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30

  目送前来‘讨债’的邻居离去,何奾看着再度见底的米缸,顿时陷入绝望之中。
  前几日家中断粮,父亲便从邻居家里借了些回来,本想着,熬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日子,便给还回去。
  不曾想,昨日田氏送的半袋米,就昨日午食吃了一顿;不过一天的功夫,便叫前来讨要借粮的邻居给取的一粒粟米都不剩……
  早上天还没亮,父亲便出了门,说是要去城外找点事做,好赚个几十钱,加上家中攒下的那三百钱,好去买石米,再熬些时日。
  但方才邻居何大伯来取粮时,说是今日粮价又涨了,都到四百五十钱了!
  一天的功夫,父亲是无论如何也赚不到一百五十钱的……
  即便是辛苦几日赚到了,也不知几日之后,粮价要涨到什么地步。
  想起父亲双肩上深深的凹陷,何奾心中苦涩更甚,轻手轻脚的来到院后,空空如也的牛圈内。
  几年前,弟弟还没出生,母亲也还尚在,祖父留下的百亩良田也还在;平日里,父亲就专心照顾田里的粟苗,母亲在家浆洗衣物,种些菜葵,闲暇时织些粗布,贴补家用。
  那时,何奾家里虽谈不上富足,但也还算得上勉强能温饱。
  后来一场剧变,母亲亡故,留下早产体弱的弟弟,父亲脸上,便再也没有过喜悦了……
  为了置办母亲的丧事,父亲将家中的牛卖了出去;后来又为了给弟弟补养身子,父亲也只能痛哭流涕的将田亩卖出去大半。
  几乎每天夜里,父亲魇住说胡话,说的都是‘变卖祖产,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现如今,何奾家除了这座破旧的农院外,就只剩下在城外的三十亩下田了。
  好巧不巧,去岁收成不好,长安又乱了起来;还没到冬至,何奾家里就已经断粮。
  父亲去富户人家做牛做马,辛劳十数日,才赚到的铜钱三百枚,在东市却连一石粟米都买不下……
  哪怕是何奾忍痛开口,让父亲将自己卖于田氏为奴,都因为田氏家变而没能成行。
  再如何,何奾也只是个十五岁的姑娘罢了;能做的,她全都做了,可依旧无法挽救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她现在能想到的,就只有为家里,减少一张吃饭的嘴了……
  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泪水,何奾走到牛圈边,从几个破旧的竹筐下拉出一条麻绳,满脸不舍的环顾着四周,便毅然决然,将麻绳挂上了牛圈的顶梁。
  将麻绳在大概头顶的位置打个结,踩着那几个竹筐,费力地将脖颈套进去,何奾便缓缓闭上了眼……
  紧握麻绳的手一松,脖颈处就传来火辣辣的灼烧感,以及强烈的窒息感。
  眼前缓缓闪起了一束束金色的花朵,何奾仿佛看到满脸笑容的母亲、在田中挥汗如雨,却永远不会喊苦喊累的父亲、乖巧懂事,心细体贴的弟弟,还有那只被屠夫缓缓切开喉咙的老黄牛。
  “咦?父亲?”
  意识散去前的最后一刻,何奾只看到一个酷似父亲的身影,向自己狂奔而来……
  ……
  未央宫外,此时已是人山人海。
  从直城门到武库,长达将近五里的未央宫北宫墙下,已尽是背着布袋,前来购粮的百姓。
  宫墙前,大约每隔百步,便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竹棚,其内坐有文士一人,正对着手中户牍记录信息。
  核对好户籍信息之后,文士与购粮百姓交谈两句,接过百姓递过的钱串,扔到一旁的竹筐内,便继续记录下一个百姓的信息。
  每一个竹棚后,都堆着数百只粗麻袋,十数士卒环卫其外,等待着登记好信息,交好钱的百姓前来取粮。
  宽近五十步的藁街①之上,上万长安百姓虽熙攘,却又极有秩序的排着长队,等待着。
  之所以没有人上前推搡甚至哄抢,而是老老实实排起长队,次序买粮,则是因为一道矮小的身影,不时穿梭于一个个售粮棚之间。
  那个身着玄色锦袍,头饰刘氏冠,眉宇间却满是焦急,眼角时刻噙着泪水的少年,便是让长安百姓安心等候的定心丸。
  每过片刻,竹棚后的堆粮便会少大半,但总有源源不断的粮车从直城门、横城门驶来,将车上满满承载的粮袋卸到竹棚后。
  何广粟背着女儿来到宫墙外,看着这壮观的一幕,礼貌的询问身旁的人后,便选了个相对短一些的队列,站到了最后。
  感受着背后的潮湿,再颠颠骨瘦如柴的女儿,何广粟不由悲从中来,再度淌下了泪水。
  “瞧,爹没欺奾儿,陛下当真放内粮了!”
  上午,没能寻得差事的何广粟焦躁的等候在东市外,便见市内的所有人都像城南跑去。
  不明所以的跟了上去,何广粟有幸目睹了当今圣上痛哭流涕,对百姓罪己自责的场面。
  听闻圣上要放少府粮,一石才卖八十钱,何广粟愧疚的向宫墙深深一拜,便恭敬的退出藁街,撒丫向家里跑去——拿钱,买粮!
  三百钱,怎么都能买三石半粟米,掺点野菜、糟糠,足够熬到明年开春!
  怎料到了家中,却见女儿已是悬梁于牛圈……
  痛哭流涕的将女儿抱了下来,将其唤醒,何广粟悲喜交加的将好消息告诉了女儿。
  可无论何广粟再怎么说,女儿都像失去了灵魂般,木然盯着房顶,一言不发。
  直到此刻,亲眼看到未央宫外的场面,何奾目光中才多了些人气,在何广粟背上哭了起来:“女儿不孝……”
  何广粟却只是泣笑着摇摇头,哽咽的颠着身后的女儿:“不怕,有粮了,长安有粮了……”
  父女二人正悲喜交加间,队列前便隐隐有些骚动起来。
  何奾恐惧的将脑袋缩到了父亲背后,何广粟则是踮起脚尖,不安的注视着前方,宫墙下的售粮棚。
  只见那道熟悉的声音快速向竹棚走来,询问两句过后,何广粟耳边便传来一声洪亮的喊叫。
  “去宫内,取东厨之粮!”
  看着那道瘦弱的身影离去,何广粟满是泪水的脸上,缓缓涌上一丝幸福,和安心。
  ……
  PS:藁街:西汉长安城呈斗字形,城北大都为平民区,城南则为未央、长乐两宫;而那条将长安城横刀切成两半的,就是自直城门直到霸城门的藁街,藁街以南便是未央北宫墙,以及长乐宫的大半部分,以南,则是未央宫北墙外的戚里、桂工,以及长乐宫的小半部分。
  
第0071章
初得民心
  冬阳西落,寒雾渐升,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间,却满是温暖祥和的氛围。
  在时隔近一个月之后,长安城终于在今晚,回到了往日的和祥、安乐之中——每一家、每一户,都在今晚夕时飘起了炊烟。
  这在过去一个月里,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米价实在太贵了……
  熬煮而成的粟米粥,从一个个寡淡的喉舌中流如胃中,腊月凛冬的寒冷亦是被驱除了大半。
  无数衣衫褴褛的百姓蹲在门槛上,将碗低的米粒仔细舔舐赶紧,舒舒服服的打了个饱嗝,便叫过家小妻儿,向城南高庙的方向再三叩拜。
  “当今真乃圣德之君啊……”
  “说是圣人也不为过!”
  无数人心里想着,再次甘之如饴的向高庙叩拜:“太祖高皇帝在上,小民谨拜……”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当今如此体谅百姓疾苦,甚至不惜将宫内自己吃的皇粮搬出来卖给百姓,都是因为——太祖皇帝生而神圣!
  若非如此,何以先有太祖高皇帝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后有当今圣上忍饥挨饿以出内粮?
  爱民如子,莫过于此!
  当今如此仁德,必然是受孝惠皇帝之遗德的影响!
  若说之前,坊间对那则‘上非惠帝子’的传闻,持的是嘴上说着不可能,心里想着不一定的态度;那今日过后,就大不相同了。
  ——但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再说一句‘上非惠帝子’,周边的人绝对能生撕了他!
  尤其是在下午,长安百姓几乎尽皆云集未央宫北,购‘御赐之粮’后,刘弘在北阙说的话,在百姓口耳相传中,一日之间传遍长安城!
  廷尉、内史、卫尉三司共审,杂治一案,这意味着什么?
  这味道,长安百姓太熟悉了。
  ——太祖高皇帝七年,匈奴入侵代地,刘邦次兄、代王刘喜弃国而逃,长安舆论一片哗然,天下轰动!
  高皇帝刘邦大怒,令廷尉、宗正、奉常杂治此案,以定刘喜之罪!
  这件事到最后,太上皇刘太公出面,对刘邦苦苦哀求,刘邦才出于孝道,赦免了刘喜的死罪,将刘喜贬为合阳侯。
  现在,杜氏以区区商贾之身,被当今下令三司杂治,其意味,就再明显不过了:安陵杜氏,完了。
  即便杜氏一门是圣人转世,德行无缺,对此局面亦是毫无办法——挂在杜氏身上的那一纸商籍,就是原罪!
  以商贾之身牢天子费心,便已经是滔天的罪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