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530

  而《周礼》所规定的‘都城以南之近郊’,放在汉室又有了一个巧合:长安城南郊,恰恰是宗庙、社稷所在。
  所以汉室的籍田礼,也就形成了‘于社稷举行’的惯例。
  按照礼制,一板一眼祭奠过神农之后,刘弘才在百官簇拥之下,来到了社稷之内,专门用于籍田礼的一块方形土地。
  这块专用于‘天子携百官装模作样’的田亩,大约也就五十步见方,堪堪比得上后世的一块足球场。
  按如今汉室的度量衡,这片籍田,应该不超过二十亩。
  来到籍田田埂,就见新任内史,在历史上成为汉室丞相的故安侯申屠嘉,也手持一柄礼器级别的铜制锄头,来到了刘弘身边。
  “正月元朔,天子亲耕籍田,以劝天下民从农耕……”
  礼官一声嘹亮的唱和声落,立刻就有数位奉常礼官来到刘弘身边,躬身一拜,便拿起一根细绳,将刘弘宽大的衣袖绑在了腋下。
  等衣袍被打整完毕之后,刘弘颇有些惊讶的发现:自己现在这身打扮,像极了后世漫画作品中,霓虹国的武士!
  宽大的衣袍依旧俊美,但衣袖却被细绳绑住,使得宽大的衣袖不再碍事;细绳在刘弘身前、身后均呈现‘X’行。
  只稍一思虑,刘弘便也释怀了。
  ——霓虹国,除了那一头奇丑无比的‘地中海中地’发型外,其余所有的文化,基本都是传承自华夏!
  再多一桩服饰习俗,也算不上什么奇怪的事。
  而那杆礼器规格的铜耒,之所以由申屠嘉递给刘弘,是因为在九卿当中,职责包含‘农事’的,恰恰就是内史。
  ——要知道内史的主官官名全称,是治粟内史。
  与‘专责御辇’的马政负责人太仆一样,内史理论上最主要的职责,也是‘总掌天下农事’。
  至于其余诸如统掌关中治安、户籍等工作,都只是次要的。
  接过申屠嘉手中的的铜耒,刘弘便在公卿大臣的目视下,来到了籍田边沿。
  “天子执耒,三推三反……”
  随着又一声唱和响起,刘弘才规规矩矩的用手中的耒,在籍田上翻动着泥土。
  在犁没有大规模使用于耕作之前,耒(lěi),就是华夏百姓翻土、松土的工具。
  耒,状形类似一个‘Y’,由一根主杆,和两支稍弯曲的尖杆组成。
  在播种之前,百姓便会用耒松土,而后再将粮种播种在田亩之中。
  实际上,耒这种落后的农具,在战国末期,曾短暂的被淘汰。
  因为占据河南草原的秦国,曾一度大力发展牛耕!
  而耒,也被秦少府的工匠们改造成了最原始的犁具。
  所以耒,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由人作为驱动力的、更小的犁具。
  至于为何会发生‘耒-犁-耒’这种开历史倒车的状况,则是因为:继承了秦大半制度、疆域的汉室,并没有继承秦所掌控的河套草原。
  没有草原,就意味着牛、马奇缺。
  缺马,让汉室长期处在‘欲立骑军而不能’的战略劣势;而缺牛,就使得战国时期,就已经在华夏大地出现的‘牛耕’,再度倒退回了遥远的‘石器’时代。
  ——耒最早出现,就是在华夏文明由原始文明,进入农耕文明的‘后石器时代’!
  之后,随着铜的冶造工艺逐渐完善,华夏文明才从石器文明发展到了青铜文明。
  但高昂的造价,使得青铜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留在了礼器、兵器,以及奢侈家具的范畴当中。
  再加上铜本就更脆,更容易断裂的特性,使得华夏农耕文明,在进入铁器时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耒作为主要的农耕器具。
  “真不是朕穷兵黩武啊……”
  “哪怕是为了牛耕,朕也要把河套夺回来!”
  暗自发出一声感叹,刘弘便缓缓倒退出几天,在田埂倚耒而立,饶有兴致的等候着接下来的进程。
  ——接下来,就是朝臣百官、公卿大臣,在籍田进行象征性的农耕作业了。
  根据《周礼》的记载:籍田礼,以太牢祀先神农,在国都南面近郊行;天子执耒三推三反(返),群臣以次耕,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
  而具体到汉室,天子三推三反、诸侯五推五反没有变化,但之后关于卿大夫、士的规定,就有一些不同了。
  卿大夫、士,都属于战国时期所特有的阶级名词,而汉室,却并没有明确的‘卿’‘士’阶级。
  所以,《周礼》中关于卿大夫的规定,在汉室,就变成了‘彻侯七推七反’;士,也变成了‘无爵之二千石九推九反’。
  就如刘弘此时所见:在刘弘完成‘天子礼’后,还未离京就国的梁王刘恒站出身,执行了‘五推五反’的诸侯礼。
  其中甚至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在完成第五次推、反之后,刘恒稍有些迟疑的回过身,对刘弘提出‘为汉臣,不敢称诸侯;恳请陛下许臣行卿大夫礼’!
  对刘恒这番作态,刘弘心中自是满意无比。
  经过小半年的相处,刘弘对这位历史上的文帝陛下,已经基本放下了心。
  不得不说,此时方二十出头的刘恒,别的不论,起码‘上下尊卑’这一点,把控的极其到位。
  或许在原本的历史上,刘恒这种行为可以被理解为‘扮猪吃虎’,但这一世,刘恒这般恭敬的态度,却让代王一脉,保留了仅存的一丝生机。
  但满意归满意,刘弘也不可能答应刘恒这明显刻意的作态。
  随着悼惠王诸子叛乱一事走向尾声,汉室的削藩工作,也已经拿出了大致方案。
  包括左官令、推恩令等一系列削夺诸侯王权力的方案,都被摆在了朝堂之上,于公卿百官共同敲定。
  不出意外的话,等二世楚王刘郢客逝世,楚国也被纳入削藩的范畴,汉室的内部问题,就将基本得到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刘弘不大可能在作出可以贬低诸侯王‘逼格’的事情。
  ——作为后世人,刘弘与便宜祖父刘邦最大的一处不同,就是刘邦要面子,刘弘要里子。
  为了里子,刘弘甚至可以完全撇开面子不要!
  如今,刘氏诸侯已经被磨去大半爪牙,刘弘已经得到了想要的‘里子’,也就不介意做些面上功夫,让诸侯王的逼格看上去更高一些。
  “梁王高帝子也,今更为宗亲长者、诸侯之首,当行诸侯礼!”
  只一句交代,刘弘便制止了刘恒的举动。
  “卿大夫执锄,七推七反……”
  在刘恒也退出籍田,来到刘弘斜后方后,便是如今在世的彻侯当中,食邑最高的一位,带头走入了籍田。
  ——年仅十九岁,却食邑万三百六十户的三世平阳侯,曹奇!
  经过小半年的相处,刘弘对这位历史上的文帝陛下,已经基本放下了心。
  不得不说,此时方二十出头的刘恒,别的不论,起码‘上下尊卑’这一点,把控的极其到位。
  或许在原本的历史上,刘恒这种行为可以被理解为‘扮猪吃虎’,但这一世,刘恒这般恭敬的态度,却让代王一脉,保留了仅存的一丝生机。
  但满意归满意,刘弘也不可能答应刘恒这明显刻意的作态。
  随着悼惠王诸子叛乱一事走向尾声,汉室的削藩工作,也已经拿出了大致方案。
  包括左官令、推恩令等一系列削夺诸侯王权力的方案,都被摆在了朝堂之上,于公卿百官共同敲定。
  不出意外的话,等二世楚王刘郢客逝世,楚国也被纳入削藩的范畴,汉室的内部问题,就将基本得到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刘弘不大可能在作出可以贬低诸侯王‘逼格’的事情。
  ——作为后世人,刘弘与便宜祖父刘邦最大的一处不同,就是刘邦要面子,刘弘要里子。
  为了里子,刘弘甚至可以完全撇开面子不要!
  如今,刘氏诸侯已经被磨去大半爪牙,刘弘已经得到了想要的‘里子’,也就不介意做些面上功夫,让诸侯王的逼格看上去更高一些。
  “梁王高帝子也,今更为宗亲长者、诸侯之首,当行诸侯礼!”
  只一句交代,刘弘便制止了刘恒的举动。
  “卿大夫执锄,七推七反……”
  在刘恒也退出籍田,来到刘弘斜后方后,便是如今在世的彻侯当中,食邑最高的一位,带头走入了籍田。
  ——年仅十九岁,却食邑万三百六十户的三世平阳侯,曹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