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530

  而御史大夫的人选,早在飞狐军出现在长安城外,刘弘和陈平二人夜弈于安门之上,双方就已经达成了默契:张苍官复原职。
  陈平此时却又以避险为由,拒绝出头提议张苍任御史大夫?
  略作思考,刘弘便暗自苦笑一声:果然,不能低估古人的智慧啊……
  在飞狐军仍旧驻扎于南营,政治地位近乎于周勃持平的飞狐都尉柴武跪坐于朝堂,甚至政治格局在高庙事件后,逐渐向刘弘倾斜的现在,陈平自然不可能蠢到出尔反尔,在御史大夫任命一事上,给刘弘添堵。
  陈平之所以装傻,只怕是看出了刘弘地用心——借陈平之口,将张苍推上御史大夫的位置,为张苍官复原职的合法性背书!
  当然,刘弘也可以大咧咧站出来,说要让张苍做御史大夫;但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要扯出一件刘弘十分不愿意面对,也不太好处理的问题。
  ——官复原职?
  哦,对哦,张苍以前确实是御史大夫来的。
  那他是因何被罢免?
  刘弘当然清楚:张苍被罢免,纯粹就是王陵不肯向吕后低头,顺带着,张苍也被吕氏划入‘不可拉拢’的阵营,遂被免除御史大夫之职。
  但即便是在吕氏之事已有定论的现在,刘弘也要竭尽全力,避免关于吕氏的话题出现。
  不然,刘弘任命张苍为御史大夫,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足以让刘弘失去现在所有的优势!
  御史大夫张苍被罢免的诏书,是吕后亲自下达!
  
第0114章
老骥伏枥
  不过,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手上永远都不会只有一个方案。
  受高庙事件的影响,刘弘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已经随着朝中羽翼的剧增而逐渐上升;虽然还没到圣心独断的地步,但这种不方便亲自出面的事儿,刘弘也已是有了代为出头的爪牙。
  只见刘弘淡笑着坐回御塌,左侧的文官之班中,便走出一道陈平这辈子都不想看到第二次的年迈身影。
  “安国侯臣陵,启奏陛下!”
  早在做出借陈平之口,让张苍顺理成章的官复原职,恢复御史大夫职位的决定时,刘弘便已经做好了陈平不配合的准备。
  反正这个事只要不是刘弘亲自开口,那无论谁说都无所谓;不过是提出者地位越高,遇到的阻力越小而已。
  ——丞相不开口,帝师开口总可以了吧?
  王陵此时虽赋闲,理论上连一个旁门佐吏都支使不动,但若要是论政治话语权,光是一个‘故皇帝太傅’的身份,王陵就能甩丞相陈平好几条街!
  要知道,这可是以孝治国,万事以孝为先的汉朝。
  撇开刘弘的皇帝身份不说,王陵作为刘弘(原主)的老师,在这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时代,几乎可以算刘弘半个父亲!
  陈平算个老几?
  汉家立国至今,出过几个丞相?
  算上陈平在内,都已经是第五任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弘长达四十年以上的政治生涯,也起码还要经历除陈平外的三任丞相。
  而皇帝太傅,不光刘弘一生只王陵一人,整个西汉从文帝开始,都再也没有过‘皇帝太傅’一职了。
  只见老王陵缓缓迈着沉重的步伐,昂首挺胸的来到殿中,毫无顾忌的站在了陈平身前半步的位置,对御阶之上拱手一拜。
  “自孝惠皇帝大行,吕后身负恶疾,无以临朝,朝中百官任免,便俱掌于吕氏逆贼之手!”
  “平阳靖侯虽功臣之后,然其得位,亦乃临时之选;吕后诏令靖侯所任者,乃守御史大夫,非御史大夫也。”
  侃侃吐出昨日与刘弘商议好的细节,王陵暂缓话头,稍捋了捋有些浮动的气息:“今吕氏逆贼尽亡,臣愚以为,当复任故御史大夫,北平侯苍,或为善……”
  随着王陵再一次气喘吁吁地止住话头,刘弘和殿内百官都不约而同的微皱起眉。
  看着王陵说三句喘两息的模样,刘弘不由有些担心起王陵的身体状况。
  “太傅劳苦功高,赐座朕右!”
  老王陵,只怕是没有多少日子了……
  对这位呕心沥血,为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即便是在自己最危险最弱小的时候,都能保持全部忠心的老臣,刘弘能做的,只有多给他一些荣誉上的弥补。
  ——赐座于君侧,王陵配得上这份殊荣!
  在刘弘身后侍立着的虫达稍一挥手,御阶下的侍郎们还没来得及动身,就见朝班右侧,柴武身后的年轻小将走出,从殿侧取来一只蒲团,自然地躬身走上御阶,将蒲团放在刘弘所坐的御塌侧后方,向刘弘躬身一拜,便径直走回柴武身后。
  王陵感激的对柴武稍一拱手,便在刘弘温和而又有些哀伤的目光中,由殿内侍郎搀扶着,一步步走上陈木御阶,颤巍巍来到刘弘身旁。
  “臣,谢主隆恩!”
  听着王陵语气中夹杂着的杂乱气息,刘弘哀叹一气,将王陵扶起,送到蒲团之上跪坐下来。
  看着刘弘对王陵的举动,殿内百官心中嫉恨之余,不由品味着方才发生的一切。
  ——柴武带来的那个小将,绝对不是小鱼小虾!
  能在刘弘没有下令的前提下,自发的取代刘弘交代殿内郎中的工作;不止殿内侍郎都没啥意见,就连御阶上的刘弘也面色如常?
  结合此前种种,百官对这个小将的身份隐隐有了猜测。
  在今日上朝时,发现殿内多了许多面生的侍郎,百官便已经猜到:宫禁,只怕已经被驻扎于南营的飞狐军接管。
  而那小将军伍出身,看上去又和柴武亲密无间,应该同为飞狐军出身。
  再看看殿内,飞狐军出身的侍郎们,目光中隐隐带着对那小将的服从……
  结合种种,那小将的身份呼之欲出——新任郎中令,非其莫属!
  甚至于,此时殿内侍立着的郎官们,都很有可能是那小将在飞狐军时的部下!
  在这种情况下,那小将成为郎中令之事,已经是板上钉钉。
  不过,有心思去猜令勉身份的,无疑都是些在早朝没有自主发言权的小虾米;真正的大佬,都在品味着方才,王陵那番话中暗含的信息。
  西汉任何官职,只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守,其权重就将大大折扣——守,其实就是代理的意思。
  曹窋的守御史大夫,就可以理解为‘代理御史大夫’。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代理’某职的举措,是出于被任命者资历不足,为了避免该任命受到质疑,才将其任命为代理某官;不过只要本职工作能做好,被任命者再熬够资历,就早晚可以取掉官职前的那个‘守’字。
  但王陵在曹窋羞愧自尽的现在说出这件事,其意味就不一样了——曹窋,本来就是吕后她老人家找不到合适人选,才暂时顶上去的备胎而已!
  吕氏逆贼尽皆授首,当事人曹窋也已羞愧自尽,那王陵说是这样,那就必须是这样——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而王陵早在诛吕之事后,就毫无遮掩的坐实了‘保皇党’的身份;王陵嘴里说出的每一句话,其实都可以直接理解为:这句话是皇帝刘弘的意思。
  那样一来的话……
  陛下是只想借着‘官复原职’的由头,将张苍腿上曹窋留下的御史大夫之位,还是想大清算,真的将朝堂格局彻底恢复到张苍任御史大夫时的样子?
  ——这,才是殿内百官忧心所在。
  如果是前者,那百官自是无话可说——且先不论王陵(刘弘)这个说法站得住脚,哪怕站不住,也不是随便一个千石、六百石的小虾米可以提出异议的。
  真正有资格提出质疑的,无疑是坐在最前面的九卿,以及三公。
  果不其然,在殿内众人,包括刘弘满怀期待的目光中,一道身系青绶的中年人站起身,来到了殿中,站在了陈平身后。
  “陛下,臣以为,安国侯之举,恐有任人唯亲之嫌!”
  
第0115章
狼心狗肺
  任人唯亲,一个十分有趣的道德谴责。
  在汉家政坛,王陵跟张苍如师如父的关系,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王陵提议让张苍官复原职,重任御史大夫,确实有内举不避亲的嫌疑。
  但即便如此,刘弘的面色也是肉眼可见的黑了下去;半秒之前还满是温和的目光中,也已带上些许尴尬。
  ——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即将要被封侯,成为第一批由刘弘恩封为彻候的当朝九卿,治粟内史:刘揭!
  按道理来讲,皇帝亲自封的彻候,基本与心腹臂膀画等号;将来死后,是有资格与皇帝合葬的。
  也就是说,将来刘揭死后,会葬于刘弘的帝陵之侧,以示‘于阴曹亦为君臣’之意。
  即便撇开这层关系不说,光是名字里的‘刘’姓,刘揭就该天然的站在刘弘一方,成为刘弘最坚定地支持者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