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530

  “朕观此论,偶得北平侯之风啊?”
  说着,刘弘笑嘻嘻的抬起头:“若朕未猜错,此论,当乃卿先行草拟,后由北平侯审阅,方呈至朕前?”
  作为当朝御史大夫,皇党一系的实际领头人,‘立论’这么大的功劳,张苍无疑是担得起的。
  而作为贾谊的授业恩师,弟子要呈策论于陛前,张苍必然会先过目,对策论内容进行简单地修改,以保证弟子有更大概率为刘弘所看重。
  “陛下慧眼如炬:此论,老师确曾观阅,亦于些许之处,以纠正于臣。”
  闻言,刘弘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既如此,此论,便以北平侯署名,卿附属吧!”
  这个套路,在后世可谓司空见惯。
  ——小研究僧们得到某项科研结果,最终发布于某学术刊物,都是以其指导教授为主,小研究僧为附属。
  这样的做法,大多数情况都不是教授眷恋名望,而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科研成果,以及保护这位青年才俊。
  而刘弘从中得到灵感,用来操作贾谊献策之事,也出于类似的考虑。
  虽然这么做,功劳的大头最终落到了张苍的头上,但相应的,张苍也替贾谊承担了很多风险。
  ——只不过张苍地位够高、资历够老,有能力无视这些对贾谊而言,很可能会断送官僚生涯的风险而已。
  贾谊也能从中获益,并借此将一件事实,直白的展露在朝堂之上:我的背后,可是当朝御史大夫,下一任丞相!
  想搞我,可得考虑考虑影响哦……
  见贾谊一副呆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模样,刘弘却只是淡然一笑。
  “卿出宫之后,将朕所言之事,转述于北平侯。”
  “北平侯闻知朕言,必可解卿之惑矣。”
  闻言,贾谊纵是一头雾水,也只得拱手一拜。
  “如此,臣告退……”
  
第0295章
阖族共欢
  正武元年冬十二月,长安城。
  腊月凛冬,使得长安百姓都躲在了温暖的屋舍之内,期待着这场严寒早点过去。
  但与冷清的街道上所不同,今日的何家寨,显得热闹无比。
  一个个高矮不一的长几被搬到何家寨内的主巷之上,不时有菜蔬肉食从各家东厨内送出,摆上长长的案几。
  整个何家寨的宗族亲戚们,也都在各家户主的带领下来到主巷,也不就坐,就站着从案几上抓起吃食,旋即塞入口中。
  在主巷最里侧,则是这场流水席的主办者:何家寨里正何政,以及新任羽林军材官校尉巨盾司马,何广粟。
  实际上,汉自秦所继承的律法中,也同样包含‘不得群聚宴饮’的规定,即:非婚、丧、嫁、娶、等事,民不得无故举行十人以上的集会,且不得三人以上共饮。
  当然,作为封建时代的特权阶级,有官职在身,或爵位在五大夫(第九等)①以上的人,不受此律令约束。
  而那些没有官、爵在身的平民,实际上也偶尔会破坏这条规则,而不被制裁——毕竟《禁群饮令》,所限制的并不是什么伤天害理、杀人越货的大事。
  就聚在一起喝个小酒嘛……
  即便官府有心去查,也很难抓住——大半夜邻居几个兄弟往屋子里一钻,推杯换盏闹两口,也没法抓。
  可即便是破坏,这种钻规则漏洞的事,那也得是偷偷摸摸得来;像何家寨此时这等规模的流水席,实际上是有些犯忌讳的。
  ——谁让流水席这种东西,是太祖高皇帝刘邦首创呢?
  但光从何家寨主巷外,那一队暗自咽着口水,却丝毫不敢踏入寨门的内史衙役就能看出:今日这场流水宴,根本无法从任何层面挑出错。
  何家寨有资格,也有底气举办这场流水宴!
  至于原因,则与汉室一条仅次于‘以孝治国’的国策息息相关。
  ——汉以武得天下,亦当以武守之!
  在民风致刚致武、且政府对此持全盘肯定的汉室,武人的地位,远高于后世的科举士子们。
  底层百姓想要做官,需要武勋为凭;官僚子弟想要为宦,需要首级为证。
  就连彻侯勋贵、朝臣九卿想要做丞相,都躲不开‘欲相先侯’的政治潜规则。
  而要想成为汉室二十级爵位当中,列第一等的彻侯,就必须要立下足够的军功。
  说白了,汉室的状况,可以用一句极其直白的话概括:军中自有黄金屋,军中自有颜如玉。
  有了武勋,那再怎么没出息,再怎么没能力,都能得到被培养的机会;至不济,也能在地方成为‘名门望族’。
  反之,则举步维艰——想做土财主,没有官府撑腰;想做官也没法做,哪怕侥幸做了官,那也和升职加薪挨不上边。
  也就是说,无论是彻侯贵勋,还是百官朝臣等特权阶级,在汉室实际上都与‘武人’划等号。
  只有成为一名成功的‘武人’,才能在汉室拥有光明远大的未来。
  而现在,何家寨光明正大的举行宗族流水席,内史衙役却丝毫不敢阻止,便是由于此。
  ——去年的镇乱战争,何家寨,出了好几个青年才俊!
  里正何政家的两个儿子,长子何强以曲长(百长)从大将军击贼,率部斩首二十七级,俘虏数百!
  光何强这一项武勋,就足以让何家寨自此跃过龙门,踏上光明的未来!
  倒也不是说,何强一人之功,就已经足够拉着整个何家寨鸡犬升天;而是何强的武勋,也同样意味着何家寨的丰收。
  ——汉军制:百长以下之卒,尽量从百长之宗族乡邻中遴选!
  也就是说,随何强立下这偌大功勋的‘部曲’,实际上,大都是何家寨的子弟!
  想当初,何家寨除何强之外,还出了十四位年二十以上的壮卒。
  现在,撇开何强不算,那十四位随军出征的何氏子弟,平均每人的头上,都已经挂上了五个首级的武勋!
  在汉室,想要成为一县之令,武勋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大县县令斩首十级,小县六级而已!
  也就是说,加上何强,以及以民夫之身随军,于运粮途中击溃一伙贼人的何政幼子何武,如今的何家寨,已经有了十六位青年才俊,在武勋层面,满足了‘出任一县副官或司曹长吏’的条件!
  至于何强,那更是即将被纳入新设的羽林卫,正式成为材官校尉部卒!
  这样的前提下,别说何家寨连村都算不上了,哪怕何家寨只是一个小山寨,长安城内,敢惹何家寨的人都没多少。
  ——再过二十年,这个寨子,很可能会出现十几个秩六百石的县令!
  武勋最高、前途最好的何强,那更是有可能在有生之年,达到千石级别!
  这样一个寨子,别说内史的衙役了,就连作为当朝九卿的内史本人,都要做出一副客气的模样。
  原因无他:汉家尚武,今上又尤重武勋!
  去年的叛乱,关中子弟运气好一些,被编入大将军麾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次战争的大致过程,也已经在长安城传播开来。
  由故大将军灌婴智慧的北军及附属部队,在睢阳城据城而守,与叛军对峙,几乎没有发生战斗。
  随后的荥阳-敖仓战役,灌婴大军也都没有太多参与;只是在荥阳保卫战结束,叛军溃散于荥阳-敖仓之后,灌婴大军才踏入战场,进行了对溃散叛军的清理工作。
  也就是说:关中子弟此次出征,硬仗是一场都没打,却也在战后清理叛卒的过程中,捞到了不少功勋。
  虽然对此,刚烈的关中人民略有些微词,但总体来说,喜悦盖过了这一点点牢骚。
  ——硬仗打不打无所谓,关键是武勋,一点没落下呀!
  所以在战后,更随灌婴出征的关中子弟,绝大多数都平安回到了长安城;偶有几个没能归乡的,也大都是死于冷热急疾。
  即便如此,朝堂也对那些阵亡在战场之外的士卒,进行了超高规格的抚恤:赐爵二级,酒一斗,肉一石,粮米百石,布十匹。
  除了这些物质抚恤外,那几户失去丈夫/儿子/父亲的人家,还得到了一份特殊的荣耀。
  ——一块当今刘弘亲笔所属,盖有皇帝印玺,书‘忠烈之家’的牌匾!
  坊间传闻,有此等牌匾的人家,税赋皆免三年,子孙有限遴选为卒,以充天子禁卫之军!
  现如今,得到‘忠烈之家’之牌匾的家庭,别说被人欺凌了,就连街头巷尾的游侠懒汉,都不由充当起了正义卫道士,扬言‘护全忠臣义士之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