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801

  “哎,叔大,好久不见。”王世贞一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模样。
  对于他而言,今年是个好年份,先是父亲王忬进位兵部右侍郎在京中团聚,前几天大司马聂豹被罢官免职,王忬有可能直接上位兵部尚书,上个月王世贞长子王士骐出生,刚刚办了满月酒。
  两人本是同年,去年还在杭州碰头,自然关系不赖,张居正寒暄几句后低声问:“椒山在昭狱如何?”
  王世贞脸色黯淡下来,“昨日刚刚去探望过,椒山这两年受刑颇重,腿伤不能行,肿硬若木,不能屈伸,不过精神尚佳。”
  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十八,杨继盛上《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其“五奸十大罪”,被关入昭狱已将近两年了,严嵩试图以诈传亲王令旨的罪名将杨继盛绞死,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嘉靖帝也没点头。
  “最近朝中没人提起过椒山吧?”张居正试探问道。
  “没有。”王世贞有些疑惑,自己和杨继盛关系亲近,但张居正和杨继盛从无来往,这两年都不闻不问,怎么今天却如此关心。
  面对王世贞的疑惑,张居正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心里在琢磨钱渊为什么在信中提到杨继盛。
  虽然分开一年多了,但两人联络颇为精密,张居正很清楚钱渊的性子,绝不会无缘无故的提到杨继盛这个名字。
  “对了,你还记得钱家子吗?”王世贞饶有兴趣的笑道:“当时只以为是个书生,没想到却有将才,杭州临平山一战据说就出自他的手笔。”
  “俘虏四百多倭寇,的确是大手笔,不过捷报中说是赵文华和杭州知府胡宗宪吧?”
  “嗨,这方面消息你哪里有我灵通。”王世贞笑道:“倭寇猖獗,舍弟如今就在杭州,据说钱展才都成了万家生佛了。”
  又聊了一阵,张居正准备找个借口告辞,但临行前犹豫再三,低声问道:“元美,半洲公……朝中可有处置?”
  “已经两次提审,第一次是廷讯,半洲公性烈如火,说这半年斩杀倭寇愈五千,王江泾一战更是大捷,只因朝中小人作祟……陛下大怒。”
  “据说陛下询徐阁老、吕阁老?”
  “不太清楚。”王世贞警觉的住了嘴,这位同年归京后一年多了,一头埋与书牍之中,今日问的多是朝中忌讳之事。
  张居正笑了笑拱手告辞,出了王府他并没有径直回家,而是绕到了六部衙门不远处。
  并没有什么目的,也不是来找什么人,张居正只是有些伤感,三日前,就是在这儿,他和身着布衣的聂豹见了最后一面。
  聂豹已年近七旬,日后再难重逢,张居正虽然在京中,但消息并不灵通,不过他隐隐感觉到了诡异之处。
  先是赵文华上书弹劾,之后嘉兴大捷,南下督战的聂豹突然回京上书请求致仕,陛下下旨召张经、李天宠归京下昭狱,然后聂豹被罢官免职。
  张居正有一种感觉,这一切似乎和远在浙江杭州的那位好友有些关系,这种猜测来自于这半年来那么多封书信,也来自于袖中这封信中钱渊突然提起的杨继盛。
  突然,沉闷的马蹄声将张居正从思索中惊醒,他转头看去,疲惫的士卒从马上跃下,手持封漆的书信高喊道:“军报勿拦!”
  用不着专门去打探,站在六部衙门口的张居正很快听到了消息。
  六天前,小股倭寇侵袭绍兴、宁波、嘉兴、台州各地,各地官兵抵挡不利,多有城池失陷贼手,更有游击将军宗礼在余姚中伏战死。
  不仅如此,永顺州狼兵在嘉兴桐乡纵兵劫掠,有致仕举人全家被屠,江南大震。
  刚刚到任的浙直总督周珫茫然无措,杭州知府胡宗宪紧急请调田洲狼兵南下扫平入侵海盐、海宁的小股倭寇,斩首两百。
  最先收到消息的并不是兵部,而是锦衣卫。
  身形硕长的陆炳手捋长须,皱眉道:“虽多有战功,但毕竟只是个黄口孺子,没想到眼光如此精准。”
  “这厮在东南好大名声。”将张经押送入京的浙江锦衣卫千户周宏正点头道:“上阵杀倭,整理内政,出谋划策,更兼目光长远,被誉为这一代东南最杰出的英杰。”
  “东南不缺才子,但这钱展才有一份赤子之心啊。”陆炳又看了一遍廷讯记录,“张半洲也兑现承诺,的确提到了……永顺、归顺、保靖狼兵均军纪涣散,唯田洲狼兵勇猛奋战更兼秋毫无犯。”
  陆炳微微叹了口气,虽然田洲狼兵正巧露了把脸,但王江泾大捷后,倭寇又赶在年节前上岸侵袭,永顺狼兵又劫掠桐乡,只怕张经、李天宠难逃此劫。
  “大人!”外头侍卫高声禀报:“陛下召大人入宫。”
  “来人。”陆炳立即起身,平举双臂让随从服侍换衣,转头对周宏正道:“只怕这事儿要在年节前解决,你明日就回浙江,日后那秀才有什么消息,可以送一份过来。”
  “是。”
  周宏正弯腰恭敬的退出,心里嘀咕只怕日后对那钱家子要客气点。
第172章
除夕
  食园。
  除夕。
  钱渊毫无形象的蹲在走廊里,双手插在衣袖中,笑呵呵的看着不远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小妹和王氏。
  “姐姐出身军户,穷乡僻野来的。”王氏不停摇头道:“都说东南富庶,还真不假,看的我眼花缭乱!”
  “以前我也没见过这么多……”小妹扑到钱渊肩膀上,“哥哥,哥哥……”
  “老母鸡啊,咯咯咯叫个不停。”钱渊回头刮了刮小妹的鼻子,“喜欢就都留给你做嫁妆。”
  “恭喜恭喜啊,你哥哥疼你,日后出嫁只怕都不止十里红妆。”
  “可惜姐姐已经出嫁,不然也少不了那一份。”钱渊摸摸下巴,“要不回头改改嫁妆单子,日后姐姐在家里也多几分底气?”
  刚走过来的戚继美嘀咕道:“就算什么嫁妆都没有,大嫂在家里也底气十足,大哥哪里敢不听……”
  “哈哈哈!”
  小妹笑得前仰后合,王氏板着脸最后也忍俊不禁,戚继光本就是个耙耳朵,现在更是变本加厉……因为临平山一战后,王氏食欲不振时常作呕,请了大夫确认是怀了身孕。
  “姐,年后还住在食园,不为了你自己也要为肚子里的孩子想想。”钱渊挥挥手,“侍女、厨子、稳婆都会先备下,你只管安心备胎……正好替弟弟看着库房,真怕有贼子上门。”
  王氏知道钱家年后要去徽州府,这次没客气,直接点头应下,又问:“小弟,收了这么多……不会有事吧?”
  “不会。”钱渊扶着膝盖站起,伸了个懒腰,“又没出仕,能出什么事?”
  如今的钱渊虽然还只是小小秀才,但在东南名望极高,毕竟随着几次大捷,这个名字已经遍传东南,之前还因为假冒军功名声遭贬,但随后的临平山一战让钱渊这个名字在东南冉冉生辉。
  也正是临平山一战,让钱渊在杭州民众、士绅中享有极高的地位,从押送俘虏入城的那天开始,食园宾客盈门,以钱家迁居为由送来大批礼品,金银珠宝倒是不多,但各类精美家具、名人字画数不胜数。
  “还赖在这干甚?”陆氏匆匆走来,“说了有厨子,渊哥儿你非要亲自下厨,既然要下厨……眼看着天都快黑了!”
  “是是是。”钱渊赶紧应了声,在松江府时候他还担心叔母陆氏不肯去徽州,没想到人家都迫不及待了。
  原因很简单,叔父钱铮在徽州府纳的小妾生下了一个女儿,写来书信……大意是命中无子,已将小妾转手,日后看机缘是否能从侄儿钱渊这儿过继一个孙儿。
  戴了个简易制作的口罩,钱渊才进了厨房,一脚揣在张三撅起的屁股上,“又来偷吃,小心晚上摆盘不够,把你爪子剁下来充数!”
  “哎,少爷你舍得?”张三手里捏着卤猪蹄还不肯放手。
  “呸!”一旁的杨文忍不住啐了口。
  钱渊也懒得理会这厮,拍拍手问:“护卫那边准备好了?”
  “都齐备了,酒肉管够,这半年弦都绷着,这几日轻松轻松。”杨文笑道:“少爷大方,赏了布料做新衣,又封了年节红包,那帮家伙还说待会儿来食园磕头拜谢呢。”
  钱渊沉默下来,勉强笑道:“算了吧,都是他们应得的。”
  这不到一百的护卫到现在小半年也死伤了十多人,对前世是个刑警的钱渊来说,每个失去的护卫都让他不好受。
  将张三、杨文两个跑来偷吃的赶出去,钱渊抖擞精神开始下厨,大部分菜之前都已经准备差不多了,红烧牛肉、卤猪蹄、卤猪耳朵、冬笋炖咸肉,都可以直接上桌,只需要炒几个菜就行。
  这边钱渊忙着,那边戚继光急匆匆的赶回城,都懒得回家,径直去了食园,先去探望妻子王氏,拜谢陆氏、谭氏的照顾,才有时间去看看忙碌的钱渊。
  “来了啊。”
  “我看你下厨还真不是博长辈欢颜,你是真喜欢下厨!”
  “你管得着吗?”钱渊翻了个白眼,“有道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我这是在触类旁通!”
  戚继光学着也翻了个白眼,“哪天启程?”
  “正月初十左右,正好在徽州府和叔父一起过元宵。”钱渊吼了声,“小火,抽两根柴!”
  戚继光凑上去看了眼,鼻子抽了抽,“又是红烧肉……可惜惟锡不在。”
  “哈哈哈……”钱渊忍不住大笑,吴百朋这几日只要有空,晚上都是在食园吃晚饭,必点一道红烧肉,但今天再脸皮厚也没脸上门,毕竟是除夕。
  “对了,和惟锡兄相处不错?”
  “还不错。”戚继光眼神有些复杂,这半个多月,胡宗宪、吴百朋都对他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善,这一切自然是因为面前这个挥舞饭勺的青年。
  钱家虽然是世家大族,但钱渊这一脉人丁奚落,年节时不讲究太多繁琐礼节,钱渊秉承了前世的习惯,干脆专门让人打了张大圆桌,两家男女一起上桌。
  八道凉菜,十二道热炒,六道炖菜,再加上两道点心、一道甜汤,每个人都大饱口福,戚继美手持猪蹄吃的满口流油,戚继光啃了两口却只能在王氏逼视的目光下丢下,小妹专爱吃鱼,钱渊筷落如雨只顾着吃冬笋。
  一旁的侍女沏茶上来,众人三两成群慢慢聊起来,其中最受关注的自然还是王氏,陆氏、谭氏不停传授相关经验,小妹竖着耳朵仔细听,而钱渊和戚继光低声聊起其他事。
  “那阵型图还真有点意思。”戚继光啧啧赞道:“特别是那狼牙筅,实在是神来之笔!”
  钱渊有点脸红,强自镇定,“那图纸上画的阵型未必是对的,不可死搬硬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