宗宪推行提编法,又将富商单独列为一甲,这是实打实从海商身上抽血。
  在海商背后的那些大户看来,胡宗宪比当年的朱纨更可恶,至少人家是直接明刀明枪,姓胡的却是手段下作。
  钱渊沉思片刻后直接将信递给了徐渭,后者迅速看了遍嗤笑道:“还真不怪那位总督大人缩着脑袋。”
  钱渊笑了笑,杨宜上任浙直总督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赵文华的压迫下毫无作为,已经成了空架子,不过似乎他也并不以为意。
  取过下面的信件,一封是食园的王氏,一封是绍兴的孙家,还有一封来自京城。
  拆开看了几眼,钱渊的神情有些黯然,转头木然盯着闪烁的灯火。
  “渊哥儿?”顾承志诧异问道。
  “呃,没事,没事。”钱渊将信件递过去,“有惟锡兄去信,又有凤洲先生出面,殷正茂那边无碍。”
  王世贞在普通官员中地位不低,而且其父虽然没当上大司马,但也进了步升迁兵部左侍郎,有他出面讲和,殷正茂自然没什么话说。
  但钱渊那黯然神情是为何?
  钱铮接过信看了眼,忍不住也叹息一声。
  就在上个月末,一直被关押在诏狱中的杨继盛因病死于狱中,严世藩强令不得收尸安葬。
  张经、李天宠早在年前就被弃市,原本钱渊还以为自己略微提了一笔能有些作用,没想到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杨继盛还是没能逃得一命。
第182章
见鬼了!
  杨继盛这个名字在明朝历史中有着不轻的分量,后世的史书上细细描述着这个读书人不顾安危弹劾严嵩的高洁品性,以及在狱中用一块碎片割腐肉的强悍意志。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杨继盛只有血勇没有谋略,但他的死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钱渊并不清楚,他虽然没有改变杨继盛的命运,但那封信却让杨继盛的死成为了一条导火索,虽然这条导火索并不会立即点燃。
  之后钱渊又连续接到张居正、王世贞两封信,让他意外的是,虽然多有人同情杨继盛,但朝中一片风平浪静,反而是外地群情汹汹。
  比如徽州府。
  同样是山区,但徽州府和贵州、云南是不同的,这里文风颇盛,读书人的比例很高,明朝从永乐之后基本每一科都出进士,这些年又连续出了胡宗宪、汪道昆、殷正茂这些名人,士林中对严嵩持有的态度和东南保持一致。
  四月初已经略略有些热了,钱渊坐在半山腰亭子的最外围,无奈的看着被围在中央的徐渭在那破口大骂。
  一阵山风拂过一旁的树林,钱渊偏头侧耳细听,努力忽略徐渭那带着污言秽语的骂声。
  和其他士林中人一样,徐渭痛恨严嵩窃权罔利,惟意媚上,贪污受贿,但他的痛恨显然比其他人更加强烈。
  钱渊倒是能够理解这种情绪,徐渭的老师薛应旂几番被严嵩诬陷最终罢官归乡,他的好友兼姐夫沈炼弹劾严嵩被发配关外,如今杨继盛死于狱中,很难说沈炼有什么样的下场。
  好好一场诗会最终成了徐渭的个人表演,钱渊这些日子实在是听腻了,干脆起身在山上兜了圈。
  松明山位于西溪南乡,这里就是汪道昆的老家,今天的诗会也有汪家子弟参加,钱渊按照方位推算了下,估摸前世也曾经到这块儿旅游过,他记得歙县周围有不少古民居景点。
  从山上放眼望下去,粉砖黛瓦的民居点缀着青山绿水,远远看见高耸的马头墙,拿出望远镜还能看见巷子里有行人穿梭,井口处有妇人捶衣。
  “少爷,要不要逮几只?”护卫指着不远处林间飞窜的野鸡。
  钱渊偏头看了眼,“算了吧……对了,刘洪,丹阳那边有回报吗?”
  刘洪是最早跟着钱渊的那批人,因为胆大心细,又曾经出去跑单帮很受王义、张三看重,后来被钱渊派出去查王翠翘家世。
  “少爷放心,一直有人盯着,一明一暗两拨人。”刘洪低声禀报,“其实那女子不可能将家人接出海外,那可不是享福,反而是受罪,更别说还有个已经过了院试的秀才侄儿。”
  “但迁居他地是有可能的,让人盯紧点,后面可能用得上。”
  “是。”刘洪笑道:“昨儿刚接到王哥的信,据说在义乌大展威风呢。”
  王义跟着戚继光去义乌招兵,据说到现在才召了几百人,而且一个月下来淘汰了将近一半,王义现在是军中教习,据说名气不小,下手挺狠。
  钱渊往亭子那边漫步走去,“怎么?手痒了?”
  “嗨,少爷在哪,我们就在哪,不过好几个月……兄弟们也憋的慌。”
  “有吃有喝,还有银子拿,有什么憋的?”
  “这不是闲的嘛。”刘洪嘿嘿笑道:“大伙儿都说呢,五十多号人一年下来不少银子,都怕少爷把人散了去。”
  钱渊脚步一顿,半转身道:“如果顺利的话,可能明年就要入京,回头你问问吧,未必都肯跟着我……回松江,去杭州看宅子,或者从军。”
  “少爷说哪里话,拿了您的钱,吃了您的饭,那就是您的人,哪个敢起心思,小的锤死他!”
  的确,在这个时代,恐怕找不到一个比钱渊更好的主人了,因为那些护卫在钱财、饮食、住宿之外的得益下,心理层面最需要的是一份尊重。
  隐隐听见亭子里的互相吵闹声,喝得醉醺醺的徐渭都已经操起砚台要干架了,钱渊赶紧加快脚步。
  “别别别……”
  “啪!”一声钝响,一个中年人捂着脑袋栽倒,头上隐隐有鲜血流下。
  钱渊无语的看着徐渭还在那发酒疯,低头看看石桌上墨迹纵横的几首诗,呃,真心没看懂,也不知道这厮是书狂草还是因为喝醉了。
  “怎么回事?”
  一个稍微年轻点的文士苦笑道:“那位……姓严……”
  特么这也是原因啊!
  钱渊瞪圆了眼睛,半响说不出话来,要是徐阶日后万人唾骂,你徐青藤要不要往自己脑袋上来一下?
  一场诗会就这么潦草结束,大部分人无奈又兴奋的离去,估摸着徐青藤因为姓严就要痛殴对方的传奇事迹很快就能传播开了。
  其他人都走了,就钱渊留下来照顾吐得稀里哗啦的徐渭。
  看这厮脸色苍白还在嘴唇微动,钱渊捂着鼻子凑上去听了听,忍不住噗嗤笑道:“蒙蔽君上……人家严嵩还真没这胆子!”
  “今上登基没几年就驱逐首辅杨廷和,百官哭门都毫不动容,手腕如此了得,之后更有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严嵩就算想瞒怕也瞒不过……”
  “杨淑山?他不是病死的嘛。”
  “徐华亭又不是他爹,自然不会去救。”
  “对对对,徐华亭是他老师……”
  钱渊口中轻言细语,眼中毫无一丝笑意,虽然杨继盛据说是病死在昭狱中,但严世蕃强令不准为其收尸……拉得一手好仇恨,徐阶估摸在暗地里偷笑呢。
  钱渊知道自己几个月前的猜测没有错,在这次交易中,徐阶毫不犹豫的放弃了自己的学生,以生命为代价向严嵩发起挑战的学生。
  “你想做什么?”
  “呵呵,当然是考举人,考进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