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801

  “那当然,这几日我选了些亲兵正在操练,对了,把王义留给我如何?”戚继光求贤若渴,“倭寇不会流窜徽州府,有杨文、张三带些护卫足够了,再说都是水路。”
  钱渊犹豫了下,“这个我要问问王义,如果他愿意,让他带两队护卫留下。”
  “那就再好不过了。”戚继光大喜,“反正你明年乡试还要过杭州府,到时候再带走就是。”
  “总督衙门已经下令施行募兵制,给你多少人?”
  “一千人,毕竟只是个游击。”
  “去哪儿募兵?”
  “估摸严州府。”
  钱渊不自觉摸摸鼻子,他实在有点怕了。
  虽然张经、李天宠沿袭历史在大胜后被押解入京,但也有本应该是浙江巡抚的胡宗宪成了杭州知府,钱渊不知道泄露天机会不会带来什么不可测的变化。
  迟疑了好一会儿,钱渊才低声道:“惟锡兄是义乌人氏,你去问问。”
  戚继光眨眨眼正要问个仔细,突然门外传来杨文高声禀报。
  “少爷,亮卿先生来访。”
  钱渊霍然起身,王寅身为胡宗宪最重要的幕僚,在除夕夜突然来访,难道出了什么大事?
第173章
消息
  胡宗宪是个心机深沉,处事不惊的人,就算是天塌了,他那张脸也僵硬的没有任何神色。
  事实上,在接到旨意后,并不是胡宗宪让王寅拜访食园,只是后者热心的试探一二,看看钱渊会不会改变离开杭州府的想法。
  弄清楚是虚惊一场后,钱渊毫不客气的将王寅赶走,直到正月初四睡了午觉才顶着朦胧睡眼去了趟巡抚衙门。
  “总算来了。”王寅埋怨道:“好心上门通报,居然把我赶出来。”
  钱渊两眼一翻,“如果是徐文长那厮,信不信他破口大骂……不就是升官嘛,也值得到处嚷嚷!”
  “还学的惟妙惟肖。”王寅无语了,摆摆手带着钱渊绕过正堂入了后院。
  就在除夕当夜,朝中下旨,刚刚上任不到十天的浙直总督周珫被罢免,调南京户部侍郎杨宜接任浙直总督,同时升杭州知府胡宗宪为浙江巡抚。
  总算是走上正途了,绕了个圈子,胡宗宪还是借赵文华之力升任浙江巡抚,钱渊前天晚上那是大大松了口气。
  悠悠然走进书房,看胡宗宪脸色颇有愁容,钱渊笑道:“一跃为封疆大吏,还不满足?难不成直接上任浙直总督,这难度太大了吧。”
  “展才说哪里话。”胡宗宪挥手示意一旁的小吏退下,“难啊,太难了。”
  “汝贞兄难道事前没有预备好?”钱渊斜着眼似笑非笑,“我可不信。”
  胡宗宪摇摇头,“巡抚衙门这边虽然权重,但兵权不重,主要负责钱粮供给,如今……”
  “梅村公不是说汝贞兄早有主意?”
  胡宗宪沉默片刻才点点头,提编法说不上是好是坏,但这几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靠朝廷拨银……京中不少官员领的俸禄都一半银两一半宝钞呢!
  “总督大人已经到任。”胡宗宪不自觉的压低声音,“嘉靖二年进士。”
  “嗯?”钱渊眉头一挑,又一个徐阶的同年,前面已经坑了两个了,其中屠大山都被弃市,居然还不放手?
  “据说朝中有人举荐工部尚书欧阳敬德南下领军,但严阁老坚拒,最终廷议时推举杨宜接任浙直总督。”
  胡宗宪说话语气飘渺,和钱渊视线一碰立即闪开。
  钱渊先是一愣,但立即想明白了,啧啧,这风格很严嵩。
  聂豹已经被罢官归乡,如今朝中有资格立山头只有严嵩和徐阶,吏部尚书李默权重但毕竟资历不深,而且身为天官,对这种封疆大吏的任免并没有什么管辖权。
  严嵩不让曾经总督两广军务,颇有战功的小舅子欧阳敬德领军,自然将推荐权拱手让与徐阶。
  说的好听点,严嵩这是怕担干系,这是他一贯作风。
  想的阴暗一点,严嵩这是把徐阶架在火上烤,毕竟徐阶之前举荐的两位同年彭黯、屠大山都大败而归,一个至今还在蹲昭狱,一个已经被弃市砍了脑袋。
  如果杨宜不堪重要,那举荐人徐阶在嘉靖帝心目中的印象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此人曾巡按湖广,平师尚诏为首的叛军,和如今的应天巡抚曹邦辅是旧交。”胡宗宪继续道:“一上任就以狼兵剽掠不可用为由罢用,募江、浙义勇、山东箭手,并调福建、湖广漕卒。”
  “募兵是势在必行的。”钱渊脸色有些阴沉,“田洲狼兵也被撵走?”
  “梅村公刚……”
  胡宗宪话还没说完,赵文华就大步走进来,一看见钱渊就连连苦笑,“杨伯时那厮实在是不堪大用,徐华亭真是找不到人用了。”
  看胡宗宪起身相迎,钱渊才勉强起身拱拱手,“梅村公,田洲狼兵如何?”
  “如今驻扎嘉善县附近,不缺补给,但首级换的赏银要等等。”赵文华恼火的一挥手,“杨伯时前日信誓旦旦要将狼兵撵走,结果今日永顺、归地两洲狼兵头目径直去了总督衙门,杨伯时居然从后门溜了!”
  “什么?”
  “什么!”
  胡宗宪和钱渊异口同声,这特么叫什么事,先是汹汹作势,人家上门找你麻烦,你一个领六省兵马的浙直总督居然从后门逃跑,这传出去……你还要脸吗?!
  “永顺、归地、保靖狼兵倒是愿意滚蛋,但要钱粮补给,还要首级换取赏银。”赵文华恨道:“汝贞你留点神,只怕那帮狼兵找不到杨伯时来找你麻烦。”
  钱渊漠然不做声,胡宗宪先是点头,片刻后才醒转出了书房。
  “之前的承诺会兑现吧?”
  “放心,田洲狼兵必然无恙。”赵文华立即换了一副面孔,笑道:“其他三洲无所谓,如今杨伯时也不敢贸贸然将田洲兵撵走……”
  “因为你?”
  “当然不是,瓦老夫人治军严明,秋毫无犯,在京中多得赞赏。”赵文华嘿道:“就连张半洲也说田洲兵不扰民,陛下亲派使者前往松江府,赏瓦氏银三十两,彩缎三表裹。”
  看钱渊无动于衷的模样,赵文华加重语气道:“别小看这些赏赐,汝贞有临平山大捷之功,也不过就赏银二十两,彩缎二表裹。”
  对比起来,嘉靖帝对瓦老夫人颇多器重,但钱渊忍不住心里吐槽,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抠门,嘉靖帝更是极品中的极品,人家皇帝都是赏金,你却是赏银!
  “后面都拜托梅村公和汝贞兄了,我准备后日启程去徽州府备考。”钱渊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
  对于和赵文华谈定的交易,钱渊并不以为对方会刻意毁诺,从整体上来看,自己提出的条件都是为公,而赵文华提出的条件只是为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赵文华不太可能会反悔。
  当然了,钱渊所依仗的人脉、能力都有空中楼阁之像,所以接下来一年内,他要做的是专研八股,尽早登科。
  赵文华迟疑片刻,低声说:“今日接到京中书信……倭寇侵袭沿海多地,又有永顺州狼兵劫掠地方,陛下大怒,张经、李天宠共八人遭弃市,为其言冤的两御史、三给事中均被贬谪出京。”
  钱渊垂下眼帘,这些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张经不死就无法盖棺定论。
  也不知道杨继盛是不是和历史上一样名列榜单,一同赴死。
  沉默片刻后,钱渊径直起身离去。
  虽然心里清清楚楚,虽然知道这就是历史真相,虽然知道政治就是如此丑陋,但钱渊还是难掩心里的厌恶,真该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洗洗眼睛,或许徽州府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174章
一生痴绝处
  从杭州府去徽州府很方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其实压根就是一条江,上船后就基本不用动腿了。
  不过因为风向、逆水的原因,耗费在水路上的时间倒是算不少,但钱渊无所谓,反正不急着赶路。
  徽州府就是后世的黄山市,当然在区域上有所区别,如今的徽州府不仅包括了黄山市,而且还涵盖了后来划分出去的婺源、绩溪。
  后世黄山市距离上海的实际路程不远,高速路六个小时,高铁三个小时,所以钱渊不止一两次来旅游,其中一次还是全公司出动搞团建。
  虽然来过,但如今没有经过开发的自然风光更让钱渊心旷神怡,沿着蜿蜒曲折的新安江向西,两岸高耸的山崖上有傲立的山松,低洼处有粉砖黛瓦的民居。
  湿润空气在山间积蓄,散发的雾气蒙蔽江面,几叶扁舟从雾气中来回穿梭,时不时传来鱼鹰的鸣声,简直就是一派仙家气象。
  一行人都生于华亭,长于松江,从未见过如此景致,船板上时时拥挤,叽叽喳喳,人人感叹,就连这两年一直病卧床榻的大嫂黄氏也忍不住好奇之心。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哥哥,刚才说什么?”
  “没什么。”钱渊干笑两声,这是万历年间名士汤显祖的一首诗,人家是有傲骨不肯附和去徽州卖字求荣,后来却被后世黄山市大肆宣扬成为旅游广告词,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凭徽州景致,一句“一生痴绝处”的的确确是名至实归。
  谭氏偷眼看了眼儿子,自钱渊回到杭州后,虽然言谈间多有诙谐之语,时时传来笑声,但夜间灯火往往三更才熄,一有邸报、军报就神情紧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