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530

  很显然,对此间之事有更多了解的柴武,很精准的听出了刘弘话中的深意。
  就见柴武稍一拱手,便缓缓向前,在眼前的堪舆之上大致扫了一圈,便转过身,面向演武堂内的数十位武将。
  这几十个人,或许不是这个时间点,已知世界最能打的几十个。
  但若要是汉室有大规模军事行动,那在场的几十个人,基本都会成为汉室军队的中坚骨干。
  自然,柴武在这场商讨中代表军方,向刘弘汇报最终意见之前,需要得到在场这几十位精英的认同。
  “陛下即问,老朽又身负大将军之重担,实当无所不言,还请诸位勿怪。”
  常规的与在场众人客套一句,待众人‘诚惶诚恐’的拱手回礼,口称不敢过后,柴武才侧过身,指向堪舆最上方的那条直线。
  “今之北墙,西起陇右,北至燕国右北平郡,其长万余里;除右北平东线,余者俱于匈奴接之。”
  “然匈奴多骑卒,无攻坚攀墙之器,故其每攻吾汉地,必寻北墙之缺以绕行,弛骑以掠民,见汉纛而北遁。”
  “北墙之缺数以十计,故往昔,胡多以骑千百以入缺,掠杀北墙汉民。”
  “然若匈奴以骑军万计,及数万计侵汉地,则其所当入之所,唯此四处。”
  说到这里,柴武不忘礼貌性的对刘弘点点头,从一旁拿起长棍,在堪舆右上角、左上角分别点了一下,又在长线中间的一小段距离左右点了一点。
  “北地、陇右之交界;云中城;马邑城;右北平!”
  顺着柴武手中的长棍望去,刘弘不出意料的看到,在那条象征着汉长城,准确的说,是那条象征秦长城的长线之上,确实有四处缺口。
  按照柴武话中透露出的消息,匈奴如果大规模入侵汉室,就只能从这四个方向跨过长城。
  “嗯……”
  “四个可能发生的伏击点……”
  真当刘弘考虑起派四支军队,分别在四个地方埋伏到底蠢不蠢的时候,柴武下一句话,却是让刘弘收获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就见柴武将手中长棍,再度指向了那条长线中间部分,稍靠近右的那一点,旋即轻轻点了几下。
  “然老夫以为,匈奴若欲以大军压境,其之来向,必为燕-代之交,即代北、燕西一带!”
  听着柴武满是自信的描述,刘弘却是不敢置信的看着长棍下,那两个由小篆写成的黑色字体。
  “马邑……”
  
第0361章
马邑之谋
  对于柴武所得出的这个结论,刘弘可谓是一头雾水。
  如今的长城,确实是有四处能容纳十万数量级通过的缺口。
  但相较于其他三处,马邑所在的代北、燕西方向,却并没有什么让人一眼看出的‘严重漏洞’。
  陇右-北地交界处的缺口,一旦被匈奴人闯入,那整个北地、陇右都将深陷战火;若汉室应对不当,匈奴人就很有可能自北地攻破萧关,踏入关中!
  而后,便是原本的历史上,文帝晚年曾出现过的场景了——匈奴马踏关中,先锋甚至一度抵达汉天子夏季的办公场所:甘泉山。
  烽火浓烟,甚至在长安城内都能看得见!
  一旦发生‘匈奴骑兵出现在关中’的状况,那汉室在对外战略、对内政治统治方面,都将处于一个明显的劣势。
  刘弘刚竖立起的些许威望,也将自此重归于零。
  从这个角度而言,陇右-北地交界处的缺口,无疑是对匈奴而言最佳的入侵方向。
  除此之外,云中城所在的雁门关方向,对匈奴人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云中城与马邑城一样,孤立于长城之外,不受长城防线的庇护;一旦受到攻击,几乎必然会陷入包围之中。
  若从这个方向入侵,匈奴人甚至可以对云中城围而不攻,直接绕过云中城,直击云中城以南的雁门关。
  一旦雁门关被攻破,整个关东都将对匈奴敞开怀抱,东南方向的代、赵等地,西南方向的上郡,都将成为匈奴人随时可能进攻的方向。
  若如此,大半汉室版图,都将燃起熊熊战火,即便匈奴人按照过往的习惯‘抢完就溜’,关东也会被搅得天翻地覆,遍地残垣。
  这样一场仗打完之后,为了抚平关东的一地狼藉,汉室将在起码二十年之内,无力发起任何一场中规模以上的对外战争。
  除了长城西、北两个方向,右北平郡所在的东面,对匈奴而言,也同样是一个不错的入侵方向。
  与北地-陇右、云中、马邑三处的‘缺口’不同,右北平郡所在的这一段防线,有一段长达数百里的防线,是没有长城作为屏障的。
  盖因始皇建造秦长城的初衷,本身就不是为了防守,而是为了以长城为基站、攻击发起点,以具备对长城以北随时出军攻打的目的。
  所以北地的缺口也好,云中、马邑的缺口也罢,本身就是始皇帝留给秦师出征草原特地留下的。
  而右北平郡,本身就位处汉室版图最东北部,后世大兴安岭所在的山林之间,与匈奴等草原部族并没有直接接壤。
  这就使得右北平郡所在的方向,成为了汉室北方长城防线最大的一处漏洞。
  一旦匈奴选择从这个方向进攻,汉室几乎没有什么能倚靠的天险,右北平郡所在的整个燕国,更是将遭受第一波的猛烈攻击。
  攻破右北平防线之后,匈奴人就可以跨越燕国领土,直接对燕国以南的齐、赵之地造成威胁。
  也就是说,匈奴人如果选择入侵北地方向,很可能会对关中造成威胁;如果是云中、右北平两个方向,则会从北、东两个方向,对关东地区造成威胁。
  与这三者相比,马邑城方向,着实没有什么特别。
  马邑城位于云中以东近千里处,与云中同样位于长城以北,不受长城防线庇护。
  但在长城的四处缺口当中,马邑方向的缺口,无疑是最狭窄的一处——东西不过十里。
  更何况马邑以北数十里,还有一处武州塞,在马邑和武州塞之间,只有一条东西宽不过数十里的平地,被东边的山林,以及西边的深渊所包裹。
  也就是说:这一片地区,东西两个方向是天然屏障,北方是武州塞,南方是马邑。
  一旦汉室能在匈奴人跨过武州塞之后,重新掌握武州塞的控制权,那匈奴人就见陷于这一篇方圆不过数十里的方形平地。
  到了那时,摆在匈奴人面前的,也将只剩下两种选项:要么攻破武州塞北遁草原,要么攻破马邑城,而后面对汉长城防线的守备力量。
  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实际上也是以‘将匈奴单于包围于马邑-武州塞之间’作为预案。
  只不过当时的匈奴单于军臣嗅到了阴谋的气息,并没有进入武州塞,才让那次‘斩首行动’落空,汉匈也正式进入了高烈度的全面对抗战役当中。
  可以说,对于匈奴人而言,马邑方向是长城四处缺口当中,攻击风险最大、收获相对最小,且可能遭受阻力最大的一个方向——在汉室边防部队当中,最为悍勇的,便是北地、代两处的军卒。
  而对汉室而言,马邑方向确实是一个好的伏击点;但在这里伏击,很有可能引发此时的汉室,还无法承担的严重后果。
  无论是伏击成功,对匈奴有生力量进行了重大打击,还是彻底伏击失败,汉匈全面大战都很有可能就此爆发!
  就如同历史上的马邑之谋后,武帝猪爷正式开始全面对外战争一样。
  但相较于财大气粗,手握整个文景之治成果的武帝猪爷,此时的刘弘显然还没有‘全面开战’的底气。
  思虑许久,刘弘终是目带疑惑地望向柴武,稍一拱手。
  “还请大将军细述:大将军因何以为,胡必来马邑,而非北地、云中,亦或右北平?”
  在具体确定战略之前,刘弘需要了解到匈奴人为何会从马邑入侵。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出相应的战略应对。
  就见柴武赶忙正对刘弘,拱手一拜,才将自己的看法尽数道来。
  “北地、云中、马邑、右北平三缺,皆乃匈奴可选之向;然首当排除者,必为右北平。”
  说到这里,柴武方直起身,面带微笑的扫了眼殿内众人,似是在说一件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
  “自高皇帝立汉国祚,至今二十余年,匈奴每侵汉地,皆于晚秋。”
  “其因有二。”
  “一者,匈奴民多事畜牧,逐水草而居;春夏北上,秋冬方南归。”
  “及春夏之蓄养,匈奴牧畜、战马当于晚秋于最壮;干草之备亦当最丰。”
  “二者,便乃季秋之际,吾汉家之民秋收方毕,府库充盈;匈奴侵,则可掠之粮颇丰也。”
  “然季秋九月,右北平已临近初霜;若匈奴攻十日而不下,则马蹄必陷于霜雪,而匈奴之骑无从北遁也。”
  听到这里,殿内众人无不连连点头,就连刘弘也是稍一颔首,表示认可柴武的看法。
  此时尚行的颛顼历,与后世的公历或农历都有所不同:这里的九月,大致对应后世的十一月中旬。
  而右北平又位于后世的天津以北,在关中、关东完成秋收的时候,右北平一代,确实已经临近初冬。
  右北平的冬天有多冷,光看看右北平以北的后世东北地区,如今居住着什么人就知道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