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530

  当汲忡将飞散的思绪拉回现实,陇右郡衙的几位封疆大吏,也基本结束了礼节性的问候和寒暄。
  随着谈论声逐渐消散,堂内的氛围,也是不由严肃了起来。
  作为天使的汲忡,自然是让代表刘弘的天子节‘端坐’上首,自己在一旁扶节而立。
  堂下,陇右郡守则由手下的郡丞、都邮二人陪同,不时和那位明显不是汉人的外族使者眼神交流着。
  “月氏人,于去岁所见之匈奴使,亦未有何不同?”
  暗自打量一番那月氏使者,汲忡便稍直起身,清了清嗓。
  “陛下拳拳回护之意,贵使可知晓了?”
  汲忡话音刚落,陇右郡守身后的郡都邮便赶忙开口,将汲忡的大致意思逐字逐句翻译给那月氏使者听。
  待等那都邮翻译过后,月氏使者迟疑了片刻,嘴角便带上了一丝僵硬的笑容,眼睛望向汲忡所在的上首,对都邮说着些什么。
  “禀天使。”
  等那月氏人滋滋呜哇的说完,郡都邮几乎是不假思索的望向汲忡。
  “月氏使者言:陛下回护之意,月氏王唯感恩戴德,永世不敢忘;然出兵河南事,今之月氏恐无力行之。”
  “另,陛下所言‘授月氏王汉诸侯印’一事,亦或有些难办……”
  言罢,都邮便稍一拱手,旋即下意识瞥了一眼对面,那个满脸苦涩的月氏人,似是想起什么般又一拜。
  “据此人所言,月氏俗于匈奴迥异,仲季同妻;此人,或乃今月氏王顿侯丘之胞兄子。”
  “若于吾汉室,大抵当与今之燕王、吴王同……”
  听到这里,汲忡下意识一扬眉,旋即不着痕迹的恢复了正常的模样。
  为了能在自己的履历中,填上一块名为‘武勋’的拼图,汲忡这段时间对匈奴的了解,不可谓不深。
  对于匈奴‘妻父妻’‘妻兄妻’,乃至于兄弟几个共享一个女人,汲忡自也是有所了解。
  而这个线索,对于代表汉室中央,与月氏进行接洽的汲忡而言,无疑至关重要。
  如果那个充当翻译的都邮没有说错,那眼前这位月氏使者,应该是现任月氏王的侄子。
  若月氏对血脉、传承的价值观与匈奴相同,那就意味着:此时站在汲忡眼前的这位月氏贵族,会被现任月氏王当做亲儿子看待,并享有与其他月氏王子相同的继承权!
  派一个有继承王位资格的‘儿子’来跟汉室接洽……
  “陛下果真慧眼如炬!”
  “如今之月氏,恐早已畏匈奴之骑如鸟兽……”
  暗自惊叹一声,汲忡便淡笑着抬起头,望向那位自称是月氏王‘儿子’的月氏贵族。
  “鄙人临行前,陛下特有交代:王印一事,尚且不急;然如今季秋将至,匈奴单于庭之大帐,只怕也当南归……”
  意味深长的扔下这么一句话,汲忡便适时止住话头,任由那都邮翻译给月氏使者听。
  ——既然是有继承权的王子,那必然是得到了月氏王很大程度上的外交授权。
  甚至不排除今天,汉室与月氏双方,便能就某些急迫的方面达成初步一致。
  ——比如愈发临近的秋收,以及紧随其后南归河套的匈奴人!
  这一次,那个月氏王子并没有多考虑,只不过短短片刻功夫,便略有些焦躁的给出了答复。
  “使者问:陛下欲以何策,应今岁匈奴南侵之势?”
  听闻都邮翻译完这句话,汲忡心中的一块大石陡然落地。
  “八九不离十了!”
  暗自鼓了鼓气,汲忡便也没再多绕弯子,直接将自己加工过后的‘外交诉求’摆上了台面。
  “今秋高气爽,匈奴牛羊牧畜已肥,无论吾汉室,亦月氏,或同受匈奴之欺。”
  “陛下意:以戟、矛各二千,长弓五千,剑万,箭矢三十万,以易月氏之战马五千匹。”
  “另,陛下欲于秋九月,遣军北出云中挑衅,以分匈奴之军,缓月氏之危也。”
  言罢,汲忡没由来的流露出一丝酷似刘弘的腹黑笑容,满是‘温和’的望向那月氏使者。
  “不知贵使可能做主,应下汉、月之盟约?”
  “须知匈奴南归,不过旬月之间呐……”
  
第0371章
风吹幕北
  时间一晃,八月秋高。
  长城以南的中原,已经逐渐被秋收的欢快氛围所笼罩,但对于草原,尤其是幕南的匈奴部落而言,秋天,却并不意味着欢乐。
  ——经过近半年的巡游,单于庭,即将在八月末回到幕南!
  即便是现在,单于庭大帐也已经靠近了幕北龙城一带。
  而单于庭的到来,对于匈奴每一个部落而言,都只意味着繁重的牛羊、奶酪供养,以及对草场的严重破坏。
  没办法——单于庭随行的人畜远超百万,且基本聚集在一起。
  在如今的草原,没有任何一块草场,能负担单于庭留驻半个月以上!
  如果超过一个月,这片草场第二年很可能无法放牧;若达到两个月,更是极有可能成为大幕。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单于庭基本不会在一片草场停驻超过五天。
  即便是在每年四、五月的龙城大会,单于庭也会将部众、牧畜分散在龙城为中心的方圆数百里范围内,以最大程度减轻对草场的损害。
  但今年的状况,显然再次出现了一点不同。
  在过去,单于庭会在幕南温暖的河套地区过冬,而后从三月初春开始北上,五月在龙城举行蹛林大会,而后稍微改变方向,向西走到六月末月份,再折返。
  在八月抵达幕北之后,单于庭一般不会再一次于龙城停驻,而是直接继续南下,在九月来临之前抵达幕南。
  随着单于庭的到来,幕南部落本就贫穷的生活,便会顿时雪上加霜。
  为了保证生存,在完成单于庭摊派的供养任务的同时,尽量不对自身生存造成太大影响,幕南部族就会开始另辟蹊径。
  ——南下掠夺!
  或许很难想象:让汉室头疼近百年,甚至在绝大多数时候,将大半防御力量投入进去的‘北墙防御’,居然源自于匈奴部落面对单于庭的压榨苦不堪言,才‘不得已而为之’。
  但事实上,在了解过匈奴人,以及绝大多数游牧文明的生活方式之后,再来看这件事,显然就合理了许多。
  在匈奴,最低一级的阶级,并非是人们常以为的牧民,而是牧奴。
  这里的牧奴,值得可不是那些碧目蓝发的西方人、中亚人,亦或是那些被征服部族的遗老遗少——这些人,充其量就是平日里的苦力,战争时的炮灰。
  牧奴,指的是那些本部族出身,却由于某些意外状况,如瘟疫、白灾、战争等状况,失去家中大半财富、牧畜的‘破产牧民’。
  与汉室农民破产后,会选择成为佃农,替他人耕种田地一样,匈奴牧民破产之后,也会选择替其他邻居放牧。
  但在草原弱肉强食的文化背景下,显然不可能出现‘我把牛羊借给你,产下来的奶对半分’的人性化佃租方式。
  绝大多数情况下,牧民破产后会找上一家血缘相对亲近的亲戚,而后请求收容。
  如果这家亲戚刚好缺放牧的人手,那或许就会拍拍这位破产亲戚的肩膀,说:来给我放牧吧,我保证你吃穿不愁。
  所以,破产牧民在被亲戚们收容之后,便会成为没有收入,只能保证生存的牧奴。
  平日里,牧奴会帮有钱人亲戚放放牧,收割收割牧草,然后得到能吃半饱的食物。
  战时,牧奴便会得到一个重回牧民阶级的机会——跟随‘主人’出征,然后抢回某一个勇士的尸体!
  很显然,相较于那些平日里饭都吃不饱,每天都要忍受繁苦劳动,还要忍受主人鞭打,手持木棒的奴隶,牧奴们抢回尸体的机会大得多。
  如果真的抢回某一个‘有钱人’的尸体,那牧奴就可以继承这位战友的所有财产,重新回到牧民阶级。
  而与之对应的,就是那些有完整家庭,几个女人,几个孩子,十几个奴隶,三五个牧奴,百十来头牧畜的牧民。
  严格意义上来讲,匈奴的牧民,某种意义上并不对应中原的农民阶级,而是更类似小地主。
  在平日里的生活中,牧民实际上并不参与放牧。
  ——挤牛奶、制作乳制品的工作会由女人承担;放牧、收割牧草、照顾牛羊的事务,会由牧奴和奴隶负责。
  牧民的日常,则是骑着自己的其中一只马,晃晃悠悠出去闲逛,去某个朋友家里喝上点马奶酒,再一起去逛逛其他部落的奴隶市场,看有没有皮实的奴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