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530

  ——老子清闲御史做得好好的,咋就沾染上‘亲近宦官’的污名了?
  为了洗脱这个污名,御史大夫署衙对省御卫,必然会报以比丞相府更大的敌意。
  这样一来,审计一事上,形成丞相、御史大夫、省御卫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算是顺利形成了。
  不过至此,省御卫也该是时候从御史大夫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部门了。
  这一点不用刘弘去操心,过不了几天,张苍就会‘碍于’和宦官走太近的舆论压力,请求刘弘把省御卫从御史大夫分离出去。
  而这,也同样是刘弘很早之前的布局。
  ——经过这两年的积淀,省御卫在御史大夫的庇护之下,已然是羽翼丰满,度过了最脆弱的时期。
  从今往后,省御卫就要和雏鹰一样,自己面对将来的风风雨雨。
  “呼……”
  “总算是熬过去了……”
  暗自长出口气,刘弘便轻笑着低下了头,不再逼着张苍,对‘以省御卫参与审计’的提议给出意见。
  ——作为审计制度的提议者,张苍对于审计制度的具体负责部门,是要避嫌的……
  再者,刘弘对省御卫这长达两年多的布局、对省御卫参与审计制度的绝心,张苍显然也能看的明白。
  组织刘弘不可能成功,支持刘弘,又可能会让张苍染上‘为宦官张目’的污点。
  在这种情况之下,张苍最好的选择,就是对刘弘的话当没听见,全当默认。
  顶天了去,也就是回一句‘陛下说了算,臣全听笔下的’。
  不出意外,张苍沉默片刻,终是对刘弘拱手一拜,便恭敬退出宣室。
  至此,审计制度的推行已然是有了章程,明日早朝,张苍就将在廷议上正式提出审计制度的‘草案’。
  等刘弘装模做样的做出一副‘还有这种事?我才知道’的模样,然后让朝中百官商议表决一下,审计制度,便将成为明年大朝仪的一道亮丽景色。
  ……
  对于这一番‘制衡’之举措,刘弘还是颇有些自豪的。
  官员监管工作,无论是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的监管,还是对朝堂的掌控手段,刘弘都比较排斥单一渠道。
  就好比过去,汉室奉行‘上司的上司不是我上司’,这种单一、线性的官场秩序,就很容易出现欺下瞒上的状况。
  所以对于官员监管,刘弘还是跟偏向于多渠道、多保险的手段,来保证信息来源、渠道的可靠性。
  就拿即将推行的审计制度来说,从客观角度上来讲,刘弘所担心、关心的重点,并非是由谁主持审计工作,而是审计工作能否由几个不可能媾和在一起的部门一起负责,互相监督。
  理论上来讲,丞相府作为中央朝堂天然的运转发动机,天生具备负责审计工作的资格。
  但丞相府一家独大,显然和刘弘想要促成的局面严重相左。
  而御史大夫作为丞相的制衡者,在过去的表现又实在有些鸡肋。
  这样一来,让宦官群体以特务政治介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不过话说回来,审计制度到现在,也不过是确定了方案,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有着许多工作需要刘弘操心。
  别的不说——光是审计制度,让丞相府、御史大夫、省御卫陡然增加的工作量,就足以使得这三个部门手忙脚乱,昼夜不分。
  省御卫还好,终归是由宦官群体组成,负责的也不过是打探消息的工作,人员构成不是什么大问题。
  按照刘弘的预想,省御卫还能接着编外人员扩编,来解决汉室的‘余子无产,尽为游侠’的问题。
  但御史大夫、丞相府的人员扩充,以及其他署衙、部门的人手增加,就显得比较棘手了。
  “嗯……”
  “考举?”
  暗自呢喃出这个名词,短短半息之后,刘弘便无奈的摇了摇头。
  ——当今天下,文人还是太少。
  非但文人少,就连书本都少的可怜!
  经过秦统一天下尽焚天下之书,秦末项羽又一把火烧了秦咸阳宫,如今天下诸子百家,学说典故几乎是十缺之七八。
  被极少数人藏在墙壁、地底的书本竹简,也被这些人藏得严严实实。
  现如今,但凡是有名有姓的先贤所著之书,一片竹块,价格那就是十金起步,上不封顶!
  若是语句通顺,有完整篇章的残卷,那更是曾被狗大户开价数千金。
  ——而且还没买到!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考举了,连让有条件进行学习的文人士子认全字,能拍着胸脯说一句‘我看过一本完整的书’,都显得非常困难。
  没有文人,汉室文官的空缺问题就无法解决,而文人群体的扩大,又需要足够的书本。
  “雕版印刷术……”
  “白纸……”
  又一个被遗忘的黑科技,出现在了刘弘的脑海当中。
  作为华夏文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几乎一手促成了华夏文明的大跨步跳跃式发展。
  尤其是雕版印刷术,彻底解决了华夏历史上书籍典故稀少、文人士子穷其一生都不能看完一本书的尴尬,促成了华夏文家事业的兴盛。
  对于这样伟大的发明,作为穿越者的刘弘,显然不可能视而不见。
  “王忠。”
  “去召少府、上林监觐见。”
  雕版印刷术、造纸术,刘弘并不觉得有多大难度;拥有庞大产业、能工巧匠的少府,必然能很轻松的解决。
  实在不行,多砸点钱就是了。
  但在‘发明’雕版印刷术、造纸术的同时,刘弘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那些被藏在家里的书籍典故原本,如何收归国有?
  
第0416章
挟书禁令
  当考虑到书本、典籍来源的问题时,刘弘难得一见的想起了那个未曾谋面,情感中还略有些鄙视的便宜老爹:汉惠刘盈。
  在短暂的七年皇帝生涯中,惠帝刘盈只有寥寥几件事被留在青史之上。
  ——想掌权,被丞相曹参一句‘垂拱而治圣天子’喷了个狗血领头;
  ——想蛰伏,被老娘吕雉用戚夫人做出来的人彘吓了个半死不活;
  ——废除《挟书律》!
  《挟书律》,或许在后世人看来略有些陌生,但若是提起《挟书律》出现的时代背景,那恐怕就是妇孺皆知的经典了。
  ——秦一统天下,始皇嬴政下达《焚书令》,尽焚天下之书!
  而《挟书律》的主题内容,便是《焚书令》的补充条款:敢有挟书者族。
  在后市的演绎当中,《焚书令》和《挟书律》,成为了始皇‘焚书坑儒’的确凿实锤。
  但在实际上,‘焚书’和‘坑儒’,根本就是两码事。
  其中‘焚书’一项,也和孔丘的徒子徒孙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焚书令》所指定的焚毁范围,并非是独有儒家之言,而是包含儒家典故《诗》《书》在内的诸子百家之言。
  就连提出《焚书令》的秦相李斯,其所出身的法家学说《韩非子》《商君书》等典故,也同样被《焚书令》包含在内。
  所以始皇帝焚书一事,本质上并非是针对某一家学说,而是出于愚民、控制思想,以及维稳的考虑,通过焚毁百姓手中的书籍,来稳住刚统一不久的秦王朝。
  道理再简单不过:就算是在秦统一天下初期,有能力获得,并在家里藏一卷竹简的,能是种地的穷苦百姓?
  显然不可能。
  ——《焚书令》想要焚毁的,是地方豪门望族、旧六国贵族手中的书籍,以此预防这些不稳定因素借着‘圣人教训’‘先贤学说’的旗号,对百姓进行洗脑、煽动!
  毕竟按那些‘圣人之言’的标准而言,秦统一天下的举动,本身就不具有合法性,属于‘不义之战’。
  至于《焚书令》为什么会在后世,被演绎为始皇帝‘焚书坑儒’、残忍暴虐的证据,就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问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