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5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7/530

  对于那些没有持刀刃的,还没有被教化的蛮夷,由典属国羁押到关中,由军工部接手。
  这些蛮夷中,男的为汉室服徭役十年,在这十年中能学会汉话,对汉室忠臣,服役态度良好的,可以在经过丞相府批准,尚书令、皇帝用印之后,归入农籍。
  女的送入纺织部,工作十五年,在这十年中能学会汉话,对汉室忠臣,服役态度良好的,可以根据自身意愿,或聘用为纺织部女工,或恢复自由身;在经过丞相府批准,尚书令、皇帝用印之后,归入农籍。
  为了甄别蛮夷,太宗皇帝制定标准:凡是不在汉室农籍、商籍、宫籍、士籍、工籍,且不在诸侯王子民册中的,统统视为蛮夷。
  在籍的人当中,不向长安或诸侯王缴税,不为长安或诸侯王服从徭役、兵役的,也统统视为蛮夷。
  颁布《讨胡令》之后,太宗皇帝细说匈奴单于对孝惠庄慈太后的羞辱,蓝田大营聚集的汉军将士和百姓都义愤填膺,跪求太宗皇帝召集大军,讨伐匈奴单于军臣。
  冬十一月,长安军民二百余万人递上血书,再次请求太宗皇帝派兵讨伐匈奴。
  春二月,太宗皇帝任命大司马何未央为帅,以曲周侯郦寄率领弓弩军队二十万、俞侯栾布率领陌刀卫十万,弓高侯韩颓当率领重甲枪骑兵十万,中郎将李广率轻甲弓骑兵十万,合计五十万大军,从武威、朔方、云中、马邑北出草原。
  春三月,大司马何未央所部中军在朔方以北七百里遭遇匈奴单于庭主力,双方大战至夏五月,最终,匈奴单于军臣率残部数万人,西逃到了姑且水。
  韩颓当所部重甲枪骑兵,在狼居胥山以东数百里的地方,遭遇了匈奴左贤王部,不过十天之后,韩颓当所部歼灭了匈奴左贤王部四万余骑兵,俘获了左贤王部,包括左贤王于单在内的贵族、牧民、骑兵三十多万人,马、牛几十万匹,羊不计其数。
  李广所部轻甲弓骑兵部队,一路尾随单于庭追到了匈奴水,逼迫匈奴单于庭继续西迁到了呼揭山。
  到这个时候,整个草原都已经见不到匈奴人的骑兵,牧民也都被各路军队捉拿,北海以南,都插满了汉军的旗帜。
  秋八月,太宗皇帝下令,由捕获的匈奴牧民为苦力,沿狼居胥山向东西方向建造长城,并派边卒五万到在姑且水一带防守。
  文鼎十年,在草原新设弓卢、幕东、居胥、浦奴、文汉五郡,并在大幕以南设立安北都护府,由大司马何未央为第一任安北都护府都督。
  春二月,太子行冠礼,加冠成人,并册立李氏为太子妃,这就是后来的孝文皇后。
  夏四月,颁布敕封诏谕,封冠军侯何未央为英国公,年俸五百金,不享封土。
  秋七月,李广所部武威都尉西进至蒲昌海,西域楼兰、车师等国上表请奏,愿意以汉室为宗主国。
  秋八月,太宗皇帝下令,言蒲昌海南北建造长城,新设敦煌、酒泉、居廷三郡。
  以武威都尉李广开疆拓土的功劳,敕封李广为汝阴侯,食邑四千户。
  文鼎十一年,太宗皇帝在坐御辇前忙上林苑的途中,遇到了一位走路非常吃力地老人,太宗皇帝就让太仆停下御辇,上前问道:老者这是想要去哪里呢?
  老者说:如今汉室人人都吃穿不愁,唯独文人士子苦于想要报答国家,却没有门路。
  我饱读百家经典,活了好几十年,都没有能做一个一百石的小官,现在正要去那个凭借武勋嫌贵的后辈家里,祈求收容。
  太宗皇帝顿时感到奇怪,便又问道:当今天下,法、墨、儒、黄老诸学派的学说都存在,就连杂家、阴阳家、纵横家出身的士子,也有一些做了汉室的官员,老者为什么会觉得文人士子没有报答国家的门路呢?
  老者说:如今天下大行考据,文人士子自然可以凭借认识几个字,算几道算术题,就在地方的县衙做一个刀笔吏,但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治理国家能力的贤者,却根本无法得到报答国家的机会。
  太宗皇帝顿时感到惭愧起来,将老者请入了宫中,居住在石渠阁,不时请教国家大事。
  夏四月,太宗皇帝召开石渠阁会议,召集天下所有文学学派,让这些学派派出学识过人,受人敬仰的代表,一起来商议大事。
  这次石渠阁会议,是各个文学学派后来发展的重要转折。
  在这次会议中,儒家、墨家、法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黄老学派都派代表参加,太宗皇帝亲自与会,并让太子旁听。
  在这次会议当中,各个学派都表述了本学派的中心思想,互相之间都交流、学习到了很多正确的东西。
  此次会议后,太宗皇帝为各个学派做出了评论:
  ——黄老学,善于通过无为而治的方法,给予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比较适合用在乱世之后,百废待兴的时间。
  ——法家善于通过严明的法律,严格的纪律推动国家的强大,适合用于国家弱小,但朝气蓬勃,需要改革的时间。
  ——墨家擅长工具器械的技术,对于国家的军队、设施建造都有很大的贡献,对于百姓的生产工具,也总能有很好地改善,是国泰民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农家善于教百姓更好的耕种土地,从土地中种出更多的粮食,可以说是国本的维护者。
  ——纵横家擅长以不动用武力的手段,将那些还没有接受教育开化的蛮夷化为诸夏,在和外族蛮夷的交流过程中,有着消除兵戈的作用。
  ——阴阳家分离自老庄学说,本身还是以《易》为核心思想,其所擅长的卜卦之术,对于历法的制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儒家,太宗皇帝并没有说太多,只拿内史贾谊的例子,说:儒家的学说,几乎算是诸子百家的来源,说明其学说还是很重要的,但儒家士子大都喜欢夸夸其谈,只是偶尔能出现贾谊这样踏实肯干,不妄想着一步升天的君子。
  在太宗皇帝做下这个评论之后,天下有很多把孩子送到儒家士子门下学习的百姓,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了另外学派的老师。
  石渠阁会议结束之后的夏五月,太宗皇帝举行了第二次科举,在参加这次科举的九万多士子当中,儒家的士子有六万多人。
  通过第一轮,得到‘可以任用为吏’认可的,总共有两万七千多人,但儒家士子只有四千多人。
  通过第二轮,得到‘可以任用为一百石级别官员’认可的,总共有九千多人,儒家只有五百多人。
  通过第三轮,进入殿试的,总共有七百人,儒家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太宗皇帝第二科取士的状元,颜回的玄孙颜异。
  在知道颜异是儒家出身的士子后,太宗皇帝奇怪的让御史大夫去查,看颜异是否通过某些见不得人的手段通过考试。
  最后,御史中丞送来了颜异在三轮考试以及殿试的答卷,其中前三轮都是满分,只有最后的殿试,被太宗皇帝亲自扣了五分。
  于是太宗皇帝召见了颜异,将颜异殿试的试卷拿出来,问道:殿试的答卷,你为什么要写故齐悼惠王罪不可赦,但其所为不应该被天下的百姓知道?
  颜异回答说:故齐悼惠王一门,连续三代都出了反贼,陛下废黜齐悼惠王的宗庙,也是应该的;但悼惠王是孝惠皇帝的兄长,陛下作为孝惠皇帝的子嗣,不应该把故悼惠王一门的事告诉天下的人。
  太宗皇帝问为什么,颜异说:儒家的学说中,有亲亲相隐的说法,意思是作为亲人,应该帮犯错的亲人隐瞒错误,免得家族的颜面被丢失。
  太宗皇帝反问道:那为了隐瞒亲人的错误,就应该让这个错误不得到惩罚吗?
  颜异说:不是,这不是亲亲相隐,而是狼狈为奸,只有让人作呕的鲁儒才会这么做。
  真正的亲亲相隐,说的只是隐瞒错误,保全亲人和家族的颜面,就像‘家丑不外扬’;但帮亲人隐瞒错误,只是在外人面前隐瞒,在官服面前,还是应该把知道的全都说出来,这样才符合君子的道德典范。
  太宗皇帝终于开心的笑了起来,对身旁的人说:这次考举,我汉家又得到了贾谊那样真正的儒家君子啊!
  于是让颜异到尚书令属衙做事。
  秋九月末,霸陵邑建成,在确定颜异不是夸夸其谈,却四肢不勤的腐儒之后,太宗皇帝将颜异任命为了霸陵邑的县令。
番外:《新史记·太宗本纪》(后元)三
  文鼎十二年冬十月,丞相申屠嘉任期满,被赐予赞拜不名,入朝不趋的荣誉。
  冬十一月,任命曲周侯郦寄为丞相,以贾谊为御史大夫。
  春二月,南越王赵佗送来了收成很高的稻种,朝堂百官建议太宗皇帝下令,在关中大规模种植水稻,以替代粟米。
  太宗皇帝说:天下百姓习惯粟米为粮食已经很多年,宿麦也是最近几年才被百姓接受,如果把所有土地的粟米都改成水稻,那百姓可能会不习惯。
  百官纷纷表示太宗皇帝明眼万里。
  于是太宗皇帝下令,以主爵都尉标出水稻价格,每石按七十钱的价格收购。
  这个时候,主爵都尉的粮食价格,已经比正武年间下降了很多,百姓从主爵都尉买粮食,粟米每石只需要四十五钱,宿麦每石六十钱,麦粉一斤一钱。
  听说主爵都尉标出每石七十钱的水稻价格后,长安百姓纷纷前往大农,想要购买水稻的种子。
  这时,担任大农丞的公孙弘站了出来,告诉太宗皇帝:水稻的种植需要很多水,如今关中的土地,能满足水稻种植的地方很少。
  大农丞公孙弘,也就是后来的公孙丞相,是在文鼎七年的时候,被菑川国举荐为了贤良方正,和贾谊同龄。
  听到公孙弘的建议后,太宗皇帝派大农有司去勘察,发现种植水稻确实需要很多的水。
  于是太宗皇帝开内库,拨钱二百万万,在关中广设水利。
  在过去,朝堂建设水利,都是让百姓服徭役,只发放每天五钱的劳役废,以及口粮,但太宗皇帝却说:徭役当然是百姓的责任,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同样是皇帝的责任。
  百姓家中的壮年男子,从春天到秋天都要忙碌在田间,冬天家里还要补种冬小麦,适龄的男子还要去参加冬训。
  如果我在关中大开徭役,那关中百姓家中的田亩就会没有人照料,家中的老幼也会没有人照顾,冬训也可能被荒废,这是明智的君王不会采用的。
  于是颁布诏示,按照壮年男子每天五十钱,稍年长、稍年幼的男子四十钱的标准,在关中兴修水利。
  同年夏四月,关中的龙首渠、六辅渠、白渠,以及汉中地区的褒斜道同时开始动工,关中数以百万计的余子参加到了其中,原属于少府的军工部也贡献出了将近一百万蛮夷奴工。
  秋七月,太宗皇帝又下令,在秦郑国渠的基础上清理、拓宽河道,并挖掘更多的支流,让更多的土地得到灌溉,并让御史大夫贾谊作为这件事的主事人,大农丞公孙弘作为助手。
  秋九月,御史大夫贾谊、大农丞公孙弘联名上书,表示关中的水利工程耗费了太多钱,内库的储存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对于皇帝掌握朝堂十分不利。
  文鼎十三年冬十月,太宗皇帝颁布《盐铁令》,规定天下所有的盐、铁,都只能由官府来负责销售。
  这其中,铁的售卖被交给了原属于少府的军工部,另外在主爵都尉下新设一司,负责盐的售卖。
  冬十一月,主爵都尉并入大农。
  春正月,吴国丹阳郡发生汉军将士杀害商贾的事件,太宗皇帝让廷尉张释之细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7/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