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530

  ——自进入武州塞开始,韩颓当以及随行的护卫,都完全失去了与外部联系的可能!
  而对于这种类似软禁的举动,眼前这位将领也给出了十分合理得交代:汉室于韩王之交,不便为匈奴所知,故有此间之举,万望贵客海涵……
  到此刻,明确感知到眼前汉将激动之余,不忘保持警惕的态度,韩颓当也意识到眼前这人,起码如他所言那般,有上书长安,请求指示的资格。
  想到这里,韩颓当便也放下了试探的心思,面色郑重的起身上前,将声音压到近乎低不可闻的分贝,将自己的来意道出。
  没有人知道这位明显带有胡人血统的汉人,对于秦牧说了些什么,马邑城的边关战士只知道,在此人见过卫尉丞秦大人之后不过片刻,马邑城就有一骑飞速奔出,直指长城以南。
  目瞪口呆得目送一份突如其来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南下之后,马邑军民又得到了一个更加劲爆的讯息。
  ——马邑即刻戒严!
  就连受邀前来的燕王刘信,都被卫尉丞秦丞吏丢到了一旁,无人问津……
  
第0220章
江山变色
  七月,随着一则振动长安,乃至于振动天下的消息一同到来。
  ——携大军九万御驾亲征至萧关的刘弘大军,在与代王刘恒大军的碰撞中遭遇大败!
  当朝太仆博阳侯陈濞,郎中令令勉二人,带着仅剩的数千溃军逃离战场,下落不明!
  消息传出,天下振动,关中大乱!
  收到消息之后,长安朝堂还没来得及反应,获胜者代王刘恒又派亲密大臣薄昭至长安,言称要与长安朝堂进行谈判。
  谈判内容,更是让长安中枢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伪帝吕弘兵败,下落不明,还请朝堂诸公共议大位继承人选,以安太祖高皇帝宗庙社稷!
  薄昭的到来,将长安朝堂彻底推向激烈的斗争之中。
  御史大夫张苍、左丞相审食其、少府田叔、廷尉吴公、奉常刘不疑,宗正刘郢客、卫尉虫达等人组成的皇党一系嗡时凝成一股绳,以代王居心叵测、举兵犯上为由,坚持应该以贼从薄昭为筹码,迫使代王止住南下的脚步,同时寻找刘弘及溃逃大军的下落。
  而意料中应该站出身,与皇党一系据理力争的陈平、周勃一党,却只是在周勃传出一句不满的牢骚之后沉寂下来,不再对代王一事表达看法。
  作为朝堂实际掌控者的陈平,更是自薄昭入长安之日起闭门不出,颇有一副置身事外,装作不知道此事的架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百官逐渐意识到,陈平之所以将此事冷处理,应该是想要朝堂大臣做出选择:继续跟随伪帝‘吕弘’,还是拨乱反正,迎代王入继大统。
  自认为参透陈平潜台词的朝堂百官,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决定——除了零星几位老臣,以及未参与诛吕行动的小虾米,选择随张苍一同进入未央宫,暂保自身安全以外,六成以上的朝臣百官,都保持了默然。
  与勋贵阶级所不同的是,这些朝臣默然,并非是为了再看看风向,寻求保持中立的可能——他们,只是在等陈平从府内走出,振臂一呼而已。
  便是在这般群情激昂的氛围当中,内史刘揭作为朝堂百官的代表,正式踏上了曲逆侯府的大门,势要为百官出头,向右相陈平要个准话。
  ——反,还是不反!
  或者说,在正式决定支持迎立代王之后,‘不反’这个选项已经不复存在。
  刘揭登门拜访者,与其说是要陈平表态,倒不如说是请求指示:接下来怎么做,怎么反。
  但刘揭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陈平此时脑中所想,与外界的猜测大相径庭……
  甚至到了毫无相干的地步!
  ……
  “丞相何以如此优柔寡断?”
  “吾等所为者,莫不为此等良机邪?”
  当刘揭出现在曲逆侯府的书房时,不出意料的看见了赋闲在家,只留绛侯之爵于身的周勃,在陈平面前对坐。
  “丞相,绛侯。”
  躬身一拜,刘揭便在陈平不耐的眼神示意下走到一旁,跪坐下来,等候着出口相劝的时机。
  ——从方才周勃的话语中,刘揭隐约有了猜测:陈平,只怕是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但陈平随后的话语,却是大大出乎陈平所料。
  “绛侯之所见,老夫未能视邪?”
  烦躁的止住周勃喋喋不休的话头,陈平负手上前,语气中满是焦虑:“绛侯既亦知此事之所重,何以不能明老夫之意?”
  略有些责备的话语道出,才让周勃稍稍冷静下来,却还是牢骚不断:“丞相莫不过于谨慎了……”
  陈平却置若罔闻的走回窗边,背负在身后的双手不规律的揉搓着,似是因什么事感到烦躁。
  看着陈平这般模样,刘揭复又看看一旁人就发着牢骚的周勃,旋即暗自低下头,同样陷入沉思之中。
  而陈平却是眺望的北方,眉角不可抑制的紧紧皱起。
  要说自己为何而烦躁,陈平心中也是了然:事情的结局,与计划相差太大了……
  在陈平原本的计划之中,领兵北上,迎接代王入长安继承大统的,是周勃!
  结果可倒好,小皇帝一手御驾亲征,将陈平为其量身定做的圈套顿时出现个大窟窿:萧关!
  若光是周勃没能领军出征,小皇帝派了别人领军,萧关方向成为小皇帝潜在的逃脱方向倒也罢了,小皇帝再如何,也断不敢丢下长安乃至关中,只身逃离中央,逃离长安城外的社稷,以及城内的高庙。
  但御驾亲征,就是的陈平计划中的大包围圈,失去萧关这极为关键的一环,还让小皇帝合情合理的‘逃’出了包围圈中心。
  到现在,小皇帝率领的大军溃败于萧关之外,不知所踪,代王大军又挟大胜之势向长安前进,这一切,都让陈平感觉到一种‘事态不受掌控’而导致的烦躁。
  在陈平的预想之中,代王是在周勃以及麾下大军的‘护送’下前来长安,承继宗庙,坐上小皇帝留下的皇位。
  现在,虽然也是代王以皇位作为目标,自北而向长安走来,但计划中应当‘随行’的周勃,却坐在陈平的书房中发着牢骚……
  有没有周勃携大军一路‘护送’,最后的结果会差十万八千里!
  若是事态按陈平的计划发展,那被周勃‘护送’至长安,又被陈平扶上皇位的代王刘恒,绝对不可能有清楚陈平、周勃的能量——起码陈平认为没有!
  但现在,代王凭借自己的胜利,将小皇帝杀得丢盔卸甲,堂堂一介天子,居然到了下落不明的地步……
  待等代王抵达长安,并最终坐上皇位,那陈平、周勃等人,又算是个什么?
  ——皇位,那是人家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只怕到了那时,陈平周勃别说是扶保从龙之功了,还能不能维持如今的‘五朝老臣’‘开国功臣’的崇高身份,都得看新帝的脸色!
  尤其是半年之前,陈平周勃以皇位为承诺,将代王刘恒请来长安,最终却险些让刘恒将命丢在长安!
  虽然刘恒最终从长安全身而退,但太子刘启、幼子刘武却自此被留在了宫中,成为质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刘恒将太子刘启之死归咎于小皇帝头上,陈平、周勃也逃不脱‘简介导致刘启被留于长安,从而最终死去’的连带责任。
  对于刘恒登上皇位没有功劳,又间接导致了王太子死在长安,再加上半年前的‘未完成许诺’,以及皇帝必然会对权臣的不喜……
  此间种种加到一起,陈平周勃即便不会被新帝清算,也很有可能会因为某一个莫须有的罪责,而被赶回家种田。
  这与陈平预想中,计划完成之后,小皇帝跌下皇位,陈平成为汉之伊尹,周勃、灌婴成为汉之军神,以为陈平臂膀的设想,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
  即便不考虑这些将来的事,光是现在摆在眼前的事,都让陈平感到十分不安,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周勃安插在大军中的亲信,没有传回过任何一份书信,以确认情报的准确性!
  代王大胜,中央军溃逃数百里,小皇帝下落不明的消息,还是薄昭带到长安的!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信息指明战事进展,也没有溃散遗卒跑回长安。
  一切发生的那么突然,就好像一道天雷劈下,正中小皇帝大军本营。
  当陈平出于疑虑,遣人前往萧关一代探查之时,传回的消息,却让陈平愈发感到不安。
  具萧关方向传回的消息,战斗发生在萧关外约五十里的原野之上;而现如今,萧关已然落于代军大将宋昌之手!
  在萧关不再可通过的现在,陈平若想探知战斗发生的细节,无论是找目击者询问,亦或是赶到战场实地勘察,都只能选择派人东出函谷,然后围着关中东北方向的天险绕道数千里,方能抵达。
  长安至萧关本就几近千里,至函谷关亦近千里,从长安自函谷绕道至萧关以外,几乎等同于在后世从北京出发,借道上海再去内蒙!
  即便是令单人单骑星夜飞驰,换人换马传递信息,这样的路途,一个来回也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
  而代王大军,此时离长安可就只有数百里了……
  脸前吊着一根名为‘皇位’的胡萝卜,就意味着代王必然会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安,将‘代王登基’做成既定事实。
  如此一来,留给陈平的时间根本没剩多少。
  最多不过十日,代王就会抵达长安;若是领一支先锋轻装先行,更是有可能在七天之内赶到,后续部队也将很快跟上。
  陈平已经没有时间,去验看小皇帝与代王之间的战斗细节——甚至就连‘不知所踪’的小皇帝之下落,陈平都已经来不及追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